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外科护理学中级专业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冲刺)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泌尿系结核与非结核性感染共同的临床表现是

  • A.尿频、尿急、尿痛
  • B.病灶在肾,症状在膀胱
  • C.午后潮热、盗汗
  • D.膀胱挛缩
  • E.血尿、脓尿
2

肾结核最典型的临床表现特点是

  • A.尿频、尿急、尿痛
  • B.病灶在肾,症状在膀胱
  • C.午后潮热、盗汗
  • D.膀胱挛缩
  • E.血尿、脓尿
3

脐周出现蓝色改变(Cullen征)多见于

  • A.胆石症
  • B.急性胰腺炎
  • C.十二指肠溃疡
  • D.输尿管结石
  • E.脾破裂
4

疼痛常放射至右肩背部的是

  • A.胆石症
  • B.急性胰腺炎
  • C.十二指肠溃疡
  • D.输尿管结石
  • E.脾破裂
6

最常致出血性休克的是

  • A.胆石症
  • B.急性胰腺炎
  • C.十二指肠溃疡
  • D.输尿管结石
  • E.脾破裂
7

防止上述并发症发生的措施不包括

  • A、术前加强营养支持
  • B、手术时用减张缝合
  • C、术后应用腹带,松紧度以能限制腹部运动为宜
  • D、保持大便通畅
  • E、预防切口感染
8

若病人入院后,腹痛迅速加重,出现高热,化验白细胞为18×109/L,首要措施是

  • A.大剂量滴注抗生素
  • B.立即手术
  • C.镇静、止痛
  • D.胃肠减压
  • E.禁饮食
9

为明确诊断,应采用的检查方法是

  • A、结肠镜
  • B、腹部立位X线平片
  • C、X线钡剂灌肠
  • D、CT
  • E、MRI
11

以下符合乳管内乳头状瘤临床特点的是

  • A、周期性疼痛,乳房内有大小不等的结节,质韧,边界不清
  • B、病程缓慢,乳房有单个包块,边界清楚,活动
  • C、单个包块,边界不清,活动不大,肿块固定且腋窝淋巴结肿大
  • D、肿块较小,位于乳头下方,常见乳头血性溢液
  • E、早期患侧乳房肿痛伴发热
12

下列关于颅中窝骨折病人的护理错误的是

  • A、禁止腰椎穿刺
  • B、枕部垫无菌巾
  • C、禁忌堵塞鼻腔
  • D、床头抬高15~30cm
  • E、用抗菌药溶液冲洗鼻腔
13

高渗性脱水首先应补充

  • A、高渗盐水
  • B、5%葡萄糖
  • C、50%葡萄糖
  • D、平衡液
  • E、右旋糖酐
14

为保护使用化疗药物的静脉,以下治疗措施正确的是

  • A、药物不应稀释直接注入
  • B、输液需准确掌握滴速
  • C、静脉推注用于强刺激性药物
  • D、腔内注射主要用于对组织无刺激性的药物
  • E、应固定穿刺部位,避免损伤其他血管
16

提高肿瘤治疗效果,最好采用

  • A、手术疗法
  • B、放射疗法
  • C、激素疗法
  • D、免疫疗法
  • E、综合疗法
17

脱位固定一般持续

  • A、1~2周
  • B、2~3周
  • C、3~4周
  • D、4~5周
  • E、5~6周
18

有脑疝现象忌做

  • A、腰穿
  • B、冬眠
  • C、脱水
  • D、抗感染
  • E、补液
19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手术指征中,下列哪项错误

  • A、中毒症状明显,有休克表现
  • B、非手术治疗无效
  • C、原发性腹膜炎
  • D、弥漫性腹膜炎无局限趋势
  • E、观察12小时症状、体征加重
20

患者女性,32岁。胃大部切除术后4天,发热38.5℃,切口有红、肿、热、痛的典型症状,应考虑

  • A、外科热
  • B、切口感染
  • C、腹腔感染
  • D、肺部感染
  • E、腹腔内出血
21

尿毒症患者的表现不包括

  • A、头痛
  • B、呕吐
  • C、意识障碍
  • D、血尿素氮下降
  • E、昏迷抽搐
22

利用条件反射促进尿潴留患者排尿的措施是

  • A、耐心解释安慰
  • B、用屏风遮挡
  • C、助患者坐起解尿
  • D、用温水冲洗会阴
  • E、用热水袋敷下腹部
23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大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

  • A、突发上腹部剧烈疼痛
  • B、呕血、黑便
  • C、肠鸣音消失
  • D、腹膜刺激征
  • E、呕吐宿食
24

急性绞窄性肠梗阻确诊后,需进行手术的目的在于

  • A、防止肠管感染
  • B、防止肠坏死
  • C、防止败血症
  • D、冲洗腹腔
  • E、处理病变肠段
25

开放性骨折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

  • A、早期彻底清创
  • B、早期使用抗生素
  • C、及时使用TAT
  • D、及时复位固定
  • E、镇静止痛
26

原发性肝癌诊断特异性高的辅助检查是

  • A、CT
  • B、癌胚抗原(CEA)
  • C、甲胎蛋白(AFP)
  • D、MRI
  • E、细胞学检查
29

以下关于烧伤病人现场处理方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用湿衣物扑打灭火
  • B、局部持续冷敷
  • C、尽快将贴身衣物撕脱
  • D、无菌敷料覆盖创面
  • E、快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
30

