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1.4%碳酸氢钠
- B.3%氯化钠
- C.5%氯化钾
- D.11.2%乳酸钠
- E.10%葡萄糖
- A.强心药
- B.降压药
- C.抗感染药
- D.利尿药
- E.扩张血管药
- A.心动过缓
- B.恶心呕吐
- C.激惹 惊厥
- D.心律失常
- E.头晕嗜睡
- A.坐在病人旁边了解他的感受并给予解释
- B.告诉他毫无必要恐惧,鼓励患者进行日常活动以建立信心
- C.向或者保证将他的问题记在病历里,这样医生可能和他讨论这个问题
- D.给他服药使他休息,解除恐惧
- E.立刻通知医生来解决问题
- A.庆大霉素+卡那霉素
- B.庆大霉素+红霉素
- C.青霉素+先锋霉素
- D.青霉素+红霉素
- E.红霉素+磺胺类
- A.口渴 软弱 谵妄 昏迷
- B.呆滞 腱反射减弱 昏迷
- C.兴奋 腱反射亢奋
- D.头晕 视力减弱 抽筋
- E.淡漠 反映迟缓 嗜睡
- A.葡萄糖液
- B.全血
- C.血浆
- D.平衡液
- E.右旋糖苷
- A.st段弓背向上抬高
- B.异常高大两肢不对称的t波
- C.st段压低
- D.高大的r波
- E.t波倒置
- A.肺气肿
- B.肺心病
- C.胸腔积液
- D.慢性支气管炎
- E.大叶性肺炎
- A.原发性肝癌
- B.急性肝坏死
- C.肝血吸虫
- D.肝转移癌
- E.肝硬化
- A.x线钡餐检查
- B.超生检查
- C.幽门杆菌感染的检测
- D.胃镜检查
- E.胃液检查
- A.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8mmol/1和/或参后2小时血糖大于等于11.1 mmol/1水平
- B.糖耐量试验2小时大于等于7.8mmol/1
- C.空腹血糖〉5.6 mmol/1
- D.随机血糖大于等于7.8 mmol/1
- E.口服葡萄糖后1小时血糖大于等于7.8 mmol/1
- A.对一切感染症都应尽早使用高效广谱抗菌药物
- B.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考虑使用抗菌药物同时要考虑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 C.抗菌药物可用作消毒剂,对皮肤伤口消毒
- D.有了各种抗菌药物,预防医院感染就不成问题了
- E.发烧病人都是感染,均可用抗菌药物治愈
- 14
-
不属于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是
- A.体温表
- B.呼吸机管道
- C.透吸器
- D.麻醉机管道
- E.气管镜
- A.先将发病患者转移到安全区
- B.分组护理
- C.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 D.先将未发病患者转移到安全区
- E.单元隔离
- A.一人一针一管
- B.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
- C.一人一针一带
- D.一人一针一管一巾
- E.一人一针一巾
- A.高效消毒法
- B.中效消毒法
- C.灭菌法
- D.抵效消毒法
- E.机械清洗法
- A.不适当使用抗菌药物
- B.插管或介入治疗
- C.细菌结构变化
- D.外科手术
- E.免疫功能下降
- A.负压吸引
- B.提高机体免疫力
- C.翻身,叩背
- D.体液引流
- E.药物去痰
- A.术前三天给药
- B.术前30-60分钟给药
- C.术前一天给药
- D.术前6小时给药
- E.术后回病房即给药
- 21
-
下列哪项不需要手术消毒
- A.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
- B.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
- C.脱无菌手套
- D.接触病人血液后
- E.接触病人体液后
- A.高度危险性物品
- B.低度危险性物品
- C.需中水平消毒的物品
- D.中度危险性物品
- E.需高水平消毒的物品
- A.化学指示胶带
- B.程序监测
- C.化学指示卡
- D.生物监测
- E.温度计
- 24
-
医院感染不包括下列哪一类
- A.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 B.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 C.新生儿经产道分娩时发生的感染
- D.出院时已处于潜伏期且出院后不久发生的感染
- E.手术后输血造成的病毒感染
- A.入院后24小时发生感染
- B.入院后32小时发生感染
- C.入院后8小时发生感染
- D.入院后48小时发生感染
- E.入院后16小时发生感染
- A.3天
- B.14天
- C.28天
- D.7天
- E.21天
- A.1类
- B.3类
- C.5类
- D.2类
- E.4类
- A.〈4h
- B.〈24h
- C.〈48h
- D.〈12h
- E.〈36h
- 29
-
医院感染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 A.探视者
- B.陪护家属
- C.门诊病人
- D.医护人员
- E.住院病人
- A.1天
- B.3天
- C.2天
- D.4天
- E.5天
- A.3%
- B.5%
- C.10%
- D.8%
- E.12%
- A.长辈在上,子辈在下,长者在左,幼者在右
- B.子辈在上,长辈在下,长者在左,幼者在右
- C.任意排列
- D.长在上,子辈在下,长者在右,幼者在左
- E.子辈在上,长辈在下,长者在右,幼者在左
- A.胃肠蠕动减慢,胃排空延慢
- B.膀胱容量减少
- C.儿茶酚胺含量减少
- D.胸式呼吸减弱,腹式呼吸相对增强
- E.甲状腺功能降低
- A.否认阶段
- B.协议阶段
- C.接受阶段
- D.愤怒阶段
- E.抑郁阶段
- 35
-
康复护理以( )为目标
- A.功能恢复
- B.恢复正常生活
- C.恢复学习
- D.恢复工作
- E.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减轻障碍
- A.12g
- B.8g
- C.4g
- D.10g
- E.6g
- A.20%,40%,40%
- B.30%,40%,30%
- C.40%,30%,30%
- D.40%,40%,20%
- E.30%,30%,40%
- 38
-
护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性质是
- A.护理学科
- B.综合学科
- C.教育学科
- D.交叉的边缘学科
- E.人文学科
- 39
-
应用文字教材的前提是
- A.文字通俗易懂
- B.学习者必须有阅读能力
- C.有适宜的场所
- D.设计图文并茂
- E.内容实用
- 40
-
社区健康教育的对象不包括
- A.健康人群
- B.慢性疾病病人
- C.病人家属
- D.临终病人
- E.住院病人
- A.肺切除手术
- B.食道手
- C.气胸
- D.心脏手术
- A.技能培训
- B.询问式学习
- C.模仿学习
- D.模拟与游戏
- E.行为矫正
- A.减轻焦虑
- B.减少并发症
- C.建立遵医行为
- D.减少恐惧
- E.建立健康行为
- A.入院教育目标
- B.认知目标
- C.技能目标
- D.情感目标
- E.行为目标
- A.智力测量
- B.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
- C.人格测量
- D.精神心理测量
- E.情绪评价
- A.交谈技巧
- B.开放式提问技巧
- C.沉默技巧
- D.非语言沟通
- E.行为训练技巧
- A.注重知识灌输
- B.注重环境改善
- C.不仅注重知识改变而且注重行为改变
- D.注重教育效果评价
- E.注重计划教育
- 48
-
健康促进的目的是
- A.改变个体不健康行为
- B.改变人类生存环境
- C.改变政府行为
- D.改变群体不健康行为
- E.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 49
-
第三级预防的重点是
- A.防止疾病发生
- B.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C.防止并发症与残疾
- D.合理的诊断和护理
- E.防止意外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