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专业知识》模拟试卷(4)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测定胰腺外分泌功能的试验有

  • A.胰淀粉酶同-T酶
  • B.胰脂肪酶
  • C.胰蛋白酶
  • D.促胰酶素-促胰液素试验
  • E.对氨基苯甲酸试验
2

多种溶血的特殊检查,正确的一组是

  • A.Coombs试验阳性——自身免疫性贫血
  • B.红细胞渗透脆性增高——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 C.蚕豆病——机体对蚕豆的变态反应
  • D.Ham试验阳性——PNH
  • E.出现大量异常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病
3

AML-M7的特点是

  • A.骨髓中巨核细胞系异常增生
  • B.常见全血细胞减少
  • C.CD41、CD42可呈阳性表达
  • D.ACP和POX为阳性
  • E.PP0和MP0呈阳性反应
4

下列属于特异型糖尿病的是

  • A.药物或化学品所致糖尿病
  • B.2型糖尿病
  • C.感染所致糖尿病
  • D.其他遗传综合征所致糖尿病
  • E.内分泌疾病所致糖尿病
5

尿液中维生素C含量对哪项检验项目可能有影响

  • A.血红蛋白
  • B.胆红素
  • C.葡萄糖
  • D.亚硝酸盐
  • E.比密
7

有关一级消除动力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药物半衰期与血药浓度高低无关
  • B.药物血浆消除半衰期不是恒定值
  • C.为恒比消除
  • D.为绝大多数药物消除方式
  • E.也可转化为零级消除动力学方式
8

POX染色呈阴性反应的是

  • A.原始红细胞
  • B.原始单核细胞
  • C.原始淋巴细胞
  • D.原始巨核细胞
  • E.原始粒细胞
9

(3~5题共用备选答案)

  • A.分裂池
  • B.成熟池
  • C.储存池
  • D.循环池
  • E.边缘池    中性晚幼粒细胞和杆状核粒细胞主要划分在
10

(1~2题共用备选答案)

  • A.自身溶血率升高,被葡萄糖纠正
  • B.红细胞镰变试验阳性
  • C.HbF明显升高
  • D.自身溶血率升高,不被葡萄糖纠正
  • E.G-6-PD活性降低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11

关于脂肪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急性胰腺炎时,患者血清淀粉酶可正常而脂肪酶升高
  • B.脂肪酶的组织来源比淀粉酶少
  • C.急性胰腺炎时,血清脂肪酶升高比淀粉酶升高更有诊断价值
  • D.急性胰腺炎时血清脂肪酶活性升高持续时间比淀粉酶长
  • E.慢性胰腺炎血清脂肪酶不升高
12

关于促胰酶素一促胰液素试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试验是利用给胰腺以刺激,引起胰腺外分泌活动、采取给刺激物前、后的十二指肠液和血液,测定各项指标
  • B.从给刺激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来评价胰腺外分泌功能
  • C.刺激物主要作用是促使胰腺组织分泌富含碳酸氢盐的电解质溶液,使胰液流出量增加;促使各种胰酶的分泌量和浓度增加
  • D.测定在刺激前、后胰液的流出量,碳酸氢盐及酶的浓度和排出量等,从其变化来评价胰腺外分泌功能
  • E.应用广泛
13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下列各种细胞化学染色中,哪项是正确的

  • A.过氧化酶染色强阳性,胞浆中无颗粒
  • B.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活性增高
  • C.特异性酯酶染色强阳性最显著
  • D.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强阳性可被氯化钠抑制
  • E.糖原染色强阳性
14

出现肾小球性蛋白尿的原因为

  • A.肾小球通透性增加
  • B.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受损
  • C.远曲小管上皮细胞受损
  • D.肾盂炎症
  • E.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过量T—H蛋白
15

在进行OGTT时,糖尿病重要的判断指标是

  • A.餐后3h大于8mmol/L
  • B.餐后1h大于8mmol/L
  • C.餐后2h大于8mmol/L
  • D.餐后30min大于8mmol/L
  • E.空腹血糖大于8mmol/L
16

不见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痰液的成分是

  • A.库什曼螺旋体
  • B.SIgE增高
  • C.含铁血黄素细胞
  • D.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 E.Charcot-Leyden结晶
17

白细胞分化抗原测定方法目前主要采用

  • A.ELISA
  • B.酶免疫组化法
  • C.放射免疫技术
  • D.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
  • E.流式细胞仪测定法
18

