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封闭式提问
- B.开放式提问
- C.探索式提问
- D.诱导式提问
- E.特定式提问
- A.≤4CFU/(15分钟·直径9cm平皿)
- B.≤4CFU/(5分钟·直径9cm平皿)
- C.≤5CFU/(30分钟·直径9cm平皿)
- D.≤6CFU/(15分钟·直径9cm平皿)
- E.≤6CFU/(20分钟·直径9cm平皿)
- A.≤4CFU/(15分钟·直径9cm平皿)
- B.≤4CFU/(5分钟·直径9cm平皿)
- C.≤5CFU/(30分钟·直径9cm平皿)
- D.≤6CFU/(15分钟·直径9cm平皿)
- E.≤6CFU/(20分钟·直径9cm平皿)
- A.封闭式提问
- B.开放式提问
- C.探索式提问
- D.诱导式提问
- E.特定式提问
- A.≤4CFU/(15分钟·直径9cm平皿)
- B.≤4CFU/(5分钟·直径9cm平皿)
- C.≤5CFU/(30分钟·直径9cm平皿)
- D.≤6CFU/(15分钟·直径9cm平皿)
- E.≤6CFU/(20分钟·直径9cm平皿)
- A.基础护理管理
- B.专科护理管理
- C.新业务、新技术管理
- D.护理信息管理
- E.预防护理缺陷的管理
- A.一级医疗事故
- B.二级医疗事故
- C.三级医疗事故
- D.四级医疗事故
- E.五级医疗事故
- A.基础护理管理
- B.专科护理管理
- C.新业务、新技术管理
- D.护理信息管理
- E.预防护理缺陷的管理
- A.一级医疗事故
- B.二级医疗事故
- C.三级医疗事故
- D.四级医疗事故
- E.五级医疗事故
- A.一级医疗事故
- B.二级医疗事故
- C.三级医疗事故
- D.四级医疗事故
- E.五级医疗事故
- A.一级医疗事故
- B.二级医疗事故
- C.三级医疗事故
- D.四级医疗事故
- E.五级医疗事故
- A.需要层次理论
- B.激励一保健理论
- C.行为改造理论
- D.公平理论
- E.期望理论
- A.需要层次理论
- B.激励一保健理论
- C.行为改造理论
- D.公平理论
- E.期望理论
- A.需要层次理论
- B.激励一保健理论
- C.行为改造理论
- D.公平理论
- E.期望理论
- 15
-
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是
- A、ICU病人
- B、心内科病人
- C、妇科病人
- D、肝胆外科病人
- E、眼科病人
- A、洗手
- B、使用抗生素
- C、使用消毒剂
- D、穿隔离衣
- E、戴口罩
- A、3%
- B、4%
- C、5%
- D、8%
- E、9%
- 18
-
以下属于致病性行为的是
- A、预警行为
- B、C型行为
- C、戒除不良嗜好行为
- D、日常健康行为
- E、遵医行为
- 19
-
该患者的行为属于
- A、日常危害健康行为
- B、保健行为
- C、违规行为
- D、预警行为
- E、戒除不良嗜好行为
- A、日常健康行为
- B、戒除不良嗜好行为
- C、预警行为
- D、保健行为
- E、遵医行为
- A、健康教育是简单的、单一方向的信息传播
- B、卫生宣教融合了医学科学、行为科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的知识
- C、卫生宣教是既有调查又有计划、组织、评价的系统干预活动
- D、健康教育已初步形成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 E、健康教育仅仅是作为一种辅助方法为卫生工作某一时间的中心任务服务
- A、结核分枝杆菌不耐受阳光和高热
- B、患者吐出的痰液干燥后仍有传染性
- C、患者痰液应用纸盒盛装后焚烧
- D、碘伏和酒精不可杀灭结核分枝杆菌
- E、排菌的结核患者是主要传染源
- A、甲氧西林
- B、万古霉素
- C、氯霉素
- D、利福平
- E、头孢唑啉
- A、10%以下
- B、10%~30%
- C、30%~50%
- D、50%~70%
- E、70%以上
- A、传统观点
- B、人际关系观点
- C、相互作用观点
- D、积极观点
- E、消极观点
- A、生态环境
- B、医疗卫生
- C、意外事件
- D、基因性状
- E、法律法规
- A、严密隔离
- B、接触隔离
- C、消化道隔离
- D、保护性隔离
- E、呼吸道隔离
- A、全脱产学习
- B、定期出国开会
- C、专题研究
- D、提高学历
- E、自学
- A、干扰细胞壁的合成
- B、抑制细胞膜的合成
- C、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 D、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
- E、破坏细菌的分裂增殖
- 30
-
属于开放式提问的是
- A、您今天吃过药了吗?
