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未取得《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的企业所生产的化妆品
- B.未取得批准文号的特殊用途化妆品
- C.未取得批准文号的普通化妆品
- D.有可能引起特殊人群不良反应化妆品
- E.未注明生产日期的化妆品
- A.粪大肠菌群
- B.真菌
- C.酵母菌
- D.绿脓杆菌
- E.金黄色葡萄球菌
- A.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
- B.进口特殊用途化妆品
- C.国产普通化妆品
- D.化妆品经营企业
- E.化妆品生产企业
- A.发放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
- B.处罚公共场所经营者违反《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行为
- C.消除或者减轻影响人体健康的危险因素
- D.预防和控制疾病
- E.保持和增进人体健康
- A.供给必需的能量和营养素
- B.各种营养素间的比例均衡
- C.合理的烹调加工
- D.尽量生食以保留营养素
- E.一日三餐,热能分配比例适宜
- A.痢疾
- B.冠心病
- C.化脓性皮肤病
- D.病毒性肝炎
- E.白血病
- A.性别
- B.年龄
- C.体育运动
- D.体表面积
- E.疾病
- A.铁
- B.硒
- C.钙
- D.维生素C
- E.维生素E
- A.中暑
- B.噪声性耳聋
- C.局部手臂振动病
- D.矽肺病
- E.高原病
- A.小麦
- B.鸡蛋
- C.牛奶
- D.苹果
- E.韭菜
- 11
-
膳食中铁的良好来源为
- A.猪血
- B.黄花鱼
- C.牛肉
- D.植物油
- E.白糖
- A.中暑
- B.噪声性耳聋
- C.局部手臂振动病
- D.矽肺病
- E.高原病
- A.中暑
- B.噪声性耳聋
- C.局部手臂振动病
- D.矽肺病
- E.高原病
- A.中暑
- B.噪声性耳聋
- C.局部手臂振动病
- D.矽肺病
- E.高原病
- A.中暑
- B.噪声性耳聋
- C.局部手臂振动病
- D.矽肺病
- E.高原病
- 16
-
铅中毒的典型临床表现为
- A.周围神经炎.腹绞痛.贫血
- B.兴奋.激动.情绪不稳定.震颤.口腔炎症等
- C.嗜睡.失眠.头痛.乏力.四肢僵直.动作缓慢.语言含混不清并伴有震颤.不自主哭笑等锥体外系表现
- D.口唇麻木.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皮肤黏膜呈樱桃色等
- E.毒草碱样症状.烟碱样症状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 A.周围神经炎.腹绞痛.贫血
- B.兴奋.激动.情绪不稳定.震颤.口腔炎症等
- C.嗜睡.失眠.头痛.乏力.四肢僵直.动作缓慢.语言含混不清并伴有震颤.不自主哭笑等锥体外系表现
- D.口唇麻木.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皮肤黏膜呈樱桃色等
- E.毒草碱样症状.烟碱样症状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 A.周围神经炎.腹绞痛.贫血
- B.兴奋.激动.情绪不稳定.震颤.口腔炎症等
- C.嗜睡.失眠.头痛.乏力.四肢僵直.动作缓慢.语言含混不清并伴有震颤.不自主哭笑等锥体外系表现
- D.口唇麻木.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皮肤黏膜呈樱桃色等
- E.毒草碱样症状.烟碱样症状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 A.周围神经炎.腹绞痛.贫血
- B.兴奋.激动.情绪不稳定.震颤.口腔炎症等
- C.嗜睡.失眠.头痛.乏力.四肢僵直.动作缓慢.语言含混不清并伴有震颤.不自主哭笑等锥体外系表现
- D.口唇麻木.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皮肤黏膜呈樱桃色等
- E.毒草碱样症状.烟碱样症状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 A.周围神经炎.腹绞痛.贫血
- B.兴奋.激动.情绪不稳定.震颤.口腔炎症等
- C.嗜睡.失眠.头痛.乏力.四肢僵直.动作缓慢.语言含混不清并伴有震颤.不自主哭笑等锥体外系表现
- D.口唇麻木.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皮肤黏膜呈樱桃色等
- E.毒草碱样症状.烟碱样症状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 21
-
以个体为单位随机抽取,即
- A.单纯随机抽样
- B.系统抽样
