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基础知识模拟试题二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99.与肝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的肝脏疾病为

  • A.甲型肝炎
  • B.乙型肝炎
  • C.丙型肝炎
  • D.脂肪肝
  • E.胆石症
2

100.可使粪便化学法隐血试验出现假阳性的物质是

  • A.大量喝水
  • B.大量生食蔬菜
  • C.维生素C
  • D.动物血
  • E.食物鱼肉
3

97.血管壁的止血作用有

  • A.收缩反应
  • B.激活血小板
  • C.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
  • D.抗止血作用
  • E.释放t-PA
4

98.急性白血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

  • A.出血
  • B.高血压
  • C.骨痛
  • D.贫血
  • E.发热
5

96.直接参与脂代谢的酶有哪些

  • A.LPL
  • B.LCAT
  • C.HL
  • D.CK-MB
  • E.HMGCoA还原酶
6

大细胞低色素红细胞见于

  • A.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 B.缺铁性贫血
  • C.再生障碍性贫血
  • D.白血病
  • E.恶性贫血
7

95.运输内源性三酰甘油的脂蛋白有哪些

  • A.IDL
  • B.VLDL
  • C.LDL
  • D.HDL
  • E.Lp(a)
8

小细胞低色素红细胞最常见于

  • A.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 B.缺铁性贫血
  • C.再生障碍性贫血
  • D.白血病
  • E.恶性贫血
9

(93~94题共用备选答案)

  • A.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 B.缺铁性贫血
  • C.再生障碍性贫血
  • D.白血病
  • E.恶性贫血    93.小细胞低色素红细胞最常见于    94.大细胞低色素红细胞见于
10

可致新生儿败血症和脑膜炎的链球菌

  • A.A群链球菌
  • B.B群链球菌
  • C.D群链球菌
  • D.肠球菌
  • E.肺炎链球菌
11

89.使尿比密降低的因素是

  • A.混有X射线造影剂
  • B.温度降低
  • C.温度升高
  • D.蛋白尿
  • E.含有葡萄糖
12

可致猩红热、风湿热及急性肾小球肾炎的链球菌

  • A.A群链球菌
  • B.B群链球菌
  • C.D群链球菌
  • D.肠球菌
  • E.肺炎链球菌
13

87.成年人体内胆红素的主要来源为

  • A.正常红细胞分解
  • B.衰老的红细胞血红蛋白分解
  • C.未成熟红细胞分解
  • D.非血红蛋白的血红素分解
  • E.肝细胞合成
14

88.本一周蛋白是免疫球蛋白的

  • A.重链
  • B.Fab片段
  • C.A和B的结合
  • D.轻链
  • E.Fc片段
15

84.临床中AB0血型鉴定最常采用的方法为

  • A.正向间接凝集反应
  • B.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 C.玻片凝集法
  • D.试管凝集法
  • E.间接凝集抑制反应
16

85.成人“无尿”指24h尿量少于

  • A.0.1L
  • B.0.05L
  • C.0.5L
  • D.0.2L
  • E. 0.3L
17

86.为检出病理性糖尿和蛋白尿,应首选的尿标本是

  • A.晨尿
  • B.餐后尿
  • C.12h尿
  • D.随机尿
  • E.24h尿
18

83.父母的ABO血型的基因型分别为AA、

AB,其子女可能的血型是

  • A.A型、B型、AB型
  • B.A型、AB型
  • C.B型、AB型
  • D.A型、B型
  • E.AB型
19

82.关于肾性血尿RBC形态变化的机制,不正确的是

  • A.受尿酸代谢产物影响
  • B.受酸碱度变化影响
  • C.受渗透压变化影响
  • D.受介质张力影响
  • E.通过肾小球基底膜的挤压
20

81.溶解瑞氏染料的有机溶剂

  • A.丙酮
  • B.无水乙醇
  • C.甲醇
  • D.二甲苯
  • E.乙二醇
21

79.羊水与尿液的主要鉴别点是

  • A.颜色
  • B.蛋白
  • C.pH
  • D.糖含量
  • E.镜检找羊齿状结晶
22

80.铁锈色痰常见于

  • A.慢性支气管炎
  • B.大叶性肺炎
  • C.肺脓肿
  • D.肺结核
  • E.支气管扩张
23

78.羊水中反映胎肝逐渐发育成熟的物质是

  • A.葡萄糖
  • B.脂肪酶
  • C.未结合胆红素
  • D.肌酐
  • E.结合胆红素
24

77.流式细胞术尿沉渣分析仪分析,属于定量参数的是

  • A.红细胞
  • B.病理管型
  • C.小圆上皮细胞
  • D.结晶
  • E.精子
25

关于尿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原理,错误的是

  • A.尿液分析仪通常由机械系统、光学系统、电路系统三部分组成
  • B.第一层尼龙膜起保护作用
  • C.第二层绒制层中的碘酸盐层可破坏维生素D等干扰物质
  • D.第三层是固有试剂的吸水层
  • E.最后一层选取尿液不浸润的塑料片作为支持体
26

