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专业知识外科护理学专项模拟练习题二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

为使统计分析资料具有说服力,实查率应()

  • A.大于95%
  • B.大于90%
  • C.小于95%
  • D.小于90%
  • E.大于85%
4

艾滋病的潜伏期通常是()

  • A.2~10天
  • B.2~10周
  • C.2~10个月
  • D.2~10年
  • E.2~5年
5

不属于护理人才群体结构的是()

  • A.专业结构
  • B.能级结构
  • C.年龄结构
  • D.智能结构
  • E.知识结构
7

用下列方法进行消毒与灭菌时,可以有人在室内的是()

  • A.臭氧消毒
  • B.甲醛熏蒸消毒
  • C.过氧乙酸熏蒸消毒
  • D.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
  • E.电离辐射灭菌
8

患者,男,55岁,因火灾致大面积烧伤入院,某新护士将其安置在隔离病房,下列护理措施错误的是()

  • A.接触患者要戴手套
  • B.进入病房要穿隔离衣
  • C.设立专用的隔离标识
  • D.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 E.嘱咐其亲人经常探视
9

表浅手术切口感染发生在手术后()

  • A.10天内
  • B.30天内
  • C.60天内
  • D.120天内
  • E.180天内
10

针刺伤不易引起下列哪种感染()

  • A.梅毒
  • B.艾滋病
  • C.丙型肝炎
  • D.乙型肝炎
  • E.流行性出血热
11

换药室地面上溅有病人血液,应采取的清洁与消毒措施是()

  • A.用干拖把拖净
  • B.用湿拖把拖净
  • C.用含氯消毒剂拖洗,然后将拖把洗净
  • D.用含氯消毒剂拖洗,然后将拖把先消毒、再洗净
  • E.用含氯消毒剂拖洗,然后将拖把丢弃
12

患者吴某,乙肝“大三阳”患者,使用含氯消毒剂对其水杯进行浸泡消毒处理时,浓度及作用时间分别为()

  • A.有效氯1000mg/L,30min
  • B.有效氯5000mg/L,30min
  • C.有效氯1000mg/L,15min
  • D.有效氯5000mg/L,15min
  • E.有效氯10000mg/L,15min
13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中,领导行为进行逐步推移的程序是()

  • A.低工作与高关系—低工作与低关系—高工作与低关系一高工作与局关系
  • B.低工作与高关系一高工作与低关系—低工作与低关系一高工作与局关系
  • C.高工作与低关系―高工作与高关系—低工作与高关系一低工作与低关系
  • D.高工作与低关系―低工作与高关系—高工作与高关系一低工作与低关系
  • E.高工作与低关系―低工作与低关系一高工作与高关系—低工作与高关系
14

在管理决策的过程中,护理管理者所应用的最简单且在日常管理中也最为常用的方法是()

  • A.集体决策法
  • B.头脑风暴法
  • C.德尔菲法
  • D.个人判断法
  • E.电子会议法
17

患者,男性,40岁,2周前在家捕鼠时,被鼠咬伤。3天前出现高热,全身疼痛、乏力,遂来院就诊,确诊为流行性出血热。对该患者的消毒隔离措施,错误的是()

  • A.病人的衣物、床单用含有效氯500ml/L的消毒液浸泡10min以上
  • B.病人的排泄物中须加入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
  • C.病室空气用2%过氧乙酸,按8ml/m<sup>3</sup>进行消毒
  • D.病人家中应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剂进行喷洒消毒
  • E.病人皮肤用0.5%碘伏进行消毒
19

某男,22岁,诊断为麻疹。住院评估发现病人同学探视较多,此患者应采取的隔离措施是()

  • A.接触隔离
  • B.消化道隔离
  • C.呼吸道隔离
  • D.严密隔离
  • E.保护性隔离
20

根据内容划分,冲突可以分为()

  • A.建设性冲突、破坏性冲突
  • B.人际冲突、群体冲突、组织间冲突
  • C.目标冲突、认知冲突、感情冲突、程序冲突
  • D.目标冲突、方法冲突、途径冲突
  • E.感情冲突、目标冲突、人际冲突
21

下列哪项不属于护患沟通技巧()

  • A.交谈技巧
  • B.开放式提问技巧
  • C.沉默技巧
  • D.非语言沟通
  • E.行为训练技巧
22

在护理人才的智能结构中,属于能力结构的是()

  • A.表达能力
  • B.实践能力
  • C.记忆力
  • D.观察力
  • E.思考力
23

根据健康教育诊断,不属于高可变性行为的是()

  • A.社会不赞成的行为
  • B.正处在发展时期的行为
  • C.与文化传统不相关的行为
  • D.与生活方式及风俗习惯不密切的行为
  • E.在其他计划中没有成功改变实例的行为
24