- C.分层抽样
- D.整群抽样
- E.分层整群随机抽样
- A.单纯随机抽样
- B.系统抽样
- C.分层抽样
- D.整群抽样
- E.分层整群随机抽样
- A.单纯随机抽样
- B.系统抽样
- C.分层抽样
- D.整群抽样
- E.分层整群随机抽样
- A.前瞻性调查方法
- B.横断面调查方法
- C.回顾性调查方法
- D.半纵向涮查方法
- E.追踪性调查方法
- A.前瞻性调查方法
- B.横断面调查方法
- C.回顾性调查方法
- D.半纵向涮查方法
- E.追踪性调查方法
- A.优质蛋白质
- B.必需脂肪酸
- C.膳食纤维
- D.钙
- E.维生素A
- A.前瞻性调查方法
- B.横断面调查方法
- C.回顾性调查方法
- D.半纵向涮查方法
- E.追踪性调查方法
- A.优质蛋白质
- B.必需脂肪酸
- C.膳食纤维
- D.钙
- E.维生素A
- A.优质蛋白质
- B.必需脂肪酸
- C.膳食纤维
- D.钙
- E.维生素A
- A.1MSY
- B.20MSV
- C.50MSV
- D.15MSV
- E.500MSV
- A.0.5GY
- B.1.0GY
- C.2.0GY
- D.4.0GY
- E.6.0GY
- A.1MSY
- B.20MSV
- C.50MSV
- D.15MSV
- E.500MSV
- A.0.5GY
- B.1.0GY
- C.2.0GY
- D.4.0GY
- E.6.0GY
- A.佝偻病
- B.贫血
- C.夜盲症
- D.脚气病
- E.坏血病
- A.佝偻病
- B.贫血
- C.夜盲症
- D.脚气病
- E.坏血病
- 36
-
有关儿童肥胖错误的认识有
- A.与运动过少有关
- B.是身体健康的表现
- C.是无节制饮食的结果
- D.是饮食结构不合理的结果
- E.与遗传因素有关
- A.促进新陈代谢
- B.促进呼吸功能及心血管发育
- C.可减少交感神经张力,提高迷走神经兴奋性,使神经活动更加协调
- D.可使性发育较早发生,发挥更大的生长潜力
- E.使骨骼增粗、骨髓腔增大,使骨皮质增厚,骨密度增加
- A.患者临床表现的分析资料
- B.临床治疗效果的分析资料
- C.患者与进食关系的分析资料
- D.流行病学分析资料
- E.患者病程的分析资料
- A.细菌性食物中毒
- B.急性传染病
- C.病毒性食物中毒
- D.食物过敏症
- E.化学性食物中毒
- A.艾滋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炭疽中的肺炭疽
- B.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 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和艾滋病
- E.艾滋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 A.病毒性食物中毒
- B.病毒性传染病
- C.细菌性食物中毒
- D.化学性食物中毒
- E.诱导性癔症发作
- A.衣原体
- B.支原体
- C.病毒类
- D.细菌类
- E.真菌类
- A.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 B.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纪律处分
- C.已取得许可证的,原发证部门可以依法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
- D.依法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
- E.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44
-
水俣病的发病原因是
- A.慢性砷中毒
- B.慢性镉中毒
- C.慢性铅中毒
- D.慢性硒中毒
- E.慢性汞中毒
- A.县级人民政府决定本辖区的疫区宣布
- B.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本辖区的疫区宣布
- C.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宣布本行政区域部分或者全部为疫区
- D.乡级人民政府即可决定本辖区内乙类传染病的疫区宣布
- E.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疫区宣布
- A.在1h内
- B.在2h内
- C.在6h内
- D.在12h内
- E.在24h内
- A.甲类、乙类和丙类
- B.甲类、乙类
- C.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
- D.甲类
- E.乙类和丙类
- A.予以隔离治疗
- B.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 C.予以强制隔离治疗
- D.予以严格隔离治疗
- E.予以医学观察
