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医学检验士相关专业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1)专项训练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

  • A.200~700nm
  • B.500~900nm
  • C.600~1000nm
  • D.400~800nm
  • E.200~500nm
3

弓形虫寄生于

  • A.红细胞内
  • B.小肠内
  • C.有核细胞内
  • D.结肠内
  • E.盲肠内
4

作为过筛试验的分析方法一般要求有

  • A.高灵敏度
  • B.高特异性
  • C.重复性好
  • D.总有效率高
  • E.准确度高
5

考查侯选方法的随机误差,应选用的评价试验为

  • A.重复性试验
  • B.对照试验
  • C.干扰试验
  • D.回收试验
  • E.校正试验
6

人体内运输铁的蛋白质是

  • A.铁蛋白
  • B.转铁蛋白
  • C.血红蛋白
  • D.肌红蛋白
  • E.细胞色素类
7

关于血清蛋白质的下列叙述何者是错误的

  • A.血清总蛋白参考范围为60~80g/L
  • B.血清白蛋白参考范围为35~50g//L
  • C.肾病综合征时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减低
  • D.肝硬化时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升高
  • E.严重脱水时,白蛋白、球蛋白比值不变
8

可致中性粒细胞增加的疾病是

  • A.伤寒
  • B.疟疾
  • C.心肌梗死
  • D.过敏性休克
  • E.副伤寒
10

白血病的诊断主要依据

  • A.骨髓涂片检查
  • B.血涂片检查
  • C.染色体核型分析
  • D.细胞培养技术
  • E.分子生物学检查
11

脓血便多见于

  • A.阿米巴痢疾
  • B.急性胃肠炎
  • C.霍乱
  • D.急性细菌性痢疾
  • E.上消化道出血
12

柏油样便见于

  • A.直肠癌
  • B.上消化道出血
  • C.副霍乱
  • D.急性胃肠炎
  • E.肛门出血
13

红细胞大小不一最常见于

  • A.缺铁性贫血
  • B.溶血性贫血
  • C.失血性贫血
  • D.再生障碍性贫血
  • E.巨幼细胞性贫血
14

严重化脓性感染时中性粒细胞的毒性改变是

  • A.出现中毒颗粒
  • B.出现染色质小体
  • C.出现Auer小体
  • D.出现卡波环
  • E.出现多个核反应
15

病毒的特征是

  • A.个体极小
  • B.没有细胞结构
  • C.专性细胞内寄生
  • D.以复制方式增殖
  • E.以上均是
16

鉴定肠杆菌科的主要试验不包括

  • A.发酵葡萄糖
  • B.触酶试验阳性
  • C.氧化酶阴性
  • D.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
  • E.出芽试验
17

病毒的核心为

  • A.核酸
  • B.蛋白质
  • C.多肽
  • D.脂类
  • E.糖蛋白
18

能利用含硫氨基酸生成硫化氢的细菌是

  • A.大肠埃希菌
  • B.奇异变形杆菌
  • C.产气肠杆菌
  • D.肺炎克雷伯菌
  • E.宋内志贺菌
19

蛔虫受精卵的特征下列哪项描述正确

  • A.卵壳薄而透明
  • B.长椭圆形
  • C.外被一层凹凸不平的蛋白质膜
  • D.内含物为屈光颗粒
  • E.无色透明
21

目前尿素自动化分析最常用的测定方法是

  • A.尿素酶偶联谷氨酸脱氢酶法
  • B.酚一次氯酸盐显色法
  • C.纳氏试剂显色法
  • D.二乙酰-肟法
  • E.脲酶-波氏比色法
22

比色分析A=εLC中符号C表示

  • A.吸光度
  • B.电流
  • C.消光系数
  • D.透光度
  • E.溶液浓度
24

血清中含量最高的免疫球蛋白是

  • A.IgG
  • B.IgD
  • C.IgM
  • D.IgA
  • E.IgE
25

下列有关抗原抗体反应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抗原抗体的反应具有特异性
  • B.抗原抗体只有在分子比例合适时才会出现最强的反应
  • C.反应曲线中,抗原抗体分子比例合适的范围称为等价带
  • D.抗原抗体的反应具有不可逆性
  • E.抗原、抗体具有特异的结合部位
26

免疫电泳技术在临床上最常用于

  • A.体液免疫功能的测定
  • B.抗感染抗体的检测
  • C.M蛋白的鉴定
  • D.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 E.多克隆抗体的鉴定
27

