- A.学习能力从星期四开始下降
- B.学习能力从星期二开始下降
- C.学习能力从星期四下降后在周六出现上升
- D.学习能力在星期四、五仍无明显上升
- E.学习能力从星期六出现终末激发
- A.学习时间
- B.学习内容
- C.学习方法
- D.教学方法
- E.师生关系
- A.11~12个月
- B.3~4个月
- C.5~6个月
- D.9~10个月
- E.10~11个月
- A.反映全部观察值的离散程度
- B.度量了一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大小
- C.反映了均数代表性的好坏
- D.一定大于或等于零
- E.不会小于算术均数
- A.改善水温
- B.除去某些有害物质
- C.改善水质浑浊度.
- D.杀灭病毒和细菌
- E.调节水的pH
- A.汞
- B.酚
- C.氯仿
- D.苯并(a)芘
- E.砷
- A.形态指标
- B.影响因素
- C.功能指标
- D.素质指标
- E.心理指标
- A.性别因素
- B.生长发育状况
- C.遗传因素
- D.营养状况
- E.年龄因素
- A.单纯性聋哑
- B.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
- C.亚克汀病
- D.早产、死胎
- E.视野缩小
- A.校字法
- B.短时记忆量测定法
- C.视觉运动反应时测量
- D.明视持久度测定
- E.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测定
- A.水源污染
- B.管网污染
- C.用户
- D.二次供水清洗消毒的药剂
- E.行政人员
- 12
-
真性两性畸形的核型为
- A.47XXY
- B.46XY
- C.46XX
- D.46XX/XY嵌合型
- E.45XO
- A.除垢剂、水质处理器
- B.水处理剂、水质处理器
- C.防护涂料、除垢剂
- D.水质处理器、防护涂料
- E.新材料和化学物质
- 14
-
需加助凝剂的情况有
- A.溶解氧低
- B.水中碱度不足
- C.有异臭味
- D.细菌值高
- E.以上都不对
- A.≥0.5mg/L
- B.≥0.05mg/L
- C.≥0.1mg/L
- D.≥0.3mg/L
- E.以上都不是
- A.漏诊率与误诊率越大
- B.漏诊率与误诊率越小
- C.漏诊率越大,误诊率越小
- D.漏诊率越小,误诊率越大
- E.漏诊率不变,误诊率越小
- A.百分位数法
- B.正态分布法
- C.对数正态分布法
- D.寇氏法(Karber法)
- E.结合原始数据分布确定参考值范围
- A.苯乙烯
- B.硫化氢
- C.甲醛
- D.氯乙烯
- E.以上都不是
- A.算术均数
- B.中位数
- C.几何均数
- D.平均数
- E.百分位数
- A.>8%
- B.>3%
- C.>5%
- D.>0.3%
- E.以上都不是
- A.处理因素、处理指标、实验效应
- B.处理效应、受试对象、实验效应
- C.受试对象、实验效应
- D.处理因素、受试对象
- E.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实验效应
- A.咖啡馆
- B.书店
- C.公共交通工具
- D.办公室
- E.舞厅
- A.《娱乐场所管理条理》
- B.《环境保护法》
- C.《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条例》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
- E.《传染病防治法》
- A.流动性小
- B.流动性大、人群固定
- C.停留时间短、流动性大
- D.停留时间长、流动性小
- E.以上都不是
- A.硬盘中的信息
- B.软盘中的信息
- C.ROM中的信息
- D.RAM和ROM中的信息
- E.RAM中的信息
- A.申请和颁发
- B.颁发和吊销
- C.申请、颁发和管理
- D.申请、颁发和注销
- E.申请、注销和吊销
- 27
-
微机系统中CPU的组成是
- A.内存储器和控制器
- B.内存储器和运算器
- C.控制器和运算器
- D.内存储器、控制器和运算器
- E.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 A.理发店
- B.游泳场
- C.游艺厅
- D.教室
- E.候诊室
- 29
-
能显示页眉和页脚的方式是
- A.普通视图
- B.页面视图
- C.大纲视图
- D.全屏幕视图
- E.WEB版式视图
- 30
-
计算机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
- A.主机及外部设备
- B.主机、键盘、显示器和打印机
- C.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 D.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 E.网络和通信设备
- A.1h内
- B.30min内