- A.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 B.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 C.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 D.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 E.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 A.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 B.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 C.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 D.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
- E.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 A.生活技能泛指日常生活能力
- B.生活技能是学校健康教育一个崭新而富有活力的组成部分
- C.生活技能教育有助于提高心理社会能力
- D.生活技能教育可有效增强青少年的自我意识
- E.生活技能在预防健康危险行为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
- 52
-
生活技能特指
- A.运动能力
- B.劳动能力
- C.学习能力
- D.竞争能力
- E.心理社会能力
- A.轻度缺铁性贫血,不会对儿童少年生长发育和健康产生影响
- B.影响体内含锌细胞酶活性,导致细胞呼吸障碍,阻碍生长发育
- C.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但不影响红细胞携氧及输送氧气功能
- D.降低免疫系统功能,造成身体抵抗力下降
- E.容易造成近视和龋齿的发生
- A.过多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类膳食
- B.缺乏活动,尤其是体育锻炼
- C.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如吃饭速度快、晚上进食多等
- D.在生活水平较高的群体里,母亲文化程度越低,儿童肥胖患病率也越低
- E.不良的“以静代动”的生活方式
- A.身高
- B.体重
- C.胸围
- D.坐高
- E.肺活量
- A.睡前刷牙比早上刷牙更重要
- B.采用正确的竖刷方法
- C.每次刷牙的时间不宜少于3min
- D.牙刷使用3个月以上
- E.刷牙的最佳时间是进食后3min
- A.是重要的随机效应之一
- B.可以引起各种各样的肿瘤,包括白血病、甲状腺癌和肺癌等
- C.需要一定的潜伏期,白血病为2~5年,实体癌为20~30年
- D.不同组织和器官的敏感性是不一样的,最敏感的包括肝脏、皮肤、胃肠等。
- E.仍无确切的证据表明人类存在电离辐射致癌的遗传效应,但动物实验积累了大量的阳性资料
- A.性成熟的早晚
- B.生长突增的模式
- C.月经初潮年龄
- D.越接近成熟,遗传影响的表现越充分
- E.个体的体型、躯干和四肢长度比例
- A.导致神经中枢及末梢麻痹的毒素
- B.一种过敏性物质,可引起过敏反应
- C.较稳定,但煮沸可解毒
- D.鱼肉中毒性最强,肝次之,卵最弱
- E.以上答案都错
- A.流行性感冒
- B.病毒性疾病,待查
- C.食物中毒
- D.急性放射损伤
- E.原因不明性疾病,待查
- 61
-
伤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 A.经粪-口途径传播
- B.母婴传播
- C.血液传播
- D.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 E.经空气传播
- A.氡及其子体产生的内照射在天然辐射来源中的贡献最大
- B.在氡的核素中,最具有卫生学意义的是<SUP>222</SUP>Rn,因为它的半衰期在氡的三种天然核素中最长,达3.8d
- C.土壤、建材以及水中的<SUP>226</SUP>Ra是室内氡的主要来源
- D.室内氡水平与时间、季节、通风、气象等条件的关系不大,因此瞬时氡浓度测量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 E.长期暴露于高氡及其短寿命α衰变子体,可以导致肺癌
- A.特定行业的工作人员在其工作过程中所受到的照射
- B.医护人员在施行有关诊治过程中受到的照射
- C.任何工作人员在其工作过程中所受到的照射
- D.航空机组人员和航天员所受到的天然源照射
- E.全体社会成员受到的职业性的电离辐射照射
- 64
-
减压病主要发生在
- A.潜水作业
- B.高空作业
- C.高原作业
- D.高山作业
- E.高地作业
