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控制的标准必须是先进、合理的
- B.有效控制系统应是合理、适用的
- C.控制手段应顾及到例外情况的发生
- D.有效控制系统能够提供及时的反馈
- E.有效控制系统依赖于准确的数据
- A.控制的标准必须是先进、合理的
- B.有效控制系统应是合理、适用的
- C.控制手段应顾及到例外情况的发生
- D.有效控制系统能够提供及时的反馈
- E.有效控制系统依赖于准确的数据
- A.合理性原则
- B.系统性原则
- C.重点原则
- D.有效性原则
- E.弹性原则
- A.合理性原则
- B.系统性原则
- C.重点原则
- D.有效性原则
- E.弹性原则
- 5
-
戊二醛属于
- A、清洁剂
- B、高效消毒剂
- C、灭菌剂
- D、中效消毒剂
- E、低效消毒剂
- A、目的不明
- B、表达模糊
- C、选择失误
- D、过度加工
- E、言行不当
- A、注重知识灌输
- B、注重环境改善
- C、注重教育效果评价
- D、不仅注重知识改变而且注重行为改变
- E、注重计划教育
- A、组织的排异反应
- B、器官或腔隙感染
- C、关节腔感染
- D、表浅手术切口感染
- E、深部手术切口感染
- A、系统脱敏法
- B、厌恶法
- C、示范法
- D、强化法
- E、消除法
- A、20cm×30cm×50cm
- B、30cm×30cm×25cm
- C、30cm×30cm×50cm
- D、30cm×40cm×50cm
- E、50cm×30cm×50cm
- A、封闭式
- B、开放式
- C、复合式
- D、探索式
- E、偏向式
- A、由上往下擦拭
- B、由右向左擦拭
- C、由左向右擦拭
- D、由外向内擦拭
- E、由内向外擦拭
- A、细菌芽孢
- B、亲脂病毒
- C、真菌孢子
- D、分枝杆菌
- E、肝炎病毒
- A、≤10cfu/每件
- B、≤20cfu/每件
- C、≤30cfu/每件
- D、≤100cfu/每件
- E、≤200cfu/每件
- A、模糊性反馈
- B、直接性反馈
- C、间接性反馈
- D、肯定性反馈
- E、否定性反馈
- A、发生2例以上同种感染病例的现象
- B、发生3例以上同种感染病例的现象
- C、发生2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 D、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 E、发生4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 A、社会诊断
- B、流行病学诊断
- C、行为诊断
- D、教育诊断
- E、管理与政策诊断
- 18
-
下列属于计划工作原则的是
- A、创新原则
- B、重视成果原则
- C、目标性原则
- D、以成员为中心原则
- E、重视效益原则
- A、头脑风暴法
- B、名义集体决策法
- C、德尔菲法
- D、电子会议法
- E、团体决策法
- A、阿莫西林
- B、克林霉素
- C、安灭菌
- D、头孢哌酮舒巴坦
- E、甲硝唑
- A、违反护理规范、常规
- B、执行医嘱不当
- C、工作不认真
- D、缺乏责任感
- E、护理管理不善造成的缺陷
- A、人际传播
- B、群体传播
- C、大众传播
- D、组织传播
- E、自我传播
- A、厌氧菌
- B、肠道杆菌
- C、肠道球菌
- D、克雷伯杆菌
- E、非发酵菌
- A、25%
- B、30%
- C、50%
- D、75%
- E、90%
- A、抬高患肢
- B、减慢输液速度
- C、更换注射部位
- D、局部50%硫酸镁湿热敷
- E、送导管尖端进行培养
- A、疟疾
- B、破伤风
- C、霍乱
- D、肺结核
- E、新生儿脓疱疮
- A、知觉到易感性和严重性
- B、知觉到益处
- C、知觉到障碍
- D、自我效能
- E、知觉到社会力量
- A、危险因素监测
- B、发病率监测
- C、感染病种监测
- D、致病微生物监测
- E、目标监测
- 29
-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手段是
- A、改进质量
- B、团队形式
- C、授权
- D、数理统计方法
- E、管理方法
- A、先将发病患者转移到安全区
- B、先将健康患者转移到安全区
- C、分组隔离
- D、单元隔离
- E、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 A、人力资源管理是对各种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的选聘、培训和考评
- B、目的是配备合适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服务
- C、人力资源管理不包括培养优秀的人才
- D、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 E、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被视为生产效益部门
- A、医院感染
- B、非医院感染
- C、正常现象
- D、并发症
- E、难以确定
- A、预警行为
- B、保健行为
- C、日常健康行为
- D、避开有害环境行为
- E、戒除不良嗜好行为
- A、选择口径合适的导管
- B、局部使用透明敷料
- C、局部涂擦抗生素软膏
- D、每3~5天更换导管插入部位
- E、输液器每24小时更换一次
- A、使用擦拭法时,浓度为1%
- B、使用浸泡法时,浓度为5%
- C、用于漱口时,浓度为2.5%
- D、用于冲洗伤口时,浓度为3%
- E、可与碘化物混合加强消毒效果
- 36
-
不符合自我排班目的的是
- A、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 B、促进团体凝聚力的提高
- C、使护士长与护理人员关系融洽
- D、为护士长节省排班时间
- E、管理者掌握全部护理人力
- A、从指尖到腕上10cm
- B、从指尖到腕上20cm
- C、从指尖到肘部
- D、从指尖到肘上10cm
- E、从指尖到肘上20cm
- A、临床护理评价
- B、服务质量评价
- C、环节质量评价
- D、终末质量评价
- E、过程质量评价
- A、多重标准
- B、战略高度
- C、明确的目的性
- D、信息的准确性
- E、灵活性
- 40
-
外科手消毒,做法错误的是
- A、先刷指尖、然后刷手、腕、前臂、肘部、上臂下1/2段
- B、按规定顺序刷洗3遍,共6分钟
- C、特别要刷净甲沟、指间、腕部
- D、每遍刷完用流动水冲净
- E、水由手、上臂至肘部流下
- A、无意模仿
- B、有意模仿
- C、强迫模仿
- D、正性强化
- E、负性强化
- A、血制品及血液
- B、药品及药液
- C、诊疗器械
- D、病例记录单
- E、医务人员的手
- A、接触隔离
- B、消化道隔离
- C、严密隔离
- D、昆虫隔离
- E、保护性隔离
- A、抗感染药物应用的指导咨询讲座
- B、抗感染药物的应用率控制在60%以下
- C、选用广谱抗生素以达到杀灭致病菌的目的
- D、尽可能使用大剂量冲击疗法
- E、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的监测
- A、可采用静脉滴注法
- B、静脉滴注时采用间歇给药的方法
- C、每次药物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
- D、每次给药时间为1~2小时
- E、现用现配
- 46
-
手术室的空气净化方法为
- A、自然通风
- B、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 C、机械通风
- D、空气洁净技术
- E、化学消毒
- A、倾向因素
- B、诱发因素
- C、激励因素
- D、强化因素
- E、促成因素
- A、不超过20%
- B、不超过30%
- C、不超过40%
- D、不超过50%
- E、不超过10%
- A、1~3层
- B、2~4层
- C、3~5层
- D、4~6层
- E、5~7层
- A、非惩罚性
- B、保密性
- C、独立性
- D、时效性
- E、专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