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共用备选答案)
- A.正细胞低色素贫血
- B.正细胞正色素贫血
- C.小细胞正色素贫血
- D.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 E.大细胞低色素贫血 1.缺铁性贫血属于 2.巨幼细胞贫血属于 3.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
- 2
-
(共用备选答案)
- A.<6μm
- B.>9μm
- C.>10μm
- D.>15μm
- E.>20μm 1.大红细胞直径为 2.巨红细胞直径为 3.小红细胞直径为
- A.浓集法
- B.体外培养法
- C.骨髓穿刺
- D.厚、薄血涂片
- E.动物接种法
- A.呕吐物查成虫
- B.肛门拭子法
- C.间接血凝试验
- D.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E.十二指肠引流法
- A.接种细菌浓度超过规定标准
- B.孵育时间超过规定标准
- C.药敏纸片超过有效期
- D.M-H平板琼脂厚度5mm
- E.测量抑菌圈直径未经过纸片中心
- A.细胞核
- B.细胞质
- C.疟色素
- D.血红蛋白
- E.红细胞
- A.蛋白质
- B.毒性强
- C.免疫原性强
- D.为细胞壁成分
- E.经甲醛处理可脱毒制备成类毒素
- 8
-
墨汁染色常用于
- A.酵母菌
- B.念珠菌
- C.皮肤癣菌
- D.金黄葡萄球菌
- E.隐球菌
- A.非细胞型微生物
- B.病毒的基本结构有核心、衣壳两部分
- C.遗传物质DNA和RNA
- D.只能在活细胞内寄生
- E.以复制的方式增殖
- A.荚膜
- B.菌毛
- C.透明质酸酶
- D.毒素
- E.血浆凝固酶
- A.消毒
- B.干热灭菌
- C.湿热灭菌
- D.防腐
- E.无菌
- A.单毛菌
- B.丛毛菌
- C.无鞭毛的细菌
- D.双毛菌
- E.周毛菌
- A.K细胞的杀伤作用
- B.特异性抗毒素的中和作用
- C.特异性细胞免疫
- D.吞噬细胞的吞噬消化作用
- E.类毒素的中和作用
- A.凯氏定氮法
- B.酚试剂法
- C.双缩脲法
- D.紫外分光光度法
- E.溴甲酚绿法
- A.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 B.抗吞噬作用
- C.具有H抗原
- D.与细菌的毒力有关
- E.可用于鉴别细菌
- 16
-
大多数病原菌
- A.需氧菌
- B.微需氧
- C.兼性厌氧菌
- D.厌氧菌
- E.需氧菌和厌氧菌
- A.B淋巴细胞
- B.T淋巴细胞
- C.巨噬细胞
- D.NK细胞
- E.粒细胞
- A.个体微小
- B.分布广泛
- C.代谢旺盛,繁殖迅速;
- D.适应力强,容易变异
- E.在人工培养基生长繁殖
- A.α<SUB>1</SUB>β<SUB>1</SUB>
- B.α<SUB>1</SUB>α<SUB>2</SUB>
- C.β<SUB>1</SUB>β<SUB>2 </SUB>D.α<SUB>2</SUB>α<SUB>3 </SUB>E.α<SUB>1</SUB>,β<SUB>2-</SUB>微球蛋白
- A.T细胞和B细胞
- B.T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 C.T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 D.T细胞和巨噬细胞
- E.B细胞和吞噬细胞
- A.CD<SUP>8+</SUP>细胞毒性T细胞(CTL)
- B.NK细胞
- C.嗜中性粒细胞
- D.嗜碱性粒细胞
- E.单核细胞
- A.前带
- B.后带
- C.带现象
- D.等价带
- E.等电点
- 23
-
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
- A.具有ADCC效应
- B.直接杀伤靶细胞
- C.杀伤靶细胞不受MHC限制
- D.无抗原特异性
- E.具有吞噬作用
- 24
-
NK细胞具有的受体是
- A.FcγRⅡ
- B.KIR
- C.CDl6R
- D.CD56受体
- E.ConA受体
- 25
-
浆细胞
- A.有吞噬功能
- B.由T细胞分化而来
- C.有产生抗体的功能
- D.与肥大细胞有共同特性
- E.属于嗜碱性粒细胞
- A.37℃
- B.25℃
- C.4℃
- D.56℃
- E.45℃
- A.高度的个体特异性