无病理性Q波的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哪项检查诊断价值更大

  • A.心电图
  • B.心尖搏动图
  • C.血清心肌酶学检查和心肌肌钙蛋白测定
  • D.超声心动图
  • E.心导管检查
19

对溶栓后的再灌注状态检测时,至少;要采集的两点血样是

  • A.治疗开始时和治疗开始后60min
  • B.治疗开始时和治疗开始后90min
  • C.治疗开始时和治疗开始后120min
  • D.治疗开始后30min和60min
  • E.治疗开始后30min和90min
20

反映肾小管功能的试验为

  • A.BSP排泄试验
  • B.内生肌酐清除率
  • C.PAH清除率
  • D.浓缩稀释试验
  • E.1CG排泄试验
21

关于半抗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必须与载体结合后才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
  • B.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但可与相应抗体发生可见反应
  • C.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 D.既无免疫原性又无免疫反应性
  • E.无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
22

分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层液的最佳密度为

  • A.1.030
  • B.1.035
  • C.1.092
  • D.1.020
  • E.1.077
23

小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最常见于

  • A.失血性贫血
  • B.再生障碍性贫血
  • C.溶血性贫血
  • D.缺铁性贫血
  • E.白血病
24

免疫学检测质控品应具备的以下特征,但不包括

  • A.各分装所含待测物均一
  • B.纯品并准确定量
  • C.稳定
  • D.无已知的传染危险性
  • E.定性质控品预期结果已确定
25

与检测淋巴因子有关的变态反应是

  • A.Ⅰ型超敏反应
  • B.Ⅲ型超敏反应
  • C.Ⅰ型、Ⅱ型超敏反应
  • D.Ⅱ型超敏反应
  • E.Ⅳ型超敏反应
26

花粉引起的支气管哮喘属于

  • A.Ⅳ型超敏反应
  • B.I型超敏反应
  • C.Ⅲ型超敏反应
  • D.非超敏反应
  • E.Ⅱ型超敏反应
27

恶性畸胎瘤发生时,可显著增高的是

  • A.甲胎蛋白(AFP)
  • B.癌胚抗原(CEA)
  • C.PSA
  • D.糖链蛋白125(CA125)
  • 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28

有关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核分叶越多,说明细胞越衰老
  • B.5叶核>3%为核右移
  • C.炎症恢复期可见一过性核右移
  • D.核象左移提示预后不良
  • E.炎症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提示预后不良
29

根据WH0精子活动度的规定,精子在原地打转应为

  • A.a级
  • B.b级
  • C.C级
  • D.d级
  • E.0级
30

用于观察细胞核和寄生虫的首选染色方法是

  • A.瑞特染色
  • B.姬姆萨染色
  • C.抗酸染色
  • D.HE染色
  • E.瑞-姬复合染色
32

正常成年人血清乳酸脱氢酶(LD)同工酶电泳结果为:

  • A.LD<SUB>2</SUB>>LD<SUB>1</SUB>>LD<SUB>3</SUB>>LD<SUB>4</SUB>>LD<SUB>5</SUB>
  • B.LD<SUB>5</SUB>>LD<SUB>1</SUB>>LD<SUB>2</SUB>>LD<SUB>3</SUB>>LD<SUB>4</SUB>
  • C.LD<SUB>1</SUB>>LD<SUB>2</SUB>>LD<SUB>3</SUB>>LD<SUB>4</SUB>>LD<SUB>5</SUB>
  • D.LD<SUB>1</SUB>>LD<SUB>3</SUB>>LD<SUB>2</SUB>>LD<SUB>4</SUB>>LD<SUB>5</SUB>
  • E.LD<SUB>5</SUB>>LD<SUB>1</SUB>>LD<SUB>3</SUB>>LD<SUB>4</SUB>>LD<SUB>2</SUB>
34

Z-分数(Z-score)是

  • A.(测定结果—均值)/标准差
  • B.(测定结果—靶值)/靶值
  • c.(测定结果—均值)/均值
  • D.标准差/均值
  • E.标准差/均值?100%
35

对脆弱类杆菌生物学特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革兰阳性小杆菌
  • B.兼性厌氧菌
  • C.氯化血红素和20%胆汁促进其生长
  • D.不分解七叶苷
  • E.大部分菌株对青霉素敏感
36