- C.24h内
- D.48h内
- E.12h内
- A.使资料服从正态分布
- B.曲线直线化
- C.使资料服从正态分布而且方差齐
- D.使资料方差齐
- E.使计算简便
- A.标准差逐渐增大
- B.标准误逐渐增大
- C.标准差逐渐减小
- D.标准误逐渐减小
- E.以上均不对
- 34
-
变异系数的值一定
- A.>1
- B.<1
- C.可>1,也可<1
- D.比s小或比s大
- E.比均数小
- A.用该市5岁男孩平均身高的95%或99%正常值范围来评价
- B.t检验
- C.作5岁身高均数的95%或99%可信区间来评价
- D.F检验
- E.以上均不对
- A.频率指标
- B.构成指标
- C.对比指标
- D.标准化率
- E.以上均不对
- 37
-
辐射的能量一般是指
- A.辐射的总能量
- B.辐射交给物质的能量
- C.物质从辐射吸收的能量
- D.辐射粒子具有的动能
- E.辐射粒子的静止能量
- A.某年新生儿死亡率
- B.某年生育率
- C.某年婴儿死亡率
- D.某年总死亡率
- E.某年病死率
- A.两个观察指标实际数的符合程度
- B.观察的实际数与理论数的符合程度
- C.两个计算的理论数间的符合程度
- D.样本总体率的符合程度
- E.观察的实际数与理论数的差值
- A.光电效应
- B.康普顿效应
- C.正负电子对效应
- D.光核反应
- E.瑞利散射
- A.光电效应
- B.康普顿效应
- C.正负电子对效应
- D.光核反应
- E.瑞利散射
- A.2%
- B.4%
- C.6%
- D.7%
- E.8%
- A.等于65.5岁
- B.<65.5岁
- C.>65.5岁
- D.不一定
- E.小于或等于65.5岁
- A.≥l/8
- B.≥1/6
- C.≥1/10
- D.1/2
- E.以上都不是
- A.2%
- B.4%
- C.6%
- D.7%
- E.8%
- A.年初0岁组人口数
- B.年中0岁组人口数
- C.年末0岁组人口数
- D.年出生活产数
- E.年中人口数
- A.2%
- B.4%
- C.6%
- D.7%
- E.8%
- A.最小有作用剂量(MIE)
- B.最大无作用剂量(MNL)
- C.数致死时(LD<SUB>50</SUB>)
- D.每日容许摄入量(ADI)
- E.半数有效量(ED<SUB>50</SUB>)
- A.0.5mg/L
- B.1.0 mg/L
- C.1.5 mg/L
- D.2.0 mg/L
- E.2.5 mg/L
- A.≥10m<SUP>3</SUP>/(h.人)
- B.≥30 m<SUP>3</SUP>/(h.人)
- C.≥25 m<SUP>3</SUP>/(h.人)
- D.≥20 m<SUP>3</SUP>/(h.人)
- E.≥15 m<SUP>3</SUP>/(h.人)
- A.经粪-口途径传播
- B.母婴传播
- C.血液传播
- D.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 E.经空气传播
- A.大肠菌群
- B.粪大肠菌
- C.细菌总数
- D.粪链球菌
- E.枯草杆菌
- A.增加食物中蛋白质的比例
- B.提倡喝开水
- C.多吃海带
- D.供给含碘食盐
- E.改善居住条件
- A.公害病
- B.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 C.慢性营养性缺乏病
- D.代谢障碍病
- E.以上都不是
- A.卡介苗、甲肝疫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疫苗
- B.卡介苗、麻疹疫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疫苗
- C.卡介苗、百白破、乙脑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
- D.卡介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
- E.乙肝疫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流脑疫苗
- A.黑脚病,疼痛病
- B.水俣病,地方性氟病
- C.黑脚病,碘缺乏病
- D.心血管病,黑脚病
- E.疼痛病,地方性氟病
- 57
-
肺结核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 A.经粪-口途径传播
- B.母婴传播
- C.血液传播
- D.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 E.经空气传播
- 58
-
伤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 A.经粪-口途径传播
- B.母婴传播
- C.血液传播
- D.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 E.经空气传播
- A.导致神经中枢及末梢麻痹的毒素