- A.“八字”方针是指“革、水、密、风、护、教、管、查”
- B.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是控制尘毒危害的根本措施
- C.湿式作业是控制矿物性粉尘飞扬的根本措施
- D.局部通风是使用最广泛的通风技术
- E.当采用环境控制仍不能消除职业有害因素对人体危害时,对个体防护是控制危害的重要手段
- A.有机粉尘分为植物性粉尘、动物性粉尘和人工合成有机粉尘
- B.棉尘症是吸入棉、亚麻、软大麻等粉尘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又称“星期一热”
- C.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是指由于吸入被真菌、细菌或血清蛋白污染的有机粉尘而引起的可逆性间质肉芽肿性肺炎
- D.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的病因常为发霉的枯草、甘蔗等,或禽类的粪便
- E.职业性变态性肺泡炎是农民肺和蔗渣肺的总称
- A.水泥原料粉尘引起的肺部病改变属于混合性尘肺
- B.陶瓷工人按其接触粉尘的性质不同,可患矽肺、硅酸盐肺或混合性尘肺
- C.水泥尘肺、陶工尘肺和电焊工尘肺的X射线表现主要以圆形或类圆形规则小阴影为主,又各有其自身特点
- D.陶工尘肺随着病情进展,小阴影数量增多,密度增高,在两肺中上区外带,或显示“发白区”、斑片、条,或有小阴影局部聚集,形成融合灶,团块大阴影
- E.电焊烟尘是逸散在空气中的烟尘或气溶胶,其成分主要包含氧化铁、二氧化硅、氧化锰、氟化物、臭氧和氮氧化合物
- A.煤工尘肺是煤肺和煤矽肺的总称
- B.煤矽肺发病工龄长,进展缓慢,煤肺发病工龄短,发展快,危害重
- C.采煤矿工所接触的粉尘多为煤矽混合性粉尘
- D.煤斑是煤工尘肺最常见的原发性特征性病变,是诊断的基础指标
- E.煤工尘肺X射线胸片主要表现为类圆形小阴影、不规则小阴影和大阴影
- A.生产性粉尘直径一般在0.1~10μm
- B.粉尘分为有机粉尘、无机粉尘和混合性粉尘三类
- C.粉尘被机体吸入多少与分散度的高低有关。分散度愈高的粉尘被机体吸入的机会也愈多
- D.能够进入肺泡的主要是直径<5μm的尘粒(石棉尘除外)
- E.粉尘对人具有刺激、中毒、致敏、致纤维化作用
- A.石棉分为蛇纹石类和闪石类
- B.青石棉粒径最细,易于沉于肺组织,穿透力强,因而致癌性也最强
- C.石棉不仅可引起石棉肺,还可致肺癌和间皮瘤
- D.石棉小体是石棉肺的证据
- E.石棉肺主要表现为不规则阴影和胸膜改变(主要是胸膜斑)
- A.“一级预防”,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 B.“二级预防”,综合治理
- C.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 D.“三级预防”,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 E.初级卫生保健
- A.现场急救要考虑急救人员的个人防护
- B.将职业中毒者脱离中毒现场,脱掉污染的衣物,阻止毒物继续吸入
- C.无论毒物的性质如何,都要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
- D.在未弄清毒物的性质前,不能盲目施救
- E.呼吸困难者要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
- A.化妆品形体健美功效
- B.化妆品美白功效
- C.化妆品防晒黑功效
- D.化妆品减少断发功效
- E.化妆品消除皮肤炎症功效
- A.慢性蓄积作用及致癌作用
- B.慢性蓄积作用及致敏作用
- C.神经毒性作用
- D.恶化水质感官性状
- E.急性毒作用
- A.毒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投予较小剂量即可造成生物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的化学物质
- B.毒物在生产环境中的存在形态以固态、液体、气体或气溶胶的形态出现,对人体的危害以空气污染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 C.生产性毒物主要经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人体,经消化道进入人体实际意义较大
- D.接触生产性毒物时机体不一定受到损害,导致中毒是有条件的
- E.毒物在生产过程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有原料、中间产品、辅助材料、成品、副产品或废弃物、夹杂物等
- A.必须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 B.必须到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并取得备案凭证