76.尿试带法试验方法,错误的是

  • A.酸碱度采用酸碱指示剂法
  • B.比密采用多聚电解质离子解离法
  • C.尿白细胞采用中性粒细胞酯酶法
  • D.尿胆原采用醛反应法
  • E.尿糖采用pH指示剂蛋白质误差法
27

73.魏氏法测定红细胞沉降率,成年男性参考值为

  • A.O~5mm/h
  • B.0~15mm/h
  • C.0~25mm/h
  • D.0~10mm/h
  • E.0~20mm/h
28

74.脑脊液吸收入静脉是通过

  • A.脉络丛
  • B.第三脑室
  • C.第四脑室
  • D.延髓池
  • E.蛛网膜颗粒
29

72.HCT是指

  • A.红细胞在血液中占容积的百分比
  • B.红细胞与白细胞之比
  • C.红细胞与血浆之比
  • D.红细胞与白细胞、血小板之比
  • E.红细胞与白细胞、血小板、电解质之比
31

70.电阻抗法血液分析仪的脉冲大小取决于

  • A.细胞大小
  • B.细胞厚薄
  • C.细胞均一性
  • D.细胞内酶的含量
  • E.细胞形态
32

68.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

  • A.流行性出血热
  • B.梅毒
  • C.放疗或化疗后
  • D.输卵管妊娠破裂出血
  • E.肺梗死
33

67.正常前列腺液可见到白细胞数为

  • A.0~5/HP
  • B.5~10/HP
  • C.0~10/HP
  • D.10~15/HP
  • E.10~20/HP
34

69.中性粒细胞增加见于

  • A.长期接触放射线者
  • B.再生障碍性贫血
  • C.脾功能亢进
  • D.大手术后12~36h
  • E.系统性红斑狼疮
35

66.泌尿系结核或肿瘤患者的精液是

  • A.黄色或脓性
  • B.红色或血性
  • C.淡黄色
  • D.半透明状
  • E.灰白色或乳白色
36

65.正态分布“μ 士2.85σ的面积占总面积的

  • A.95.o0%
  • B.68.27%
  • C.95.45%
  • D.99.70%
  • E.99.O0%
37

63.室内质量控制的英文缩写为

  • A.EQA
  • B.QC
  • C.IQC
  • D.QA
38

64.量值溯源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

  • A.校准物的互通性
  • B.校准物的可靠性
  • C.校准物的代表性
  • D.标准物的互通性
  • E.标准物的代表性
39

62.根据临床实验室的定义,下面的选项中不是其作用的是

  • A.提供疾病诊断信息
  • B.提供疾病治疗信息
  • C.提供疾病预防信息
  • D.提供健康状况评估信息
  • E.提供病人全部医疗信息
40

60.最易发生潜伏感染的病毒是

  • A.单纯疱疹病毒
  • B.乙型肝炎病毒
  • C.流感病毒
  • D.麻疹病毒
  • E.腺病毒
41

61.下列哪种病原体能通过滤菌器

  • A.梅毒螺旋体
  • B.立克次体
  • C.解脲脲原体
  • D.链球菌
  • E.葡萄球菌
42

病毒与立克次体主要相同点

  • A.繁殖方式
  • B.细胞内寄生
  • C.抗生素敏感
  • D.核酸类型
  • E.人工培养基生长
43

58.能致假膜性肠炎的厌氧菌为

  • A.破伤风梭菌
  • B.产气荚膜梭菌
  • C.肉毒梭菌
  • D.艰难梭菌
  • E.产黑色素类杆菌
45

56.菌体革兰染色阳性,呈矛头状成双排列、坦面相对的细菌最可能为

  • A.葡萄球菌
  • B.大肠埃希菌
  • C.肺炎链球菌
  • D.铜绿假单胞菌
  • E.草绿链球菌
46

57.产气荚膜梭菌最主要的毒素为

  • A.溶血毒素
  • B.坏死毒素
  • C.肠毒素
  • D.细胞毒素
  • E.卵磷脂酶
47

54.凝血酶原酶应除外下列哪种物质

  • A.FⅧa
  • B.PF3
  • C.F X a
  • D.FV a
  • E.FⅣ
48

53.根据瀑布学说,血液抽出后,放在试管内凝固,以下面哪个凝血系统的作用为主

  • A.内源性凝血系统
  • B.内激活凝血系统
  • C.外激活凝血系统
  • D.外源性凝血系统
  • E.同时,激活A和B
49

52.用罗马数字I-Ⅻ表示凝血因子,其中缺下列哪一因子

  • A.因子Ⅵ
  • B.因子Ⅲ
  • C.因子Ⅳ
  • D.因子V
  • E.因子Ⅷ
50

51.不符合急性粒一单细胞性白血病(M4)的是

  • A.M<SUB>4</SUB>是粒和单核系细胞同时恶变的急性白血病