胰腺癌有明显黄疸的病人术前必须补充的维生素是

  • A、维生素A
  • B、维生素B
  • C、维生素C
  • D、维生素D
  • E、维生素K
31

经鼻胃管输注肠内营养液时患者应取

  • A、平卧位
  • B、平卧头偏向一侧
  • C、头高足低位
  • D、半坐卧位
  • E、端坐位
32

不会引起尿频表现的是

  • A、尿道感染
  • B、膀胱憩室
  • C、膀胱结石
  • D、前列腺癌
  • E、前列腺增生
33

患者女性,25岁。胸腔手术后,胸腔引流管内每小时血性引流液持续200ml,提示患者并发了

  • A、正常病情
  • B、伤口感染
  • C、伤口裂开
  • D、腹腔感染
  • E、术后出血
34

患者男性,45岁。腹胀呕吐已半年,多于午后发作,吐出隔夜食物,吐量较大,吐后舒服,由于长期呕吐除脱水外还会造成

  • A、低钾、高氯性碱中毒
  • B、低钾、低氯性碱中毒
  • C、低钾、低氯性酸中毒
  • D、高钾、低氯性酸中毒
  • E、高钾、低氯性碱中毒
35

甲状腺一侧切除后发生窒息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出血压迫气管
  • B、喉返神经损伤
  • C、低血钙
  • D、气管塌陷
  • E、喉上神经损
36

以下关于肾损伤临床表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损伤严重可导致休克
  • B、损伤越重,血尿越重
  • C、可出现肾绞痛
  • D、腰腹部肿块
  • E、可出现发热
37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不包括

  • A、腰痛
  • B、下肢放射痛
  • C、坐骨神经痛
  • D、下肢发凉
  • E、马尾神经受压症状
38

高渗性脱水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

  • A.尿中氯化物极少
  • B.口渴
  • C.血清K<sup>+</sup>浓度正常
  • D.细胞内液量增多
  • E.外周循环衰竭
39

下列参数描述正确的是

  • A、潮气量指平静呼气末吸气至不能吸为止,然后呼气至不能呼出时所能呼出的所有气体容量
  • B、正常成人潮气量约为400~500ml
  • C、无效腔气量/潮气量常用来判定通气功能
  • D、成人动脉血pH值正常为7.45~7.55
  • E、正常人的肺内分流量在6%~8%
40

以下骨肿瘤病人的表现中,哪项是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

  • A、肿胀压痛
  • B、畸形和活动受限
  • C、进行性加重的疼痛
  • D、病理性骨折和脱位
  • E、转移病灶和精神、情绪改变
41

肛裂病人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是

  • A、疼痛呈马鞍形
  • B、便血
  • C、便秘
  • D、有外痔
  • E、肛门部脓性分泌液
42

某女士,27岁,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4小时,突感呼吸困难,颈部肿胀,口唇发绀。紧急处理第一步应

  • A、吸氧
  • B、气管切开
  • C、注射呼吸兴奋剂
  • D、请麻醉医师插管
  • E、立即拆开颈部缝线,去除血块
43

痈的治疗错误的是

  • A、中央部坏死组织多,全身症状重者,应手术治疗
  • B、切口应超过炎症范围
  • C、切开至真皮层
  • D、尽量剪除坏死组织
  • E、唇痈不宜切开
44

休克代偿期的临床表现

  • A、血压稍升高,脉搏、脉压正常
  • B、血压稍降低,脉搏、脉压正常
  • C、血压稍降低,脉搏快,脉压减小
  • D、血压稍升高,脉搏快,脉压减小
  • E、血压稍升高,脉搏快,脉压增加
45

成人择期手术前应

  • A、禁食6小时,禁饮2小时
  • B、禁食6小时,禁饮4小时
  • C、禁食8~12小时,禁饮4小时
  • D、禁食8~12小时,禁饮6小时
  • E、禁食12小时,禁饮8小时
46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是

  • A、高血钾
  • B、尿钾排出增加
  • C、低血钠
  • D、低血压
  • E、血醛固酮水平降低
48

急性肾衰竭少尿期导致病人死亡的最重要的电解质紊乱是

  • A、低钠血症
  • B、低镁血症
  • C、高钾血症
  • D、高钙血症
  • E、低磷血症
49

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降低颅内压的作用原理是

  • A、渗透脱水作用
  • B、利尿脱水作用
  • C、抗炎性反应作用
  • D、稳定溶酶体膜作用
  • E、抑制脑脊液分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