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个案护理
- B.功能制护理
- C.小组护理
- D.责任制护理
- E.整体护理
- A.个案护理
- B.功能制护理
- C.小组护理
- D.责任制护理
- E.整体护理
- A.6%
- B.7%
- C.8%
- D.9%
- E.10%
- A.6%
- B.7%
- C.8%
- D.9%
- E.10%
- A.6%
- B.7%
- C.8%
- D.9%
- E.10%
- A.个案护理
- B.功能制护理
- C.小组护理
- D.责任制护理
- E.整体护理
- A.行政方法
- B.经济方法
- C.法律方法
- D.思想教育方法
- E.社会心理学方法
- A.行政方法
- B.经济方法
- C.法律方法
- D.思想教育方法
- E.社会心理学方法
- A.个案护理
- B.功能制护理
- C.小组护理
- D.责任制护理
- E.整体护理
- A.200张
- B.500张
- C.700张
- D.800张
- E.1000张
- A.行政方法
- B.经济方法
- C.法律方法
- D.思想教育方法
- E.社会心理学方法
- 12
-
病房教育可以
- A.根据患者的病情、心理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 B.以医嘱的形式对病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给予指导
- C.根据季节、地域,给予常见疾病的防治教育
- D.提高患者依从性
- E.根据病情对患者进行的口头教育和指导
- A.200张
- B.500张
- C.700张
- D.800张
- E.1000张
- A.封闭式提问
- B.开放式提问
- C.探索式提问
- D.诱导式提问
- E.特定式提问
- A.封闭式提问
- B.开放式提问
- C.探索式提问
- D.诱导式提问
- E.特定式提问
- 16
-
住院教育可以
- A.根据患者的病情、心理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 B.以医嘱的形式对病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给予指导
- C.根据季节、地域,给予常见疾病的防治教育
- D.提高患者依从性
- E.根据病情对患者进行的口头教育和指导
- A.控制的标准必须是先进、合理的
- B.有效控制系统应是合理、适用的
- C.控制手段应顾及到例外情况的发生
- D.有效控制系统能够提供及时的反馈
- E.有效控制系统依赖于准确的数据
- A.控制的标准必须是先进、合理的
- B.有效控制系统应是合理、适用的
- C.控制手段应顾及到例外情况的发生
- D.有效控制系统能够提供及时的反馈
- E.有效控制系统依赖于准确的数据
- A、胃切除术
- B、小肠切除术
- C、胆囊切除术
- D、膝软骨摘除术
- E、子宫切除术
- A、临床护理活动的评价
- B、服务质量评价
- C、环节质量评价
- D、综合评价
- E、终末质量评价
- 21
-
不符合正常菌群特点的是
- A、绝大部分是需氧菌
- B、在人体特定部位定植
- C、与定植区黏膜上皮细胞关系密切
- D、密度极高
- E、与人体之间保持生态平衡
- A、急诊病历
- B、住院治疗资料
- C、放射检查
- D、住院病程记录
- E、住院会诊资料
- A、分工
- B、职权
- C、纪律
- D、领导
- E、协调
- A、坚持成分输血和自身输血
- B、给予受血者受血前预防性使用抗感染药物
- C、给予供血者供血前预防性使用抗感染药物
- D、对新鲜血液要尽快使用
- E、严格筛选献血员,严把血液质量
- A、合理结构原则
- B、优化组合原则
- C、责、权、利一致原则
- D、动态调整原则
- E、满足病人护理需要原则
- A、社会需求
- B、社会竞争
- C、服务对象的需求
- D、组织资源
- E、时间因素
- A、传统观点
- B、人际关系观点
- C、相互作用观点
- D、积极观点
- E、消极观点
- 28
-
干热灭菌参数错误的是
- A、140℃,100分钟
- B、150℃,150分钟
- C、160℃,120分钟
- D、170℃,60分钟
- E、180℃,30分钟
- A、呼吸机管道
- B、压舌板
- C、胃镜
- D、喉镜
- E、手术用剪刀
- 30
-
医院感染患病率是( )
- A、观察阶段中每个病房人群所有存在和新发的感染病例
- B、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医院感染概率之比
- C、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人群中新发生的医院感染的频率
- D、用来统计处于危险人群中新发生医院感染的频率
- E、指一定时间在住院病例中实际医院感染例数所占的百分比。又称现况调查或横断面研究
- A、可考核性原则
- B、系统性原则
- C、重点原则
- D、创新原则
- E、弹性原则
- A、病原微生物
- B、细菌繁殖体
- C、芽胞
- D、真菌
- E、真菌孢子
- A、社会诊断
- B、行为诊断
- C、环境诊断
- D、流行病学诊断
- E、管理与政策诊断
- A、基本素质评价
- B、终末质量评价
- C、行为过程评价
- D、行为结果评价
- E、综合评价
- 35
-
行为诊断的主要目的是
- A、形成的时间已久的行为
- B、找出主要健康问题以及引起健康问题的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
- C、核实刚刚形成的行为
- D、确定目标人群疾病或健康问题发生的行为危险因素
- E、找出正处在发展期的行为
- A、100~200mg/L
- B、500~1000mg/L
- C、1000~2000mg/L
- D、2500~3000mg/L
- E、3500~4000mg/L
- 37
-
持续质量改进的本质是
- A、强调顾客的需要,以诚信来长期维系主顾关系
- B、强调全员参与,帮助职工掌握各项技能
- C、持续地、渐进地变革
- D、强调质量是制造出来的
- E、强调对员工尊重、引导、激励、授权
- 38
-
医院健康教育是
- A、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 B、对患者、家属及陪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
- C、对医务人员及社区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 D、对患者、家属、陪护人员以及医务人员、社区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 E、对医务人员、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 A、外源性感染的微生物可来自于其他患者或医院工作人员
- B、内源性感染又称不可预防性感染
- C、外源性感染又称可预防性感染
- D、外源性感染的微生物可来自患者体表的正常菌群
- E、内源性感染的微生物可来自患者体内的潜在病灶
- A、目的性
- B、可塑性
- C、差异性
- D、模仿性
- E、计划性
- A、工作人员认真洗手
- B、保持室内环境整洁
- C、加强生活护理
- D、做好环境监测
- E、减少介入性治疗的使用频率
- A、消耗时间
- B、充分利用最佳工作时间
- C、学会拒绝
- D、学会授权
- E、善于应用助手
- A、社会诊断
- B、行为诊断
- C、环境诊断
- D、资源诊断
- E、教育诊断
- A、戊二醛
- B、过氧乙酸
- C、过氧化氢
- D、乙醇
- E、氯己定
- 45
-
学校健康教育的对象包括
- A、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
- B、中、小学生
- C、大学生
- D、中、小学生及大学生
- E、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及大学生
- A、合理使用抗生素
- B、合理设计病室环境
- C、加强工作人员责任心
- D、制定防止感染的管理制度
- E、尽量减少介入性血流动力学监护的使用频率
- A、自主发展阶段
- B、被动发展阶段
- C、主动发展阶段
- D、自我发展阶段
- E、巩固发展阶段
- A、质量控制
- B、预算控制
- C、目标控制
- D、进度控制
- E、技术控制
- A、日常危害健康行为
- B、致病性行为模式
- C、不良疾病行为
- D、违规行为
- E、预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