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知识)考前预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四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控制痉挛最主要的护理措施是

  • A.鼻饲饮食
  • B.限制亲属探视
  • C.避免强光照射
  • D.按时使用镇静剂
  • E.静脉滴注破伤风抗毒素
2

该病潜伏期一般为

  • A.1周
  • B.2周
  • C.3周
  • D.4周
  • E.5周
3

护理此患者过程中尤其应注意预防

  • A.脱水
  • B.窒息
  • C.气胸
  • D.心律失常
  • E.呼吸性酸中毒
4

(题干)男性,27岁。因右足底被铁锈钉刺伤后出现全身低热,无力,肌肉疼痛,逐渐出现张口困难,继而苦笑面容,全身肌肉阵发性痉挛,神志一直清醒,诊断为破伤风。 该病致病菌属于

  • A.革兰染色阴性大肠杆菌
  • B.革兰染色阴性厌氧拟杆菌
  • C.革兰染色阴性变形杆菌
  • D.革兰染色阳性梭形芽胞杆菌
  • E.革兰染色阳性厌氧芽胞杆菌
6

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A.反映测定前8周左右患者血糖的总体变化
  • B.反映测定前2~3同前的血糖控制水平
  • C.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
  • D.了解患者的肾糖阈
  • E.β-羟丁酸测定
7

尿糖测定

  • A.反映测定前8周左右患者血糖的总体变化
  • B.反映测定前2~3同前的血糖控制水平
  • C.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
  • D.了解患者的肾糖阈
  • E.β-羟丁酸测定
9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 A.反映测定前8周左右患者血糖的总体变化
  • B.反映测定前2~3同前的血糖控制水平
  • C.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
  • D.了解患者的肾糖阈
  • E.β-羟丁酸测定
10

糖化血清蛋白的检测

  • A.反映测定前8周左右患者血糖的总体变化
  • B.反映测定前2~3同前的血糖控制水平
  • C.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
  • D.了解患者的肾糖阈
  • E.β-羟丁酸测定
11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

  • A.反映测定前8周左右患者血糖的总体变化
  • B.反映测定前2~3同前的血糖控制水平
  • C.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
  • D.了解患者的肾糖阈
  • E.β-羟丁酸测定
12

独特型决定基存在于Ig分子的

  • A.CH区
  • B.CL区
  • C.VH区
  • D.VH和VL区
  • E.VL区
13

关于IgE性质,错误的是

  • A.H链有4个CH区
  • B.有亲细胞性
  • C.引起Ⅰ型超敏反应
  • D.寄生虫感染时IgE水平降低
  • E.在个体发育中合成最晚
16

补体经典途径的主要激活物是

  • A.免疫复合物
  • B.酵母多糖
  • C.细菌脂多糖
  • D.肽聚糖
  • E.凝聚的IgA
17

补体经典途径的激活顺序是

  • A.C3→C5→C9
  • B.C1→C2→C4→C3→C5→C9
  • C.C1→C4→C2→C3→C5→C9
  • D.C1→C2→C3→C4→C4→C9
  • E.C1→C3→C2→C4→C5→C9
18

补体的攻膜复合体为

  • A.C4b2b3bn
  • B.C56678(9)
  • C.C4b2b
  • D.C3bBb
  • E.C463b
20

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患者

  • A.C3a和C25a合成过量
  • B.C1抑制因子缺乏或功能缺陷
  • C.患者IgE水平过高
  • D.C2、C4水平常在正常范围内
  • E.常因吸入过敏原导致症状突然发生
21

