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封闭式提问
- B.开放式提问
- C.探索式提问
- D.偏向式提问
- E.复合式提问
- A.封闭式提问
- B.开放式提问
- C.探索式提问
- D.偏向式提问
- E.复合式提问
- A.封闭式提问
- B.开放式提问
- C.探索式提问
- D.偏向式提问
- E.复合式提问
- A.与计划相一致原则
- B.标准合理性原则
- C.追求卓越原则
- D.直接控制原则
- E.控制关键点原则
- A.与计划相一致原则
- B.标准合理性原则
- C.追求卓越原则
- D.直接控制原则
- E.控制关键点原则
- A.与计划相一致原则
- B.标准合理性原则
- C.追求卓越原则
- D.直接控制原则
- E.控制关键点原则
- A.平等待人
- B.传达有效信息
- C.尽量排除外界干扰
- D.重视沟通细节
- E.进行反复沟通
- A.平等待人
- B.传达有效信息
- C.尽量排除外界干扰
- D.重视沟通细节
- E.进行反复沟通
- A.平等待人
- B.传达有效信息
- C.尽量排除外界干扰
- D.重视沟通细节
- E.进行反复沟通
- A.遗传因素的影响
- B.环境因素的影响
- C.学习因素的影响
- D.个性因素的影响
- E.政治因素的影响
- A、日常危害健康行为
- B、致病性行为模式
- C、不良疾病行为
- D、违规行为
- E、预警行为
- A.15人
- B.16人
- C.17人
- D.18人
- E.20人
- A.15人
- B.16人
- C.17人
- D.18人
- E.19人
- A.激励作用
- B.创新作用
- C.控制作用
- D.管理作用
- E.联系与协调作用
- A.2.5小时
- B.3.2小时
- C.3.34小时
- D.8.75小时
- E.8.95小时
- A.100小时
- B.128小时
- C.133.5小时
- D.350小时
- E.358小时
- A.患者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水平
- B.患者的学习能力
- C.糖尿病患者所处的环境
- D.应当采用什么药物进行治疗
- E.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态度
- A.主体、客体、结果、反馈
- B.主体、客体、手段、结果
- C.主体、客体、结果、反馈
- D.机体、行为、结果、反馈
- E.主体、行为、结果、反馈
- A.发送者、信息渠道、接收者
- B.传递者、接收者、信息内容
- C.发送者、传递者、信息渠道
- D.传递者、信息渠道、接收者
- E.发送者、信息渠道、信息内容
- A.发生在阑尾切除术后45天
- B.发生在置换人工关节术后180天
- C.切口处皮肤及皮下组织发生感染
- D.切口处的深部的肌肉发生感染
- E.手术涉及器官发生感染
- A.加强员工教育
- B.控制或消灭感染源
- C.切断传播途径
- D.保护易感宿主
- E.有效药物治疗
- A.清水
- B.1%浓盐水
- C.95%乙醇
- D.pH7的洗涤剂
- A.门诊教育
- B.咨询教育
- C.入院教育
- D.病房教育
- E.出院教育
- A.生存
- B.共生
- C.定植
- D.定居
- E.移位菌群失调
- A.行为诊断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导致目标人群疾病或健康问题发生的行为危险因素
- B.行为诊断需要区别引起疾病或健康问题的行为与非行为因素
- C.行为诊断需要区别重要行为与相对不重要行为
- D.行为诊断需要区别高可变性行为与低可变性行为
- E.行为诊断需要为确定干预的环境目标奠定基础
- A.方案与组织目标的相关程度
- B.下属的接受程度
- C.空间因素
- D.公众的接受程度
- E.时间因素
- A.生态环境
- B.医疗卫生
- C.意外事件
- D.基因性状
- E.法律法规
- A.交谈技巧
- B.非语言沟通
- C.开放式提问技巧
- D.行为训练技巧
- E.沉默技巧
- A.及时提问
- B.理解内容
- C.必要时重复
- D.集中精力
- E.及时澄清
- 30
-
原位菌群失调不包括()。
- A.一度失调
- B.二度失调
- C.二重感染
- D.菌群交替症
- E.易位
- A.语言因素
- B.信息过滤
- C.选择性知觉
- D.沟通渠道因素
- E.情绪因素
- A.避免停顿
- B.避免对象提问
- C.避免内容重复
- D.注意观察对象表情
- E.避免主题单一,内容单调
- A、求新心理
- B、求真心理
- C、求近心理
- D、求短心理
- E、求知心理
- A.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和其他后果的
