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专业结构
- B.能级结构
- C.年龄结构
- D.智能结构
- E.功能结构
- A.专业结构
- B.能级结构
- C.年龄结构
- D.智能结构
- E.功能结构
- A.50%
- B.66%
- C.69%
- D.72%
- E.75%
- A.50%
- B.66%
- C.69%
- D.72%
- E.75%
- A.人际传播
- B.自我传播
- C.群体传播
- D.组织传播
- E.大众传播
- A.人际传播
- B.自我传播
- C.群体传播
- D.组织传播
- E.大众传播
- A.文化性
- B.综合性
- C.整合性
- D.自觉性
- E.实践性
- A.基础质量评价
- B.行为过程评价
- C.环节质量评价
- D.基本素质评价
- E.结果质量评价
- A.文化性
- B.综合性
- C.整合性
- D.自觉性
- E.实践性
- A.基础质量评价
- B.行为过程评价
- C.环节质量评价
- D.基本素质评价
- E.结果质量评价
- A.基础质量评价
- B.行为过程评价
- C.环节质量评价
- D.基本素质评价
- E.结果质量评价
- A.倾向因素
- B.促成因素
- C.强化因素
- D.环境因素
- E.遗传因素
- 13
-
属于目标管理的计划阶段
- A.制定高层管理目标
- B.调节平衡
- C.奖惩兑现
- D.协议授权
- E.和谐社会
- A.倾向因素
- B.促成因素
- C.强化因素
- D.环境因素
- E.遗传因素
- 15
-
属于目标管理的执行阶段
- A.制定高层管理目标
- B.调节平衡
- C.奖惩兑现
- D.协议授权
- E.和谐社会
- A.制定高层管理目标
- B.调节平衡
- C.奖惩兑现
- D.协议授权
- E.和谐社会
- A.可预测的投入与效益之比
- B.选定方案
- C.比较方案
- D.执行方案
- E.编制方案
- A.可预测的投入与效益之比
- B.选定方案
- C.比较方案
- D.执行方案
- E.编制方案
- A.可预测的投入与效益之比
- B.选定方案
- C.比较方案
- D.执行方案
- E.编制方案
- A.200张
- B.500张
- C.700张
- D.800张
- E.1000张
- A.200张
- B.500张
- C.700张
- D.800张
- E.1000张
- 22
-
科学管理之父是
- A、韦伯
- B、梅奥
- C、法约尔
- D、泰勒
- E、麦格雷戈
- A、1~5℃
- B、5~10℃
- C、15~30℃
- D、40~60℃
- E、70~80℃
- 24
-
属于健康促进基本策略的是
- A、领导
- B、促成
- C、协调
- D、动员
- E、授权
- A、白假丝酵母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
- B、白假丝酵母菌、肠球菌、乳酸菌
- C、双歧杆菌、棒状杆菌、肠球菌
- D、双歧杆菌、乳酸菌、大肠埃希菌
- E、双歧杆菌、乳酸菌、肠球菌
- A、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静脉滴注时,可采用连续给药方案
- B、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采用连续给药方案,避免毒性反应
- C、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采用间歇式给药方案,不宜静脉推注
- D、原则上选用生理盐水作为静脉滴注抗生素的溶液
- E、两种抗生素不宜同时静脉滴注
- A、机械热力消毒
- B、75%乙醇浸泡
- C、酸性氧化电位水浸泡
- D、含氯消毒剂擦拭
- E、臭氧消毒
- A、应对
- B、应激
- C、顺应
- D、调试
- E、反射
- 29
-
不符合目标特点的是
- A、应包括时间、空间、数量三要素
- B、目标能指导组织内部资源最合理的分配
- C、目标应具有一定的想象性,包括程序、步骤、规则等
- D、目标能达到组织经营活动的最佳效果
- E、目标能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潜力
- A、门诊慢性病人
- B、首次入院的病人
- C、再次住院的病人
- D、即将出院的病人
- E、术后康复期的病人
- A、控制
- B、策略
- C、预算
- D、组织
- E、计划
- A、环境诊断
- B、生活质量
- C、倾向因素
- D、促成因素
- E、强化因素
- A、环境诊断
- B、流行病学诊断
- C、教育诊断
- D、管理与政策诊断
- E、行为诊断
- A、进行卫生宣传
- B、促进行为改变
- C、促进人类健康
- D、普及保健知识
- E、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 35
-
氯己定属于
- A、清洁剂
- B、高效消毒剂
- C、灭菌剂
- D、中效消毒剂
- E、低效消毒剂
- A、协商
- B、迁就
- C、合作
- D、妥协
- E、和平共处
- A、法约尔
- B、泰勒
- C、韦伯
- D、梅奥
- E、卢因
- A.≥10<sup>2</sup>cfu/ml
- B.≥10<sup>3</sup>cfu/ml
- C.≥10<sup>4</sup>cfu/ml
- D.≥10<sup>5</sup>cfu/ml
- E.≥10<sup>6</sup>cfu/ml
- A、工作绩效=f·(能力×激励)
- B、工作绩效=f·(能力÷激励)
- C、工作绩效=f·(能力+激励)
- D、工作绩效=f·(动力×激励)
- E、工作绩效=f·(动力×激励)
- 40
-
目标性监测的内容不包括
- A、医院感染率的监测
- B、高危科室监测
- C、综合性监测
- D、暴发监测
- E、一级护理合格率的监测
- A、2%
- B、10%
- C、50%
- D、75%
- E、90%
- A、对于强化的对象要一视同仁
- B、负强化没有激励作用,应避免
- C、强化目标应分阶段设立
- D、尽量采取同一种被证实有效的正强化
- E、强化的频率应由管理者决定
- A、少用评价性语言
- B、加强评论和表态
- C、多用描述性语言
- D、耐心听取对方的说明
- E、认同对方的问题和处境
- A、80%以内
- B、80%~85%
- C、85%~90%
- D、90%~95%
- E、95%~100%
- 45
-
醉酒属于
- A、致病行为
- B、日常危害健康行为
- C、不良疾病行为
- D、违规行为
- E、预警行为
- A、炭疽芽孢能耐受煮沸10min
- B、炭疽芽孢在泥土中可生存10年以上
- C、患有炭疽的家畜不允许解剖
- D、炭疽杆菌芽孢抵抗力强
- E、传染源是蚊蝇
- A、定位、定性、定量
- B、定时、定群、定量
- C、定比、定位、定性
- D、定群、定植、定性
- E、定植、定性、定位
- A、教材是否适宜
- B、教育者是否称职
- C、教育方法是否恰当
- D、教育需求评估是否完整
- E、患者对社会健康政策是否了解
- A、目标统一的原则
- B、分工协作的原则
- C、责权一致的原则
- D、最少层次的原则
- E、有效管理幅度的原则
- A、日常健康行为
- B、避开有害环境行为
- C、戒除不良嗜好行为
- D、预警行为
- E、保健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