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产士理论基础知识实战训练试题及答案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5

关于子宫破裂,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子宫下段剖宫产疤痕较古典式剖宫产易破
  • B.病理缩复环高达平脐应考虑先兆子宫破裂
  • C.阴道分娩时易发生下段破裂
  • D.子宫破裂时应尽快从阴道娩出胎儿
  • E.有血尿即可诊断子宫破裂
7

关于漏斗骨盆的描述,下列正确的是()

  • A.耻骨弓小于900,坐骨结节间径小于8cm
  • B.耻骨弓大于900,坐骨结节间径小于8cm
  • C.耻骨弓大于900,坐骨结节间径大于8cm
  • D.耻骨弓小于900,坐骨结节间径大于8cm
  • E.耻骨弓小于900,坐骨结节间径小于6cm
8

临床上病理缩复环,下列哪种情况多见?()

  • A.胎儿畸形
  • B.子宫收缩乏力
  • C.头盆不称
  • D.软产道异常
  • E.臀位
9

关于人工破膜的描述,下列错误的是()

  • A.宫口扩张3cm或3cm以上可行人工破膜
  • B.破膜时必须检查有无脐带先露
  • C.破膜应在宫缩期进行
  • D.破膜后术者手指应停留在阴道内,经过1~2次宫缩,待胎头入盆后,再将手指取出
  • E.无头盆不称、胎头已衔接者,可行人工破膜
10

第二产程心脏负担最重不是由于()

  • A.血容量增加
  • B.心输出量增多,平均动脉压升高
  • C.周围阻力增大
  • D.肺循环压力升高
  • E.腹压加大,内脏血液涌入心脏
11

妊娠早期合并心脏病患者,决定是否能继续妊娠的依据是()

  • A.心脏病的类型
  • B.心脏病的部位
  • C.心功能分级
  • D.病情的严重程度
  • E.既往有无生育史
12

胎盘功能检查方法不包括()

  • A.尿雌三醇测定
  • B.尿雌激素与肌酐的比值(E/C)
  • C.羊水脂肪细胞出现率
  • D.血清胎盘泌乳素值
  • E.催产素激惹试验
13

疑为前置胎盘,下列哪项检查方法不当?()

  • A.内窥镜检查
  • B.阴道穹隆指诊
  • C.B型超声检查
  • D.肛门指诊
  • E.以上都不是
14

提示胎儿窘迫的检查结果是()

  • A.胎动时伴胎心加速
  • B.胎儿头皮血pH值为7.30
  • C.胎动15次/12小时
  • D.胎心率90次/分
  • E.胎心监护出现FHR早期减速
15

前置胎盘的病因与下列哪项无关?()

  • A.子宫内膜炎
  • B.双胎妊娠
  • C.妊高征
  • D.受精卵滋养层发育迟缓
  • E.副胎盘和多产妇
16

下列引起胎膜早破的常见原因排除()

  • A.机械性刺激
  • B.胎方位异常
  • C.绒毛膜羊膜炎
  • D.胎儿窘迫
  • E.羊水过多
17

关于泌乳热的特点错误的是()

  • A.泌乳热多见于产后3~4天
  • B.泌乳热系乳房血管、淋巴管极度充盈、乳房胀大所致
  • C.泌乳热可以高达39度
  • D.泌乳热不属病态
  • E.泌乳热一般持续24小时左右开始下降
18

胎膜早破的确诊方法有()

  • A.阴道检查
  • B.肛门检查
  • C.阴道液pH值不变
  • D.取阴道后穹隆黏液涂片观察到羊齿状结晶
  • E.B型超声观察羊水池深度
19

导致慢性胎儿窘迫的原因是()

  • A.脐带受压
  • B.胎盘早剥
  • C.孕妇休克
  • D.胎盘功能不全
  • E.宫缩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
20

下列哪项不是产褥期产妇的身体变化特点()

  • A.妊娠期肠胃肌张力及蠕动力减弱约需2周恢复
  • B.产后2周内尿量增加
  • C.产褥期容易便秘
  • D.哺乳产妇未见月经来朝仍有受孕可能
  • E.腹壁皮肤部分弹力纤维断裂
21

产后血液的变化正确的是()

  • A.产褥期处于低凝状态有利于恶露排出
  • B.纤维蛋白原、凝血酶于产后1~2周恢复正常
  • C.红细胞沉降率于心3~4周内降至正常
  • D.随子宫缩复大量血液涌入体循环,血容量于产后24小时内增加至最大
  • E.产褥期早期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均增加
22

胎头衔接是指胎头()

  • A.枕骨进入骨盆入口
  • B.顶骨进入骨盆入口
  • C.双顶径到达坐骨棘水平
  • D.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颅骨最低点接近或到达坐骨棘水平
  • E.双顶径到达坐骨结节水平
23

出口后矢状径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出口横径稍短与出口后矢状径之和>15cm,正常大小胎儿可经阴分娩
  • B.后矢状径是指坐骨棘间径中点至骶骨尖端的长度
  • C.测得出口后矢状径为8cm,不能弥补出口横径稍短
  • D.出口后状径值与出口横径和≥13.5cm,表明骨湓出口狭窄不明显
  • E.出口后状径值通过骨盆内测量测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