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儿科护理考试题库基础知识模拟练习卷及答案一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女性生殖器肿瘤中最常见的,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位,可发生任何年龄的是

  • A.子宫内膜异位症
  • B.卵巢恶性肿瘤
  • C.外阴恶性肿瘤
  • D.输卵管恶性肿瘤
  • E.子宫颈癌
2

阴茎套的避孕原理是

  • A.改变宫腔内环境,干扰受精卵着床
  • B.快速高效杀精
  • C.抑制排卵
  • D.改变宫颈黏液性状,不利于精子穿透
  • E.阻止精子进入宫腔
3

在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中,患病年龄分布呈双峰状的是

  • A.子宫内膜异位症
  • B.卵巢恶性肿瘤
  • C.外阴恶性肿瘤
  • D.输卵管恶性肿瘤
  • E.子宫颈癌
4

黄体功能不足为

  • A.经前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呈分泌不良
  • B.子宫内膜为蜕膜
  • C.经前诊断性刮宫呈分泌型
  • D.经前诊断性刮宫呈增生型
  • E.经期内刮宫为混合型
5

外用避孕药膜的避孕原理是

  • A.改变宫腔内环境,干扰受精卵着床
  • B.快速高效杀精
  • C.抑制排卵
  • D.改变宫颈黏液性状,不利于精子穿透
  • E.阻止精子进入宫腔
6

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为

  • A.经前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呈分泌不良
  • B.子宫内膜为蜕膜
  • C.经前诊断性刮宫呈分泌型
  • D.经前诊断性刮宫呈增生型
  • E.经期内刮宫为混合型
7

肝硬化大出血诱发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

  • A、失血量多导致休克
  • B、失血后引起脑卒中
  • C、失血造成脑组织缺氧
  • D、失血量大干扰脑代谢
  • E、肠道积血产氨增多
8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关键的健康指导措施是( )

  • A、增强机体免疫力
  • B、积极防治链球菌感染
  • C、育龄女患者须避免妊娠
  • D、低盐饮食
  • E、适度运动
9

压力负荷过重见于

  • A、动脉导管未闭
  • B、二尖瓣关闭不全
  • C、心绞痛
  • D、主动脉瓣狭窄
  • E、房间隔缺损
10

在子宫的4对韧带中,间接保持子宫前倾位置的韧带是

  • A、阔韧带
  • B、圆韧带
  • C、主韧带
  • D、宫骶韧带
  • E、骶结节韧带
11

下列不会引起急性胰腺炎的是

  • A、酒精
  • B、暴饮暴食
  • C、胆囊炎
  • D、胰管梗阻
  • E、粗纤维食物
12

不符合类风湿关节炎X线表现的是

  • A、关节肿胀
  • B、关节端骨质疏松
  • C、关节间隙增宽
  • D、关节面骨质侵蚀性改变
  • E、关节畸形
13

导致血胸最常见的原因是

  • A、胸壁及肋间血管破裂
  • B、肺组织破裂
  • C、肺动静脉出血
  • D、上腔静脉出血
  • E、心脏破裂
14

发热、咳嗽3天的支气管肺炎患儿,为预防心力衰竭,此时患儿输液时滴速应控制在

  • A、每小时2ml/kg
  • B、每小时5ml/kg
  • C、每小时8ml/kg
  • D、每小时10ml/kg
  • E、每小时15ml/kg
15

确诊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是

  • A、血象
  • B、骨髓象
  • C、组织化学染色
  • D、胸部X线片
  • E、MRI
17

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因素不包括

  • A、母亲患糖尿病
  • B、急产
  • C、脐带绕颈
  • D、早产儿
  • E、胎粪吸入
18

与听觉、语言和记忆有关的大脑半球脑叶是

  • A、额叶
  • B、颞叶
  • C、顶叶
  • D、枕叶
  • E、岛叶
19

有机磷农药中毒时,毒蕈碱样症状的发生主要由于

  • A、胆碱能神经递质老化
  • B、M型受体敏感性降低
  • C、乙酰胆碱过度兴奋运动神经
  • D、乙酰胆碱过度兴奋副交感神经末梢
  • E、乙酰胆碱过度兴奋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21

枕左前位胎头入盆衔接时的径线是

  • A、枕下前囟径
  • B、枕额径
  • C、双颞径
  • D、双顶径
  • E、枕颏径
22

患儿,男,5岁,因高度水肿诊断为肾病综合征,以泼尼松治疗4个月,此时该患儿会出现

  • A、肝功能损害
  • B、骨质疏松
  • C、骨髓抑制
  • D、性腺损害
  • E、脱发
24

与运动的平衡、协调有关的是

  • A、大脑
  • B、间脑
  • C、脑干
  • D、小脑
  • E、脊髓
25

前庭球又称

  • A、阴蒂
  • B、巴氏腺
  • C、前庭大腺
  • D、球海绵体
  • E、尿道旁腺
26

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腹部X线检查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肠袢轻度至中度充气扩张
  • B、可见液平面
  • C、肠间隙变窄
  • D、黏膜皱襞变粗
  • E、部分病例可见肠管僵直
27

