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儿科护理学知识点笔记整理试题精选(中级专业实践能力)含答案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维生素D的主要生理作用

  • A.参与人体钙、磷的代谢
  • B.参与人体视紫质的合成
  • C.参与人体凝血因子的合成
  • D.参与人体神经组织的代谢
  • E.参与人体羟化和还原的反应
2

维生素A的主要生理作用

  • A.参与人体钙、磷的代谢
  • B.参与人体视紫质的合成
  • C.参与人体凝血因子的合成
  • D.参与人体神经组织的代谢
  • E.参与人体羟化和还原的反应
3

营养不良伴腹泻时补液量

  • A.给予1/5~1/4张含钠液
  • B.不超过0.15%
  • C.按总量的3/4补充
  • D.按总量的2/3补充
  • E.按常规补充
4

新生儿补液时钾浓度

  • A.给予1/5~1/4张含钠液
  • B.不超过0.15%
  • C.按总量的3/4补充
  • D.按总量的2/3补充
  • E.按常规补充
5

该患儿疾病发作的病理是

  • A、脱水血液粘稠
  • B、脑血栓形成
  • C、肺动脉漏斗部痉挛
  • D、感染侵犯脑实质
  • E、心功能不全
6

此时护士应准备静脉注射的药物是

  • A、葡萄糖
  • B、安定
  • C、钙剂
  • D、心得安
  • E、地高辛
7

婴幼儿肺炎补液时补液量

  • A.给予1/5~1/4张含钠液
  • B.不超过0.15%
  • C.按总量的3/4补充
  • D.按总量的2/3补充
  • E.按常规补充
8

静脉补充液体量应为

  • A、50ml/kg
  • B、60~70ml/kg
  • C、80~90ml/kg
  • D、100~120ml/kg
  • E、150~180ml/kg
11

其补充液体张力为

  • A、1/2张
  • B、1/3张
  • C、2/3张
  • D、1/4张
  • E、1/5张
12

治疗本病应首选的抗生素是

  • A、头孢曲松
  • B、青霉素
  • C、阿米卡星
  • D、万古霉素
  • E、庆大霉素
13

引起本病的病原体为

  • A、草绿色链球菌
  • B、金黄色葡萄球菌
  • C、表皮葡萄球菌
  • D、乙型A组溶血性链球菌
  • E、白色念珠菌
15

为该患儿护理操作时应注意

  • A、预防感染
  • B、动作要快
  • C、操作集中进行
  • D、注射部位要准确
  • E、护理操作动作要轻柔
16

该患儿在口服维生素D时,以下用法哪项错误

  • A、选用单纯的维生素D制剂
  • B、一个月后改为预防量
  • C、口服维生素D前后加服钙剂
  • D、让患儿多晒太阳
  • E、预防量为200IU
17

该患儿口服维生素D治疗的剂量和疗程为

  • A、500~1000IU/d用1个月
  • B、5000~10000IU/d用1个月
  • C、2000~4000IU/d用1个月
  • D、20万IU/d用1个月
  • E、10000~20000IU/d用3个月
18

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饮食管理错误的是

  • A、尿少、水肿时限盐
  • B、高糖、高维生素饮食
  • C、一般不必严格限水
  • D、氮质血症时给予优质蛋白饮食
  • E、水肿消退恢复正常饮食
20

男,7岁,3周前曾患上感。现急性起病,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炎伴心力衰竭,绝对卧床休息后,可以逐渐下床活动的指征是

  • A、心功能恢复后,血沉接近正常
  • B、心功能恢复后,血压接近正常
  • C、心功能恢复后,血气接近正常
  • D、心功能恢复后,心率接近正常
  • E、心功能恢复后,心律接近正常
21

过敏性紫癜患儿出现皮肤紫癜,最常见的部位是

  • A、躯干部
  • B、面部上肢
  • C、面部颈部
  • D、下肢、臀部
  • E、下肢足部
22

诊断小儿中毒最可靠的方法是

  • A、询问病史
  • B、体格检查
  • C、患者体液的毒物鉴定
  • D、现场调查
  • E、随身物品检查
23

小儿认识母亲,见奶瓶表示喜悦的年龄是

  • A、2个月
  • B、3个月
  • C、4~5个月
  • D、6~7个月
  • E、1~1岁半
24

流行性腮腺炎主要的治疗措施为

  • A、对症治疗
  • B、隔离、休息
  • C、抗病毒治疗
  • D、抗生素治疗
  • E、流质饮食、休息
25

青春后期的发育特点是

  • A、体格生长明显加速
  • B、体格生长速度达到高峰
  • C、体格生长停止
  • D、刚刚开始生殖系统的发育
  • E、生殖系统发育已开始,但不成熟
26