- B.趋同性
- C.具有相同的肿瘤特异性抗原
- D.抗原性强
- E.逃避免疫能力强
- 28
-
哪项不是初次应答的规律
- A.潜伏期长
- B.产生的抗体以IgM为主
- C.抗体水平低
- D.抗体亲和力高
- E.抗体维持时间短
- 29
-
下列哪种物质属于隐蔽抗原
- A.胰岛素
- B.ABO血型
- C.溶菌酶
- D.HLA
- E.脑组织
- 30
-
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 A.骨髓
- B.法氏囊
- C.脾
- D.胸腺
- E.淋巴结
- A.C5b~9
- B.C6b~9
- C.C5b~7
- D.C5b~8
- E.C6b~8
- A.IgG
- B.IgM
- C.IgA
- D.IgE
- E.IgD
- A.树突状细胞
- B.δT细胞
- C.中性粒细胞
- D.NK细胞
- E.B1细胞
- 34
-
散射比浊法测定的光信号是
- A.透射光大小与样品浓度成正比
- B.透射光大小与样品浓度成反比
- C.散射光强弱与样品浓度成正比
- D.散射光强弱与样品浓度成反比
- E.散射光强弱与样品浓度呈正相关
- A.离心分析
- B.同步分析
- C.顺序分析
- D.流动分析
- E.连续分析
- A.促进脑的发育
- B.加速蛋白质的合成
- C.促进肝糖原分解
- D.促进软骨生长、发育
- E.对维持正常的性发育有重要作用
- 37
-
胰液中消化酶的特点是
- A.消化酶由胰岛细胞分泌
- B.胰淀粉酶为β-淀粉酶
- C.胰蛋白消化酶为胰蛋白酶
- D.脂类消化酶主要有脂肪酶等
- E.以上均错
- A.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
- B.嗜铬细胞
- C.肝细胞
- D.肥大细胞
- E.嗜碱细胞
- 39
-
肠道内吸收钙需要
- A.游离钙
- B.羟磷灰石
- C.血浆蛋白结合钙
- D.钙结合蛋白
- E.钙调蛋白
- A.参与辅酶工和辅酶Ⅱ的合成
- B.是DNA,RNA聚合酶的组成成分
- C.是胺氧化酶的组成成分
- D.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必需组成成分
- E.可以作为多种酶的功能成分或激活剂
- A.使血钙升高,血磷降低
- B.使血钙降低,血磷升高
- C.使血钙,血磷均升高
- D.使血钙,血磷均降低
- E.对血钙、血磷浓度无明显影响
- A.血尿
- B.蛋白尿
- C.不同程度高血压
- D.糖尿
- E.水肿
- 43
-
磷的主要生理功能为
- A.镁与钙在体内具有协同作用
- B.对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有镇静作用
- C.构成核苷酸类辅酶
- D.调节渗透压
- E.维持酸碱平衡
- A.ADH
- B.肾素
- C.血管紧张素
- D.醛固酮
- E.抗利尿激素
- A.单加氧反应
- B.还原反应
- C.结合反应
- D.水解反应
- E.脱氢反应
- A.肾贮备功能恢复期
- B.肾贮备功能丧失期
- C.氮质血症期
- D.肾衰竭期
- E.以上都不是
- A.血中丙酮酸含量显著下降
- B.血糖浓度相对恒定
- C.进食后易出现一时性高血糖,空腹时又易出现低血糖
- D.糖耐量曲线通常正常
- E.半乳糖清除率增强
- A.人体中肝组织含量最高
- B.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 C.为“冷变性”,宜放在室温
- D.有5种同工酶,每种同工酶的最适反应条件不同
- E.红细胞中含量比血清高许多倍
- 49
-
下列中符合清蛋白特点的是
- A.半寿期0.5d
- B.分子量为12万
- C.半寿期7d
- D.分子量6.64万
- E.是含铜的蛋白
- A.清蛋白、β、α<SUB>2</SUB>、α<SUB>1</SUB>、γ-球蛋白
- B.清蛋白、γ、α<SUB>1</SUB>、α<SUB>2</SUB>、β-球蛋白
- C.α<SUB>1</SUB>、α<SUB>2</SUB>、β、γ-球蛋白、清蛋白
- D.清蛋白、α<SUB>1</SUB>、α<SUB>2</SUB>、β、γ-球蛋白
- E.β、α<SUB>1</SUB>、α<SUB>2</SUB>、γ-球蛋白、清蛋白
- A.2.0
- B.5.0
- C.7.0
- D.6.0
- E.9.0
- A.最适条件下,每小时催化生成1μmol产物的酶量
- B.25℃下,其他为最适条件,每分钟催化生成1μmol产物的酶量