HLA细胞学分型技术用于检测

  • A.HLA-A抗原
  • B.HLA-DR抗原
  • C.HLA-DP抗原
  • D.HLA-B抗原
  • E.HLA-C抗原
38

在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相当于评价诊断试验灵敏度的指标是

  • A.假失控概率
  • B.误差检出概率
  • C.在控预测值
  • D.失控预测值
  • E.失控效率
39

对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肿瘤和异源性ACTH综合征具有鉴别诊断价值的试验是

  • A.血浆(清)皮质醇测定
  • B.尿17-羟皮质类固醇、17-酮皮质类固醇测定
  • C.血浆ACTH测定
  • D.ACTH兴奋试验
  • E.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40

下列何种白血病细胞呈花细胞样特征性改变

  • A.幼淋巴细胞白血病(PLL)
  • B.多毛细胞白血病(HCL)
  • C.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 D.浆细胞白血病(PCL)
  • E.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
41

不会导致真性早熟的因素是

  • A.下丘脑提前发生脉冲式大量释放GnRH
  • B.腺垂体提前产生青春期样LH、FSH分泌
  • C.甲状腺功能亢进
  • D.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 E.神经系统肿瘤
42

操作过程规范图的操作点是指

  • A.概率
  • B.不准确度
  • C.不精密度
  • D.不精密度和不准确度
  • E.准确度和精密度
43

送检CSF标本,外观呈肉眼红色,什么情况下应当怀疑血液是大脑出血而不是穿刺损伤引起的

  • A.液体内有血凝块
  • B.红细胞存在数量多
  • C.血液在所有试管中均匀分布,上清液为黄色
  • D.标本表面有一层薄膜
  • E.红细胞皱缩
44

当有原因不明的血淀粉酶升高时,进一步检查应选择的项目是

  • A.乳酸脱氢酶
  • B.淀粉酶同工酶
  • C.胰脂肪酶
  • D.胰蛋白酶
  • E.胰蛋白酶原
46

均相酶免疫测定的基本特征是

  • A.反应平衡后,抗原抗体复合物中酶活性会发生变化
  • B.酶标抗原与抗体在固相介质表面形成复合物后,作用于底物成色
  • C.不用分离B、F即可确定待测物质的含量,表明其反应不易受内源性酶的干扰
  • D.反应属于非竞争结合,测定的灵敏度较高
  • E.测定方法较为复杂,且不易用于自动化检测
47

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

  • A.抗原的化学组成
  • B.抗原结构的复杂性
  • C.抗原表位的数量
  • D.抗原分子量的大小
  • E.抗原决定簇的性质、数目及空间构型
48

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

  • A.免疫佐剂
  • B.变应原
  • C.耐受原
  • D.超抗原
  • E.半抗原
50

急性白血病FAB分型中,ALL—L1的特点是

  • A.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
  • B.胞质量少,轻至中度嗜碱性
  • C.胞质中常有较多空泡
  • D.细胞核形规则,染色质较细致、疏松
  • E.核仁多见,小而清楚
51

痰液涂片不宜用哪些染色方法

  • A.巴氏染色法
  • B.H-E染色法
  • C.瑞特染色法
  • D.抗酸染色法
  • E.革兰染色
52

最适宜用来鉴别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淋巴瘤性白血病的细胞化学染色是

  • A.过氧化物酶染色
  • B.碱性磷酸酶染色
  • C.α-丁酸萘酚酯酶染色和氟化钠抑制试验
  • D.苏丹黑B染色
  • E.糖原染色
54

单核细胞病理性增多见于

  • A.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 C.肾移植术后出现排异反应
  • D.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 E.接触放射线
55

用于测定G-6-PD的试验

  • A.冷凝集素试验
  • B.变性珠蛋白小体生成试验
  • C.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 D.G-6-PD荧光斑点试验
  • E.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检测
56

炎症和创伤时,下列哪项不升高

  • A.α<SUB>1</SUB>-胰蛋白酶
  • B.α<SUB>1</SUB>-酸性糖蛋白
  • C.结合珠蛋白
  • D.白蛋白
  • E.C-反应蛋白
57

关于不同年龄组WBC生理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新生儿WBC总数可达30?10<SUP>9</SUP>/L
  • B.出生后6~9d,外周血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大致相等
  • C.婴儿期淋巴细胞较高
  • D.4~5岁的儿童,淋巴细胞少于中性粒细胞
  • E.进入青春期,中性粒细胞数与成人基本相同
58

