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0.5g/(kg?d),并适量补充必需氨基酸
- B.0.6~0.8g/(kg?d),其中60%以上为优质蛋白质
- C.0.8~1.0g/(kg?d),其中80%以上为优质蛋白质
- D.1.1~1.2g/(kg?d),其中50%以上为优质蛋白质
- E.1.2~1.5g/(kg?d),其中50%以上为优质蛋白质
- A.0.5g/(kg?d),并适量补充必需氨基酸
- B.0.6~0.8g/(kg?d),其中60%以上为优质蛋白质
- C.0.8~1.0g/(kg?d),其中80%以上为优质蛋白质
- D.1.1~1.2g/(kg?d),其中50%以上为优质蛋白质
- E.1.2~1.5g/(kg?d),其中50%以上为优质蛋白质
- A.0.5g/(kg?d),并适量补充必需氨基酸
- B.0.6~0.8g/(kg?d),其中60%以上为优质蛋白质
- C.0.8~1.0g/(kg?d),其中80%以上为优质蛋白质
- D.1.1~1.2g/(kg?d),其中50%以上为优质蛋白质
- E.1.2~1.5g/(kg?d),其中50%以上为优质蛋白质
- A.0.5g/(kg·d),并适量补充必需氨基酸
- B.0.6~0.8g/(kg·d),其中60%以上为优质蛋白质
- C.0.8~1.0g/(kg·d),其中80%以上为优质蛋白质
- D.1.1~1.2g/(kg·d),其中50%以上为优质蛋白质
- E.1.2~1.5g/(kg·d),其中50%以上为优质蛋白质
- A.皮肤完整性受损
- B.疼痛:关节痛
- C.口腔黏膜改变
- D.潜在并发症:慢性肾衰竭
- E.焦虑
- A.皮肤完整性受损
- B.疼痛:关节痛
- C.口腔黏膜改变
- D.潜在并发症:慢性肾衰竭
- E.焦虑
- A.0.5g/(kg?d),并适量补充必需氨基酸
- B.0.6~0.8g/(kg?d),其中60%以上为优质蛋白质
- C.0.8~1.0g/(kg?d),其中80%以上为优质蛋白质
- D.1.1~1.2g/(kg?d),其中50%以上为优质蛋白质
- E.1.2~1.5g/(kg?d),其中50%以上为优质蛋白质
- A.呕大量鲜红色血液
- B.柏油样大便
- C.大便潜血试验持续阳性
- D.黏液脓血便
- E.长期反复解鲜红色血便
- A.皮肤完整性受损
- B.疼痛:关节痛
- C.口腔黏膜改变
- D.潜在并发症:慢性肾衰竭
- E.焦虑
- A.禁食
- B.按自己的需求进食
- C.吃少量流质饮食,每天2次,
- D.少量多餐
- E.多吃鸡蛋
- A.呕大量鲜红色血液
- B.柏油样大便
- C.大便潜血试验持续阳性
- D.黏液脓血便
- E.长期反复解鲜红色血便
- A.用力过度引起虚脱反应
- B.腹压增加导致呕吐加剧
- C.血压陡升导致脑出血
- D.氧耗量增加会使梗死面积扩大
- E.血流加速致脑栓塞
- A.解除疼痛
- B.扩张冠状动脉
- C.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 D.防止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
- E.溶解冠状动脉内血栓
- A.活动没有任何限制
- B.避免重体力活动
- C.充分休息,增加睡眠时间
- D.卧床休息为主,允许慢慢下床进行排尿、排便活动
- E.绝对卧床休息
- A.嘱患者按时服药
- B.如果漏服药物,需要及时补服
- C.嘱患者低盐饮食
- D.给药前数患者的心率
- E.观察病人的心电图变化和监测血药浓度
- A.持续低流量吸氧
- B.间断低流量吸氧
- C.高流量吸氧
- D.低流量20%乙醇湿化吸氧
- E.高流量20%乙醇湿化吸氧
- A.呼吸道隔离
- B.解除隔离
- C.血液隔离
- D.严密隔离
- E.消化道隔离
- A.烈日下暴晒2小时
- B.70%乙醇浸泡2分钟
- C.紫外线照射20分钟
- D.用卫生纸包好焚烧
- E.煮沸1分钟
- A.20~30分钟
- B.2~4小时
- C.12~24小时
- D.24~48小时
- E.48~72小时
- A.弱阴性
- B.阴性
- C.弱阳性
- D.阳性
- E.强阳性
- A.隔离患者
- B.加强医疗器械消毒和血源管理
- C.注射丙种球蛋白被动免疫
- D.搞好粪便管理及水源保护
- E.消灭蚊、蝇
- A.低血压
- B.低血糖
- C.静滴速度过快
- D.药物过敏
- E.精神紧张
- A.10天
- B.15天
- C.1个月
- D.2个月
- E.3个月
- A.低血糖
- B.过敏反应