- C.在特定条件下,每分钟催化1μtmol底物产生变化所需的酶量
- D.37℃下,每分钟催化生成1μm01产物的酶量
- E.30℃下,每小时催化生成1μmol产物的酶量
- A.CM、LDL、VLDL、HDL
- B.HDL、LDL、VLDL、CM
- C.LDL、IDL、HDL、CM
- D.CM、VLDL、LDL、HDL
- E.VLDL、LDL、CM、HDL
- A.葡萄糖醛酸
- B.ADP葡萄糖醛酸
- C.UDP葡萄糖醛酸
- D.CDP葡萄糖醛酸
- E.GDP葡萄糖醛酸
- 55
-
胰高血糖素的化学本质是
- A.蛋白质
- B.类固醇
- C.氨基酸衍生物
- D.脂肪衍生物
- E.核苷酸
- A.疾病诊断
- B.病情监测
- C.疗效评估
- D.预后判断
- E.细胞形态学观察
- A.氧化分解
- B.合成糖原
- C.转化成非糖物质
- D.糖异生
- E.转变成其他糖或糖衍生物
- 58
-
新鲜血浆所包含的因子是
- A.除FⅢ、FⅣ外的全部因子
- B.除因子FⅠ外的全部因子
- C.除FⅪ、FⅨ外的全部因子
- D.除FⅡ、FⅦ外的全部因子
- E.全部凝血因子
- 59
-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
- A.参与止血过程
- B.参与凝血过程
- C.参与纤溶抑制过程
- D.参与纤溶激活过程
- E.参与抗凝过程
- A.X′碎片
- B.Y′碎片
- C.Z碎片
- D.D-D碎片
- E.E′碎片
- A.都有内膜层、中膜层和外膜层
- B.中膜层的主要成分是结缔组织
- C.外膜层由内皮细胞构成
- D.内膜层主要由弹性蛋白组成
- E.都有内膜层和外膜层
- A.抗凝血酶Ⅲ
- B.蛋白C
- C.活化蛋白C抑制药
- D.蛋白S
- E.血栓调节蛋白
- A.霍奇金淋巴瘤从一个区开始逐渐向外扩散
- B.非霍奇金淋巳瘤侵犯内脏多见,侵犯结外组织多见
- C.霍奇金淋巴瘤易合并急性白血病
- D.霍奇金淋巴瘤肿瘤细胞为混合成分,恶性细胞是R-S细胞
- E.非霍奇金病淋巴瘤,肿瘤细胞为单一细胞象癌细胞
- A.细胞形态学不能分型
- B.常规细胞化学染色阴性
- C.超微结构检查白血病细胞MPO阴性
- D.多见于老年人
- E.肝脾淋巴结肿大不明显
- 65
-
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常见于
- A.再生障碍性贫血
- B.ITP
- C.溶血性贫血
-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E.MM
- 66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
- A.淋巴系细胞克隆性疾病
- B.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
- C.巨核系细胞克隆性疾病
- D.红系细胞克隆性疾病
- E.粒系细胞克隆性疾病
- A.非红系细胞
- B.非粒系细胞
- C.全部粒系细胞
- D.全部红系细胞
- E.全部有核细胞
- 68
-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 A.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 B.抗人球蛋白试验
- C.血红蛋白电泳分析
- D.酸溶血试验
- E.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 A.过氧化物酶染色
- B.碱性磷酸酶染色
- C.酸性磷酸酶染色
- D.醋酸AS-D萘酚染色
- E.醋酸α萘酚染色
- A.2%
- B.5%
- C.10%
- D.20%
- E.30%
- 71
-
关于造血祖细胞,错误的是
- A.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
- B.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过渡性、增殖性细胞群
- C.进行对称性有丝分裂
- D.多向祖细胞可进一步分化为定向祖细胞
- E.造血祖细胞电镜下可辨别
- 7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常血红蛋白是由2对珠蛋白肽链形成的四聚体和亚铁血红素构成
- B.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外周血涂片中可见较多球形红细胞
