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
- B.间接控制和直接控制
- C.专题控制、专项控制和全面控制
- D.日常控制和定期控制
- E.技术控制、质量控制、资金控制和人力资源控制
- A.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
- B.间接控制和直接控制
- C.专题控制、专项控制和全面控制
- D.日常控制和定期控制
- E.技术控制、质量控制、资金控制和人力资源控制
- A.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
- B.间接控制和直接控制
- C.专题控制、专项控制和全面控制
- D.日常控制和定期控制
- E.技术控制、质量控制、资金控制和人力资源控制
- A.需要层次理论
- B.激励-保健理论
- C.行为改造理论
- D.公平理论
- E.期望理论
- A.需要层次理论
- B.激励-保健理论
- C.行为改造理论
- D.公平理论
- E.期望理论
- A.需要层次理论
- B.激励-保健理论
- C.行为改造理论
- D.公平理论
- E.期望理论
- A.日常健康行为
- B.避开有害环境行为
- C.戒除不良嗜好行为
- D.预警行为
- E.保健行为
- A.日常健康行为
- B.避开有害环境行为
- C.戒除不良嗜好行为
- D.预警行为
- E.保健行为
- A.胃炎
- B.痰中培养大肠埃希杆菌
- C.阑尾炎
- D.新生儿腹泻
- E.产后乳腺炎
- 10
-
合理营养属于
- A.日常健康行为
- B.避开有害环境行为
- C.戒除不良嗜好行为
- D.预警行为
- E.保健行为
- A、生理需要
- B、爱与归属感的需要
- C、尊重需要
- D、自我实现的需要
- E、安全的需要
- A、目的性
- B、可塑性
- C、一致性
- D、差异性
- E、规律性
- A.胃炎
- B.痰中培养大肠埃希杆菌
- C.阑尾炎
- D.新生儿腹泻
- E.产后乳腺炎
- 14
-
属于危害健康行为的特点是
- A、规律性
- B、可控性
- C、偶然性
- D、频发性
- E、明显和稳定性
- 15
-
激励机制的核心是
- A、洞察需要
- B、明确动机
- C、满足需要
- D、及时反馈
- E、适当约束
- A、甲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
- B、甲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
- C、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
- D、乙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
- E、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
- A、胃切除术
- B、小肠切除术
- C、胆囊切除术
- D、膝软骨摘除术
- E、子宫切除术
- A、品格因素
- B、才能因素
- C、资历因素
- D、知识因素
- E、感情因素
- A、以病人为中心原则
- B、公平公正原则
- C、合理结构原则
- D、满足需要原则
- E、经济效能原则
- A、总体目标
- B、目标人群
- C、干预策略
- D、干预活动的内容、方法、日程
- E、评价计划
- A、灵活性
- B、适用性
- C、合理性
- D、及时性
- E、目的性
- 22
-
下列属于高效消毒剂的是
- A、75%乙醇
- B、0.5%碘伏
- C、含氯消毒剂
- D、新洁尔灭
- E、氯己定
- A、质量控制
- B、预算控制
- C、目标控制
- D、进度控制
- E、技术控制
- A、高效消毒法
- B、中效消毒法
- C、低效消毒法
- D、灭菌法
- E、机械清洗法
- A、将待消毒的物品浸没于装有含氯消毒剂溶液的容器中,不需加盖
- B、含氯消毒剂适用于物品、物体表面、分泌物、排泄物等的消毒
- C、对一般污染的物品表面,用含有效氯2000~5000mg/L的消毒液均匀喷洒,作用>30分钟
- D、对经血传播病原体、结核杆菌等污染表面的消毒,用含有效氯400~700mg/L的消毒液均匀喷洒,作用>60分钟
- E、配制漂白粉等粉剂溶液时,医务人员不需任何保护性措施
- A、一级医疗事故
- B、二级医疗事故
- C、三级医疗事故
- D、四级医疗事故
- E、五级医疗事故
- A、抗感染药物应用的指导咨询讲座
- B、抗感染药物的应用率控制在60%以下
- C、选用广谱抗生素以达到杀灭致病菌的目的
- D、尽可能使用大剂量冲击疗法
- E、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的监测
