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卫生资格考试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巩固重点复习知识点练习题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PGI的生理功能为

  • A.介导血小板粘附
  • B.诱导血小板聚集
  • C.活化蛋白C
  • D.血管收缩
  • E.抑制血小板聚集
2

ET的生理功能为

  • A.介导血小板粘附
  • B.诱导血小板聚集
  • C.活化蛋白C
  • D.血管收缩
  • E.抑制血小板聚集
3

TM的生理功能为

  • A.介导血小板粘附
  • B.诱导血小板聚集
  • C.活化蛋白C
  • D.血管收缩
  • E.抑制血小板聚集
4

PAF的生理功能为

  • A.介导血小板粘附
  • B.诱导血小板聚集
  • C.活化蛋白C
  • D.血管收缩
  • E.抑制血小板聚集
5

vWF的生理功能为

  • A.介导血小板粘附
  • B.诱导血小板聚集
  • C.活化蛋白C
  • D.血管收缩
  • E.抑制血小板聚集
6

急性胰腺炎时可见

  • A.血清淀粉酶活性升高伴尿淀粉酶活性降低
  • B.血清淀粉酶活性升高以S型为主,36小时恢复正常
  • C.血清S型淀粉酶和P型淀粉酶可同时升高,也可为此两型中任何一型升高
  • D.血和尿淀粉酶活性升高伴脂肪酶活性升高
  • E.血清S型淀粉酶升高而P型淀粉酶正常,脂肪酶活性不升高
7

注射吗啡时可见

  • A.血清淀粉酶活性升高伴尿淀粉酶活性降低
  • B.血清淀粉酶活性升高以S型为主,36小时恢复正常
  • C.血清S型淀粉酶和P型淀粉酶可同时升高,也可为此两型中任何一型升高
  • D.血和尿淀粉酶活性升高伴脂肪酶活性升高
  • E.血清S型淀粉酶升高而P型淀粉酶正常,脂肪酶活性不升高
8

腮腺炎时可见

  • A.血清淀粉酶活性升高伴尿淀粉酶活性降低
  • B.血清淀粉酶活性升高以S型为主,36小时恢复正常
  • C.血清S型淀粉酶和P型淀粉酶可同时升高,也可为此两型中任何一型升高
  • D.血和尿淀粉酶活性升高伴脂肪酶活性升高
  • E.血清S型淀粉酶升高而P型淀粉酶正常,脂肪酶活性不升高
9

大量饮酒、消化性溃疡穿孔时可见

  • A.血清淀粉酶活性升高伴尿淀粉酶活性降低
  • B.血清淀粉酶活性升高以S型为主,36小时恢复正常
  • C.血清S型淀粉酶和P型淀粉酶可同时升高,也可为此两型中任何一型升高
  • D.血和尿淀粉酶活性升高伴脂肪酶活性升高
  • E.血清S型淀粉酶升高而P型淀粉酶正常,脂肪酶活性不升高
10

巨淀粉酶血症时可见

  • A.血清淀粉酶活性升高伴尿淀粉酶活性降低
  • B.血清淀粉酶活性升高以S型为主,36小时恢复正常
  • C.血清S型淀粉酶和P型淀粉酶可同时升高,也可为此两型中任何一型升高
  • D.血和尿淀粉酶活性升高伴脂肪酶活性升高
  • E.血清S型淀粉酶升高而P型淀粉酶正常,脂肪酶活性不升高
11

HbF的结构为(  )

  • A.α2β2
  • B.α2γ2
  • C.α2δ2
  • D.α2ε2
  • E.以上都不是
12

胃液中内因子缺乏可引起下列哪种疾病(  )

  • A.再生障碍性贫血
  • B.缺铁性贫血
  • C.恶性贫血
  • D.溶血性贫血
  • E.难治性贫血
14

抗A标准血清的效价要求在(  )

  • A.1:16以上
  • B.1:32以上
  • C.1:64以上
  • D.1:128以上
  • E.1:256以上
15

产生渗出液最多见的原因是(  )