具有过敏毒素作用的补体的生物活性片段是

  • A.C2a,C25a
  • B.C2a,C3b
  • C.C3a,C5a
  • D.C4b,C2a
  • E.C4a,C2a
23

既具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又具有杀菌作用的细胞是

  • A.树突状细胞
  • B.吞噬细胞
  • C.中性粒细胞
  • D.B细胞
  • E.M细胞
24

具有绵羊红细胞(SRBC)受体的细胞是

  • A.T细胞
  • B.B细胞
  • C.肥大细胞
  • D.NK细胞
  • E.吞噬细胞
25

血清半衰期最长的Ig是

  • A.IgA
  • B.IgG
  • C.IgM
  • D.IgE
  • E.IgD
26

可刺激T细胞增殖的刺激物是

  • A.ConA
  • B.MHC
  • C.SPA
  • D.AFP
  • E.LPS
27

含有T细胞百分率最高的部位是

  • A.胸导管
  • B.胸腺
  • C.脾脏
  • D.外周血
  • E.扁桃体
28

吞噬细胞所不具备的受体是

  • A.IgGFc受体
  • B.C3b受体
  • C.激素受体
  • D.细胞因子受体
  • E.抗原识别受体
29

具有特异性杀伤功能的细胞是

  • A.LAK细胞
  • B.吞噬细胞
  • C.中性粒细胞
  • D.细胞毒性T细胞
  • E.NK细胞
30

免疫细胞产生、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 A.胸腺和淋巴结
  • B.脾脏和胸腺
  • C.淋巴结和脾脏
  • D.胸腺和骨髓
  • E.黏膜免疫系统
3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激活C1q的球形分子必须有2个以上紧密相邻的IgG分子
  • B.激活C1q的球形分子只需1个IgM分子
  • C.在补体介导的溶细胞反应中同量的IgM比IgG更有效
  • D.单分子IgM比IgG激活补体的能力差
  • E.2分子IgG紧密相连即可激活补体
33

下列哪项不是D-二聚体检测的方法

  • A.金标法
  • B.胶乳法
  • C.凝固法
  • D.ELISA
  • E.比浊法
35

查蛲虫卵,须用拭子在肛门周围皱襞处拭取,时间宜在

  • A.上午8时
  • B.中午12时
  • C.下午3时
  • D.晚上6时
  • E.晚上12时
37

纯系动物的特点错误的是

  • A.由兄妹交配繁殖20代以上而形成
  • B.具有遗传多样性
  • C.实验敏感性一致
  • D.实验结果重复性好
  • E.应用最广泛的是纯系小白鼠
38

下列有关I临床标本采集与处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培养一般应在病人发热初期或高峰时采集标本
  • B.脓汁厌氧培养时,注射器取材后须将空气排空,针头插在灭菌橡皮塞内
  • C.自然咳痰法以清晨第l口痰为宜,咳痰前先用清水漱口
  • D.采用导尿管收集尿液,要防止逆行性感染
  • E.脑脊液检查脑膜炎奈瑟菌时,如未能及时送检,可将标本保存于4℃
39

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尿酮体筛检方法为

  • A.Rothera法
  • B.Gerhardt法
  • C.片剂法
  • D.折射仪法
  • E.试带法
40

最常用的真菌培养基是

  • A.沙保弱培养基
  • B.马铃薯葡萄糖琼脂
  • C.SS琼脂
  • D.尿素琼脂
  • E.酵母浸膏琼脂
41

血清ALP活性极度上升,可达正常上限50倍,多见于

  • A.变形性骨炎
  • B.骨肿瘤
  • C.佝偻病
  • D.梗阻性黄疸
  • E.肝癌
42

厂家生产的抗IgG制剂一般的保存方法为

  • A.液体4℃保存
  • B.液体-20℃保存
  • C.冷冻真空干燥保存
  • D.25℃保存
  • E.加叠氮钠保存
43

有关补体结合试验临床应用,不正确的是

  • A.可用于病原性抗原及相关抗体的检测
  • B.可用于肿瘤相关抗原的检测
  • C.可用于HLA分型
  • D.可用于自身抗体的检测
  • E.可用于半抗原的检测
44

衣原体生活周期中具有高度感染性的阶段是

  • A.网状体
  • B.细胞内始体
  • C.细胞内包涵体
  • D.细胞内原体
  • E.细胞外原体
45

尿液HCG检查的标本宜采用

  • A.晨尿
  • B.随机尿
  • C.导管尿
  • D.计时尿
  • E.中段尿
46

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菌体呈

  • A.蓝色
  • B.绿色
  • C.红色
  • D.黄色
  • E.紫色
47

关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是将发光系统与免疫反应相结合的技术
  • B.具有免疫反应的特异性
  • C.具有发光反应的高敏感性
  • D.化学发光是指伴随化学反应过程所产生的光的发射现象
  • E.发光可分为光照发光、生物发光、化学发光、电化学发光四种类型
48

间日疟原虫病原学诊断,采血时间应选在

  • A.发作后72小时
  • B.发作期间
  • C.发作后数小时至十余小时
  • D.发作后48小时
  • E.发作后一周
51

关于CK-MB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诊断AMI的性能优于AST
  • B.可用于判断AMI再灌注
  • C.溶血标本干扰检测结果
  • D.可用于判断AMI再梗死
  • E.不能用于AMI的早期诊断
52

关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描述正确的是

  • A.血清叶酸常增高
  • B.血尿酸水平减低
  • C.乳酸脱氢酶水平减低
  • D.血清维生素B12增高
  • E.NAP减少
53

肝细胞性黄疸时,患者可能出现

  • A.尿胆红素阴性,尿胆原阳性
  • B.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阴性
  • C.尿胆红素阳性,尿胆素阳性
  • D.血清胆红素升高,尿胆红素阴性
  • E.血清胆红素升高,尿胆原阴性
54

