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医学检验技术中级(基础知识)专项练习卷三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肝脏是脂肪酸β-氧化的主要器官
  • B.肝脏可合成VLDL
  • C.肝脏是利用酮体的主要器官
  • D.肝脏可将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
  • E.肝脏可生成HDL
2

属于多肽与蛋白质的激素是

  • A.GH
  • B.肾上腺素(E)
  • C.前列腺素
  • D.甲状腺激素
  • E.性激素
3

尿ll项多联试带是在10项基础上增加了

  • A.尿蛋白测定
  • B.尿葡萄糖测定
  • C.尿维生素C测定
  • D.尿比密测定
  • E.尿酮体测定
4

下列微生物可造成传染性疾病的是

  • A.大肠埃希菌
  • B.白假丝酵母菌
  • C.SARS冠状病毒
  • D.表皮葡萄球菌
  • E.肺炎链球菌
5

B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是

  • A.骨髓
  • B.胸腺
  • C.脾脏
  • D.扁桃体
  • E.淋巴结
6

下列无动力的细菌是

  • A.变形杆菌
  • B.伤寒沙门菌
  • C.霍乱弧菌
  • D.痢疾志贺菌
  • E.嗜水气单胞菌
7

ALL—L2骨髓象

  • A.小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
  • B.小细胞为主,大小不一致
  • C.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
  • D.大细胞为主,大小不一致
  • E.大小细胞混合,各占一半左右
8

如果蛋白质的PI小于电泳缓冲液的pH时则

  • A.蛋白质带负电,电泳时如不考虑电渗的影响,向正极移动
  • B.蛋白质带负电,电泳时如不考虑电渗的影响,向负极移动
  • C.蛋白质不带电,电泳时如不考虑电渗的影响不移动
  • D.蛋白质不带电,电泳时如考虑电渗的影响,向负极移动
  • E.蛋白质不带电,电泳时如考虑电渗的影响,向正极移动
9

黏膜伴随的淋巴组织主要的功能是

  • A.T淋巴细胞栖息和增殖场所
  • B.各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
  • C.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 D.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 E.主要产生IgA及分泌性IgA,执行体液免疫与局部特异免疫作用
10

下列细菌对干燥抵抗力最大的是

  • A.肺炎链球菌
  • B.脑膜炎奈瑟菌
  • C.炭疽芽孢杆菌
  • D.流感嗜血杆菌
  • E.百日咳杆菌
11

红细胞目视计数法的计算公式应是(N表示五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数)

  • A.N×5×10×10<sup>3</sup>×200?<sup>?&nbsp;&nbsp;&nbsp;&nbsp;</sup>
  • B.N×25×10×10<sup>4</sup>×200
  • C.N×5/25×10×10<sup>5</sup>×200
  • D.N×5/25×10×10<sup>6</sup>×200
  • E.N×25/5×10×10<sup>6</sup>×200
12

正常人尿液离心沉渣镜检计数时白细胞一般少于

  • A.1个/HP
  • B.3个/ HP
  • C.5个/ HP
  • D.10个/ HP
  • E.15个/ HP
13

白细胞总数增高应除外下列哪种情况

  • A.急性感染
  • B.急性大出血
  • C.急性中毒
  • D.剧烈劳动后
  • E.流行性感冒
14

关于脂肪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胰腺的一种外分泌酶
  • B.可被巯基化合物、胆汁酸、钙离子激活
  • C.可被丝氨酸激活
  • D.血清脂肪酶主要来源是胰腺
  • E.血清脂肪酶可部分来源于肠黏膜
15

下列对清道夫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清道夫受体分布于胎盘、肝、脾等处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 B.对氧化型LDL具有高亲和力
  • C.促使脂蛋白之间转移胆固醇
  • D.是LDL受体途径以外的脂质摄取途径
  • E.受体具有跨膜结构域
16

B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是

  • A.骨髓
  • B.胸腺
  • C.脾脏
  • D.扁桃体
  • E.淋巴结
17

正常人血浆中钙、磷浓度乘积是

  • A.40~50mg/dl
  • B.45~50mg/dl
  • C.30~35mg/dl
  • D.30~40mg/dl
  • E.没有固定关系
18

冷凝集素为

  • A.IgA类不完全抗体
  • B.IgG类完全抗体
  • C.IgG类不完全抗体
  • D.IgM类完全抗体
  • E.IgM类不完全抗体
19

下列关于酶定量测定叙述错误的是

  • A.是测定酶的活性浓度
  • B.是测定酶催化反应的速度
  • C.一般不直接测酶蛋白的含量
  • D.测定酶活性浓度时要选择好各种条件
  • E.任何情况下酶促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例
20