- B.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 C.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 D.造成患者死亡的
- E.造成患者重度残疾的
- A.自主发展阶段
- B.被动发展阶段
- C.主动发展阶段
- D.调整发展阶段
- E.巩固发展阶段
- A.提高劳动生产率
- B.实行科学化管理
- C.调动人的积极性
- D.公平的分配制度
- E.健全的管理系统
- A.控制的原则
- B.有效控制的特征
- C.控制的条件
- D.控制的过程
- E.控制的方法
- 38
-
菌群交替症属于()。
- A.一度失调
- B.二度失调
- C.三度失调
- D.比例失调
- E.可逆性失调
- A.控制
- B.协调
- C.计划
- D.激励
- E.授权
- A.先刷指尖、然后刷手、腕、前臂、肘部、上臂下1/3段
- B.按规定顺序刷洗3遍,共5分钟
- C.特别要刷净甲沟、指间、腕部
- D.每遍刷完用流动水冲净
- E.水由手、上臂至肘部流下
- A.疫情监测
- B.灭鼠、防鼠
- C.积极治疗
- D.全面消毒
- E.灭蝇、防蝇
- A.对疾病严重性的认识、对疾病易感性的认识、对坚持治疗的自信
- B.对疾病易感性的认识、对疾病临床后果的认识、对疾病康复的自信
- C.对疾病严重性的认识、对疾病复发可能性的认识、对疾病康复的自信
- D.对疾病严重性的认识、对疾病治疗有效性的认识、对坚持治疗的自信
- E.对疾病易感性的认识、对疾病临床后果的认识、对疾病引起的社会后果的认识
- A.节省人力、时间,便于组织工作
- B.分工不明确,不利于按护士能力分工
- C.有利于提高护士技能操作熟练程度
- D.易忽视患者的心理、社会状况
- E.护患之间缺乏沟通和理解
- A.生理需要
- B.爱与归属感的需要
- C.尊重需要
- D.自我实现的需要
- E.安全的需要
- A.科学管理
- B.人性理论管理
- C.人事管理
- D.行为科学管理
- E.系统管理
- A.科学管理
- B.人性理论管理
- C.非科学管理
- D.行为科学管理
- E.系统管理原理
- A.储物架及运送车要保持干净
- B.合格的灭菌物品均应有合格标志,并标明灭菌日期
- C.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物品不论是否潮湿,均可保存7~14d
- D.储藏房间要保持湿式清扫,避免扬尘
- E.灭菌物品应与未灭菌的物品分开放置
- A.信息源环节
- B.编码环节
- C.传递信息环节
- D.解码环节
- E.反馈环节
- A.可以选聘、使用优秀人才
- B.可达到人尽其才的目的
- C.可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
- D.可提供人力资源储备
- E.可以杜绝人员犯错误
- A.每4张床设1名
- B.每5张床设1名
- C.每6张床设1名
- D.每8张床设1名
- E.每2张床设1名
- A.基础护理管理
- B.专科护理管理
- C.新业务新技术管理
- D.护理信息管理
- E.处理护理缺陷的管理
- A.统一化
- B.系列化
- C.规格化
- D.整体化
- E.系统化
- A.气管镜每个月监测
- B.胃镜的细菌数≤100cfu/件
- C.喉镜的细菌数≤50cfu/件
- D.腹腔镜每季度监测
- E.肠镜的细菌数≤20cfu/件
- A.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 B.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
- C.综合计划和专项计划
- D.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 E.总计划和辅助计划
- A.使整个会议紧扣议题
- B.激发与会者的思维
- C.引导与会者的合作
- D.恪守会议时间
- E.引导与会者达成共识
- A.偶然发生
- B.作用强度小
- C.持续时间短
- D.先天获得和形成
- E.对自身、他人和社会构成危害
- A.人际传播
- B.群体传播
- C.大众传播
- D.组织传播
- E.自我传播
- A.预防性用药在手术后3h使用
- B.急性感染症状消失后继续用药2~3d
- C.败血症患者体温正常后7~10d再停药
- D.术前1h静脉给予一次足量抗生素
- E.严重感染时疗程可达4~8周
- A.先消毒,再清洁
- B.先清洁,后消毒或灭菌
- C.先灭菌,再消毒,后清洁
- D.先消毒,再灭菌
- E.先消毒,再清洁,后灭菌
- A.发展个人技能
- B.加强社区行动
- C.创造支持环境