在制定谈话计划中,首先应确立的问题是()

  • A.谈话的时间
  • B.谈话的地点
  • C.谈话的主题
  • D.谈话的态度
  • E.谈话的方式
25

关于感染病人隔离室内物品的处理,错误的是()

  • A.体温计专人使用,用后须经高水平消毒才能用于其他病人
  • B.同病原菌感染者可共用血压计和听诊器
  • C.病历不可接触污染物品
  • D.病历不应带进隔离室
  • E.标本应经消毒处理后再丟弃
26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进入和离开病房前都应认真洗手
  • B.无菌导尿术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必须认真洗手
  • C.一副手套只用于一位病人、一个部位的护理操作
  • D.紧急情况下,无法按规定要求洗手,可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取代洗手
  • E.连续进行下一台手术时,需更换无菌手术衣和无菌手套,不需重新行外科手消毒
28

患者,男,37岁,以“原发性肝癌”收入院。护士进行评估时发现患者有乙肝病史10年,饮酒史8年。护士所进行的这些工作属于()

  • A.健康教育的过程评价
  • B.健康教育的形成评价
  • C.健康教育的效应评价
  • D.健康教育的结局评价
  • E.健康教育的总结评价
30

下列不属于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是()

  • A.备皮不符合要求
  • B.手术时组织损伤多,止血不全
  • C.术后严重腹胀
  • D.污染手术,术前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 E.无菌操作不严格
31

管理职能循环中的最后一环是()

  • A.计划工作
  • B.控制工作
  • C.领导工作
  • D.组织工作
  • E.协调工作
32

有关时间管理的策略,不正确的是()

  • A.减少使用助手
  • B.充分利用最佳工作时间
  • C.保持时间利用的连续性
  • D.学会授权
  • E.学会拒绝
33

当健康教育者想进一步深入了解教育对象拒绝戒烟的原因时,常采用的提问方式是()

  • A.封闭式提问
  • B.开放式提问
  • C.探索式提问
  • D.偏向式提问
  • E.复合式提问
34

下列对人际传播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全身心的传播
  • B.在传播过程中,情感信息的交流占重要地位
  • C.在传播过程中,无论是传播者还是受传者均要用多种感官来传递和接受信息
  • D.以个体化信息为主
  • E.在传播过程中,对已经确定好的传播策略、交流方式及内容不宜做调整和更改
36

进行交谈时,当发现对方不正确的言行或存在的问题时,应该()

  • A.严厉地指出对方的错误之处
  • B.为避免冲突,对于对方不正确的言行或存在的问题不予糾正
  • C.为保持关系,随声附和对方
  • D.应先肯定对方值得肯定的一面,然后以建议的方式指出问题的所在
  • E.中断交谈,不再理对方
37

下列物品与所选用的消毒灭菌方法对应不妥的是()

  • A.耐热的玻璃器材:干热灭菌法
  • B.不耐热的塑料制品:3%过氧化氢
  • C.不耐热的精密仪器:2%戌二醛
  • D.伤口清洗:5%过氧化氢
  • E.物品表面:0.4%过氧乙酸
38

对己确诊为炭疽的家畜应()

  • A.整体深埋
  • B.整体焚烧
  • C.解剖后焚烧
  • D.消毒后深埋
  • E.解剖后深埋
39

“合理营养、充足睡眠、适量运动”属于()

  • A.日常健康行为
  • B.避开有害环境行为
  • C.预警行为
  • D.保健行为
  • E.遵医行为
41

授权是指领导者授予下属一定的()

  • A.权力
  • B.责任
  • C.权力和责任
  • D.任务
  • E.职责
42

计划的第一个步骤是()

  • A.发展可选方案
  • B.选定方案
  • C.分析评估形势
  • D.确定目标
  • E.编制预算
43

患者,男性,65岁,因脑出血住院治疗,经积极治疗,患者病情稳定,但出现吞咽困难,给予留置胃管。病人留置胃管期间,下列哪项措施不能预防肺炎的发生()

  • A.协助病人取半卧位
  • B.鼻饲液应少量多次给予
  • C.使用硫糖铝保护胃黏膜
  • D.每日给予口腔护理
  • E.使用H<sub>2</sub>受体阻断剂
44

采用血液-体液隔离的疾病是()

  • A.艾滋病
  • B.甲型肝炎
  • C.肠炭疽
  • D.麻疹
  • E.腮腺炎
45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途径主要是()

  • A.污染的手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 B.病房的清扫工具
  • C.一次性医疗用品
  • D.探视人员从外界带给病人
  • E.空气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