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甲状腺功能亢进
- B.胆囊炎
- C.高血压病
- D.肾病综合征
- E.肾衰竭
- A.高热量饮食
- B.糖尿病饮食
- C.高蛋白饮食
- D.流质饮食
- E.低盐饮食
- A.12~20次
- B.12~24次
- C.16~20次
- D.16~24次
- E.18~24次
- A.运动、恐惧时血压升高
- B.血压在傍晚时较清晨时低
- C.右上肢血压高于左上肢血压
- D.中年以前女性血压比男性血压低
- E.下肢收缩压一般比上肢收缩压高
- A.血压计要定期检查和校对
- B.测前血压计汞柱保持在零点
- C.袖带宽窄要合适
- D.卧位时肱动脉应平腋中线
- E.血压计零点和心脏位置在同一水平
- 6
-
“三凹征”是指
- A.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下陷
- B.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在呼气时明显下陷
- C.胸骨上窝、锁骨上窝、纵隔在吸气时明显下陷
- D.胸骨上窝、锁骨上窝、纵隔在呼气时明显下陷
- E.胸骨上窝、锁骨下窝、纵隔在吸气时明显下陷
- A.幼儿比成人快
- B.同龄男性比女性快
- C.老年人比较慢
- D.情绪激动时增快
- E.休息睡眠时减慢
- A.长时间从事夜间工作者,在24h内其体温一般在下午2~8点最高
- B.饥饿时体温会显著升高
- C.女性在月经前期体温轻度降低
- D.新生儿体温较稳定
- E.女性体温较男性体温稍高
- A.腹泻患儿
- B.支气管哮喘发作患者
- C.昏迷者
- D.痔疮术后患者
- E.精神病患者
- 10
-
测量脉搏首选动脉是
- A.颞动脉
- B.桡动脉
- C.颈动脉
- D.肱动脉
- E.足背动脉
- A.肥胖患者
- B.高热患者
- C.全身瘫痪患者
- D.糖尿病患者
- E.老年痴呆患者
- A.石膏夹板内衬垫放置不当
- B.皮肤受汗液、尿液等潮湿刺激
- C.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 D.肌肉萎缩
- E.全身营养缺乏
- A.脑卒中偏瘫患者
- B.昏迷患者
- C.重症心力衰竭患者
- D.阑尾炎术后即将出院患者
- E.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者
- A.昏迷患者
- B.禁食患者
- C.高热患者
- D.口腔疾患患者
- E.足外伤患者
- A.局部皮肤出现硬结、水疱
- B.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热、痛
- C.脓液形成,有恶臭
- D.局部皮肤出现溃疡
- E.局部皮肤发黑,有脓液形成
- A.局部溃疡形成
- B.浅层组织感染,有脓液流出
- C.出现黑色坏死组织
- D.局部有水疱形成
- E.严重时可引起败血症
- A.用于口腔pH为碱性时
- B.遇有机物时,可释放新生氧抗菌
- C.用于真菌感染
- D.可消除口臭,轻微抑菌
- E.用于绿脓杆菌感染
- A.口罩用后应取下,将污染面向外对折
- B.一次性口罩使用时间不超过8小时
- C.纱布口罩应每24小时更换一次
- D.每次接触严密隔离的传染病患者后应立即更换
- E.不戴口罩的时候可以将口罩的污染面向内挂在胸前
- 19
-
下列概念哪项是错误的
- A.污染区指病室、患者厕所、浴室及污物处置室
- B.医护办公室、消毒室、内走廊属于半污染区
- C.医护值班室、更衣室属于半污染区
- D.配膳室、库房属于清洁区
- E.传染病房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 A.无菌物品不可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
- B.一份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位患者使用
- C.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需分开存放
- D.无菌物品应定期检查有效使用期
- E.无菌物品取出未用,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可再放回无菌容器内
- A.打开无菌治疗包时,手可以触及尖端反折处的内侧面
- B.无菌治疗包打开一次后即不可再次使用