- B.一种过敏性物质,可引起过敏反应
- C.较稳定,但煮沸可解毒
- D.鱼肉中毒性最强,肝次之,卵最弱
- E.以上答案都错
- A.4.0
- B.5.0
- C.0.25
- D.2.5
- E.2
- 61
-
动态作业的特点是
- A.能量消耗水平高
- B.易疲劳
- C.能量消耗水平不高
- D.不易疲劳
- E.能量消耗水平高,不易疲劳
- A.杀灭物质上所有的微生物
- B.对繁殖体的灭活
- C.不含有活的细菌
- D.减少物体上微生物数量
- E.细菌数量达到无害程度
- A.方差齐性
- B.正态性
- C.可加性
- D.正态性和方差齐性
- E.正态性,方差齐性和可加性
- A.配对设计计量资料的t检验和变异系数等方法
- B.配对设计计数资料的x<SUP>2</SUP>检验和变异系数等方法
- C.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以及相关和回归分析等方法
- D.变异系数法以及相关和回归分析等方法
- E.x<SUP>2</SUP>检验以及相关和回归分析等方法
- 65
-
黑脚病的病因是
- A.慢性砷中毒
- B.慢性镉中毒
- C.慢性铅中毒
- D.慢性硒中毒
- E.慢性汞中毒
- A.康普顿效应
- B.正负电子对效应
- C.光核反应
- D.瑞利散射
- E.光电效应
- A.n
- B.π
- C.σ
- D.n与σ
- E.n与π
- 68
-
水俣病的发病原因
- A.慢性砷中毒
- B.慢性镉中毒
- C.慢性铅中毒
- D.慢性硒中毒
- E.慢性汞中毒
- A.妥善保管《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
- B.及时将《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交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 C.及时到发证机关注销《化妆品卫生许可证》
- D.及时到企业主管部门报告
- E.以上都不对
- A.率
- B.构成比
- C.相对比
- D.动态数列
- E.标化率
- A.光电效应
- B.康普顿效应
- C.电离辐射
- D.正负电子对效应
- E.瑞利散射
- 72
-
青春期的年龄范围是
- A.6~16岁
- B.7~17岁
- C.8~18岁
- D.10~20岁
- E.12~Z2岁
- A.10%
- B.15%
- C.20%
- D.25%
- E.30%
- A.介水传染病
- B.急性中毒
- C.慢性中毒
- D.癌症
- E.以上都可能
- A.出生后头1年
- B.胚胎后3个月
- C.胎儿早期
- D.胎儿期
- E.出生后前3个月
- A.0~4MeV
- B.4~9MeV
- C.9~10MeV
- D.10~100MeV
- E.1 000MeV以上
- A.通过影响人们的认识、态度和价值观念,促使大众学习并运用医学知识技能,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 B.是创造健康社会环境的“大卫生”系统工程之一
- C.通过各种社会保健措施,使个体和人群自觉主动地提高健康生活水平的过程
- D.重点研究保健知识传播和行为改变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 E.是全球推进“人人健康”的战略措施之一
- A.两样本均数不相等
- B.两总体均数有差别
- C.两样本均数差别较大
- D.两总体均数差别较大
- E.两样本均数差别有实际意义
- A.过去受到有机物污染,自净已结束
- B.过去受到有机物污染,已经逐渐自净,最近有受到污染
- C.有机物无机化过程尚未完成,污染危害仍然存在
- D.新近受到有机物污染,自净正在开始
- E.没有受到有机物污染
- A.P<SUB>25</SUB>~P<SUB>75</SUB>
- B.P<SUB>25</SUB>~P<SUB>97</SUB>
- C.P<SUB>3</SUB>~P<SUB>25</SUB>
- D.P<SUB>3</SUB>以下
- E.P<SUB>97</SUB>以上
- A.P<SUB>25</SUB>~P<SUB>75</SUB>
- B.P<SUB>25</SUB>~P<SUB>97</SUB>
- C.P<SUB>3</SUB>~P<SUB>25</SUB>
- D.P<SUB>3</SUB>以下
- E.P<SUB>97</SUB>以上
- A.>X+2S
- B.X+S
- C.X—S~X+S
- D.<X—S
- E.<X—2S
- A.>X+2S
- B.X+S
- C.X—S~X+S
- D.<X—S
- E.<X—2S
- 84
-
深层地下水
- A.污染机会少,自净作用差
- B.污染机会少,自净作用强
- C.污染机会多,自净作用差
- D.污染机会多,自净作用强
- E.污染机会无,自净作用无
- 85
-
锌缺乏可导致
- A.呆小病
- B.性成熟延迟
- C.佝偻病
- D.克山病
- E.贫血
- 86
-
硒缺乏可导致
- A.呆小病
- B.性成熟延迟
- C.佝偻病
- D.克山病
