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底蜕膜
- B、包蜕膜
- C、真蜕膜
- D、壁蜕膜
- E、绒毛膜
- A.L<sub>1~2</sub>间盘和L<sub>2~3</sub>间盘
- B.L<sub>2~3</sub>间盘和L<sub>3~4</sub>间盘
- C.L<sub>3~4</sub>间盘和L<sub>4~5</sub>间盘
- D.L<sub>4~5</sub>间盘和L<sub>5</sub>~S<sub>1</sub>间盘
- E.L<sub>5</sub>~S<sub>1</sub>间盘和S<sub>1~2</sub>间盘
- A、800ml
- B、1200ml
- C、1500ml
- D、2000ml
- E、3000ml
- A.20~30mmH<sub>2</sub>O
- B.50~100mmH<sub>2</sub>O
- C.70~200mmH<sub>2</sub>O
- D.80~250mmH<sub>2</sub>O
- E.100~270mmH<sub>2</sub>O
- A、排卵前雌激素使宫颈黏液呈典型羊齿植物叶状结晶
- B、孕激素使宫颈黏液分泌增多
- C、孕激素使宫颈黏液拉丝度达10cm
- D、雌激素使宫颈黏液分泌减少
- E、雌激素使宫颈黏液结晶逐渐模糊
- A、低钙惊厥
- B、感染
- C、颅内感染
- D、颅内出血
- E、破伤风
- A、大肠埃希菌
- B、沙门菌
- C、空肠弯曲菌
- D、幽门杆菌
- E、嗜盐杆菌
- A、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 B、高血压性心脏病伴快速性心律失常
- C、输液过多、过快
- D、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的瓣膜性急性反流
- E、呼吸道感染
- A、螺旋形骨折
- B、粉碎性骨折
- C、压缩性骨折
- D、青枝骨折
- E、骨骺分离
- A、脑挫裂伤
- B、硬脑膜外血肿
- C、硬脑膜下血肿
- D、脑内血肿
- E、脑震荡
- A、单纯时间上的概念
- B、包含不同发生机制
- C、临床差异
- D、病理组织学差异
- E、并非单纯时间上的概念
- 12
-
关于蜕膜的概念,正确的是
- A、孕卵着床后,子宫内膜发生蜕膜变化
- B、覆盖在囊胚上面的蜕膜称为真蜕膜
- C、与极滋养层接触的蜕膜称为包蜕膜
- D、除真蜕膜、包蜕膜外覆盖在子宫腔内的蜕膜为底蜕膜
- E、蜕膜是发育成熟的胎盘的母体部分
- A、四项基本原则
- B、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
- C、人本主义
- D、科学主义
- E、实证主义
- A、ABO血型
- B、HLA抗原
- C、3P试验
- D、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 E、淋巴细胞毒性试验
- A、X线钡餐
- B、纤维胃镜
- C、胃酸测定
- D、大便隐血试验
- E、幽门螺杆菌检查
- A、枕右前位时,胎背在母体的左侧
- B、枕左前位时,胎背在母体的右前方
- C、骶左位时,胎背在母体的右侧
- D、骶左后位时,胎背在母体的右后方
- E、肩左前时,胎头在母体左侧
- A、221μmol/L
- B、257μmol/L
- C、287μmol/L
- D、321μmol/L
- E、85.5μmol/L
- A、胎姿势
- B、胎儿位置
- C、胎产式
- D、胎先露
- E、胎方位
- A、食管钡餐X线检查
- B、食管拉网检查
- C、纤维食管镜
- D、CT
- E、放射性核素扫描
- A、胆道感染
- B、胰管结石
- C、慢性胃炎
- D、酗酒
- E、暴饮暴食
- 21
-
肝十二指肠韧带中不包括
- A、门静脉
- B、肝固有动脉
- C、肝静脉
- D、胆总管
- E、淋巴管、淋巴结和神经
- A、基础代谢率
- B、血清总T3、T4
- C、血清游离T4
- D、T3抑制试验
- E、TRH兴奋试验
- A、心电图检查可见病理性Q波
- B、超声心动图常可见右心室肥厚
- C、胸部X线可见右心扩大
- D、眼底检查有助于了解高血压严重程度
- E、动态血压监测一般测定12小时血压变化
- A、子宫性闭经
- B、卵巢性闭经
- C、垂体性闭经
- D、下丘脑性闭经
- E、继发性闭经
- A、多为单种细菌感染
- B、产褥病率是指产后24小时内两次体温≥38℃
- C、产褥感染是指分娩时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感染引起局部和全身炎性变化
- D、完全是由于生产过程中各种被污染的手术诊疗器械接触产妇后造成的感染
- E、是指分娩时或分娩后由生殖道感染所引起的
- A、飞沫传播
- B、粪-口传播
- C、虫媒传播
- D、直接接触传播
- E、血液传播
- 27
-
构成腹外疝疝囊的是
- A、脏腹膜
- B、壁腹膜
- C、腹壁肌肉
- D、腹壁筋膜
- E、腹壁皮肤
- 28
-
心房颤动最常见于
- A、冠心病
- B、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
- C、高血压性心脏病
- D、缩窄性心包炎
- E、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 A、“是”,“行”或“不是”,“不可以”,“不行”