- C.HbH病属于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 D.HbF是正常成人体内主要的血红蛋白
- E.新生儿HbA2含量较高,1岁左右接近成人水平
- 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外铁减少
- B.正常人细胞外铁为阴性
- C.缺铁性贫血时,骨髓细胞外铁明显降低甚至消失
- D.正常人可见环形铁粒幼红细胞
- E.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骨髓细胞外铁明显降低甚至消失
- 74
-
骨髓穿刺的最佳部位是
- A.肋骨
- B.髂后上棘
- C.胸骨
- D.脊突
- E.髂前上棘
- A.球蛋白
- B.糖蛋白
- C.清蛋白
- D.黏蛋白
- E.免疫球蛋白重链
- 76
-
最适宜做妊娠试验的标本是
- A.3h尿
- B.晨尿
- C.24h尿
- D.随机尿
- A.肾小球性蛋白尿
- B.肾小管性蛋白尿
- C.溢出性蛋白尿
- D.混合性蛋白尿
- E.偶然性蛋白尿
- 78
-
瑞氏染料的主要成分为
- A.丙酮、伊红、亚甲蓝
- B.无水乙醇、伊红、亚甲蓝
- C.甲醇、伊红、亚甲蓝
- D.二甲苯、伊红、亚甲蓝
- E.乙二醇、伊红、亚甲蓝
- 79
-
非选择性蛋白尿的蛋白质是
- A.多为小分子量的蛋白
- B.多为中等分子量的蛋白
- C.多为大分子量的蛋白
- D.多为中、大分子量的蛋白
- E.多为小、中、大分子量的蛋白
- A.IgA
- B.IgM
- C.IgG
- D.IgD
- E.IgE
- A.T-H蛋白浓度增高
- B.尿液浓缩
- C.肾小管内环境碱化
- D.交替使用的’肾单位
- E.肾小管内环境酸化
- A.红细胞上存在的抗原
- B.血清中存在的抗体
- C.遗传基因
- D.免疫抗体不同
- E.天然抗体不同
- 83
-
固缩性退变常见于
- A.中层细胞
- B.表层鳞状上皮
- C.基底层细胞
- D.柱状上皮细胞
- E.红细胞
- A.橙黄色
- B.pH约为7.0
- C.量为10~20ml
- D.无团絮状物
- E.柠檬黄色
- 85
-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可出现
- A.乳凝块状便
- B.胨状便
- C.白陶土样便
- D.脓便
- E.米泔样便
- A.细菌约占粪便干重的1/3
- B.成人粪便中主要的菌群是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和厌氧菌,约占80%
- C.粪便中球菌和杆菌的比例大约为10:1
- D.过路菌不超过10%
- E.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患者,引起革兰阴性杆菌数量严重减少甚至消失
- 87
-
肿胀性退变的主要形态特点
- A.细胞体积变大
- B.细胞核染色加深
- C.有时形成影细胞
- D.有时形成核周晕
- E.表层鳞状上皮易发生肿胀性退变
- 88
-
尿液分析仪无法检测的项目
- A.酸碱度
- B.尿糖
- C.比密
- D.蛋白质
- E.气味
- 89
-
CSF中葡萄糖含量
- A.与血糖含量相同
- B.比血糖含量高1/2
- C.比血糖含量高1/3
- D.相当于血糖含量的20%~40%
- E.相当于血糖含量的50%~80%
- A.恶性肿瘤
- B.穿刺损伤
- C.淋巴管阻塞
- D.结核病急性期
- E.出血性疾病
- A.了解有无肿瘤细胞
- B.鉴别积液的性质和引起积液的致病原因
- C.观察疗效
- D.为了生化检查
- E.为了细胞计数
- 92
-
滴虫比白细胞
- A.大4~5倍
- B.小l/3
- C.大2~3倍
- D.小1/2
- E.两者相等
- A.细胞大小
- B.细胞厚薄
- C.细胞均一性
- D.细胞内酶的含量
- E.细胞形态
- A.预后不良
- B.预后良好
- C.机体抵抗力好
- D.骨髓造血功能旺盛
- E.白细胞升高
- A.大小不等、圆形或卵圆形的颗粒
- B.折光性强的颗粒
- C.体积小于血小板
- D.体积小于红细胞而大于血小板
- E.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即可看到
- 96
-
精子的生成部位在
- A.睾丸
- B.附睾
- C.精囊
- D.输精管
- E.前列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