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口服维生素D
- B.将舌尖拉出口外
- C.给抗惊厥药
- D.上、下磨牙间放压舌板
- E.注射维生素D
- A.口服维生素D
- B.将舌尖拉出口外
- C.给抗惊厥药
- D.上、下磨牙间放压舌板
- E.注射维生素D
- A.口服葡萄糖
- B.泼尼松口服
- C.静脉输注葡萄糖
- D.氢化可的松静脉点滴
- E.胰高血糖素肌内注射
- A.口服葡萄糖
- B.泼尼松口服
- C.静脉输注葡萄糖
- D.氢化可的松静脉点滴
- E.胰高血糖素肌内注射
- A.超声心动图示冠状动脉扩张见于
- B.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见于
- C.血象红细胞大小不等见于
- D.X线视关节腔变窄
- E.血淀粉酶升高见于
- 6
-
过敏性紫癜
- A.超声心动图示冠状动脉扩张见于
- B.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见于
- C.血象红细胞大小不等见于
- D.X线视关节腔变窄
- E.血淀粉酶升高见于
- 7
-
儿童类风湿
- A.超声心动图示冠状动脉扩张见于
- B.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见于
- C.血象红细胞大小不等见于
- D.X线视关节腔变窄
- E.血淀粉酶升高见于
- 8
-
猩红热
- A.发热3~4天,热退疹出
- B.发热当天出疹,之后伴有水疱疹
- C.发热1~2天后出斑丘疹,枕后淋巴结肿大
- D.发热3~4天后出斑丘疹,疹退后米糠样脱屑,色素沉着
- E.发热后第2天出疹,全身皮肤充血,疹退后有大片脱皮
- 9
-
麻疹
- A.发热3~4天,热退疹出
- B.发热当天出疹,之后伴有水疱疹
- C.发热1~2天后出斑丘疹,枕后淋巴结肿大
- D.发热3~4天后出斑丘疹,疹退后米糠样脱屑,色素沉着
- E.发热后第2天出疹,全身皮肤充血,疹退后有大片脱皮
- 10
-
水痘
- A.发热3~4天,热退疹出
- B.发热当天出疹,之后伴有水疱疹
- C.发热1~2天后出斑丘疹,枕后淋巴结肿大
- D.发热3~4天后出斑丘疹,疹退后米糠样脱屑,色素沉着
- E.发热后第2天出疹,全身皮肤充血,疹退后有大片脱皮
- A、面色红润
- B、网织红细胞升高
- C、血红蛋白升高
- D、铁蛋白升高
- E、红细胞升高
- 12
-
发生该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
- A.缺乏叶酸
- B.缺乏贮存铁
- C.缺乏维生素B<sub>12</sub>
- D.红细胞合成障碍
- E.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 A、急性白血病
- B、再生障碍性贫血
- C、巨幼细胞贫血
- D、缺铁性贫血
- E、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14
-
乳牙数目为
- A、2~4个
- B、3~5个
- C、4~6个
- D、6~8个
- E、12个
- 15
-
测得的头围约是
- A、38cm
- B、40cm
- C、46cm
- D、48cm
- E、50cm
- 16
-
测得的胸围约为
- A、76cm
- B、60cm
- C、55cm
- D、50cm
- E、46cm
- 17
-
现身高约为
- A、76cm
- B、60cm
- C、55cm
- D、49cm
- E、46cm
- A.15~16kg
- B.13~14kg
- C.9~10kg
- D.7~8kg
- E.6~7kg
- A.足月儿
- B.早产儿
- C.超低体重儿
- D.足月小样儿
- E.正常体重儿
- A、能量储备较少
- B、皮肤体表面积大,易散热
- C、以寒颤等物理产热为主