下列不星王脑脊液检查适应证的是

  • A.有脑膜刺激征者 R脑膜白血病
  • B.脱髓鞘疾病者
  • C.脑瘤合并颅内压升高
  • D.结核性脑膜炎
55

下列关于肾性糖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空腹血糖增高
  • B.糖耐量试验异常
  • C.肾小球滤过糖增多
  • D.肾小管分泌糖增高
  • E.近曲小管重吸收糖减低
56

下列细菌的最主要致病物质为Vero细胞毒素的是

  • A.0<sub>157&nbsp;</sub><sub></sub>:H<sub>3&nbsp;</sub><sub>?</sub>?大肠埃希菌?<sub>?&nbsp;&nbsp;&nbsp;&nbsp;</sub>
  • B.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 C.霍乱弧菌
  • D.伤寒沙门菌
  • E.空肠弯曲菌
57

霍乱患者粪便的特点为

  • A.米泔样便
  • B.鲜红色便
  • C.水样便
  • D.柏油样便
  • E.胶冻状
58

瑞氏染色后,红细胞胞质内出现形态不一的蓝色颗粒,该细胞称为

  • A.网织红细胞
  • B.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 C.含染色质小体红细胞
  • D.嗜多色性红细胞
  • E.靶形红细胞
59

成熟中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活性减低的疾病是

  • A.再生障碍性贫血
  • B.化脓性感染
  • 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D.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 E.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60

免疫细胞检测技术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指的是

  • A.有核细胞
  • B.淋巴细胞
  • C.单核细胞
  • D.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 E.幼稚细胞
61

造血干细胞和早期造血祖细胞的标志是

  • A.CD33
  • B.CD34
  • C.CD15
  • D.CD117
  • E.CD14
62

不属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增高的是

  • A.急性中毒
  • B.早晨较低、下午较高
  • C.剧烈运动后
  • D.严寒刺激
  • E.热水浴
63

肠杆菌科细菌与O特异抗血清反应不出现凝集的原因是

  • A.细菌表面抗原的存在
  • B.细菌O抗原发生变异
  • C.细菌鞭毛抗原的存在
  • D.反应条件不当
  • E.其他原因
64

血清铁减低见于

  • 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 B.缺铁性贫血
  • C.溶血性贫血
  • D.再生障碍性贫血
  • E.铅中毒
65

人误食由新鲜粪便污染的食物后,可能感染的寄生虫是

  • A.蛔虫
  • B.溶组织内阿米巴
  • C.丝虫
  • D.十二指肠钩虫
  • E.鞭虫
66

Coombs试验不能用于诊断

  • A.新生儿溶血症
  • B.缺铁性贫血
  • C.自身免疫性溶血症
  • D.检测母体Rh(D)抗体
  • E.药物诱导溶血
67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尿AMY约于急性胰腺炎发病后12~24小时开始升高
  • B.急性胰腺炎后期测定血AMY比测定尿AMY更有价值
  • C.血清淀粉酶主要来自胰腺和唾液腺
  • D.胰淀粉酶出胰腺-活性状态排入消化道
  • E.胰淀粉酶属于α-淀粉酶
68

失去荚膜的肺炎球菌恢复荚膜的方法是

  • A.在巧克力培养基上连续传代
  • B.在鸡蛋斜面培养基上连续传代
  • C.在血清肉汤中连续传代
  • D.小白鼠腹腔接种
  • E.在血琼脂培养基上连续传代
69

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见于

  • A.缺铁期
  • B.血色病
  • C.缺铁性贫血
  • D.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 E.再生障碍性贫血
70

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

  • A.狂犬病病毒
  • B.新型隐球菌
  • C.乙型脑炎病毒
  • D.脑膜炎奈瑟菌
  • E.脊髓灰质炎病毒
71

T列检验结果是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是

  • A.血清总胆固醇下降
  • B.血清甘油三酯下降
  • C.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增高
  • D.血清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增高
  • E.血清肌酸激酶降低
72

不能应用于检测B淋巴细胞亚群的方法是

  • A.免疫荧光法
  • B.桥联酶免疫法
  • C.花环试验
  • D.密度梯度离心法
  • E.流式细胞术
73

适用于尿17-羟皮质类固醇、17-酮类固醇检查的防腐剂是

  • A.甲苯
  • B.甲醛
  • C.浓盐酸
  • D.戊二醛
  • E.麝香草酚
74

检测尿肌红蛋白对心肌梗死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的方法是

  • A.隐血试验法
  • B.80%饱和硫酸铵法
  • C.单克隆抗体免疫法
  • D.电泳法
  • E.磺基水杨酸法
75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网织红细胞