前列腺酸性磷酸酶的英文缩写是

  • A.PSA
  • B.PAP
  • C.ALP
  • D.AFP
  • E.AFU
59

中胚叶造血期首先形成血岛的是以下哪个组织

  • A.骨髓
  • B.脾脏
  • C.卵黄囊
  • D.胸腺
  • E.肝脏
61

肝细胞中,大部分AST存在于

  • A.高尔基体
  • B.线粒体
  • C.微管或微丝
  • D.细胞质
  • E.细胞核
62

尿液的真酸度是指

  • A.尿液中所有能离解的氢离子浓度
  • B.尿液中所有能离解的氧离子饱和浓度
  • C.尿液中所有能离解的钠离子浓度
  • D.尿液中所有能离解的0H<SUP>-</SUP>离子浓度
  • E.尿液中所有能离解的钾离子浓度
64

无尿指24h尿量小于

  • A.0.05L
  • B.0.1L
  • C.0.2L
  • D.0.4L
  • E.0.5L
65

有关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核分叶越多,说明细胞越衰老
  • B.5叶核>3%为核右移
  • C.炎症恢复期可见一过性核右移
  • D.核象左移提示预后不良
  • E.炎症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提示预后不良
66

M3易并发DIC,其原因是

  • A.M3易合并感染
  • B.M3合并溶血
  • C.M3中早幼粒细胞释放组织促凝物质
  • D.M3细胞的广泛浸润
  • E.M3引起其他细胞的生长抑制
68

连续监测法时间反应曲线应符合

  • A.吸光度下降型的反应,试剂空白吸光度应在0.5左右
  • B.吸光度上升型的试剂空白吸光度越高越好
  • C.试剂空白的时间反应曲线应平坦,吸光度变化(/kA/min)应≤0.01
  • D.延迟期、线性反应期与设定的实验参数要相符
  • E.观察时间反应曲线的斜率,通过定值血清,分析试剂盒的准确度
69

用鼠肝切片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主要可见4种荧光模型,下列哪种不是

  • A.周边型
  • B.斑点型
  • C.均质型
  • D.原生质型
  • E.核仁型
70

红细胞管型可见于

  • A.急性肾小球肾炎
  • B.肾盂肾炎
  • C.膀胱炎
  • D.慢性肾炎尿毒症时
  • E.尿路感染
71

肾小管性蛋白尿时尿中出现的蛋白主要为

  • A.白蛋白
  • B.前白蛋白
  • C.β<SUB>2</SUB>-微球蛋白
  • D.γ-球蛋白
  • E.脂蛋白
72

白血病细胞中Ph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出现在90%以上的CML
  • B.与t(9;22)有关
  • C.可出现在AML-M1
  • D.多见于CLL
  • E.可见于AML-M2a
73

脑脊液抽出后1~2h有明显的凝块或沉淀出现,则首先考虑为

  • A.化脓性脑膜炎
  • B.脊髓灰质炎
  • C.结核性脑膜炎
  • D.蛛网膜下腔阻塞
  • E.穿刺出血
74

尿干化学检测尿糖,注意事项中正确的是

  • A.干化学尿糖检测原理是酸碱指示剂法
  • B.常见的色素原有对一二甲氨基苯甲醛
  • C.维生素C使干化学法产生假阳性
  • D.干化学尿糖只检测果糖
  • E.尿比密过高,则将使尿糖呈现假阴性结果
75

不符合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是

  • A.外周血淋巴细胞持续≥60%
  • B.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
  • C.原淋巴细胞和幼淋巴细胞≥15%
  • D.大多数病例为B细胞异常增生
  • E.血涂片中蓝细胞(涂抹细胞)增多
76

关于红细胞沉降率测定不正确的是

  • A.不能用于无症状人群的筛查
  • B.随年龄增加,红细胞沉降率减慢
  • C.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无特异性,应与临床资料相结合
  • D.任何一种发生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的疾病,在治疗期间,以定期测定红细胞沉降率,可以帮助推断病变的发展
  • E.若外科手术1周后,出现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提示发生并发症
77

AML-M1的骨髓象是

  • A.骨髓某一系列的原始细胞<10%(NEC)
  • B.骨髓某一系列的原始细胞>20%~30%(NEC)
  • C.骨髓某一系列的原始细胞>30 0A(NEC)
  • D.骨髓中原粒细胞>30%~<90%(NEC)
  • E.骨髓中原粒细胞≥90%(NEC)
78

