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执业护士专业实务A1型题模拟试卷7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阻力血管指

  • A.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
  • B.动脉血管
  • C.静脉血管
  • D.毛细血管
  • E.容量血管
2

正常情况下心室的除极方向是

  • A.由心内膜到心外膜
  • B.由心外膜到心内膜
  • C.由心底到心尖
  • D.由心尖到心底
  • E.由左到右
3

下列具有自律性的心肌细胞为

  • A.心房肌细胞
  • B.心室肌细胞
  • C.乳头肌细胞
  • D.心内膜细胞
  • E.窦房结
4

心脏传导系统自律性最高的是

  • A.窦房结
  • B.房室结
  • C.房室束
  • D.结间束
  • E.浦肯野纤维
5

三尖瓣是

  • A.左心房室之间的瓣膜
  • B.右心房室之间的瓣膜
  • C.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瓣膜
  • D.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的瓣膜
  • E.右心室与左心室之间的瓣膜
6

心包腔内液体的生理作用是

  • A.维持心包腔内压力
  • B.润滑作用
  • C.营养心肌
  • D.免疫作用
  • E.维持心肌张力
7

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

  • A.窦房结
  • B.房室结
  • C.房室束
  • D.结间束
  • E.浦肯野纤维
8

患者郑某,灌肠前自行排便1次,灌肠后排便4次,正确的记录方法是

  • A.1/E
  • B.4/E
  • C.5/E
  • D.1/4E
  • E.<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03/fadacd37b4594514482e621de0b241.jpg">
9

心脏自身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于

  • A.主动脉
  • B.冠状动脉
  • C.肺动脉
  • D.肺静脉
  • E.锁骨下动脉
11

患者刘先生,因高热行物理降温,物理降温后将所测得的体温绘制在体温单上,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A.红圈,以红实线与降温前体温相连
  • B.红圈,以红虚线与降温前体温相连
  • C.红点,以红实线与降温前体温相连
  • D.蓝圈,以红虚线与降温前体温相连
  • E.蓝圈,以蓝虚线与降温前体温相连
12

范女士,重症衰竭,体温34.5℃,体温绘制方法为

  • A.在35℃线上画红点,并在该处向下画“↓”
  • B.在35℃线上画红圈,并在该处向下画“、↓”
  • C.在35℃线上画蓝点,并在该处向下画“↓”
  • D.在35℃线上画蓝圈,并在该处向下画“↓”
  • E.在35℃线上画蓝“×”,并在该处向下画“↓”
13

患者章先生,因急性甲型肝炎入院,需行消化道隔离,此项内容属于

  • A.不列入医嘱
  • B.长期医嘱
  • C.临时医嘱
  • D.长期备用医嘱
  • E.临时备用医嘱
14

某车祸后急诊入院患者,呼吸、心跳停止,各种反射消失,该患者处于

  • A.濒死期
  • B.临床死亡期
  • C.生物学死亡期
  • D.生理学死亡期
  • E.脑死亡期
15

患者,85岁,脑出血,病情危重。护理该患者时,不正确的措施方法是

  • A.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 B.采取有效方法促进舒适
  • C.减少巡视,降低外界干扰
  • D.保持环境安静,光照适宜
  • E.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
16

患者张某,肺癌晚期,病情危重,循环衰竭,下列临床表现不可能的是

  • A.皮肤苍白
  • B.心音低而无力
  • C.四肢冰冷
  • D.脉搏呈洪脉
  • E.血压下降
18

患者张某经抢救无效,宣布死亡,其最早出现的尸体现象是

  • A.尸冷
  • B.尸斑
  • C.尸僵
  • D.尸体腐烂
  • E.尸绿
19

患者张某,肝癌晚期,呼吸、循环衰竭,各种反射减弱。护士在护理该患者时,不正确的措施是

  • A.撤去各种治疗性的管道
  • B.每天口腔护理2~3次
  • C.提供单独的病室并保持安静
  • D.选择最有效的止痛药物
  • E.用湿纱布盖于张口呼吸者的口部
20

某护士在进行尸体护理的过程中,下列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 A.填好尸体鉴别牌备用
  • B.撤去治疗用物
  • C.脱衣擦净胶布与药液痕迹
  • D.放平尸体,去枕仰卧
  • E.用未脱脂棉花填塞身体孔道
24