  • B.M<SUB>4</SUB>可分为4个亚型,即M<SUB>4a</SUB>、M<SUB>4b</SUB>、M<SUB>4c</SUB>及M<SUB>4</SUB>E<SUB>o</SUB>
  • C.M<SUB>4a</SUB>:原单、幼单和单核细胞>20%(所有的有核细胞)
  • D.白血病细胞分别具有粒系、单核系细胞的反应特点
  • E.双酯酶染色对M<SUB>4</SUB>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51

50.符合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a的诊断标准是

  • A.骨髓中原单核细胞≥80%
  • B.骨髓中原单核细胞≥70%
  • C.骨髓中原单核细胞≥60%
  • D.骨髓中原单核细胞≥50%
  • E.骨髓中原单核细胞≥20%
52

49.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外周血与骨髓各阶段粒细胞分布呈一致性
  • B.血清维生素8,。增高幅度与白细胞增多程度成正比
  • C.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力增高与白细胞增多成正比
  • D.脾大程度与白细胞升高程度成正比
  • E.大多有Ph染色体
53

46.有关白血病细胞的形态学特点,正确的是

  • A.异常增生伴分化成熟障碍
  • B.恶性增生伴分化成熟加快
  • C.无控制增生但分化成熟正常
  • D.细胞分化障碍但成熟正常
  • E.细胞分化正常但成熟障碍
54

47.不符合急性红白血病(AML-M6)骨髓象的是

  • A.骨髓增生极度或明显活跃
  • B.红系和粒系细胞同时恶性增生
  • C.大部分病例以原红和早幼红细胞增生为主
  • D.幼红细胞有巨幼样变
  • E.部分原始红细胞和幼稚红细胞中可见Auer小体
55

48.关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临床上起病多缓慢
  • B.患者贫血程度常较轻
  • C.全身淋巴结多呈无痛性肿大
  • D.睾丸白血病发病率较低
  • E.男女均可发病,女性多于男性
56

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诊断意义的是

  • A.原始淋巴细胞增多
  • B.幼稚淋巴组织增多
  • C.异型淋巴细胞增多
  • D.异常单核细胞增多
  • E.小淋巴细胞增多
57

45.关于有核红细胞不正确的是

  • A.外周血涂片中出现常表示红系增生活跃
  • B.溶血性贫血外周血中常见
  • C.属幼稚红细胞
  • D.1周之内婴儿血涂片中仅可见少量
58

溶血性贫血时不会见到的现象是

  • A.较多的点彩红细胞
  • B.有核红细胞
  • C.网织红细胞
  • D.显著的缗钱状形成
  • E.红细胞寿命缩短
59

42.幼红细胞糖原染色可呈阳性的疾病是

  • 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B.巨幼细胞性贫血
  • C.髓纤维化
  • D.再生障碍性贫血
  • E.地中海贫血
60

41.白血病细胞的形态学特点是

  • A.异常增生伴分化成熟障碍
  • B.恶性增生伴分化成熟加快
  • C.无控制增生但分化成熟正常
  • D.细胞分化障碍但成熟正常
  • E.细胞分化正常但成熟障碍
62

40.关于血细胞发育过程中血细胞形态演变的规律,错误的是

  • A.胞体由大到小(巨核细胞例外)
  • B.核染色质由粗糙、致密到细致、疏松
  • C.胞浆颗粒从无到有,从非特异性颗粒到特异性颗粒
  • D.核仁从有到无
  • E.核浆比例由大到小
63

37.免疫荧光技术检测ANA,抗体核型不包括

  • A.周边型
  • B.均质型
  • C.核仁型
  • D.颗粒型
  • E.核孔型
64

38.关于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产生和作用具有多向性
  • B.主要参与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
  • C.生物学效应强
  • D.合成和分泌是一种自我调控的过程
  • E.以特异性方式发挥作用
65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TR-FIA)所用的荧光标记物为