- B、“我再帮你问一下”
- C、“好的,我再了解一下”
- D、“那你让我再考虑一下”
- E、“我看看,你稍等一下”
- A、授乳
- B、按摩乳房
- C、良好营养
- D、精神受刺激
- E、充足睡眠
- 31
-
不符合多胎妊娠特点的是
- A、家族中有多胎妊娠史者,多胎发生率明显上升
- B、双胎发生率随着孕妇年龄的增大而增加
- C、孕妇胎次越多,发生多胎的机会越少
- D、促排卵药物的应用
- E、多胎妊娠的发生率在不同人种之间有一定差异
- 32
-
阑尾的体表投影在
- A、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
- B、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内1/3/交界处
- C、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
- D、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中内1/3/交界处
- E、左右髂前上棘中右1/3处
- 33
-
下列属于复杂高位瘘的是
- A、瘘管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上,一个开口在肛管内,一个开口在肛周皮肤上
- B、瘘管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下,三个开口均在肛管内
- C、瘘管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下,两个开口均在肛管内
- D、瘘管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上,一个开口在肛管内,两个在肛周皮肤上
- E、瘘管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下,一个开口在肛管内,三个在肛周皮肤上
- A、外观混浊
- B、压力降低
- C、细胞数减少
- D、蛋白质正常
- E、糖、氯化物正常
- A.用力肺活量
- B.FEV<sub>1</sub>/FVC
- C.FEV<sub>1</sub>%
- D.肺活量
- E.功能残气量
- 36
-
胎体最早进入骨盆的部分称
- A、胎先露
- B、胎方位
- C、入盆
- D、胎产式
- E、衔接
- A、组织缺氧
- B、代谢改变
- C、血压下降
- D、重要脏器受损
- E、微循环灌注不足
- A、保护妇女身心健康,关系到中华民族素质的全面提高
- B、定期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可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C、每半年对女性进行普查,可以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 D、普及新法接生,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 E、根据妇女生理特点,协助有关部门制定劳动条例及规定
- A、生理性黄疸
- B、乳腺肿大
- C、马牙
- D、红臀
- E、假月经
- A、血小板数量或质量的异常
- B、血管脆性增加
- C、血浆中凝血因子缺乏
- D、血液中抗凝血物质增加
- E、使用氨甲苯酸
- A、只有在15~20cm范围内视觉最清晰
- B、头可随物体水平移动180°
- C、听觉发育完善
- D、可爬上台阶
- E、能听懂自己的名字
- 42
-
肛裂形成的直接原因为
- A、肛管皮下脓肿破溃
- B、干硬粪团致肛管皮肤撕裂
- C、长时间腹泻致机械性创伤
- D、肛管齿状线附近慢性炎症
- E、局部解剖因素
- 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 B、病原体的数量、毒力和机体免疫力
- C、病原体、人体和病原体所处的环境
- D、病原体、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 E、屏障作用、吞噬作用、体液作用
- A、呼吸衰竭
- B、心力衰竭
- C、因血液黏稠而产生肺栓塞
- D、循环衰竭
- E、以上均不是
- 45
-
确诊猩红热的检查是
- A、咽拭子或脓液中分离出乙型B组溶血性链球菌
- B、咽拭子或脓液中分离出乙型A组溶血性链球菌
- C、咽拭子或脓液中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 D、咽拭子或脓液中分离出表皮葡萄球菌
- E、锡克试验阳性
- A、出血压迫气管
- B、喉返神经损伤
- C、低血钙
- D、气管塌陷
- E、喉上神经损伤
- A、静脉痉挛,肢体淤血,缺氧
- B、静脉痉挛,肢体缺血,缺氧
- C、动脉痉挛,肢体淤血,缺氧
- D、动脉痉挛,肢体缺血,缺氧
- E、动静脉痉挛,肢体缺血,缺氧
- A、水代谢旺盛
- B、体表面积相对小
- C、消化功能差
- D、尿量多
- E、细胞外液相对少
- A、幼年期
- B、青春期
- C、性成熟期
- D、更年期
- E、老年期
- A、便常规
- B、血中查找瘤细胞
- C、直肠指诊检查
- D、纤维直肠镜
- E、钡剂灌肠X线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