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抗菌性脂类
- B.溶血性链球菌
- C.过氧化氢
- D.肠毒素
- E.脑膜炎球菌
- A.抗菌性脂类
- B.溶血性链球菌
- C.过氧化氢
- D.肠毒素
- E.脑膜炎球菌
- A.抗菌性脂类
- B.溶血性链球菌
- C.过氧化氢
- D.肠毒素
- E.脑膜炎球菌
- A.主动发展阶段
- B.被动发展阶段
- C.巩固发展阶段
- D.稳健发展阶段
- E.自主发展阶段
- A.主动发展阶段
- B.被动发展阶段
- C.巩固发展阶段
- D.稳健发展阶段
- E.自主发展阶段
- A、碘伏
- B、苯扎溴铵
- C、过氧化氢
- D、氯己定
- E、乙醇
- A、激励水平
- B、积极性
- C、效价
- D、期望值
- E、关联性
- A、形成评价
- B、过程评价
- C、效应评价
- D、结局评价
- E、总结评价
- A、反馈原则
- B、动力原则
- C、能级原则
- D、弹性原则
- E、价值原则
- A、人是有需求的
- B、人是“经济人”
- C、人是“社会人”
- D、人具有二重性
- E、人是自然人
- 11
-
管理的对象不包括
- A、人员
- B、资金
- C、设备
- D、客户
- E、信息
- A、切口涉及皮肤和皮下组织
- B、发生在术后30天内
- C、切口红、肿、热、痛
- D、细菌培养阳性
- E、切口液体清亮
- A、≤4cfu/(15分钟·直径9cm平皿)
- B、≤5cfu/(15分钟·直径9cm平皿)
- C、≤10cfu/(15分钟·直径9cm平皿)
- D、≤15cfu/(15分钟·直径9cm平皿)
- E、≤20cfu/(15分钟·直径9cm平皿)
- A、病房教育
- B、入院教育
- C、有效教育
- D、健康教育
- E、出院指导
- A、检测疫情
- B、灭鼠、防鼠
- C、高危人群免疫接种
- D、开展流行出血热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 E、灭蝇、防蝇
- 16
-
常用的手消毒剂是
- A、50%异丙醇溶液
- B、95%乙醇溶液
- C、氧化电位水
- D、含醛类复配的手消毒液
- E、有效碘含量为50mg/L的碘附溶液
- A、直接接触每一个患者前后
- B、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后
- C、摘手套前
- D、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之前
- E、处理药物或配餐后
- A、接触患者的分泌物前
- B、接触患者的血液前
- C、脱去污染手套后
- D、接触同一个患者身体的同一部位时
- E、接触污染器械前
- A、模糊性反馈
- B、肯定性反馈
- C、语言性反馈
- D、否定性反馈
- E、错误性反馈
- A、医院感染
- B、非医院感染
- C、正常现象
- D、并发症
- E、难以确定
- A、创造支持环境
- B、加强社区行动
- C、发展个人技能
- D、提高公共福利
- E、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 22
-
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是指
- A、ICU病人
- B、普通内科病人
- C、妇科病人
- D、普通外科病人
- E、眼科病人
- A、庆大霉素
- B、红霉素
- C、万古霉素
- D、林可霉素
- E、头孢克洛
- 24
-
下列属于出院教育内容的是
- A、医院的规章制度
- B、所患疾病的病因
- C、探视方式
- D、定期复查
- E、心理辅导
- A、4kg
- B、5kg
- C、6kg
- D、8kg
- E、7kg
- A、75%
- B、80%
- C、85%
- D、90%
- E、95%
- 27
-
目标管理的执行阶段包括
- A、咨询指导、调节平衡、奖惩兑现
- B、协议授权、咨询指导、奖惩兑现
- C、咨询指导、调节平衡、反馈控制
- D、协议授权、咨询指导、反馈控制
- E、协议授权、调节平衡、反馈控制
- 28
-
丙型肝炎传播途径错误的是
- A、输血
- B、使用血制品
- C、静脉吸毒
- D、污染的诊疗器械
- E、直接接触
- A、一级医疗事故
- B、二级医疗事故
- C、三级医疗事故
- D、四级医疗事故
- E、五级医疗事故
- A、通过学习,获得相关的健康知识和技能
- B、形成健康的信念和态度
- C、促成健康行为的产生
- D、对行为有效性的认识
- E、自我效能
- A、节省人力、时间,便于组织工作
- B、分工不明确,不利于按护士能力分工
- C、有利于提高护士技能操作熟练程度
- D、易忽视病人的心理、社会状况
- E、护患之间缺乏沟通和理解
- A、以病人为中心原则
- B、公平公正原则
- C、合理结构原则
- D、满足需要原则
- E、经济效能原则
- A、50mg/L
- B、250mg/L
- C、500mg/L
- D、2500mg/L
- E、5000mg/L
- A、住院教育
- B、咨询教育
- C、随访教育
- D、门诊教育
- E、健康教育处方
- A、经济和社会价值
- B、事情现状与标准
- C、主观愿望和客观条件
- D、自身和他人
- E、目标和结果
- A、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 B、创造支持环境
- C、发展个人技能
- D、加强社区行动
- E、倡导政策支持
- A、过度加工
- B、言行不当
- C、知觉偏差
- D、心理障碍
- E、思想观念上的差异
- A、传播者
- B、信息
- C、环境
- D、媒介
- E、动机
- A、确定患者教育目标
- B、分析患者的需求
- C、制订患者教育计划
- D、考虑患者教育的形式
- E、评价教育需求
- A、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 B、金黄色葡萄球菌
- C、铜绿假单胞菌
- D、大肠埃希菌
- E、肺炎克雷伯菌
- A、临床实践
- B、定期查房
- C、全脱产学习
- D、专题讲座
- E、实际操作训练
- A、在手术野及其外扩展≥5cm部位由内向外擦拭
- B、在手术野及其外扩展≥5cm部位由外向内擦拭
- C、在手术野及其外扩展≥10cm部位由内向外擦拭
- D、在手术野及其外扩展≥10cm部位由外向内擦拭
- E、在手术野及其外扩展≥15cm部位由内向外擦拭
- A、心理因素
- B、倾向因素
- C、促成因素
- D、强化因素
- E、微观环境因素
- A、对于强化的对象要一视同仁
- B、负强化没有激励作用,应避免
- C、强化目标应分阶段设立
- D、尽量采取同一种被证实有效的正强化
- E、强化的频率应由管理者决定
- A、1~2遍,作用至少2分钟
- B、2~3遍,作用至少2分钟
- C、2~3遍,作用至少1分钟
- D、2~3遍,作用至少3分钟
- E、1~2遍,作用至少3分钟
- A、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
- B、脱去无菌手套
- C、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
- D、接触病人血液后
- E、接触病人体液后
- A、使患者了解吸烟的危害和戒烟的益处
- B、帮助患者掌握如何戒烟的方法
- C、告诉患者应当自愿戒烟
- D、制订戒烟的具体计划
- E、告知戒烟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
- A、候诊教育
- B、门诊咨询教育
- C、随诊教育
- D、门诊专题讲座及培训班
- E、门诊教育
- A、《论语》
- B、《管子》
- C、《诸子百家》
- D、《史记》
- E、《孙子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