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原发性闭经
- B.继发性闭经
- C.原发性痛经
- D.围绝经期综合征
- E.黄体功能不足
- A.原发性闭经
- B.继发性闭经
- C.原发性痛经
- D.围绝经期综合征
- E.黄体功能不足
- A.原发性闭经
- B.继发性闭经
- C.原发性痛经
- D.围绝经期综合征
- E.黄体功能不足
- A.原发性闭经
- B.继发性闭经
- C.原发性痛经
- D.围绝经期综合征
- E.黄体功能不足
- A.早发性胎心减速
- B.晚期减速
- C.变异减速
- D.NST有反应
- E.NST无反应
- A.4%NaHC03冲洗阴道
- B.综合治疗
- C.激光治疗
- D.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 E.抗生素治疗
- A.4%NaHC03冲洗阴道
- B.综合治疗
- C.激光治疗
- D.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 E.抗生素治疗
- A.宫颈脱落细胞检查巴氏Ⅲ级
- B.子宫异常出血
- C.子宫内膜异位症
- D.卵巢囊肿
- E.浆膜下子宫肌瘤
- A.早发性胎心减速
- B.晚期减速
- C.变异减速
- D.NST有反应
- E.NST无反应
- A、内分泌发育不健全
- B、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
- C、母体激素的影响
- D、发育过早
- E、胆红素破坏过多
- 11
-
应给予的护理措施是
- A、立即喂糖水,促进排泄
- B、立即去医院检查
- C、不予特殊处理
- D、挤净乳房分泌物
- E、用皂液清洗会阴
- 12
-
宫腔镜检查的适应证
- A.宫颈脱落细胞检查巴氏Ⅲ级
- B.子宫异常出血
- C.子宫内膜异位症
- D.卵巢囊肿
- E.浆膜下子宫肌瘤
- A、通知医生
- B、加床档
- C、建立静脉通路
- D、吸氧
- E、用开口器保持呼吸道通畅
- A、有受伤的危险
- B、体温不足
- C、自理能力缺陷
- D、睡眠形态紊乱
- E、知识缺乏
- A、压迫止血
- B、局麻下行阴道裂伤缝合术+血肿清除术
- C、硬膜外或腰麻下行阴道裂伤缝合术+血肿清除术
- D、硬膜外麻醉下行阴道裂伤缝合术+血肿清除术,同时补液抗休克治疗
- E、术中止血满意,无需压迫止血
- 16
-
对该患者不恰当的处理为
- A、立即开放静脉补液
- B、行妇科检查,明确出血原因
- C、请外科及泌尿科医师会诊
- D、行诊断性刮宫术
- E、立即配血
- A、失血性休克
- B、外阴裂伤
- C、阴道裂伤
- D、子宫裂伤
- E、不排除内脏损伤
- A、产后仔细检查软产道
- B、保持外阴清洁
- C、预防产后出血
- D、多次行阴道检查以及时了解子宫复旧
- E、使用广谱抗生素
- 19
-
该患者应采取的恰当体位是
- A、半卧位
- B、左侧卧位
- C、右侧卧位
- D、去枕平卧位
- E、膝胸卧位
- A、嘱患者检查前24小时内禁止性生活
- B、检查时阴道窥器蘸润滑剂
- C、嘱患者检查前排空膀胱
- D、嘱患者检查前24小时内禁止阴道冲洗
- E、检查前向患者解释检查的目的、方法和步骤
- 21
-
患者,女性,30岁。孕1产0。孕39周临产入院,因第二产程延长行产钳助产。产后第3天,体温38.8℃,下腹痛,血性恶露且有臭味,宫底平脐,宫旁压痛,白细胞20×10
/L。
该产妇最可能的诊断是急性
- A、宫颈炎
- B、子宫内膜炎及子宫肌炎
- C、输卵管炎
- D、卵巢炎
- E、盆腔腹膜炎
- 22
-
尿瘘修补术术后尿管应留置
- A、48小时
- B、3~5天
- C、5~7天
- D、7~9天
- E、10~14天
- A、子宫穿孔后应立即停止操作
- B、术后感染者应抗感染治疗
- C、节育器脱落,多发生于行经期
- D、带器受孕者可继续妊娠
- E、节育器异位,应用适当方法取出
- A、介绍手术过程减轻焦虑
- B、术前嘱患者排尿
- C、准备无菌穿刺包
- D、术后观察宫缩和产程进展
- E、体温若达38℃降温后再行手术
- A、术后1月可以从事重体力劳动
- B、用托后每半年复查一次
- C、子宫托应每天早上放入阴道,睡前取出消毒后备用
- D、子宫托放置后可以不必取出
- E、盆底肌肉锻炼适用于不同程度的子宫脱垂
- A、羊水胎粪Ⅲ°污染
- B、第二产程已达2小时
- C、CST有早期减速
- D、CET有晚期减速
- E、CST有典型的变异减速
- A、听胎心
- B、肥皂水灌肠
- C、人工破膜
- D、观察宫缩
- E、吸氧
- A、出血常发生于放置后3个月内
- B、腰酸腹胀一般不需处理
- C、节育器嵌顿确诊后应立即行门诊手术
- D、发生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治疗并取出节育器
- E、节育器脱落多发生于放置后3~6个月
- 29
-
双合诊指的是
- A、直肠和腹部的联合检查
- B、阴道和腹部的联合检查
- C、直肠和阴道的联合检查