钙测定的参考方法是

  • A.火焰光度法
  • B.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C.甲基百里酚蓝比色法
  • D.离子选择电极法
  • E.EDTA滴定法
79

粪便呈黑色、质软、富有光泽,见于

  • A.服用活性炭
  • B.下消化道出血
  • C.进食大量蔬菜
  • D.服用铁剂
  • E.上消化道出血
80

呼吸性酸中毒完全代偿时,血气分析表现为

  • A.血液pH为7.35~7.45
  • B.PC0<SUB>2</SUB>不变
  • C.PC0<SUB>2</SUB>降低
  • D.PC0<SUB>2</SUB>和[HC0<SUB>3</SUB><SUP>-</SUP>]都下降
  • E.以上皆不是
81

ABO血型的常用检测方法是

  • A.EIA
  • B.间接免疫荧光法
  • C.RIA
  • D.免疫电泳
  • E.生理盐水凝集试验
82

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呈云雾状生长,距培养基表面数毫米处出现一个倒伞形生长区,此菌是

  • A.铜绿假单胞菌
  • B.霍乱弧菌
  • C.产单核李斯特菌
  • D.阴沟肠杆菌
  • E.金黄葡萄球菌
83

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的主要特点是

  • A.外观明显浑浊
  • B.蛋白含量减少
  • C.葡萄糖含量明显减低
  • D.氯化物含量明显减低
  • E.淋巴细胞增高
84

作细菌培养用尿液标本基本要求是

  • A.无菌操作的导尿
  • B.清洁尿道口后的中段尿
  • C.晨尿
  • D.随机尿
  • E.24h尿
86

体育运动员兴奋剂检查时,尿标本适宜的防腐荆为

  • A.甲醛
  • B.磷酸
  • C.浓盐酸
  • D.碳酸钠
  • E.稀硫酸
87

会使血钙浓度降低的原因是

  • A.使用草酸盐抗凝剂
  • B.维生素D中毒
  • C.血液中未加抗凝剂
  • D.输入柠檬酸盐抗凝的血液
  • E.多发性骨髓瘤
88

对心脏术后综合征有诊断意义的自身抗体是

  • A.抗甲状腺球蛋白和微粒体抗体
  • B.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 C.抗平滑肌抗体
  • D.抗心肌抗体
  • E.抗线粒体抗体
89

人体内运输铁的蛋白质是

  • A.细胞色素类
  • B.肌红蛋白
  • C.血红蛋白
  • D.转铁蛋白
  • E.铁蛋白
90

某病人检测空腹血糖为11.Ommol/L.GHb为6.5%,则该病人很可能为

  • A.新发生的糖尿病病人
  • B.未控制的糖尿病病人
  • C.糖尿病已经控制的病人
  • D.无糖尿病
  • E.糖耐量受损的病人
92

下列哪些不属于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现象

  • A.对胞内寄生微生物的抗感染作用
  • B.调理作用
  • C.迟发型超敏反应
  • D.抗肿瘤作用
  • E.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93

直接抗球蛋白试验用于检测

  • A.血清中结合的抗体
  • B.血清中游离的不完全抗体
  • C.红细胞表面结合的不完全抗体
  • D.红细胞表面结合的完全抗体
  • E.血清中游离的完全抗体
95

关于结核杆菌的生物学性状,哪项是错误的

  • A.抗酸染色阳性,细长、稍弯曲杆菌
  • B.菌体上可含有一至数个异染颗粒
  • C.改良罗氏培养基上生长迅速
  • D.专性需氧
  • E.菌落多为R型
96

尿液中出现何种管型多提示早期肾小球病变

  • A.红细胞管型
  • B.白细胞管型
  • C.蜡样管型
  • D.颗粒管型
  • E.透明管型
97

3H标记放射免疫技术比125Ⅰ标记放射免疫技术优越的是

  • A.标记方法简便
  • B.放射性测量方法简便,效率高
  • C.易获得高比放射性标记物
  • D.标记物保存期较长
  • E.放射性废弃物处理较易
98

RBC直方图显示曲线波峰左移,峰底变窄,提示

  • A.大细胞均一性贫血
  • B.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
  • C.小细胞均一性贫血
  • D.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
  • E.正细胞不均一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