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专业知识》模拟试卷(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DIC患者实验室检查可出现

  • A.Plt<100×10<SUP>9</SUP>/L
  • B.血浆纤维蛋白原<1.5g/L
  • C.3P试验阳性
  • D.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较正常对照延长3n以上
  • E.纤溶酶原含量和活性降低
2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型的细胞学特征包括

  • A.核染色质较粗
  • B.小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
  • C.胞质深蓝色
  • D.核型规则
  • E.核仁小而清楚,一个或多个
3

染色体结构异常可包括

  • A.断裂
  • B.缺失
  • C.重复
  • D.嵌合
  • E.易位
4

关于渗出性体腔积液细胞分类的意义,正确的是

  • A.结核性浆膜炎在早期的积液中亦可见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多
  • B.以淋巴细胞为主,常见于淋巴液回流受阻所致的积液
  • C.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常见于化脓性渗出液
  • D.变态反应所致的渗出液中常见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 E.慢性疾病,如结核、梅毒等引起的积液以淋巴细胞为主
5

引起糖尿病的原因有

  • A.胰岛素分子的结构异常
  • B.胰岛素原转变为胰岛素障碍
  • C.靶细胞胰岛素受体异常
  • D.胰岛β细胞破坏
  • E.胰岛a细胞破坏
6

观察细菌对氨基酸代谢的试验包括

  • A.硫化氢试验
  • B.丙二酸盐利用试验
  • C.吲哚试验
  • D.甲基红试验
  • E.杆菌肽试验
7

黑色粪便见于服用以下物质

  • A.铁剂
  • B.活性炭
  • C.动物肝
  • D.动物血
  • E.钡剂
8

有关纤维蛋白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的TT延长
  • B.双缩脲法的参考值为2~4g/L
  • C.也称为Ⅱ因子
  • D.也称为Ⅰ因子
  • E.DIC高凝状态时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多
9

可导致病理性高血糖的情况是

  • A.呕吐
  • B.饮酒
  • C.甲状腺功能亢进
  • D.高热
  • E.腹泻
12

衣原体与病毒不同点是

  • A.专性细胞内寄生
  • B.核酸组成
  • C.能形成包涵体
  • D.对抗生素敏感性
  • E.对干扰素敏感性
13

引起黏液脓血便的大肠埃希菌是

  • A.EIEC
  • B.ETEC
  • C.EPEC
  • D.EHEC
  • E.EAggEC
14

网织红细胞RNA含量增高,则

  • A.MFR增高
  • B.HFR增高
  • C.LFR减低
  • D.HFR减低
  • E.LFR增高
15

(1~3题共用备选答案)

  • A.EIEC
  • B.ETEC
  • C.EPEC
  • D.EHEC
  • E.EAggEC&nbsp;&nbsp;&nbsp;&nbsp;引起婴儿腹泻的大肠埃希菌是
16

R4s规则指的是

  • A.同批两个质控结果之差值超过4s,即一个质控结果超过均值 2s,另一质控结果超过均值-2s,表示存在随机误差
  • B.一个质控结果超过均值?3s,为违背此规则,提示存在随机误差
  • C.两个连续质控结果同时超过均值 2s或均值-2s,为违背此规则,表示存在系统误差
  • D.一个质控品连续的四次测定结果都超过均值 1s或均值一1s,或两个质控品连续两次测定都超过均值 1s或均值一1s,为违背此规则,表示存在系统误差
  • E.十个连续的质控结果在平均数一测,为违背此规则,表示存在系统误差
17

在室内质量控制规则中,对系统误差检出敏感的规则是:

  • A.1<SUB>2s</SUB>
  • B.1<SUB>3s</SUB>
  • C.1<SUB>2.5s</SUB>
  • D.2<SUB>2s</SUB>
  • E.10<SUB>x</SUB>
19

以下哪种抗体不属于ENA抗体

  • A.抗RNP抗体
  • B.抗Sm抗体
  • C.抗SS-A抗体
  • D.抗dsDNA抗体
  • E.抗SS-B抗体
20

下例何种物质没有酶的催化功能

  • A.AST
  • B.Mb
  • C.LD
  • D.CK
  • E.CK-MB
21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血象特点是

  • A.白细胞计数一定高于正常
  • B.白细胞分类中以中幼、晚幼粒细胞为主
  • C.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淡染
  • D.白细胞分类可有原始、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
  • E.血小板增多
22

对桥本甲状腺炎有诊断意义的自身抗体是

  • A.抗甲状腺球蛋白和微粒体抗体
  • B.抗平滑肌抗体
  • C.抗线粒体抗体
  • D.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 E.抗心肌抗体
23