- D、子宫和腹部的联合检查
- E、直肠和外阴的联合检查
- A、前置胎盘
- B、胎盘残留
- C、产时子痫
- D、羊水栓塞
- E、软产道损伤
- A、教会患者按月经周期遵医嘱正确按时服药
- B、若出现潮热、恶心等不良反应可不予处理
- C、指导患者发生妊娠后立即停药
- D、教会患者识别药物不良反应
- E、说明药物的作用
- A、阴道检查
- B、B超
- C、肛门检查
- D、盆腔检查
- E、以上均不对
- A、更年期功血
- B、子宫内膜癌
- C、子宫颈癌
- D、子宫肌瘤
- E、宫内妊娠
- A、正常
- B、炎症
- C、可疑癌
- D、高度可疑癌
- E、癌
- A、术后1个月禁止性生活
- B、抗生素预防感染
- C、适当休息
- D、心理护理
- E、给予镇静药
- 36
-
乳头皲裂的原因不包括
- A、婴儿下颌未紧贴乳房
- B、婴儿吸吮时间过长
- C、乳房肿胀
- D、婴儿舌系带短
- E、未吸入大部分乳晕
- A、此患才有阴道转移
- B、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
- C、为防止感染每日要用无菌生理盐水冲冼阴道
- D、应马上开始化
- E、要严密观察患者阴道出血情况,包括量、性质等
- A、适当参加社会活动
- B、预防老年妇女常见的的骨质疏松症
- C、高蛋白、高脂肪、高碳糖类饮食为宜
- D、保持开心、乐观的心情
- E、有规律的生活起居
- A、避免刺激
- B、保持呼吸道通畅
- C、不必放置牙垫
- D、专人护理
- E、注意安全,防止受伤
- A、放药后12~24小时
- B、放药后2~4小时
- C、放药后6~8小时
- D、放药后48小时
- E、放药后72小时
- A、告知患者围绝经期不适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卵巢功能衰退
- B、激素替代疗法可缓解围绝经期的不适症状
- C、激素替代疗法可预防骨质疏松等远期并发症
- D、激素替代疗法所用的主要药物是雌激素
- E、子宫已切除的患者需要补充孕激素
- A、长效口服避孕药
- B、短效口服避孕药
- C、放置宫内节育器
- D、阴茎套
- E、避孕针
- A、侧卧位
- B、俯卧位
- C、膝胸卧位
- D、膀胱截石位
- E、半卧位
- 44
-
胎膜早破的确诊方法为
- A、双合诊
- B、肛查
- C、腹部检查
- D、阴道窥器检查
- E、阴道流液酸碱试纸测定
- A、80%患者累及双侧卵巢
- B、可形成囊肿
- C、恶变率高
- D、一经发现需急诊手术
- E、多实施卵巢及病灶切除术
- A、每3个月检查1次
- B、每半年检查1次
- C、每1~2年检查1次
- D、每2~3年检查1次
- E、每5年检查1次
- A、肛查宫口开大情况
- B、阴道检查宫口开大情况
- C、镇静剂减轻症状
- D、立即剖宫产
- E、住院观察,期待疗法
- 48
-
关于梅毒的描述,错误是
- A、病原体是苍白密螺旋体
- B、患一、二期梅毒孕妇的传染性最强
- C、性传播为主,间接传播多见
- D、早期以皮肤黏膜损害为主
- E、晚期侵犯心血管和神经系统
- A、外阴检查
- B、阴道窥器检查
- C、双合诊检查
- D、三合诊检查
- E、肛腹诊检查
- A、呼吸抑制
- B、尿量减少
- C、心跳突然停止
- D、膝腱反射消失
- E、全身肌张力减退
- A、原发性闭经
- B、下丘脑性闭经
- C、垂体性闭经
- D、卵巢性闭经
- E、子宫性闭经
- A、2008年8月4日
- B、2008年8月2日
- C、2008年7月9日
- D、2008年7月11日
- E、2008年6月20日
- A、清理呼吸道
- B、建立呼吸
- C、胸外按压
- D、建立有效静脉通道
- E、评价
- A、对有血压下降者术中取仰卧位
- B、术后24小时拔尿管后早下床活动
- C、保持外阴清洁每日擦洗外阴2次
- D、术后留置导尿管24小时
- E、术后6周内禁止性生活
- A、孕6周左右出现早孕反应,20周左右将会消失
- B、整个孕期都会出现尿频、尿急且呈同等程度
- C、容易发生便秘
- D、妊娠后期不常出现腰背痛
- E、妊娠后期踝部及小腿下半部常出现轻度水肿,经休息后不会消退
- A、术前1~2天,每日2次
- B、术前1~2天,每日1次
- C、术前3~5天,每日2次
- D、术前3~5天,每日1次
- E、术前7天,每日1次
- A、即刻剖宫产术
- B、行会阴侧切,产钳助产
- C、静脉滴注缩宫素
- D、等待胎头自然旋转后阴道助产
- E、静脉高营养等待阴道自娩
- A、抬高床尾
- B、人工破膜
- C、静脉滴注缩宫素
- D、灌肠刺激宫缩
- E、采取膀胱截石位
- A、上至脐部,下至大腿上1/3,左右到腋中线
- B、上至锁骨,下至脐部,左右到腋中线
- C、上至剑突下,下至脐部,左右到腋中线
- D、上至剑突下,下至大腿上1/3,左右到腋中线
- E、上至脐部,下至大腿上1/2,左右到腋中线
- A、双颞径
- B、双顶径
- C、枕下前囟径
- D、枕额径
- E、枕颏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