  • A.细菌感染
  • B.外伤
  • C.胆汁刺激
  • D.胃液刺激
  • E.胰液刺激
16

尿中胆红素是(  )

  • A.血红蛋白中珠蛋白的代谢产物
  • B.血红蛋白中铁的代谢产物
  • C.血液中铁蛋白的代谢产物
  • D.肌红蛋白的代谢产物
  • E.白细胞的代谢产物
17

成人CSF葡萄糖含量的参考值为(  )

  • A.1.5~2.5mmol/L
  • B.2.5~4.5mmol/L
  • C.4.5~6.5mmol/L
  • D.6.5~8.5mmol/L
  • E.8.5~10.5mmol/L
18

下列哪项不属于红细胞过度破坏引起的贫血(  )

  • A.红细胞膜缺陷
  • B.红细胞酶缺陷
  • C.珠蛋白肽链改变及分子结构异常
  • D.红细胞被血清中抗体或补体所影响
  • E.以上均是
19

目前常用的血细胞计数盘称为(  )

  • A.牛鲍计数盘
  • B.老牛鲍计数盘
  • C.新牛鲍计数盘
  • D.改良牛鲍计数盘
  • E.Miller窥盘
20

急性肾小球肾炎时,最典型的尿液特征是出现(  )

  • A.蛋白
  • B.透明管型
  • C.颗粒管型
  • D.红细胞管型
  • E.脓细胞
21

成熟红细胞平均寿命为(  )

  • A.60天
  • B.80天
  • C.100天
  • D.120天
  • E.50天
22

典型红斑狼疮细胞形态为(  )

  • A.嗜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吞噬了1个至数个均匀体
  • B.嗜酸性粒细胞吞噬了1个至数个均匀体
  • C.吞噬细胞吞噬了退变的细胞核
  • D.退化变性的中性粒细胞
  • E.退化变性的淋巴细胞
27

粪便常规检查一般包括(  )

  • A.外观与化学检查
  • B.外观与显微镜检查
  • C.化学与显微镜检查
  • D.外观与隐血试验
  • E.外观、化学检查及免疫学检查
28

正常人血渗透压一般多在下列哪项范围内(  )

  • A.275~3050sm/kgH2O
  • B.320~4000sm/kgH2O
  • C.400~6000sm/kgH2O
  • D.600~10000sm/kgH2O
  • E.1000~20000sm/kgH2O
29

下列有关中性粒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出生时水平较低,以后逐渐升高,6个月后达到成人水平
  • B.活动后升高
  • C.早晨较低,下午较高
  • D.严重感染时总数明显增高,且伴有核左移
  • E.病毒感染时,总数常正常或轻度降低
30

CK—MM主要存在于(  )

  • A.脑组织
  • B.肝脏
  • C.心肌
  • D.骨骼肌
  • E.红细胞
32

免疫系统包括(  )

  • A.中枢淋巴器官
  • B.外周淋巴器官
  • C.免疫活性细胞
  • D.以上均是
  • E.肝脏
33

促进血小板发生聚集和释放反应的强弱与下列哪项有关(  )

  • A.血小板膜糖蛋白
  • B.血小板膜磷脂
  • C.血小板膜糖脂
  • D.血小板膜特异受体
  • E.以上都是
34

T细胞表面具有如下哪些受体(  )

  • A.EA花环,EAC花环,丝裂原受体及EB病毒受体
  • B.Fc受体,丝裂原受体,SmIg及EB病毒受体
  • C.SRBC受体,丝裂原受体,EB病毒受体,丝裂原受体
  • D.SRBC受体,丝裂原受体,抗原受体及白细胞介素受体
  • E.仅有各种白细胞介素受体
35

肝细胞损伤时最敏感的蛋白质指标是(  )

  • A.血清总蛋白
  • B.血清清蛋白
  • C.前清蛋白
  • D.纤维蛋白原
  • E.视黄醇结合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