- D、以棕色脂肪化学产热为主
- E、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
- A、及时控制体温
- B、预防感染
- C、密切观察
- D、按时服药,不随便停药
- E、若出现脑水肿,及时使用降颅压药物
- A.低钙惊厥
- B.高热惊厥
- C.脑膜炎
- D.病毒性脑炎
- E.颅内出血
- A、喂养史
- B、高热惊厥家族史
- C、发热后突发惊厥
- D、癫痫家族史
- E、围生期缺氧史
- 24
-
该患儿的治疗最终要采取
- A、内科保守治疗
- B、发病时内科用药
- C、中医中药治疗
- D、近期手术根治
- E、成年后手术治疗
- 25
-
该患儿应该采取的体位是
- A、平卧位
- B、右侧卧位
- C、左侧卧位
- D、俯卧位
- E、膝胸位
- A、6~8个月
- B、10~12个月
- C、18个月
- D、1.5~2岁
- E、2~2.5岁
- 27
-
患儿,女,1岁。生后3个月起青紫渐加重,活动后气急,查体:生长发育明显落后,口唇、鼻尖、耳垂、指趾青紫明显,伴杵状指(趾),胸骨左缘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减弱。
该患儿可能的诊断为
- A.房间隔缺损
- B.室间隔缺损
- C.动脉导管未闭
- D.法洛四联症
- E.肺动脉狭窄
- A、脑膜炎
- B、脑栓塞
- C、脑脓肿
- D、心力衰竭
- E、肺动脉漏斗部肌肉痉挛
- A.3.5个月
- B.4个月
- C.4.5个月
- D.5个月
- E.5.5个月
- 30
-
正确添加蛋黄的方法是
- A、从1/4加起,逐渐加量
- B、从半只加起,逐渐加量
- C、每天1只
- D、若小儿大便变稀,可继续添加
- E、蛋黄应单独喂,不可与其他食物混合
- 31
-
护理臀红患儿正确的做法是
- A、便后应洗净臀部并涂滑石粉
- B、便后应用肥皂清洗臀部
- C、局部有皮疹者可涂激素类软膏
- D、局部表皮剥脱者可涂抗生素软膏
- E、避免用塑料膜或油布包裹尿布
- A.维生素K<sub>3</sub>
- B.水合氯醛
- C.异丙嗪
- D.氯霉素
- E.吗啡
- A、观察体温,及时给予降温处理
- B、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
- C、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
- D、进行呼吸道隔离,与其他患儿分室居住
- E、以上说法均正确
- A、冰水
- B、生理盐水
- C、2%碳酸氢钠
- D、1:5000高锰酸钾
- E、2%~4%鞣酸
- A、婴幼儿体温越高,一般情况越差
- B、一般起病急
- C、可有疱疹性结膜炎
- D、肺部体征明显
- E、7岁以上小儿有肝脾肿大
- 36
-
腮腺炎的平均潜伏期约为
- A、1~3天
- B、一周
- C、10~15天
- D、18天
- E、一个月
- 37
-
抑制铁吸收的食物是
- A、肉末
- B、牛奶
- C、维生素C
- D、果糖
- E、脂肪酸
- 38
-
主动免疫的常用制剂不包括
- A、细菌菌体
- B、类毒素
- C、灭活疫苗
- D、细菌多糖体
- E、抗菌血清
- A、母子的ABO血型检查
- B、网织红细胞计数
- C、有核红细胞数
- D、血红蛋白量
- E、特异性抗体检查
- A、生理性腹泻
- B、食饵性腹泻
- C、饥饿性腹泻
- D、肥胖型腹泻
- E、中毒型腹泻
- A、惊厥
- B、喉肌痉挛
- C、苦笑面容
- D、牙关紧闭
- E、全身强直
- A、体温不升
- B、皮下硬肿
- C、惊厥
- D、进行性呼吸困难
- E、先出现兴奋,后出现抑制
- A、合理安排饮食
- B、铁剂与牛乳同服可促进其吸收
- C、适当安排休息与活动
- D、预防感染
- E、防止心力衰竭
- A、春季多发两岁以下常见
- B、常由链球菌感染前驱史
- C、最先出现的症状为水肿,凹陷性