患者,女性,50岁,正在使用人工呼吸机,护士巡视时判断其可能处于通气过度,表现会是

  • A.皮肤潮红
  • B.烦躁不安
  • C.血压升高
  • D.肢体抽搐
  • E.表浅静脉充盈
25

患者,男性,60岁,开颅术后,使用人工呼吸机,其间应定期测定

  • A.肝功能
  • B.肾功能
  • C.血气分析
  • D.心肌酶
  • E.血糖
26

患者,女性,因服农药而中毒昏迷。为其洗胃时,最适宜的体位是

  • A.右侧卧位
  • B.左侧卧位
  • C.屈膝仰卧位
  • D.头高脚低位
  • E.坐卧位
27

患者,男性,40岁,患幽门梗阻,为其清除胃内容物时,宜选择

  • A.口服催吐法
  • B.电动吸引洗胃法
  • C.漏斗胃管洗胃法
  • D.注洗器洗胃法
  • E.自动洗胃机洗胃
28

患者张某,因误食灭鼠药被送入急诊室,此时为其洗胃最好选用

  • A.温开水
  • B.1:15000~1:20000的高锰酸钾液
  • C.生理盐水
  • D.2%碳酸氢钠
  • E.4%碳酸氢钠
29

女大学生小黄因服安眠药过量而中毒,准备为其导泻,宜选用

  • A.硫酸钠
  • B.温开水或等渗盐水
  • C.硫酸铜
  • D.高锰酸钾
  • E.2%~4%碳酸氢钠
31

患者,男性,55岁,60kg,呼吸衰竭,需使用人工呼吸机,其潮气量的调整范围是

  • A.60~300ml
  • B.300~600ml
  • C.600~800ml
  • D.800~1200ml
  • E.1200~1500ml
32

患者,男性,55岁,60kg,呼吸衰竭,需使用人工呼吸机,其吸气与呼气的比例应调节为

  • A.1:1
  • B.(1.5~2):1
  • C.1:(1.5~3)
  • D.2:1
  • E.2:(1.5~3)
34

患者王某,突感胸闷、气短,口唇发绀。护士遵医嘱为其采取鼻导管给氧,正确操作是

  • A.给氧前用干棉签清洁患者鼻孔
  • B.导管插入长度为鼻尖到耳垂的1/2
  • C.给氧时,调节氧流量后插入鼻导管
  • D.停止给氧时,应先关氧气开关,再拔出鼻导管
  • E.氧气筒远离火炉应2m
37

患者,男性,65岁,肺气肿,现给予鼻导管吸氧,导管插入的适宜长度为

  • A.鼻尖至耳垂
  • B.鼻尖至耳垂的1/2
  • C.鼻尖至耳垂的1/3
  • D.鼻尖至耳垂的2/3
  • E.鼻尖至耳垂的1/4
39

患者,44岁,因服毒,同事们将已昏迷的他送往医院抢救,但没人知道他所服的药物,护士应采取的护理措施是

  • A.用2%~4%碳酸氢钠洗胃,减少毒物吸收
  • B.抽出胃内容物,再用温水洗胃
  • C.鼻饲牛奶或蛋清水,以保护胃黏膜
  • D.禁忌洗胃,待家属查明毒物名称后再处理
  • E.氧气吸入,待清醒后采用催吐法排出毒物
40

患者,男性,50岁,喉癌手术进行气管切开,痰液较多,为其吸痰时应避免

  • A.一根管吸净口腔痰液后再吸气管内痰液
  • B.插管时,关闭负压吸引
  • C.一次吸引不超过15秒
  • D.从深部向上提拉,左右旋转
  • E.痰液未吸净需休息2min后再吸
41

患者张某,肺心病伴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并有精神、神经症状,恰当的给氧方法是

  • A.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
  • B.乙醇湿化给氧
  • C.加压给氧
  • D.低流量间断给氧
  • E.高浓度、高流量持续给氧
42

张护士指导2床的患者留取24h痰标本,做浓集结核分枝杆菌检查,以下指导语不正确的是

  • A.留痰的广口瓶应清洁干燥
  • B.留痰的广口瓶应置于阴凉处
  • C.咳痰时,应深呼吸,用力咳出痰液
  • D.留取晨起7点至次晨7点的所有痰
  • E.不可将唾液、鼻涕混入痰标本内
43

患儿,男,3岁,肛周奇痒,怀疑蛲虫感染,应如何采集标本检查蛲虫

  • A.取黏液或脓血部分粪便送检
  • B.直接排便于清洁便盆内,取不同部位粪便送检
  • C.直接排便于清洁便盆内,连同便盆送检
  • D.用无菌棉签插入肛门6~7cm,轻轻旋转取标本送检
  • E.晚睡觉前将透明胶带贴在肛门周围取标本
44

患者,男性,32岁,肺部感染待查,需采集痰标本做细菌培养,采集前应先用什么溶液漱口

  • A.西吡氯铵
  • B.呋喃西林
  • C.碳酸氢钠
  • D.醋酸溶液
  • E.朵贝尔液
45

王护士要给3床的患者抽血查血脂,她应准备以下哪种采血管

  • A.无菌试管
  • B.液状石蜡试管
  • C.肝素抗凝管
  • D.草酸钾抗凝管
  • E.清洁干燥试管
49

张护士要给2床的患者抽血查血生化、凝血功能和做血培养,抽血后,将血液注入试管内顺序正确的是

  • A.干燥管→抗凝管→血培养瓶
  • B.干燥管→血培养瓶→抗凝管
  • C.抗凝管→血培养瓶→干燥管
  • D.血培养瓶→干燥管→抗凝管
  • E.血培养瓶→抗凝管→干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