脂肪酸在血中与下列哪种物质结合运输

  • A.载脂蛋白
  • B.清蛋白
  • C.球蛋白
  • D.脂蛋白
  • E.磷脂
21

抗原与抗体发生交叉反应是因为

  • A.抗原与抗体的形状相似
  • B.抗原与抗体的比例合适
  • C.不同抗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
  • D.抗原与抗体的大小相近
  • E.抗体为多聚体
22

血清蛋白电泳时通常用PH8.6缓冲液,此时各种蛋白质带有的电荷为

  • A.白蛋白带正电荷,其他蛋白带负电荷
  • B.白蛋白和其他蛋白均带负电荷
  • C.白蛋白和其他蛋白均不带电荷
  • D.白蛋白带负电荷,其他蛋白带正电荷
  • E.白蛋白和其他蛋白均带正电荷
23

细胞抗凝系统是指

  • A.血管内皮细胞
  • B.嗜碱粒细胞
  • C.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
  • D.杆状核、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 E.肾小球旁细胞
24

白血病的MICM分型,不包括下列何项

  • A.组织病理学
  • B.分子生物学
  • C.细胞遗传学
  • D.形态学
  • E.免疫学
25

以同步分析工作原理工作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是

  • A.管道式分析仪
  • B.分立式分析仪
  • C.离心式分析仪
  • D.干片式分析仪
  • E.半自动分析仪
26

下列胆固醇成分中是好胆固醇的是

  • A.HDL-C
  • B.VLDL-C
  • C.LDL-C
  • D.TC
  • E.FC
27

晚幼粒细胞属于

  • A.分裂池
  • B.成熟池
  • C.贮存池
  • D.循环池
  • E.边缘池
28

下列属于大细胞性贫血的是

  • A.缺铁性贫血
  • B.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 C.铁粒幼细胞贫血
  • D.慢性失血
  • E.巨幼细胞贫血
29

产生表皮剥脱毒素的葡萄球菌属于

  • A.噬菌体Ⅰ群52型
  • B.噬菌体Ⅱ群71型
  • C.噬菌体Ⅰ群71型
  • D.噬菌体Ⅱ群52型
  • E.噬菌体Ⅲ群
30

迟发性超敏反应中最重要的细胞是

  • A.B细胞
  • B.Mφ
  • C.Th
  • D.嗜酸性粒细胞
  • E.嗜碱性粒细胞
31

血浆中以下哪种物质不是在肝脏合成的

  • A.清蛋白
  • B.凝血酶原
  • C.免疫球蛋白
  • D.纤维蛋白原
  • E.前清蛋白
32

综合光学、流体力学、电子计算机技术,利用荧光素产生荧光的特点,对单个细胞进行多参数定量测定和分选的技术称

  • A.荧光免疫分析
  • B.酶联免疫分析
  • C.流式细胞免疫分析
  • D.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 E.放射免疫分析
33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时,血液学指标发生下列变化

  • A.MCV↓,MCH↓,MCHC↓
  • B.MCV↓,MCH↑,MCHC↑
  • C.MCV↑,MCH↓,MCHC↓
  • D.MCV↑,MCH↑,MCHC↑
  • E.MCV↓,MCH正常,MCHC正常
34

不符合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染色结果的是

  • A.a-NAE:阳性,不被NaF抑制
  • B.AS-D-NCE:阴性
  • C.AS-D-NAL阳性,被NaF抑制
  • D.a-NBE:阳性,被NaF抑制
  • E.POX:弱阳性或阳性
35

FAB分型提出诊断急性白血病时骨髓中原始细胞为

  • A.≥20%
  • B.≥25%
  • C.≥30%
  • D.≥40%
  • E.≥15%
36

使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的因素是

  • A.白蛋白增高
  • B.糖蛋白增高
  • C.卵磷脂增高
  • D.红细胞增多
  • E.血脂增高
37

成熟B细胞的SmIg主要为

  • A.SmIgD,SmIgG
  • B.SmIgM,SmIgG
  • C.SmIgD,SmIgM
  • D.SmIgG,SmIgA
  • E.SmIgA,SmIgD
38

缺铁性贫血下列哪项增高

  • A.血清铁
  • B.铁蛋白
  • C.血清总铁结合力
  • D.转铁蛋白饱和度
  • E.细胞外铁
39

哪种细菌为微需氧菌

  • A.脆弱类杆菌
  • B.大肠埃希菌
  • C.幽门螺杆菌
  • D.金黄葡萄球菌
  • E.铜绿假单胞菌
40

痰液脱落细胞学检查肺癌最佳的染色方法是

  • A.革兰染色
  • B.瑞氏染色
  • C.巴氏染色
  • D.美兰-伊红染色
  • E.甲苯胺蓝染色
41

免疫应答反应的重要特征不包括

  • A.识别自己
  • B.识别异己
  • C.特异性
  • D.记忆性
  • E.遗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