- D、镜下血尿持续较短
- E、预后较差
- A、30~50cm
- B、20~25cm
- C、25~28cm
- D、15~20cm
- E、55~60cm
- A、墨绿色,黏稠,无臭味
- B、金黄色,糊状,无臭味,1~2次/天
- C、淡黄色,成形,有臭味,2~4次/天
- D、金黄色,均匀糊状,无臭味,2~4次/天
- E、软,黄,半成形
- A、生长激素是腺垂体分泌的
- B、特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男多于女
- C、任何影响下丘脑、腺垂体的病变可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
- D、生长激素缺乏患儿智力正常
- E、生长激素缺乏者骨龄超前
- A、房间隔缺损
- B、室间隔缺损
- C、动脉导管未闭
- D、法洛四联症
- E、主动脉狭窄
- A、病毒性脑膜炎无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
- B、病毒性脑膜炎病程大多在1~2周
- C、病毒性脑炎随体温增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 D、病毒性脑炎病程大多在1~2周
- E、病毒性脑炎多数完全恢复
- A、尿蛋白消失
- B、镜下血尿消失
- C、全部症状消失
- D、肉眼血尿消失
- E、水肿消退,血压正常
- A、5~8月份气温较高的季节流行
- B、潜伏期1~3天
- C、起病急,常伴有发热、呕吐、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 D、多见6~24个月的婴幼儿
- E、大便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
- A、立即给予10%水合氯醛3ml灌肠,然后给予葡萄糖酸钙静注
- B、立即给予维生素D330万U(750μg)肌注,然后给予葡萄糖酸钙
- C、立即给予10%葡萄糖酸钙5~10ml,加10%的葡萄糖10~20ml静注
- D、立即选择青霉素静点,同时给予苯巴比妥肌注
- E、20%甘露醇静注0.5~1g/(kg·次),同时肌注苯巴比妥
- A、12小时
- B、12~48小时
- C、49~60小时
- D、61~72小时
- E、>72小时
- A、接触传播
- B、血液传播
- C、呼吸道传播
- D、昆虫传播
- E、粪便传播
- A、皮肤、黏膜
- B、生殖道
- C、消化道
- D、颅内
- E、泌尿道
- A、小脑幕切迹疝
- B、枕骨大孔疝
- C、小脑天幕疝
- D、大脑镰下疝
- E、穿颅疝
- 57
-
抗风湿治疗的主要药物是
- A、肾上腺皮质激素
- B、维生素A
- C、维生素C
- D、青霉素
- E、维生素K
- A、1天内
- B、2~3天
- C、5~7天
- D、2周内
- E、1个月内
- A、皮肤黏膜出血
- B、便血
- C、尿血
- D、月经过多
- E、脾肿大
- A、环磷酰胺
- B、泼尼松
- C、甲氨蝶呤
- D、环孢素A
- E、丙种球蛋白
- A、外毒素
- B、荚膜
- C、磷壁酸
- D、血浆凝固酶
- E、透明质酸酶
- A、肠炎
- B、脑膜炎
- C、肺脓肿
- D、风湿热
- E、泌尿道感染
- A、少数患儿表现颇似肺炎
- B、多数患儿同时有结核性脑膜炎症状
- C、体格检查常缺少明显体征
- D、表现为症状和体征与X线的一致性
- E、少数患儿皮肤可见粟粒疹
- A、不能触及
- B、0.5cm易触及
- C、1~2cm易触及
- D、2cm触及
- E、3cm内触及
- A、5岁
- B、6岁
- C、7岁
- D、8岁
- E、9岁
- A、蛋白正常,糖正常
- B、蛋白增高,糖正常
- C、蛋白减少,糖减少
- D、蛋白正常,糖减少
- E、蛋白增高,糖增高
- 67
-
抗风湿药物治疗,正确的是
- A、症状好转即可停用激素