治疗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疗效取决于

  • A、药物剂量的大小
  • B、治疗开始的早晚
  • C、药物种类的不同
  • D、甲状腺组织的多少
  • E、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程度
27

糖尿病儿童发生酮症酸中毒,紧急处理宜选

  • A、5%碳酸氢钠静脉滴注
  • B、小剂量胰岛素,5%葡萄糖静脉滴注
  • C、小剂量胰岛素,等渗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 D、小剂量胰岛素,低渗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 E、大剂量胰岛素静脉注射及皮下注射
28

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的主要表现为

  • A、呼吸急促
  • B、咳黄脓痰
  • C、痉挛性咳嗽
  • D、吸气性呼吸困难
  • E、呼气性呼吸困难
29

新生儿窒息患儿要注意保暖,维持肛温在

  • A、35.5~36℃
  • B、36~36.5℃
  • C、36.5~37℃
  • D、37~37.5℃
  • E、37.5~38℃
30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出院后到医院检查的时间分别为

  • A、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
  • B、2个月、4个月、8个月、1年
  • C、3个月、6个月、1.5年
  • D、15天、2个月、6个月、1年
  • E、1个月、4个月、6个月、1年
32

测量头围最有价值的时间是

  • A、4岁前
  • B、5岁前
  • C、1岁前
  • D、2岁前
  • E、3岁前
33

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控制惊厥首选苯巴比妥,其负荷量为

  • A、5mg/kg
  • B、10mg/kg
  • C、15mg/kg
  • D、20mg/kg
  • E、25mg/kg
34

男性,9岁,胸骨左缘第2肋间听到连续性杂音,首先应考虑

  • A、主动脉瓣狭窄
  • B、肺动脉瓣狭窄
  • C、室间隔缺损
  • D、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
  • E、动脉导管未闭
36

新生儿败血症产时感染多发生在出生后

  • A、1~3天
  • B、4~5天
  • C、5~6天
  • D、6~7天
  • E、7天以上
37

治疗肾病综合征首选的药物是

  • A、免疫抑制药
  • B、抗生素
  • C、利尿药
  • D、糖皮质激素
  • E、生物制品
38

患儿男,胎龄35周。因胎动减少行剖宫产。出生后4小时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呻吟、全身青紫,最可能的诊断是

  • A、新生儿颅内出血
  • B、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 C、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 D、新生儿肺炎
  • E、新生儿败血症
40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治疗护理关键是

  • A、热量供给
  • B、液体补充
  • C、复温
  • D、抗生素
  • E、喂养
41

小儿寄生虫病发病率最高的疾病是

  • A、蛔虫病
  • B、蛲虫病
  • C、丝虫病
  • D、绦虫病
  • E、线虫病
42

以下选项不正确的是

  • A、条件反射的形成标志着心理活动发育的开始
  • B、新生儿没有想象能力
  • C、新生儿无意志
  • D、婴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 E、幼儿时期有一定的自主感
43

小儿重度肥胖,指体重超过正常儿标准体重的百分数是

  • A、20%~29%
  • B、30%~39%
  • C、40%~59%
  • D、>50%
  • E、>60%
45

以下关于小儿惊厥的护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 A、发作时应就地抢救
  • B、保持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 C、家长随便停药只会耽误疾病的恢复,不会诱发惊厥
  • D、避免一切刺激
  • E、将患儿周围的硬物移开
47

学龄儿童膳食安排错误的是

  • A、因生长发育平稳,蛋白质供给能量占15%
  • B、脂肪供能占45%
  • C、蛋白以动物性蛋白为主
  • D、提倡课间加餐
  • E、粗粮、细粮搭配
48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给予丙种球蛋白的方式是

  • A、静脉滴注,每天0.4g/kg,连用5天
  • B、肌肉注射,每天0.4g/kg,连用5天
  • C、静脉滴注,每天0.4g/kg,连用1~2天
  • D、肌肉注射,每天1g/kg,连用1~2天
  • E、静脉滴注,每天1g/kg,连用5天
49

对水痘的临床症状描述正确的是

  • A、口周苍白圈
  • B、疹退留有色素沉着
  • C、潜伏期为1~12天
  • D、水痘为自限性,7日左右自愈
  • E、皮疹分批出现,同一部位可见不同性状皮疹
50

下列哪一项是5岁儿童轻度贫血的判断标准

  • A、血红蛋白量90~120g/L
  • B、血红蛋白量30~60g/L
  • C、血红蛋白量60~90g/L
  • D、血红蛋白量110~120g/L
  • E、血红蛋白量80~90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