- E.贫血
- 87
-
青春晚期主要特征是
- A.第二性征迅速发育,出现月经.遗精
- B.各内脏器官增大
- C.生长突增
- D.两性差别明显
- E.体格发育停止,骨骼完全愈合
- 88
-
地面水源
- A.污染机会少,自净作用差
- B.污染机会少,自净作用强
- C.污染机会多,自净作用差
- D.污染机会多,自净作用强
- E.污染机会无,自净作用无
- 89
-
青春早期主要特征是
- A.第二性征迅速发育,出现月经.遗精
- B.各内脏器官增大
- C.生长突增
- D.两性差别明显
- E.体格发育停止,骨骼完全愈合
- A.反映某地某年每10万人口中死于某疾病的人数
- B.表示某地某年每一千人口中死亡人数
- C.表示观察期内某病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
- D.反映某死因按照某一人群某死因的年龄组死亡率平均一生中死于某死因的可能机会
- E.按照统一的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进行调整的死亡率,以对比分析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死亡水平
- A.反映某地某年每10万人口中死于某疾病的人数
- B.表示某地某年每一千人口中死亡人数
- C.表示观察期内某病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
- D.反映某死因按照某一人群某死因的年龄组死亡率平均一生中死于某死因的可能机会
- E.按照统一的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进行调整的死亡率,以对比分析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死亡水平
- A.反映某地某年每10万人口中死于某疾病的人数
- B.表示某地某年每一千人口中死亡人数
- C.表示观察期内某病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
- D.反映某死因按照某一人群某死因的年龄组死亡率平均一生中死于某死因的可能机会
- E.按照统一的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进行调整的死亡率,以对比分析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死亡水平
- A.反映某地某年每10万人口中死于某疾病的人数
- B.表示某地某年每一千人口中死亡人数
- C.表示观察期内某病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
- D.反映某死因按照某一人群某死因的年龄组死亡率平均一生中死于某死因的可能机会
- E.按照统一的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进行调整的死亡率,以对比分析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死亡水平
- A.青春期最早征象
- B.女性进入青春期的开始
- C.女性青春期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标志
- D.男性青春期发育后的正常生理现象
- E.男性青春期第一信号
- A.反映某地某年每10万人口中死于某疾病的人数
- B.表示某地某年每一千人口中死亡人数
- C.表示观察期内某病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
- D.反映某死因按照某一人群某死因的年龄组死亡率平均一生中死于某死因的可能机会
- E.按照统一的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进行调整的死亡率,以对比分析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死亡水平
- A.计量资料
- B.计数资料
- C.等级资料
- D.间断性资料
- E.二分资料
- A.青春期最早征象
- B.女性进入青春期的开始
- C.女性青春期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标志
- D.男性青春期发育后的正常生理现象
- E.男性青春期第一信号
- A.青春期最早征象
- B.女性进入青春期的开始
- C.女性青春期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标志
- D.男性青春期发育后的正常生理现象
- E.男性青春期第一信号
- A.计量资料
- B.计数资料
- C.等级资料
- D.间断性资料
- E.二分资料
- A.计量资料
- B.计数资料
- C.等级资料
- D.间断性资料
- E.二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