- B、心脏炎时易早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 C、激素总疗程一般不可太长,应在4周以下
- D、停用激素之前要用镇静剂治疗量接替
- E、阿司匹林在关节肿痛消失后可停药
- A、补体可下降
- B、非凹陷性水肿
- C、常伴氮质血症和补体下降
- D、常伴血压升高
- E、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
- A、性格改变,发热,呕吐
- B、意识障碍、昏迷
- C、脑膜刺激征阳性,前囟膨隆
- D、发热,头痛,喷射状呕吐
- E、发热,呕吐,面神经瘫痪
- A、3~6个月小儿
- B、8~9个月小儿
- C、10~12个月小儿
- D、1岁左右
- E、3岁左右
- A、多由上感引起
- B、大多发生于急骤高热开始后12小时之内
- C、发作时间短,发作后意识恢复慢
- D、主要发生在6个月至3岁小儿
- E、退热后1周做脑电图正常
- A、婴儿肝炎综合征
- B、先天性巨结肠
- C、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 D、21-三体综合征
- E、胃食管反流病
- 73
-
婴儿期是指
- A、自出生后到满1个月
- B、自出生到满2岁
- C、自出生后到满1周岁之前
- D、自孕28周开始至满1周岁
- E、自1周岁至3周岁之前
- A、注意力不集中
- B、有攻击行为
- C、参与事件能力差
- D、智力低
- E、容易兴奋多动
- A、脑膜结核干酪病变破溃
- B、中耳及乳突结核灶
- C、脑实质结核灶
- D、肺部粟粒结核经血行传播
- E、支气管播散
- A、脑膜炎奈瑟菌
- B、流感嗜血杆菌
- C、肺炎双球菌
- D、大肠杆菌
- E、葡萄球菌
- A、40%
- B、50%
- C、60%
- D、30%
- E、70%
- A、房间隔缺损
- B、室间隔缺损
- C、动脉导管未闭
- D、法洛四联症
- E、肺动脉狭窄
- A、前囟最晚闭合的时间是10个月
- B、后囟闭合的年龄在生后2周
- C、颅缝闭合的年龄为2个月
- D、腕骨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为1岁半
- E、上、下部量相等的年龄为12岁
- 80
-
典型麻疹皮疹的特点是
- A、小斑丘疹,疹退后无色素沉着
- B、红色出血性斑丘疹,无正常皮肤
- C、大小不等的斑丘疹,无正常皮肤
- D、皮肤普遍充血,上有鲜红色粟粒疹
- E、红色斑丘疹,疹退后有色素沉着及脱屑
- A、9~10个
- B、12~14个
- C、15~16个
- D、16~18个
- E、18~20个
- A、癫痫
- B、低钙惊厥
- C、中毒性脑病
- D、化脓性脑膜炎
- E、高热惊厥
- A、清理呼吸道
- B、建立呼吸
- C、维持正常循环
- D、药物治疗
- E、评价和环境
- 84
-
哪一项提示低血钾
- A、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加
- B、肠鸣音消失,四肢肌力低下
- C、心音亢进,心率减慢
- D、呼吸深大
- E、肠鸣音亢进
- A、半小时
- B、1小时
- C、3小时
- D、5小时
- E、6小时
- A、麻疹
- B、水痘
- C、幼儿急疹
- D、猩红热
- E、风疹
- A、激素部分敏感
- B、激素治疗缓解后首次复发
- C、频复发
- D、重症病例开始即用
- E、肾炎型肾病
- 88
-
新生儿胃容量约为
- A、20~40ml
- B、30~60ml
- C、50~80ml
- D、90~150ml
- E、120~180ml
- A、活动耐力下降
- B、杵状指(趾)
- C、青紫
- D、蹲踞
- E、突然晕厥
- A、1次
- B、2次
- C、3次
- D、4次
- E、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