  • A.FITC
  • B.RB200
  • C.TRITC
  • D.镧系的螯合物
  • E.4-甲基伞酮
66

34.用于制备免疫原的组织和细胞要求

  • A.经80℃处理10min杀菌
  • B.新鲜或-40℃保存
  • C.甲醛处理5min
  • D.蒸馏水浸泡数次
  • E.以上说法都不对
67

3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Ⅱ型变态反应

  • A.过敏性休克
  • B.新生儿溶血症
  • C.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D.特发性血小板减小性紫癜
  • E.输血反应
68

32.利用E花环沉降法可分离下列哪种细胞

  • A.单核细胞和B细胞
  • B.浆细胞和粒细胞
  • C.B细胞和T细胞
  • D.B细胞和粒细胞
  • E.B细胞和吞噬细胞
69

33.关于RIA原理,下述哪种说法正确(注:B为结合态的标记抗原,F为游离态的标记抗原)

  • A.Ag增多时,B/F值增大
  • B.Ag增多时,B/(B+F)值减小
  • C.Ag增多时,B增多
  • D.Ag增多时,B+F减小
  • E.Ag增多时,F减小
70

31.抗原抗体比例不适合出现的沉淀现象称为

  • A.等价带
  • B.带现象
  • C.前带
  • D.后带
  • E.以上都不对
71

30.关于试管凝集法,下列哪一项论述是错误的

  • A.以已知抗原作为诊断菌液来检测未知抗体
  • B.以产生凝集现象的最低血清稀释倍数为血清中抗体的效价
  • C.由于电解质浓度和pH不适当原因,可引起假阳性反应
  • D.必须设立以稀释液代替标本的对照组
  • E.该法为半定量试验方法
72

能够激活补体替代途径的免疫球蛋白是

  • A.IgG<sub >2</sub>
  • B.IgG<sub >3</sub>
  • C.IgG<sub >1</sub>
  • D.IgM
  • E.凝聚的Ig
73

28.异嗜性抗原广泛存在于

  • A.人与人之间
  • B.动物与动物之间
  • C.不同种属之间
  • D.植物与植物之间
  • E.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
74

27.表位又称为

  • A.化学基因
  • B.抗原限制位
  • C.半抗原
  • D.独特位
  • E.抗原决定簇
75

25.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中常用的发光底物为

  • A.吖啶酯类
  • B.鲁米诺
  • C.三联吡啶钌
  • D.HRP
  • E.AP
76

下列哪些补体成分属于补体固有成分

  • A.H因子
  • B.C3b
  • C.Cl
  • D.C4结合蛋白
  • E.I因子
77

22.体液是指

  • A.细胞内液
  • B.细胞外液
  • C.细胞外液和内液
  • D.组织液
  • E.血浆
78

淀粉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最适反应PH 6.9~7.0
  • B.分子量较小,可自由通过肾小球
  • C.需氯离子活化
  • D.不能采用EDTA抗凝血来检测
  • E.淀粉酶升高即可确诊胰腺炎
79

24.免疫系统的组成是

  • A.中枢免疫器官、周围免疫器官
  • B.免疫细胞、黏膜免疫系统、中枢免疫器官
  • C.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皮肤免疫系统
  • D.免疫分子、黏膜免疫系统、皮肤免疫系统
  • E.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80

进行回收实验的样品浓度最好达到

  • A.病理标本的最高浓度值
  • B.病理标本的最低浓度值
  • C.参考值范围内的浓度值
  • D.医学决定水平的浓度值
  • E.参考范围的上限浓度值
81

21.分析仪器的性能检查不包括

  • A.波长校正
  • B.线性检查
  • C.杂光检查
  • D.稳定性检查
  • E.变异系数检查
82

17.有关生物转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在心、肝、肾的微粒体进行
  • B.第一相反应为氧化、还原或水解,第二相反应为结合
  • C.又称为消除
  • D.使多数药物药理活性增强,并转化为极性高的水溶性代谢物
  • E.药物经生物转化后,有利于分布
83

18.人体对内分泌系统调节的主要机制是

  • A.对外界刺激的反射调节
  • B.大脑皮质、边缘系统等高级中枢神经控制
  • C.下丘脑一腺垂体一内分泌腺调节轴反馈调节
  • D.内分泌腺的自我调节
  • E.外周神经系统对内分泌腺的调控
84

