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计划
- B.分析
- C.执行
- D.检查
- E.处理
- A.计划
- B.分析
- C.执行
- D.检查
- E.处理
- A.计划
- B.分析
- C.执行
- D.检查
- E.处理
- A.计划
- B.分析
- C.执行
- D.检查
- E.处理
- A.医院健康教育
- B.倡导政策支持
- C.加强个人素质
- D.营养健康教育
- E.发展个人技能
- A.医院健康教育
- B.倡导政策支持
- C.加强个人素质
- D.营养健康教育
- E.发展个人技能
- A.医院健康教育
- B.倡导政策支持
- C.加强个人素质
- D.营养健康教育
- E.发展个人技能
- A.劝服
- B.指导
- C.咨询
- D.交谈
- E.个别访谈
- A.医院健康教育
- B.倡导政策支持
- C.加强个人素质
- D.营养健康教育
- E.发展个人技能
- A.劝服
- B.指导
- C.咨询
- D.交谈
- E.个别访谈
- A.劝服
- B.指导
- C.咨询
- D.交谈
- E.个别访谈
- A.劝服
- B.指导
- C.咨询
- D.交谈
- E.个别访谈
- A.与计划相一致原则
- B.标准合理性原则
- C.追求卓越原则
- D.直接控制原则
- E.控制关键点原则
- A.与计划相一致原则
- B.标准合理性原则
- C.追求卓越原则
- D.直接控制原则
- E.控制关键点原则
- 15
-
部位感染发生率
- A.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人群(通常为住院患者)中新发生的医院感染的频率
- B.是指短时间内处于危险人群中新发生医院感染的频率
- C.是指在一定时间或时期内特定部位感染危险人群中新发生该部位医院感染的频率
- D.是指在一定的时间或时期内,在一定的危险人群(住院病例)中实际感染(新、老医院感染)例数所占的百分比
- E.是指在某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多起感染病例的现象
- A.与计划相一致原则
- B.标准合理性原则
- C.追求卓越原则
- D.直接控制原则
- E.控制关键点原则
- 17
-
医院感染患病率
- A.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人群(通常为住院患者)中新发生的医院感染的频率
- B.是指短时间内处于危险人群中新发生医院感染的频率
- C.是指在一定时间或时期内特定部位感染危险人群中新发生该部位医院感染的频率
- D.是指在一定的时间或时期内,在一定的危险人群(住院病例)中实际感染(新、老医院感染)例数所占的百分比
- E.是指在某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多起感染病例的现象
- A.脱敏法
- B.示范法
- C.厌恶法
- D.正强化法
- E.想象法
- 19
-
医院感染例次发生率
- A.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人群(通常为住院患者)中新发生的医院感染的频率
- B.是指短时间内处于危险人群中新发生医院感染的频率
- C.是指在一定时间或时期内特定部位感染危险人群中新发生该部位医院感染的频率
- D.是指在一定的时间或时期内,在一定的危险人群(住院病例)中实际感染(新、老医院感染)例数所占的百分比
- E.是指在某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多起感染病例的现象
- A、偶然发生
- B、作用强度小
- C、持续时间短
- D、先天获得和形成
- E、对自身、他人和社会构成危害
- A.脱敏法
- B.示范法
- C.厌恶法
- D.正强化法
- E.想象法
- A、质量控制
- B、预算控制
- C、进度控制
- D、目标控制
- E、反馈控制
- A、体温表
- B、透析器
- C、呼吸机管道
- D、麻醉机管道
- E、气管镜
- 24
-
菌群交替症属于
- A、一度失调
- B、二度失调
- C、三度失调
- D、比例失调
- E、可逆性失调
- 25
-
氯己定属于
- A、清洁剂
- B、高效消毒剂
- C、灭菌剂
- D、中效消毒剂
- E、低效消毒剂
- A、≤7天
- B、≤14天
- C、≤21天
- D、≤28天
- E、≤1个月
- A、发送者障碍
- B、接收者障碍
- C、沟通通道障碍
- D、编码障碍
- E、反馈障碍
- A、无菌技术、消毒、灭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感染监测和效果评价
- B、消毒、灭菌、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感染监测和效果评价