- B、您是当地人吧?
- C、您是怎样看待自己病情的?
- D、您在哪儿做的检查?结果如何?
- E、睡了一晚上,您觉得好些了吗?
- A、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 B、患者使用后的心电图机应清洗后方可给其他患者使用
- C、允许家属探视
- D、每周进行一次病室消毒
- E、为患者输液时只需戴手套
- A、以人为本原则
- B、责权一致原则
- C、系统管理原则
- D、经济效能原则
- E、合理结构原则
- A、信息源
- B、编码
- C、传递信息
- D、解码
- E、反馈
- A、疫情监测
- B、灭鼠、防鼠
- C、积极治疗
- D、全面消毒
- E、灭蝇、防蝇
- A、矫正性控制
- B、预先控制
- C、内部控制
- D、过程控制
- E、事后控制
- A、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系统干预活动
- B、健康教育着重于健康知识的传播,一般不重视人们行为的改变
- C、健康促进是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和环境支持的综合体
- D、健康促进要以健康教育为先导,否则就缺乏基础
- E、健康教育如不向健康促进发展,其作用就会受到极大限制
- A、建立完整的护理质量控制系统
- B、强调综合、系统地控制,实行全程质量控制
- C、质量控制应标准化、数据化
- D、控制方法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
- E、以上都是
- A、被动发展阶段
- B、主动发展阶段
- C、自主发展阶段
- D、巩固发展阶段
- E、自动发展阶段
- 39
-
控制的重要性体现在
- A、制订预算时的依据作用
- B、预期结果时的预判作用
- C、修改目标时的导向作用
- D、反馈工作时的监测作用
- E、执行计划时的保障作用
- 40
-
计划工作的原则包括
- A、系统性原则、可评估原则
- B、弹力原则、整体性原则
- C、可评估原则、创新原则
- D、重点原则、整体性原则
- E、弹性原则、可考核性原则
- A、文化性
- B、综合性
- C、整合性
- D、自觉性
- E、实践性
- A、≤4小时
- B、≤8小时
- C、≤12小时
- D、≤24小时
- E、≤48小时
- A、院长
- B、护理部主任
- C、护理部
- D、护理部副主任
- E、科护士长
- A、同级评价,越级评价
- B、满意度,同级评价
- C、抽样调查,上级评价
- D、随机抽样评价,越级评价
- E、满意度,抽样调查
- A、严密隔离
- B、接触隔离
- C、保护性隔离
- D、呼吸道隔离
- E、消化道隔离
- 46
-
不属于效应评价内容的是
- A、倾向因素
- B、促成因素
- C、强化因素
- D、健康相关行为
- E、环境因素
- A、按1:1的比例将含氯石灰加入粪便中
- B、有效浓度为4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搅拌作用
- C、放置2小时
- D、深埋2m以下
- E、不用作化肥
- A、应用抗菌药物之后
- B、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
- C、应用抗菌药物之前
- D、更换抗菌药物时
- E、应用抗菌药物有效时
- A、求新心理
- B、求真心理
- C、求近心理
- D、求短心理
- E、求广心理
- 50
-
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是
- A、ICU病房
- B、普通内科病房
- C、门诊接诊室
- D、放射科
- E、门诊注射室
- A、对正确使用胰岛素的认识
- B、对进行运动疗法困难的认识
- C、对药物治疗糖尿病有效性的肯定
- D、对自觉进行饮食控制能力的自信
- E、对引发糖尿病并发症危害及后果的判断
- 52
-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是
- A、通过共同就餐传播
- B、通过拥抱传播
- C、通过共用牙刷和剃刀
- D、通过空气传播
- E、通过握手传播
- A、5%
- B、10%
- C、15%
- D、20%
- E、25%
- A、医院感染
- B、院外感染
- C、院前现象
- D、并发症
- E、原发感染
- A、科学管理理论
- B、管理活动中要遵循14项原则
- C、管理分工原则
- D、“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 E、实行差别工资制
- A、消耗时间
- B、充分利用最佳工作时间
- C、学会拒绝
- D、学会授权
- E、善于应用助手
- A、测试因素
- B、观察因素
- C、时间因素
- D、回归因素
- E、霍桑效应
- A、倾向因素
- B、促成因素
- C、强化因素
- D、环境因素
- E、心理因素
- 59
-
健康教育以下列哪项为前提
- A、调查研究
- B、促进健康
- C、预防疾病
- D、传播健康信息
- E、提高生活质量
- A、一度失调可通过细菌定量检查得到反映
- B、二度失调去除失调因素后,正常菌群可自然恢复
- C、二度失调的原因常为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
- D、三度失调又称为比例失调
- E、三度失调是某部位正常菌群结构与数量的暂时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