  • A.增高
  • B.正常
  • C.增高或正常
  • D.正常或减低
  • E.减低
76

对尿试带模块而言,起保护作用,防止大分子物质对试剂反应污染的是

  • A.塑料底层
  • B.吸水层
  • C.试剂层
  • D.碘酸盐层
  • E.尼龙膜
77

关于瑞氏染色法的原理,错误的是

  • A.细胞的染色既有物理的吸附作用,又有化学的亲和作用
  • B.染液中亚甲蓝带正电荷,伊红带负电荷
  • C.细胞在偏碱环境中正电荷增多
  • D.酸性颗粒为碱性物质,与伊红结合染粉红色
  • E.细胞核蛋白为酸性物质,与亚甲蓝结合染蓝色
78

关于放射免疫分析技术错误的是

  • A.以放射性核素作为标记物
  • B.是一种定量检测技术
  • C.主要用于抗原检测
  • D.形成昀免疫复合物中的放射强度与待测抗原含量成正比
  • E.定量分析时需同时作标准管
79

骨髓增生程度极度活跃,原始细胞占30%,这些原始细胞的化学染色结果分别是POX(+),NAP积分5分,PAS部分细胞呈颗粒状阳性,α-NBE(-),据此,下述最可能的选择是

  • A.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 B.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 C.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 D.急性琳巴细胞性白血病
  • E.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80

总抗核抗体筛选试验常采用

  • A.ELISA法
  • B.放免法
  • C.免疫印迹法
  • D.间接免疫荧光法
  • E.免疫双扩散法
82

骨髓活检对下列贫血诊断有重要价值的是

  • A.缺铁性贫血
  • B.再生障碍性贫血
  • C.溶血性贫血
  • D.感染性贫血
  • E.巨幼细胞性贫血
83

蚤传播鼠疫杆菌的方式属

  • A.发育式
  • B.增殖式
  • C.发育增殖式
  • D.经卵传递式
  • E.机械性传播
84

可用于培养钩端螺旋体的培养基是

  • A.水解酪蛋白(MH)琮脂
  • B.罗氏(L-J)培养基
  • C.BSK复合培养基
  • D.Korthof培养基
  • E.沙氏(SDA)培养基
85

尿蛋白测定最传统的经典方法为

  • A.干化学试带法
  • B.加热醋酸法
  • C.磺基水杨酸法
  • D.丽春红法
  • E.考马斯亮蓝法
86

脑脊液(CSF)氯化物明显降低见于

  • A.化脓性脑膜炎
  • B.结核性脑膜炎
  • C.病毒性脑膜炎
  • D.乙型脑炎
  • E.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一
88

沙门菌属的细菌不会引起的疾病是

  • A.肠热症
  • B.胃肠炎
  • C.败血症
  • D.猩红热
  • E.菌血症
89

鉴定幽门螺杆菌的重要依据是

  • A.定居于胃黏膜层中
  • B.产生大量脲酶,分解尿素为氨
  • C.运动活泼、生化反应活泼
  • D.革兰阴性无芽胞杆菌
  • E.胃液涂斤镜检
90

对流感嗜血杆菌引起脑膜炎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
  • B.主要由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
  • C.血培养阳性率高
  • D.尿中可检出细菌
  • E.氯霉素有杀菌效果
91

临床中进行肥达试验最常采用的方法为

  • A.正向间接凝集反应
  • B.玻片凝集法
  • C.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 D.试管凝集法
  • E.反向被动血凝
92

幼红细胞浆内的蓝色铁颗粒在6个以上,且环绕核分布,则称为

  • A.细胞外铁
  • B.铁粒幼红细胞
  • C.铁粒红细胞
  • D.环铁幼红细胞
  • E.含铁血黄素细胞
93

正常骨髓象的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为

  • A.极度活跃
  • B.明显活跃
  • C.活跃
  • D.低下
  • E.极度低下
94

细胞内的体液称为

  • A.细胞间液
  • B.细胞内液
  • C.细胞外液
  • D.血浆
  • E.组织间液
95

关于速率散射比浊不正确的是

  • A.是一种动力学测定方法
  • B.在一定时间内测定抗原抗体结合的最大反应速度
  • C.速率法是测定最大反应速率
  • D.峰值出现的时间与抗体的浓度直接相关
  • E.峰值出现的时间与抗体的亲和力无关
96

三分群血液分析仪是指

  • A.将血细胞分为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
  • B.将白细胞分为小细胞、中间细胞、大细胞
  • C.将血细胞分为成熟红细胞、有核红细胞、网织红细胞
  • D.将血小板分为正常、大血小板、小血小板
  • E.分为血细胞、血浆及其他
97

下列关于光学检测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荧光检测时,激发光与发射光在同一直线上
  • B.反射比色检测时,入射光与反射光在同一直线上
  • C.透射比浊检测时,入射光与透射光在同一直线上
  • D.散射比浊检测时,入射光与散射光在同一直线上
  • E.磷光计检测时,入射光与发射光在同一直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