- C.酮症反应
- D.肾功能损害
- E.胃肠道反应
- A.酮症酸中毒
- B.高渗性非酮症昏迷
- C.低血糖
- D.癫痫发作
- E.胰岛素过敏性休克
- A.晨起空腹
- B.餐前半小时
- C.餐后即刻
- D.餐后1小时
- E.睡前
- A.持续24小时心电监护
- B.按时服用抗心律失常药
- C.常规低流量吸氧
- D.禁食至清醒后2小时
- E.术后应立即下床活动
- A.高糖、高蛋白质、高脂、肉维生素、低钾、高钠
- B.高糖、高蛋白质、低脂、高维生素、低钾、高钠
- C.低糖、低脂(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高蛋白质、低盐、高维生素、富含钾和钙的饮食
- D.高糖、高蛋白质、低脂、低维生素、低钾、不限钠
- E.低糖、高蛋白质、高脂、高维生素、低钾、低钠
- A.持续24小时心电监护
- B.平卧24小时
- C.禁止术侧卧位
- D.术侧上肢制动24小时
- E.沙袋压迫伤口4~6小时
- A.绝对卧床24小时
- B.持续24小时心电监护
- C.常规高流量鼻导管吸氧
- D.注意电击局部皮肤有无灼伤
- E.继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 A.球蛋白
- B.白蛋白
- C.高密度脂蛋白
- D.低密度脂蛋白
- E.必需氨基酸
- A.收集标本前用消毒剂充分清洗外阴部
- B.留取在膀胱内停留有6~8小时的尿液
- C.留取初始尿液置于清洁容器内
- D.应取患者停用抗菌药物后第3天的尿液
- E.若尿标本不能立即检查应加适量防腐剂
- A.如身体一般状况良好,可从事轻体力工作
- B.避免劳累,不要从事重体力劳动
- C.进行提高呼吸道抵抗力的锻炼
- D.禁忌吸烟、饮酒
- E.平时多服用一些保健的中药
- A.<3g/d
- B.<4g/d
- C.<10g/d
- D.<5g/d
- E.<6g/d
- A.劝其戒烟
- B.冬春季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 C.教其做缩唇胸式呼吸
- D.积极预防各种呼吸道疾病
- E.注意环境卫生,加强自我保护,消除有害物质对呼吸道的刺激
- A.胸腔引流
- B.通畅呼吸道,持续低流量吸氧
- C.镇静剂
- D.强心剂
- E.呼吸兴奋剂
- A.缩唇呼吸
- B.潮式呼吸
- C.间停呼吸
- D.端坐呼吸
- E.叹气呼吸
- A.吸气时腹部用力挺出
- B.呼气时腹部尽力收缩
- C.深吸快呼
- D.鼻吸口呼
- E.深吸慢呼
- A.清洁洗胃
- B.静脉滴注碳酸氢钠
- C.服牛奶
- D.经口腔气管插管
- E.肌注镇静剂
- A.吸与呼的时间比例为2:1或3:1
- B.呼气时腹部内陷,尽量将气呼出
- C.取站位,吸气时尽力挺腹,胸部不动
- D.用鼻吸气,用口呼气,要求深吸缓呼,不可用力
- E.每日锻炼2次,每次10~20分钟
- A.将患者头侧向一边,使唾液流出口外
- B.密切观察抽搐部位、持续时间、间隔时间
- C.测患者的口温,以防高热
- D.密切观察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和瞳孔变化
- E.不可强行按压或捆绑抽搐肢体,以防骨折
- A.血液透析
- B.20%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
- C.亚冬眠治疗
- D.鼻导管吸氧
- E.以上都不是
- A.患者抽搐发作时,需专人守护,观察和记录全过程
- B.对再次发作者要防止跌伤
- C.立即解开衣服和腰带,迅速将压舌板置于患者一侧上、下臼齿间,以防咬伤舌
- D.强行按压或捆扎肢体,以防患者受伤
- E.将患者的头侧向一边,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并吸氧
- A.专人守护,观察、记录全过程
- B.立即解开患者衣领、衣扣和腰带
- C.使用约束带捆扎患者肢体,以防坠落
- D.使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
- E.禁止口腔测温,应测腋下或肛温
- A.坚持长期规律用药
- B.可适当参加活动(如游泳、驾驶等)
- C.避免精神紧张、过度劳累
- D.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有精神症状、粒细胞缺乏等,及时就诊
- E.避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