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灭菌法
- B.高水平消毒法或灭菌法
- C.高水平消毒法
- D.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法
- E.中水平消毒法或低水平消毒法
- A.灭菌法
- B.高水平消毒法或灭菌法
- C.高水平消毒法
- D.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法
- E.中水平消毒法或低水平消毒法
- A.教育环境
- B.基因性状
- C.经济基础
- D.强迫模仿
- E.意外事件
- A.灭菌法
- B.高水平消毒法或灭菌法
- C.高水平消毒法
- D.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法
- E.中水平消毒法或低水平消毒法
- A.了解社会问题与健康问题的相关性
- B.确定目标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及引起健康问题的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
- C.确定导致目标人群疾病或健康问题发生的行为危险因素
- D.为确定干预的环境目标奠定基础
- E.组织评估和资源评估
- A.教育环境
- B.基因性状
- C.经济基础
- D.强迫模仿
- E.意外事件
- A.碘伏消毒液原液局部擦拭2遍
- B.碘伏消毒液原液局部擦拭
- C.20000mg/ml葡萄糖酸氯己定擦拭
- D.有效含量≥1g/L氯己定乙醇溶液局部擦拭2~3遍
- E.3%过氧化氢冲洗
- A.了解社会问题与健康问题的相关性
- B.确定目标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及引起健康问题的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
- C.确定导致目标人群疾病或健康问题发生的行为危险因素
- D.为确定干预的环境目标奠定基础
- E.组织评估和资源评估
- A.了解社会问题与健康问题的相关性
- B.确定目标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及引起健康问题的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
- C.确定导致目标人群疾病或健康问题发生的行为危险因素
- D.为确定干预的环境目标奠定基础
- E.组织评估和资源评估
- A.碘伏消毒液原液局部擦拭2遍
- B.碘伏消毒液原液局部擦拭
- C.20000mg/ml葡萄糖酸氯己定擦拭
- D.有效含量≥1g/L氯己定乙醇溶液局部擦拭2~3遍
- E.3%过氧化氢冲洗
- A.碘伏消毒液原液局部擦拭2遍
- B.碘伏消毒液原液局部擦拭
- C.20000mg/ml葡萄糖酸氯己定擦拭
- D.有效含量≥1g/L氯己定乙醇溶液局部擦拭2~3遍
- E.3%过氧化氢冲洗
- 12
-
护理管理方法科学化包括
- A、行政法
- B、信息法
- C、民主法
- D、自动化
- E、统筹法
- A、≥10分钟
- B、≥30分钟
- C、≥15分钟
- D、≥50分钟
- E、≥60分钟
- 14
-
医院感染高危人群不包括
- A、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抗菌药物的病人
- B、器官移植病人
- C、早产儿
- D、中青年病人
- E、老人
- A、化学监测
- B、生物监测
- C、物理监测
- D、工艺监测
- E、反应监测
- A、门诊病人
- B、入院时的病人
- C、住院的病人
- D、即将出院的病人
- E、有复发倾向的慢性疾病病人
- A、策略
- B、预算
- C、规则
- D、规划
- E、政策
- 18
-
行为手段是指
- A、人
- B、人的行为所指向的目标
- C、行为对行为客体所致影响
- D、行为主体与行为客体发生联系的客观环境
- E、行为主体作用于行为客体时的方式方法和所应用的工具
- A、3kg
- B、5kg
- C、7kg
- D、9kg
- E、11kg
- 20
-
对护理人员感染监测不包括
- A、定期体检
- B、建立健康档案
- C、调入时不进行体检
- D、了解受感染情况
- E、调离时进行体检
- A、100~200mg/L
- B、500~1000mg/L
- C、1000~2000mg/L
- D、2500~3000mg/L
- E、3500~4000mg/L
- A、检测疫情
- B、灭鼠、防鼠
- C、高危人群免疫接种