19.关于内分泌系统的最佳描述是

  • A.区别于外分泌腺的系统
  • B.由内分泌腺及全身内分泌细胞组成的信息传递系统
  • C.无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血液的腺体
  • D.分泌物通过体液传递信息的系统
  • E.都通过下丘脑-腺垂体-内分泌腺(细胞)-激素系统的反馈调节
85

15.机体血清中镁大约是无机磷浓度的

  • A.1/1
  • B.1/2
  • C.1/3
  • D.1/4
  • E.1/5
86

16.在骨骼肌兴奋一收缩偶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

  • A.Na<SUP>+</SUP>
  • B.K<SUP>+</SUP>
  • C.Ca<SUP>2+</SUP>
  • D.Mg<SUP>2+</SUP>
  • E.Fe<SUP>2+</SUP>
87

关于乳酸脱氢酶叙述错误的是

  • A.红细胞中LDH含量比血清高l00倍
  • B.LDH为热变性,故宜把待测标本存放在4℃的环境下
  • C.LDH同工酶和CK-MB联合检测常用予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 D.LDH有五种不同的同工酶,每种同工酶的最适反应条件不同
  • E.LD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88

14.关于钙的生理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信使
  • B.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
  • C.增加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 D.引起肌肉舒张
  • E.与K<SUP>+</SUP>相对抗,参与心脏的收缩
89

12.肝硬化时,人体内转氨酶变化为

  • A.ALT升高,AST升高,且ALT-AST
  • B.ALT升高,AST升高,且ALT>AST
  • C.ALT升高,AST正常
  • D.ALT正常,AST升高
  • E.ALT升高,AST升高,且ALT
90

10.关于血肌酐和尿素叙述,错误的是

  • A.尿素的浓度取决于机体氮的分解代谢和肾脏的排泄能力
  • B.Scr和Bun浓度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
  • C.血尿素测定比血肌酐测定更能准确地反映肾小球功能
  • D.尿素酶法测定尿素反应专一,特异性强
  • E.酶偶联法测定肌酐特异性高,但价格昂贵
91

11.正常情况下,能被肾小管完全重吸收的物质是

  • A.尿素
  • B.肌酐
  • C.尿酸
  • D.白蛋白
  • E.葡萄糖
92

血浆白蛋白正常参考值是

  • A. 60~80g/L
  • B. 35~50g/L
  • C.<500mg/L
  • D. 50~60g/L
  • E.<35g/L
93

9.痛风病人血清中哪项检测特异性升高

  • A.胆碱酯酶
  • B.淀粉酶
  • C.尿酸
  • D.胆汁酸盐
  • E.胆红素
94

6.AST也存在同工酶,它们是

  • A.a-AST和m-AST
  • B.c-AST和b-AST
  • C.c-AST和m-AST
  • D.d-AST和e-AST
  • E.b-AST和m-AST
95

7. 乳酸脱氢酶的组成是

  • A. 含有两种亚基组成的二聚体
  • B. 含有两种亚基组成的三聚体
  • C. 含有两种亚基组成的四聚体
  • D. 含有两种亚基组成的五聚体
  • E. 含有两种亚基组成的六聚体
96

5.高渗性脱水引起

  • A.血浆容量减少,组织间液容量减少,细胞内液容量正常
  • B.血浆容量正常,组织间液容量减少,细胞内液容量减少
  • C.血浆容量减少,组织间液容量正常,细胞内液容量减少
  • D.血浆容量减少,组织间液容量减少,细胞内液容量增多
  • E.血浆容量减少,组织间液容量减少,细胞内液容量减少
97

3.胰岛素发挥作用的第一步是

  • A.促进葡萄糖利用吸收
  • B.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
  • C.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 D.抑制糖异生
  • E.促进糖原合成
98

4.血清蛋白电泳时通常用pH 8.6缓冲液,此时各种蛋白质带有的电荷为

  • A.白蛋白带正电荷,其他蛋白带负电荷
  • B.白蛋白和其他蛋白均带负电荷
  • C.白蛋白和其他蛋白均不带电荷
  • D.白蛋白带负电荷,其他蛋白带正电荷
  • E.白蛋白和其他蛋白均带正电荷
99

1.酮症酸中毒最好发于什么疾病

  • A.老年性糖尿症
  • B.1型糖尿病
  • C.2型糖尿病
  • D.严重缺氧
  • E.隐性糖尿病
100

2.Ⅱ b型高脂血症电泳图谱的特点是

  • A.原点深染
  • B.深G带
  • C.深p带,深前口带
  • D.宽8带
  • E.深前G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