- A、≤5cfu/ml
- B、≤8cfu/ml
- C、≤10cfu/ml
- D、≤30cfu/ml
- E、≤50cfu/ml
- A、测试因素
- B、观察因素
- C、时间因素
- D、回归因素
- E、霍桑效应
- A、≥10s
- B、≥30s
- C、≥1min
- D、≥1.5min
- E、≥2min
- 31
-
管理的对象不包括
- A、人员
- B、资金
- C、设备
- D、客户
- E、信息
- 32
-
给药方案不正确的是
- A、β-内酰胺类采用间歇给药方案
- B、大环内酯类可采用连续给药方案
- C、多烯抗菌药物可采用连续给药方案
- D、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可采用间歇给药方案
- E、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可采用隔日给药方案
- A、免疫系统疾病
- B、腰穿
- C、长期服用抗生素
- D、慢性咽炎
- E、长期静脉输液
- A、紫外线消毒
- B、环氧乙烷气体灭菌
- C、高压蒸汽灭菌
- D、消毒液浸泡消毒
- E、电离辐射灭菌
- A、加强营养
- B、缩短住院时间
- C、术前2天开始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
- D、缩短手术时间
- E、术前做好术区皮肤准备
- 36
-
易被锐器刺伤的操作不包括
- A、注射
- B、抽血
- C、清洗器械
- D、生活护理
- E、手术
- A、文化性
- B、综合性
- C、整合性
- D、自觉性
- E、实践性
- A、可保持手部卫生
- B、可防止经手的交叉感染
- C、可防止耐药细菌定植和扩散
- D、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 E、可清除手上的一切微生物
- 39
-
外科手消毒,做法错误的是
- A、先刷指尖、然后刷手、腕、前臂、肘部、上臂下1/2段
- B、按规定顺序刷洗3遍,共6分钟
- C、特别要刷净甲沟、指间、腕部
- D、每遍刷完用流动水冲净
- E、水由手、上臂至肘部流下
- 40
-
控制的重要性体现在
- A、制订预算时的依据作用
- B、预期结果时的预判作用
- C、修改目标时的导向作用
- D、反馈工作时的监测作用
- E、执行计划时的保障作用
- A、了解社会问题与健康问题的相关性
- B、确定目标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及引起健康问题的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
- C、确定导致目标人群疾病或健康问题发生的行为危险因素
- D、为确定干预的环境目标奠定基础
- E、组织评估和资源评估
- 42
-
医院的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
- A、100%
- B、99.99%
- C、99.9%
- D、99%
- E、95%
- A、角色管理
- B、组织管理
- C、人员管理
- D、业务管理
- E、质量管理
- 44
-
健康相关行为的最佳解释是
- A、与疾病有关的行为
- B、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
- C、促进健康的行为
- D、危害健康的行为
- E、与健康相关的行为
- A、≤7天
- B、≤14天
- C、≤21天
- D、≤28天
- E、≤1个月
- 46
-
下列哪项是正式组织的特点
- A、自发形成
- B、较强的约束力
- C、讲究效率
- D、方式灵活
- E、沟通方便内容广泛
- A、时间控制
- B、过程控制
- C、质量控制
- D、进度控制
- E、结果控制
- A、组织机构、设施、仪器设备等基本条件的评价
- B、执行医嘱准确率、临时医嘱执行是否及时
- C、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数量及质量
- D、技术考核成绩、理论测试成绩
- E、观察病情及治疗反应
- A、工作绩效=f·(能力×激励)
- B、工作绩效=f·(能力÷激励)
- C、工作绩效=f·(能力+激励)
- D、工作绩效=f·(动力×激励)
- E、工作绩效=f·(动力÷激励)
- A、某新来的护士迟到早退
- B、某新来的护士在完成护理操作后未洗手
- C、某新来的护士与患者及家属热情交谈
- D、某新来的护士在护士站放声大笑
- E、某新来的护士涂抹指甲油,佩戴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