准确度是指

  • A.对同一样品重复进行检测时所得结果的符合程度
  • B.样品的测定值与真值的符合程度
  • C.样品测定值与平均值的偏差
  • D.样品测定值与标准品值的符合程度
  • E.样品的测定值与真值的偏差
28

临床中进行外斐试验最常采用的方法为

  • A.正向间接凝集反应
  • B.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 C.玻片凝集法
  • D.试管凝集法
  • E.ELISA法
29

关于补体参与的"抗原抗体试验",下列哪些叙述是正确的

  • A.红细胞与溶血素结合
  • B.红细胞与抗原结合,导致溶血
  • C.补体与抗原结合,导致不溶血
  • D.补体与受检系统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导致溶血
  • E.补体与抗体结合,导致不溶血
30

血小板的止血功能,错误的是

  • A.黏附
  • B.释放
  • C.凝集
  • D.收缩
  • E.吸附
31

CD3、CD8是指下列何种细胞的标志物

  • A.总T细胞
  • B.辅助性T细胞
  • C.细胞毒性T细胞
  • D.NK细胞
  • E.B细胞
32

白细胞计数值的日间短暂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分裂池的白细胞数增加
  • B.成熟池的白细胞成熟时间缩短
  • C.贮备池的白细胞释放增加
  • D.边缘池的白细胞数量增加
  • E.循环池和边缘池的白细胞重新分配
33

RDW是反映红细胞的

  • A.直径异质性
  • B.体积异质性
  • C.厚度异质性
  • D.血红蛋白含量异质性
  • E.红细胞膜结构异质性
34

在血液ACD保存液中,枸橼酸盐的主要作用是

  • A.抗凝
  • B.延长红细胞生成期
  • C.供给红细胞能量
  • D.保持红细胞形态完整
  • E.防止红细胞膨胀失钾
35

下列哪种因素可导致白细胞计数值减少

  • A.化脓性感染
  • B.尿毒症
  • C.脾破裂
  • D.心肌梗死
  • E.伤寒
36

存在于"B"型红细胞表面的抗原是

  • A.A抗原
  • B.B抗原
  • C.H抗原
  • D.H抗原
  • E.H抗原
37

在低渗溶液中红细胞形态呈

  • A.皱缩、呈锯齿形
  • B.影形
  • C.亚铃形
  • D.圆盘形
  • E.泪滴形
38

中性粒细胞的毒性改变不包括

  • A.核溶解
  • B.空泡
  • C.中毒颗粒
  • D.杜勒小体
  • E.染色质小体
39

下列哪项不符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特点

  • A.Ph染色体存在
  • B.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
  • C.巨脾
  • D.白血病裂孔现象
  • E.血清尿酸增高
40

下列哪项检查结果不符合IT

  • A.BT延长
  • B.CT(试管法)正常
  • C.APTT正常
  • D.PT延长
  • E.PAIgG增高
41

抗碱血红蛋白增高的疾病应除外

  • A.骨髓纤维化
  • B.β地中海贫血
  • C.再生障碍性贫血
  • D.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 E.白血病
42

DIC的三项过筛试验是

  • A.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定量、PT测定
  • B.血小板计数、AFTT测定、PT测定
  • C.纤维蛋白原定量、TT测定、PT
  • D.FDP定量测定、TT测定、纤维蛋白原定量
  • E.FDP定量测定、纤维蛋白原定量、APTT测定
43

下列哪种疾病骨髓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且网织红细胞增高

  • A.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B.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 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D.溶血性贫血
  • E.再生障碍性贫血
44

患者单纯PT延长,提示下列哪一组凝血因子缺陷

  • A.FⅤ、FⅦ、FⅧ
  • B.FⅡ、FⅤ、FⅦ
  • C.FⅩⅢ、FⅫ、FⅪ
  • D.FⅧ、FⅨ、FⅪ
  • E.FⅡ、FⅤ、FⅧ
45

不符合缺铁性贫血的实验检查结果是

  • A.总铁结合力增加
  • B.骨髓外铁消失
  • C.转铁蛋白饱和度下降
  • D.骨髓以原红和早幼红细胞增生为主
  • E.形态学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46

诊断巨幼细胞性贫血最主要的实验室检查

  • A.外周血三系细胞减少
  • B.血涂片红细胞形态观察
  • C.骨髓涂片检查
  • D.MCV测定
  • E.网织红细胞计数
47

决定出血时间延长的主要因素是

  • A.因子Ⅰ减少
  • B.FⅦ减少
  • C.FⅧ减少
  • D.FⅫ减少
  • E.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