原发性肝癌肝外血行转移最多见于

  • A、肺
  • B、骨
  • C、脑
  • D、皮肤
  • E、肾
28

胃肠钡餐造影检查需要禁食

  • A、2h
  • B、4h
  • C、6h
  • D、8h
  • E、12h
29

下列关于病毒性心肌炎的实验室检查错误的是

  • A、红细胞沉降率加快
  • B、C反应蛋白降低
  • C、3周间的2次血清抗体滴度呈4倍增高
  • D、AST增高
  • E、CK增高
30

小儿前囟闭合的年龄是

  • A、6~8个月
  • B、8~10个月
  • C、10~12个月
  • D、12~18个月
  • E、24~30个月
31

肠结核的主要感染途径是

  • A、血型播散
  • B、淋巴管播散
  • C、胃肠道播散
  • D、直接蔓延
  • E、经过胆道感染
32

早产儿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易发生

  • A、窒息
  • B、肺透明膜病
  • C、肺不张
  • D、坠积性肺炎
  • E、肺水肿
33

下列为口服避孕药妇女提供的指导内容,不正确的是

  • A、哺乳期妇女不宜服用
  • B、月经稀少者禁用
  • C、年龄大于35岁的吸烟妇女,不宜长期服用
  • D、不要放在儿童易接触的地方
  • E、为避免对胎儿的致畸作用,应在停药3个月后再受孕
34

妊娠期总血容量平均增加

  • A、20%~30%
  • B、20%~40%
  • C、10%~20%
  • D、15%~30%
  • E、30%~40%
35

某患者长期咳嗽,咳痰每日量约300ml,如咳痰不畅时则呈弛张型发热,此时血象的变化最可能是

  • A、嗜酸性粒细胞增加
  • B、中性粒细胞增加
  • C、单核细胞增加
  • D、淋巴细胞增加
  • E、红细胞减少
36

反映心肌坏死并在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的心电图是

  • A、P-R间期延长
  • B、异常深而宽的Q波
  • C、S-T段弓背向上抬高
  • D、T波倒置
  • E、Q-T间期延长
37

对尿路感染有确诊意义的辅助检查是

  • A、尿常规
  • B、尿涂片找细菌
  • C、尿培养和菌落计数
  • D、肾盂造影
  • E、肾B超
38

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是

  • A、鼻
  • B、咽
  • C、喉
  • D、气管
  • E、肺泡
39

属于特异性感染的常见致病菌是

  • A、金黄色葡萄球菌
  • B、大肠杆菌
  • C、β溶血性链球菌
  • D、白色念珠菌
  • E、铜绿假单胞菌
40

下列不属于女性外生殖器的有

  • A、阴阜
  • B、大阴唇
  • C、阴道
  • D、小阴唇
  • E、阴道前庭
41

在我国导致慢性肾衰竭的主要病因为

  • A、梗阻性肾病
  • B、糖尿病肾病
  • C、狼疮性肾炎
  • D、高血压肾疾病
  • E、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43

最常见的成人肺结核是

  • A、原发型肺结核
  • B、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 C、浸润型肺结核
  • D、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 E、结核性胸膜炎
44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必须是

  • A、三个系统或(和)器官的急性功能障碍
  • B、一个系统的两个器官的急性功能障碍
  • C、一个系统的两个以上器官急性功能障碍
  • D、一个系统或(和)器官为另一个系统或器官的发病原因
  • E、一个以上系统或(和)器官在急性疾病过程中相继出现急性功能障碍
46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形成最关键的病理基础是

  • A、气道不畅
  • B、肺组织弹性下降
  • C、右心室肥大
  • D、肺动脉高压
  • E、右心房肥大
47

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理改变是

  • A、非特异性心肌间质炎症
  • B、心肌间质的特异性细胞浸润
  • C、心肌间质的广泛纤维化
  • D、附壁血栓
  • E、心肌细胞坏死,遗留瘢痕
48

儿童肺结核的主要类型是

  • A、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 B、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 C、原发型肺结核
  • D、结核性脑膜炎
  • E、肠结核
49

产妇,30岁,正常阴道分娩。查房时护士告知新生儿呼吸次数的正常范围是

  • A、70~80/分
  • B、60~70/分
  • C、40~60/分
  • D、20~40/分
  • E、10~20/分
50

在有排卵的月经周期中,使基础体温呈双相曲线变化的激素是

  • A、雌激素
  • B、孕激素
  • C、黄体生成素
  • D、卵泡刺激素
  • E、雄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