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基础质量评价
- B.行为过程评价
- C.环节质量评价
- D.基本素质评价
- E.结果质量评价
- A.基础质量评价
- B.行为过程评价
- C.环节质量评价
- D.基本素质评价
- E.结果质量评价
- A.基础质量评价
- B.行为过程评价
- C.环节质量评价
- D.基本素质评价
- E.结果质量评价
- A.症状消失即可停药
- B.2~3天
- C.3~4天
- D.5~6天
- E.6~7天
- A、改用其他抗生素药物
- B、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
- C、调整给药途径
- D、选择联合使用抗生素
- E、调整药物剂量
- A、560~600
- B、420~560
- C、640~680
- D、520~560
- E、500~600
- A、应用
- B、记忆
- C、理解
- D、接受
- E、识记
- A、选择性
- B、主动性
- C、被动性
- D、强制性
- E、顺从性
- A、减少工作中的失误
- B、明确工作目标
- C、提高经济效益
- D、控制工作
- E、人员的管理
- 10
-
HI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 A、呼吸道传播
- B、空气传播
- C、消化道传播
- D、接触传播
- E、性传播、血液传播
- A、20℃以下
- B、30℃以下
- C、40℃以下
- D、50℃以下
- E、60℃以下
- A、暂住菌
- B、常住菌
- C、致病菌
- D、非致病菌
- E、移位菌
- 13
-
授权的原则不包括
- A、视能授权
- B、合理授权
- C、临时授权
- D、监督授权
- E、权责授权
- A、被乙肝病毒污染的针头刺伤可感染乙肝
- B、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透析装置也可传播乙肝
- C、乙肝病毒可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进行传播
- D、HBsAg阳性者是传染源之一
- E、患有乙肝的妇女所生的婴儿一定会得乙肝
- A.化学消毒剂的细菌含量为150cfu/ml
- B.使用中紫外线灯管的照射强度为80μW/cm<sup>2</sup>
- C.消毒后的喉镜细菌菌落数为30cfu/件
- D.透析器入口液的细菌菌落总数为500cfu/ml
- E.透析器出口液的细菌菌落总数为2500cfu/ml
- A、综合评价
- B、行为过程评价
- C、行为结果评价
- D、基本素质评价
- E、综合评定
- A、方案与组织目标的相关程度
- B、下属的接受程度
- C、管理层的认可程度
- D、公众的接受程度
- E、时间
- 18
-
行为手段是指
- A、人
- B、人的行为所指向的目标
- C、行为对行为客体所致的影响
- D、行为主体与行为客体发生联系的客观环境
- E、行为主体作用于行为客体时的方式方法和所应用的工具
- A、无意模仿
- B、有意模仿
- C、刻意模仿
- D、自然模仿
- E、强迫模仿
- A、应对
- B、应激
- C、顺应
- D、调试
- E、自我控制
- 21
-
正式沟通的缺点是
- A、比较严肃
- B、有较强的约束力
- C、易于保密
- D、效果较好
- E、速度较慢
- A、护士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 B、利于培养护士解决问题能力
- C、分工明确,节省人力
- D、护士责任心增强
- E、增加与患者沟通机会
- A、3%
- B、5%
- C、8%
- D、10%
- E、12%
- A、先消毒,再清洁
- B、先清洁,后消毒或灭菌
- C、先灭菌,再消毒,后清洁
- D、先消毒,再灭菌
- E、先消毒,再清洁,后灭菌
- A、准确性原则
- B、针对性原则
- C、速度快原则
- D、可及性原则
- E、经济性原则
- A、A型行为
- B、B型行为
- C、C型行为
- D、D型行为
- E、E型行为
- A、人际传播
- B、群体传播
- C、大众传播
- D、组织传播
- E、自我传播
- A、问卷调查
- B、电话随访
- C、患者投诉
- D、与患者直接沟通
- E、第三方调查
- A、沟通中多用评价性语言
- B、据理力争,说服对方
- C、平等待人,谨慎谦虚
- D、及时表态,早下结论
- E、分清主次,确定立场
- 30
-
以下哪项符合静脉采血要求
- A、一人一针一管
- B、一人一针一管一巾
- C、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
- D、一人一针一巾
- E、一人一针一带
- A、社会诊断
- B、行为诊断
- C、环境诊断
- D、非行为诊断
- E、流行病学诊断
- A、碘附
- B、氯己定
- C、苯扎溴铵
- D、过氧化氢
- E、过氧乙酸
- A、45%
- B、50%
- C、60%
- D、70%
- E、80%
- A、一周一次
- B、半月一次
- C、一月一次
- D、半年一次
- E、一年一次
- A、热情型
- B、退缩型
- C、主动型
- D、冷漠型
- E、被动型
- 36
-
人类适应行为的形成基础是
- A、应对
- B、应激
- C、反馈
- D、反射
- E、调试
- A、经过呼吸道的清洁污染手术需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 B、伤口污染严重的污染手术需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 C、术后感染可引发严重后果的手术需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 D、人造物修补手术需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 E、手术范围大、时间长的清洁手术不需要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 A、整体性原则
- B、重点性原则
- C、系统性原则
- D、组织性原则
- E、统筹性原则
- A、护士的出勤率
- B、床位周转率
- C、护士的服务态度
- D、发生差错事故情况
- E、优质示范病房达标率
- A、≥10秒
- B、≥30秒
- C、≥1分钟
- D、≥1.5分钟
- E、≥2分钟
- A、绝大部分是厌氧菌
- B、在肠道可合成维生素
- C、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 D、具有生物屏障作用
- E、有升高胆固醇的作用
- 42
-
下列属于医院感染的是
- A、新生儿出生后48小时内出现的水痘
- B、非生物因子刺激产生的炎症表现
- C、创伤产生的炎症表现
- D、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 E、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
- A、听取所有护士的汇报
- B、直接观察
- C、指派专人监督
- D、护士之间相互尊重
- E、护士之间相互监督
- A、2~5人
- B、3~6人
- C、6~10人
- D、10~15人
- E、15~20人
- 45
-
健康教育的实质是
- A、提高认识
- B、改变态度
- C、卫生宣教
- D、行为干预
- E、重在预防
- A、便于小组成员协调合作,相互沟通,工作气氛好
- B、护士轮换频繁,护理缺乏连续性
- C、护理工作被视为机械性和重复性劳动
- D、存在不利护患沟通的局限性
- E、护理工作节奏加快,护士工作压力较大
- A、心理卫生知识
- B、疾病防治知识
- C、就诊知识
- D、卫生常识
- E、行为训练知识
- A、高工作、低关系
- B、高工作、高关系
- C、中工作、中关系
- D、低工作、低关系
- E、低工作、高关系
- A、日常健康行为
- B、避开有害环境行为
- C、戒除不良嗜好行为
- D、预警行为
- E、保健行为
- A、患者的血液
- B、患者的分泌物
- C、患者的药物
- D、患者的排泄物
- E、污染的敷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