- C.无菌包超过有效期或被污染,需重新灭菌方可使用
- D.无菌包受潮之后需马上使用
- E.打开过的无菌包,有效期为4小时
- A.0.5%过氧乙酸
- B.2%戊二醛
- C.0.1%苯扎溴铵
- D.3%漂白粉澄清液
- E.75%乙醇
- A.消毒
- B.灭菌
- C.无菌
- D.清洁
- E.抑菌
- A.溶液可预先配置
- B.可用来进行水的消毒
- C.0.02%的消毒液浸泡物品需5min
- D.0.2%的消毒液浸泡乙肝病毒污染的物品需10min
- E.高浓度的含氯消毒液不能杀死芽胞
- A.是热力消毒灭菌法中灭菌效果最可靠的一种方法
- B.不宜用于凡士林等油类和滑石粉等粉剂的灭菌
- C.玻璃类物品不能用压力蒸气灭菌
- D.物品灭菌前需洗净并晾干
- E.灭菌包不宜过大
- 26
-
防止患者坠床的最佳措施是
- A.约束带固定肩部
- B.约束带固定膝部
- C.使用床挡
- D.约束带固定踝部
- E.约束带固定腕部
- 27
-
发生医院感染的对象不包括
- A.患者
- B.医生
- C.护士
- D.探视者
- E.传染病院周边的居民
- A.脑膜炎症
- B.脑部缺血
- C.脑细胞缺氧
- D.牵张颅内静脉窦
- E.脑部充血
- A.头低脚高位
- B.截石位
- C.侧卧位
- D.膝胸卧位
- E.俯卧位
- A.两人操作时将患者稍抬起再移动
- B.若患者肥胖,应两人同时对称托住患者后翻身
- C.为颅骨牵引患者翻身先放松牵引
- D.患者身上置引流管时,应先夹闭再移动
- E.敷料潮湿时先翻身再更换
- A.去枕仰卧位
- B.中凹位
- C.左侧卧位
- D.半坐卧位
- E.右侧卧位
- A.头高脚低位
- B.端坐位
- C.半坐位
- D.侧卧位
- E.仰卧位
- A.脑栓塞
- B.脑疝
- C.休克
- D.脑干损伤
- E.脑出血
- A.有利于静脉回流
- B.防止颅内压降低
- C.防止呕吐物流入气管
- D.减轻伤口疼痛
- E.减少局部出血
- A.上身、下身、臀部
- B.臀部、上身、下身
- C.臀部、下肢、上身
- D.上身、臀部、下身
- E.下肢、臀部、上身
- A.单位介绍信
- B.门诊病历
- C.住院证
- D.转院证明
- E.诊断书
- A.甲托背部,乙托臀、膝部
- B.甲托头、肩部,乙托臀部
- C.甲托颈、腰部,乙托小腿和大腿
- D.甲托头、背部,乙托臀和小腿
- E.甲托颈、肩、腰部,乙托臀、胴窝处
- A.污被服撤下,送洗
- B.被褥曝晒6小时
- C.床、床旁桌椅用洗涤剂擦洗
- D.脸盆、痰杯用消毒液浸泡
- E.铺备用床
- 39
-
需准备麻醉床的患者是
- A.外科新入院的患者
- B.行胆囊造影的患者
- C.腰椎穿刺术后的患者
- D.肠梗阻待手术的患者
- E.腹腔镜术后的患者
- A.定数量、品种
- B.定点放置
- C.定期更换
- D.定期检查维修
- E.定人保管
- 41
-
患者休养适宜的环境是
- A.气管切开患者,室内相对湿度为30%
- B.中暑患者,室温应保持在4℃左右
- C.普通病室,室温以18~22℃为宜
- D.产妇休养室,须保暖,不宜开窗
- E.破伤风患者,室内应保持光线充足
- 42
-
患者资料最主要的来源是
- A.患者本人
- B.患者的主管护士
- C.患者的家属
- D.患者的营养师
- E.患者的主管医生
- 43
-
护理诊断的内容是针对
- A.患者的疾病
- B.患者的疾病病理过程
- C.患者疾病潜在的病理过程
- D.患者疾病的病理变化
- E.患者对疾病所作出的行为反应
- 44
-
护士收集资料的方法不包括
- A.观察
- B.交谈
- C.体格检查
- D.实验室检查
- E.阅读有关资料
- A.分析资料
- B.提出护理诊断
- C.确定护理目标
- D.实施护理措施
- E.评价患者反应
- A.我的头痛
- B.咽部充血
- C.感到头晕
- D.睡眠不好,多梦
- E.感到恶心
- A.收集客观资料
- B.制订护理措施
- C.实施护理措施
- D.进行护理评估
- E.修改护理计划
- 48
-
组成护理程序框架的理论是
- A.人的基本需要论
- B.一般系统论
- C.方法论
- D.信息交流论
- E.解决问题论
- A.收集分析资料
- B.确定预期目标
- C.制订护理计划
- D.实施护理措施
- E.评价护理效果
- A.是一种护理工作的分工类型
- B.是一种护理工作的简化形式
- C.是一种系统的解决护理问题的方法
- D.是一种技术操作的程序
- E.是一种护理活动的循环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