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管理层级过多
- B.口头传达的精神与文件不符
- C.言行不当
- D.过度加工
- E.中间环节过多
- A、2~4人
- B、4~8人
- C、8~10人
- D、10~12人
- E、12~14人
- A.管理层级过多
- B.口头传达的精神与文件不符
- C.言行不当
- D.过度加工
- E.中间环节过多
- A、处置血液和被血液污染的器械戴手套
- B、谨慎处理利器
- C、戴好口罩及护目镜
- D、采用不直接接触的操作技术
- E、将用后利器放入利器盒
- 5
-
控制的关键是
- A、纠正偏差
- B、力求简化
- C、反映本质
- D、制定计划
- E、规范管理
- A、个人和家庭的利益
- B、个人和社区的利益
- C、政府和非政府的利益
- D、卫生机构和政府的利益
- E、卫生机构和社会经济部门的利益
- A、是最基本的传播形式
- B、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
- C、是非组织群体的传播活动
- D、以职业性传播机构为传播者
- E、是组织以外群体的传播活动
- A、负压吸引
- B、体位引流
- C、提高免疫力
- D、药物祛痰
- E、翻身、叩背
- A、高工作、低关系
- B、高工作、高关系
- C、中工作、中关系
- D、低工作、低关系
- E、低工作、高关系
- 10
-
属于危害健康行为的特点是
- A、规律性
- B、可控性
- C、偶然性
- D、频发性
- E、明显和稳定性
- 11
-
小组护理的优点是
- A、护理工作有计划和评价,患者得到较全面的护理
- B、患者的安全感与归属感增加
- C、加强了护患的沟通合作
- D、有利于提高护士操作熟练度
- E、节省人力和经费
- A、面部表情
- B、仪表形象
- C、动态语言
- D、同类语言
- E、体态语言
- 13
-
菌群交替症属于
- A、一度失调
- B、二度失调
- C、三度失调
- D、比例失调
- E、可逆性失调
- A、两种抗生素可溶于同一溶液中
- B、通常选用5%葡萄糖溶液滴注抗生素
- C、头孢呋辛采用连续给药的方法
- D、红霉素采取间歇给药的方法
- E、链霉素采取一日量一次性给药的方法
- 15
-
人类把握行为的形成阶段是
- A、自主发展阶段
- B、被动发展阶段
- C、主动发展阶段
- D、调整发展阶段
- E、巩固发展阶段
- A、上下级关系
- B、领导者职权
- C、组织内上下沟通
- D、下属的成熟度
- E、组织的管理结构
- A、错误,照射时间不够
- B、正确
- C、错误,计时方法不对
- D、错误,照射前不能擦拭灯管
- E、错误,不能用酒精擦拭灯管
- 18
-
符合过氧化氢化学特性的是
- A、过氧化氢应在4℃冷冻下储存
- B、过氧化氢对金属有腐蚀性
- C、过氧化氢对织物无漂白作用
- D、过氧化氢喷雾对皮肤黏膜无不良作用
- E、一旦溅上过氧化氢不宜使用清水冲洗
- A、戊二醛
- B、过氧乙酸
- C、过氧化氢
- D、乙醇
- E、氯己定
- A、转移
- B、共生
- C、定植
- D、定居
- E、易位
- A、第二步
- B、第四步
- C、第五步
- D、第六步
- E、第七步
- A、呼吸道传播
- B、接触传播
- C、使用染有结核杆菌的餐具
- D、饮用病牛的生奶
- E、食用被结核杆菌污染的食品
- A、≥1分钟
- B、≥5分钟
- C、≥10分钟
- D、≥20分钟
- E、≥30分钟
- A、国家卫生部审批认可的国家教育项目
- B、省审批认可的继续教育项目
- C、市审批认可的继续教育项目
- D、卫生部继续教育委员会专项备案的继续教育项目
- E、区、县审批认可的继续教育项目
- 25
-
按感染途径医院感染又分为
- A、医源性感染、自身感染
- B、交叉感染、自身感染
- C、医源性感染、交叉感染、自身感染
- D、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
- E、内源性感染、医源性感染
- A、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的家畜
- B、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 C、可经呼吸道传播
- D、可经消化道传播
- E、伤口接触感染动物的排泄物后也可感染
- A、经济性原则
- B、可行性原则
- C、有效性原则
- D、重要性原则
- E、前瞻性原则
- A、发送者障碍
- B、接收者障碍
- C、沟通通道障碍
- D、编码障碍
- E、反馈障碍
- 29
-
属于危害健康行为的是
- A、预警行为
- B、C型行为
- C、戒掉不良嗜好行为
- D、避开有害环境行为
- E、遵医行为
- A.≤10CFU/m<sup>3</sup>
- B.≤50CFU/m<sup>3</sup>
- C.≤100CFU/m<sup>3</sup>
- D.≤200CFU/m<sup>3</sup>
- E.≤500CFU/m<sup>3</sup>
- A、受遗传、学习影响
- B、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前提
- C、是改变不良行为的关键
- D、随年龄增长而变得明显
- E、是开展因势利导教育的依据
- A、急性菌痢
- B、急性肠炎
- C、菌群交替症
- D、败血症
- E、菌群移位
- A、一体化
- B、规格化
- C、系列化
- D、规范化
- E、统一化
- A、紫外线照射
- B、臭氧消毒
- C、甲醛熏蒸消毒
- D、过氧乙酸熏蒸消毒
- E、过氧化氢喷雾消毒
- A、1~3层
- B、2~4层
- C、3~5层
- D、4~6层
- E、5~7层
- A、建立完整的护理质量控制系统
- B、实行全程质量控制
- C、控制方法应具有科学性、数据化
- D、质量控制标准应人性化
- E、强调综合控制、系统地控制
- A、M=V×E
- B、P=S×E
- C、E=M×V
- D、S=P×M
- E、E=V×W
- A.维生素B<sub>2</sub>
- B.叶酸
- C.泛酸
- D.维生素K
- E.维生素C
- 39
-
经常出现的活动的决策是
- A、程序化决策
- B、非程序化决策
- C、战术决策
- D、不确定性决策
- E、确定性决策
- A、呼吸机管道
- B、麻醉机管道
- C、胃镜
- D、喉镜
- E、手术用止血钳
- A、强调通过检查手段提高质量
- B、强调诚信
- C、强调对员工尊重、引导、激励、授权
- D、强调工作指标是动态的持续性提高的
- E、强调全员参与
- A、表皮葡萄球菌
- B、腐生葡萄球菌
- C、溶血性葡萄球菌
- D、金黄色葡萄球菌
- E、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 A、科学管理
- B、人性理论管理
- C、人事管理
- D、行为科学管理
- E、系统管理
- A、方法一致
- B、途经一致
- C、目标一致
- D、感情一致
- E、认知一致
- 45
-
梅毒的病原体为( )
- A、细菌
- B、病毒
- C、衣原体
- D、螺旋体
- E、支原体
- A、0~1
- B、1~2
- C、2~4
- D、4~6
- E、6~8
- A、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
- B、影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 C、影响细胞代谢
- D、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 E、损伤细菌的细胞膜
- A、2小时内
- B、12小时内
- C、24小时内
- D、6小时内
- E、48小时内
- A、厌氧菌
- B、肠道杆菌
- C、肠道球菌
- D、克雷伯杆菌
- E、非发酵菌
- A、沟通
- B、领导
- C、激励
- D、协调
- E、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