- C、无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相关院内感染的监测
- D、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E、隔离、消毒、灭菌、无菌技术、感染监测和效果评价
- A、内衣
- B、被褥
- C、浴巾
- D、马桶
- E、碗筷
- A、季铵盐类消毒剂、双胍类消毒剂等
- B、碘类消毒剂、醇类和氯己定的复方制剂等
- C、含氯制剂、二氧化氯、邻苯二甲醛等
- D、热力
- E、辐射
- 31
-
戴明循环的第一步是
- A、计划阶段
- B、反馈阶段
- C、处理阶段
- D、执行阶段
- E、检查阶段
- 32
-
组织图不能提供的信息是
- A、指挥关系
- B、人、财、物的流向
- C、管理幅度
- D、集中与分散
- E、组织规模
- A、18分
- B、22分
- C、25分
- D、28分
- E、30分
- A、烧伤创面清疮、用药
- B、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 C、实施严密隔离
- D、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和隔离措施
- E、支持疗法及肠源性感染预防
- A、外科洗手
- B、阴道冲洗
- C、手术部位皮肤消毒
- D、穿刺部位皮肤消毒
- E、伤口创面消毒
- A、护理结果评价
- B、环节质量评价
- C、综合质量评价
- D、基础质量评价
- E、终末质量评价
- 37
-
无机污物的清洗宜选择
- A、清水
- B、1%浓盐水
- C、95%乙醇
- D、pH7的洗涤剂
- A、疫情监测
- B、灭鼠、防鼠
- C、伤口用0.5%碘伏消毒
- D、家里不要养宠物(猫、狗)
- E、患者排泄物用含氯消毒剂及过氧乙酸消毒处理
- A、急性细菌性痢疾
- B、二重感染
- C、菌群移位
- D、阿米巴痢疾
- E、急性肠炎
- A、国内外有关标准资料
- B、标准化对象的历史和现状
- C、相关方面的科研成果
- D、实践经验和技术数据的统计资料
- E、护理事故/差错的发生率
- A、形成评价
- B、过程评价
- C、效应评价
- D、结局评价
- E、总结评价
- 42
-
符合组织沟通的形式的是
- A、正式沟通是以社会关系为基础的沟通方式
- B、非正式沟通的优点是效果较好,易于保密
- C、正式沟通的沟通渠道可自由选择
- D、非正式沟通信息传递速度较慢,不够灵活
- E、正式沟通可以使信息沟通保持权威性
- A、日常健康行为
- B、避开有害环境行为
- C、戒除不良嗜好行为
- D、预警行为
- E、保健行为
- 44
-
不属于人员管理原则的是
- A、系统管理原则
- B、责、权利一致原则
- C、公平竞争原则
- D、用人之长原则
- E、激励原则
- A、控制
- B、人员管理
- C、评价
- D、组织
- E、计划
- 46
-
不符合正常菌群特点的是
- A、绝大部分是需氧菌
- B、在人体特定部位定植
- C、与定植区黏膜上皮细胞关系密切
- D、密度极高
- E、与人体之间保持生态平衡
- A、化学监测
- B、生物监测
- C、物理监测
- D、工艺监测
- E、反应监测
- A、<1m,30~60分钟
- B、<2m,30~60分钟
- C、<1m,60~90分钟
- D、<2m,60~90分钟
- E、<1m,90分钟
- A、生理需要
- B、安全需要
- C、爱与归属的需要
- D、自我实现的需要
- E、尊严需要
- A、预算
- B、策略
- C、规划
- D、政策
- E、规程
- A、疫点需消毒
- B、伤口用0.5%碘伏消毒
- C、疫区开展杀虫工作
- D、疫区开展灭鼠工作
- E、疫区开展灭蝇工作
- A、社会诊断
- B、生活诊断
- C、行为诊断
- D、环境诊断
- E、流行病学诊断
- A、老年患者
- B、婴幼儿患者
- C、昏迷患者
- D、正在使用广谱抗生素的患者
- E、重度免疫抑制状态的患者
- A、日常危害健康行为
- B、避开有害环境行为
- C、违规行为
- D、预警行为
- E、戒除不良嗜好行为
- 55
-
科学管理之父是
- A、韦伯
- B、梅奥
- C、法约尔
- D、泰勒
- E、麦格雷戈
- A、1m以上
- B、80cm以上
- C、60cm以上
- D、50cm以上
- E、没有要求
- A、模拟
- B、示范
- C、电视传播
- D、脱敏法
- E、强化法
- A、移位途径
- B、细菌具有黏附力
- C、适宜的pH
- D、生物屏防
- E、细菌易位
- A、确立问题
- B、确定目标
- C、拟订和评估方案
- D、方案选择和实施
- E、追踪评价
- A、计划
- B、预防
- C、执行
- D、检查
- E、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