- C.必须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 D.必须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并取得备案凭证
- E.只需提供卫生安全性检验报告
- A.≥20m<SUP>3</SUP>/(人.h)
- B.≥30m<SUP>3</SUP>/(人.h)
- C.≥40m<SUP>3</SUP>/(人.h)
- D.≥50m<SUP>3</SUP>/(人.h)
- E.≥60m<SUP>3</SUP>/(人.h)
- A.≥10m<SUP>3</SUP>/(h.人)
- B.≥30m<SUP>3</SUP>/(h.人)
- C.≥25m<SUP>3</SUP>/(h.人)
- D.≥20m<SUP>3</SUP>/(h.人)
- E.≥15m<SUP>3</SUP>/(h.人)
- A.月经期、孕期、围生期、哺乳期、更年期
- B.青春期、月经期、孕期、围生期、哺乳期
- C.青春期、月经期、孕期、哺乳期、更年期
- D.月经期、孕期、围生期、产后期、哺乳期
- E.月经期、孕期、产后期、哺乳期、更年期
- 80
-
臭氧层位于地球表面大约
- A.10~50km的平流层中
- B.20~50km的平流层中
- C.30~50km的平流层中
- D.40~50km的平流层中
- E.50km±5km的平流层中
- A.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
- B.改革工艺、综合利用、化害为利
- C.限制“三废”的排放
- D.对“三废”进行净化处理
- E.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
- A.CO
- B.CO<SUB>2</SUB>
- C.NO
- D.NO<SUB>2</SUB>
- E.SO<SUB>2</SUB>
- A.广泛性
- B.长期性
- C.多样性
- D.复杂性
- E.不确定性
- A.急性作用
- B.慢性作用
- C.远期作用
- D.直接作用
- E.间接作用
- A.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
- B.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
- C.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化
- D.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自净
- E.污染物在环境中的降解
- 86
-
可吸入颗粒物属于
- A.化学性污染物
- B.生物性污染物
- C.一次污染物
- D.二次污染物
- E.继发性污染物
- A.环境的富集作用
- B.环境的迁移作用
- C.环境的自净作用
- D.植物的光合作用
- E.污染物的不稳定作用
- A.钠
- B.钾
- C.锌
- D.锰
- E.铝
- 89
-
下列属于生活性污染的是
- A.化肥滥用
- B.香烟烟雾
- C.废气
- D.汽车尾气
- E.噪声
- A.蛋白变性
- B.脂肪氧化
- C.微生物繁殖
- D.食品局部脱水
- E.制冷剂污染
- A.构成线粒体和生物膜
- B.参与磷脂的合成
- C.构成骨骼和牙齿
- D.降低血胆固醇和三酰甘油
- E.合成前列腺素
- A.钙
- B.铁
- C.钾
- D.钠
- E.氯
- A.GB/T4789—2003
- B.GB/T4789—2004
- C.GB/T5009—2004
- D.GB/T5007—2004
- E.GBl4938—1994
- 94
-
成人所需的必需氨基酸有
- A.5种
- B.6种
- C.7种
- D.8种
- E.10种
- A.作为人和温血动物肠道致病菌新近污染的指标
- B.作为人和温血动物肠道致病菌陈旧污染的指标
- C.作为污染源是来自动物粪便还是人类粪便的指标
- D.作为肠道病毒污染的指标
- E.作为环境中大肠菌污染的指标
- A.因食含糖过多食物导致的糖尿病
- B.因食高脂食物过多而导致的高血脂
- C.因食量过大引起的单纯性肥胖
- D.因食入碘过低而引起的甲状腺功能亢进
- E.因食入污染了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 A.在使用限量内短期使用对人体安全无害
- B.可掩盖食品的缺陷
- C.不降低良好加工措施和卫生要求
- D.影响食品的感官性质和原味
- E.可使有害杂质限量改变
- A.使用国家批准的添加剂
- B.使用工业级的添加剂
- C.使用规定用量的添加剂
- D.使用规定范围的添加剂
- E.使用优质的添加剂
- A.昆虫
- B.X射线
- C.多环芳烃
- D.醇类
- E.醛类
- A.细菌总数
- B.菌落总数
- C.细菌计数
- D.菌落计数
- E.真菌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