- D.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 E.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 A.5%
- B.10%
- C.15%
- D.20%
- E.25%
- A.被动发展阶段
- B.主动发展阶段
- C.自主发展阶段
- D.巩固发展阶段
- E.晚年发展阶段
- A.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 B.不得检出病原微生物
- C.不得检出非病原微生物
- D.不得检出任何细菌
- E.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 A.服务干预
- B.政策干预
- C.人际干预
- D.环境干预
- E.信息干预
- A.老年人
- B.免疫性疾病患者
- C.新生儿
- D.手术后病人
- E.年轻人
- A.使用擦拭法时,浓度为1%
- B.使用浸泡法时,浓度为5%
- C.用于漱口时,浓度为2.5%
- D.用于冲洗伤口时,浓度为3%
- E.可与碘化物混合加强消毒效果
- A.被动发展阶段
- B.主动发展阶段
- C.自主发展阶段
- D.稳定发展阶段
- E.巩固发展阶段
- A.压制冲突
- B.不予理睬
- C.和平共处
- D.推延
- E.第三者仲裁
- A.有效碘100mglL的碘附液
- B.2%~4%过氧化氢液
- C.氧化电位水
- D.0.2%氯己定溶液
- E.0.3%硼酸溶液
- A.移位途径
- B.细菌具有黏附力
- C.细菌具有毒力
- D.机体免疫能力降低
- E.细菌易位
- 71
-
功能制护理的优点是()。
- A.护士工作的独立性增强
- B.分工明确,节省人力
- C.护士责任感增强
- D.患者的满意度较高
- E.护患之间沟通良好
- A.确定患者教育目标
- B.分析患者的需求
- C.制定患者教育计划
- D.考虑患者教育的形式
- E.评价教育需求
- A.目标管理又称成果管理
- B.目标管理是由组织的员工共同参与的
- C.目标管理是组织设计的重要因素
- D.制定目标应具体、可行且能够客观衡量效果
- E.以共同制定的目标为依据来检查和评价目标达到情况
- A.外科医生
- B.外科监护室护士
- C.血液透析室护士
- D.儿科护士
- E.心脏监护室护士
- A.30cm×30cm×40cm
- B.50cm×30cm×30cm
- C.40cm×30cm×30cm
- D.30cm×50cm×50cm
- E.30cm×40cm×50cm
- A.封闭式
- B.开放式
- C.复合式
- D.探索式
- E.偏向式
- A.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静脉滴注时,可采用连续给药方案
- B.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采用连续给药方案,避免毒性反应
- C.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采用间歇式给药方案,不宜静脉推注
- D.原则上选用生理盐水作为静脉滴注抗生素的溶液
- E.两种抗生素不宜同时静脉滴注
- A.标准化原理
- B.将标准化贯穿于管理全过程
- C.增进系统个体效能
- D.提高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
- E.一切活动依据标准
- A.改进质量
- B.团队形式
- C.授权
- D.数理统计方法
- E.管理方法
- A.大面积烧伤
- B.霍乱
- C.乙型肝炎
- D.麻疹
- E.艾滋病
- A.管理者要合理任用人员
- B.管理者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C.管理者要有科学的管理经验
- D.管理者要建立奖罚程序
- E.管理者要明确组织分工
- A.飞沫传播
- B.血液传播
- C.虫媒传播
- D.粪-口传播
- E.性行为接触
- A.用过的针头采用双手“复帽”
- B.不将针尖指向身体任何部位
- C.采用单手“复帽”技术
- D.污染针头置入防水耐刺穿的容器内
- E.严禁处置前折弯或折断针头
- A.直线型
- B.综合型
- C.主导型
- D.职能型
- E.直线-参谋型
- A.自发形成的组织
- B.不一定有明确的规章制度
- C.组织的领袖一定具有较高的地位和权力
- D.有较强的内聚力和行为一致性
- E.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而形成的小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