- D、开展流行出血热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 E、灭蝇、防蝇
- A、植入
- B、转移
- C、定植
- D、定居
- E、易位
- A、4kg
- B、5kg
- C、6kg
- D、8kg
- E、7kg
- A、计划→沟通→花费统计→组织协调
- B、计划→主持→组织协调→会议总结
- C、计划→沟通→引导合作→会议总结
- D、计划→主持→引导合作→会议总结
- E、计划→沟通→组织协调→花费统计
- A、婴幼儿可以由监护人决定
- B、对某些特殊急诊抢救视为例外
- C、无家属承诺,即使患者本人知情同意也不能给予手术治疗
- D、做到充分知情
- E、做到有效同意
- 27
-
危害健康行为的类型不包含
- A、日常危害健康行为
- B、有害环境行为
- C、不良疾病行为
- D、违规行为
- E、致病性行为模式
- A、明确的组织分工
- B、人是"社会人"
- C、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 D、职能管理
- E、建立严格的纪律
- A、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 B、工作方法、环境标准化
- C、确定合理的工作量
- D、实行差别工资
- E、实行职能工长制
- A、20分
- B、15分
- C、25分
- D、10分
- E、30分
- 31
-
PDCA循环的关键在于
- A、计划阶段
- B、验证阶段
- C、执行阶段
- D、检查阶段
- E、处理阶段
- A、强化因素
- B、促成因素
- C、倾向因素
- D、环境因素
- E、学习因素
- A、医嘱
- B、咨询
- C、口头教育
- D、书面
- E、辅助
- A、1:(0.7~0.8)
- B、1:0.6
- C、1:0.5
- D、1:0.4
- E、1:0.3
- A、评估目标人群的健康需求
- B、确定要解决的问题
- C、提出干预措施
- D、制订总目标
- E、制订评价方案
- A、细菌芽孢
- B、亲脂病毒
- C、真菌孢子
- D、分枝杆菌
- E、肝炎病毒
- A、满足病人护理需要原则
- B、合理结构原则
- C、优化组合原则
- D、经济效能原则
- E、动态调整原则
- A、X理论与Y理论
- B、人本理论
- C、动态理论
- D、科学管理理论
- E、行政组织理论
- A、必须完成的目标
- B、最重要的目标
- C、较重要的目标
- D、很想完成的目标
- E、不太重要的目标
- A、器械轴节可不打开
- B、可拆卸的零部件尽量不拆开
- C、管腔类器械应使用专用清洗架
- D、精细器械和锐利器械可随意放置
- E、冲洗、洗涤、漂洗是可使用自来水
- A、多重标准
- B、战略高度
- C、明确的目的性
- D、信息的准确性
- E、灵活性
- A、奖励持异议者
- B、对组织成员加强全局观教育
- C、重视沟通
- D、运用领导榜样的影响力
- E、及时发现产生破坏性冲突的因素
- A、模糊性反馈
- B、肯定性反馈
- C、语言性反馈
- D、否定性反馈
- E、错误性反馈
- A、Who是指对象
- B、What是指实现什么变化
- C、When是指在多长期限内实现这种变化
- D、Howmuch是指有多少对象发生行为变化
- E、Where是指在什么范围内实现这种变化
- A、评估、计划、指导、领导、控制
- B、计划、指导、人员管理、领导、控制
- C、评估、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 D、计划、组织、人员管理、领导、控制
- E、计划、组织、人员管理、领导、评价
- A、病人不能离开病房
- B、每小时换气3次
- C、工作人员戴高效口罩
- D、使用负压
- E、采用呼吸道隔离
- A、选择授权对象
- B、明确授权内容
- C、形成沟通渠道
- D、及时调整计划
- E、评价授权效果
- 48
-
人体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是
- A、特异性免疫作用
- B、抗基因突变作用
- C、选择性去污染作用
- D、维持内环境平衡作用
- E、定植抵抗力作用
- A、具备明确指征
- B、根据临床症状选择适应的抗生素
- C、剂量适当
- D、方法适当
- E、疗程适当
- A、观察体内正常菌群
- B、预防和减少抗菌药物的毒副作用
- C、降低抗感染药物的费用支出
- D、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立刻应用抗菌药物
- E、严格掌握使用的适应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