GVHR最常见于

  • A.骨髓移植
  • B.肾移植
  • C.脾移植
  • D.胸腺移植
  • E.免疫缺陷的新生儿接受输血
24

体内哪种组织含ALT最丰富

  • A.心肌细胞
  • B.骨骼肌细胞
  • C.红细胞
  • D.肝细胞
  • E.胰腺细胞
25

支气管激发试验的缺点是

  • A.不能明确变应原
  • B.较皮试的特异性低
  • C.每次只能测试一种抗原
  • D.不能检测Ⅱ、Ⅲ型超敏反应
  • E.只能在呼吸道进行试验
26

脑脊液直接涂片墨汁染色见大而圆的菌体,有宽厚荚膜,可疑为脑膜炎,其病原体可能是

  • A.脑膜炎奈瑟菌
  • B.新型隐球菌
  • C.流感嗜血杆菌
  • D.结核分枝杆菌
  • E.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27

有关急性造血功能停滞不正确的是

  • A.又称急性再障危象
  • B.网织红细胞减低
  • C.去除诱因后血象可恢复
  • D.骨髓粒、红比值增高
  • E.为原发性疾病
28

脑膜炎奈瑟菌在人体的定植部位一般为

  • A.肠道黏膜
  • B.口腔黏膜
  • C.皮肤表面
  • D.鼻咽部
  • E.脑膜
29

关于ELISA竞争法正确的是

  • A.用于检测抗原
  • B.被测物多则标记物被结合的机会少
  • C.只用于检测抗体
  • D.被检测物与酶标记物的免疫活性各不相同
  • E.待测管的颜色比对照管的淡表示被测物量少
30

不符合浆细胞白血病病人检查结果的是

  • A.红细胞沉降率增高
  • B.尿本-周蛋白试验阴性
  • C.血清β<SUB>2</SUB>-微球蛋白增高
  • D.血清乳酸脱氢酶含量增高
  • E.出现异常免疫球蛋白
31

对有胸痛或胸部不适而ECG检查结果正常的患者,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不需要进一步作与急性心肌梗死有关的生化标志物的检测
  • B.可以排除急性心肌梗死
  • C.可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 D.不能排除急性心肌梗死
  • E.以上都不对
32

常规血清铁测定多采用的分析方法是

  • A.EDTA络合滴定法
  • B.火焰光度法
  • C.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D.邻甲酚酞络合酮比色法
  • E.铁三嗪比色法
33

鉴别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应用

  • A.POX染色
  • B.PAS染色
  • C.α-NAE染色加NaF抑制试验
  • D.NAP染色
  • E.铁染色
34

分离亚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

  • A.超速离心法
  • B.选择性沉淀法
  • C.凝胶过滤法
  • D.高速离心法
  • E.凝胶电泳法
35

正常人每100ml血浆中钙,磷浓度乘积是

  • A.25~35
  • B.30~35
  • C.35~40
  • D.40~50
  • E.45~50
36

导致试带法尿糖测定结果呈假阴性的是

  • A.麻黄碱
  • B.睾酮
  • C.维生素K
  • D.H<SUB>2</SUB>0<SUB>2&nbsp;&nbsp;&nbsp;&nbsp;</SUB>E.大剂量抗坏血酸
37

“胆酶分离”通常是哪种疾病的征兆

  • A.急性心肌梗死
  • B.肝癌
  • C.肝坏死
  • D.脂肪肝
  • E.胆石症
38

关于钙的生理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信使
  • B.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
  • C.增加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 D.引起肌肉舒张
  • E.与K<SUP></SUP>相对抗,参与心脏的收缩
39

下列哪项不属于荧光免疫显微技术类型

  • A.直接法
  • B.夹心法
  • C.间接法
  • D.补体法
  • E.双标记法
40

ELISA板包被后,最常用的封闭物质是

  • A.人清蛋白
  • B.人球蛋白
  • C.牛血清清蛋白
  • D.牛血清球蛋白
  • E.鼠清蛋白
41

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应首先怀疑下列哪种疾病

  • A.再生障碍性贫血
  • B.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 C.缺铁性贫血
  • D.巨幼细胞性贫血
  • 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42

肠杆菌科细菌与0特异性抗血清反应常不出现凝集是因为

  • A.细菌表面抗原的存在
  • B.细菌O抗原发生变异
  • C.反应条件不当
  • D.细菌H抗原的存在
  • E.其他原因
43

PT延长可见于

  • A.口服避孕药
  • B.DIC早期
  • C.先天性V因子增多
  • D.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 E.严重肝病
44

真菌人工培养的条件,正确的是

  • A.培养基中必须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 B.最适pH 7.4
  • C.最适温度25~28℃
  • D.较低的温度和含氧量
  • E.培养时间在1~2周即可
45

下列哪项是继发性纤溶的分子学标志物

  • A.TFPI
  • B.FDP
  • C.TF
  • D.vWF
  • E.D-二聚体
46

痰液涂片不宜用哪些染色方法

  • A.巴氏染色法
  • B.H-E染色法
  • C.瑞特染色法
  • D.抗酸染色法
  • E.革兰染色
47

我国采用HGB诊断贫血的标准,成年女性应低于

  • A.100g/L
  • B.110g/L
  • C.120g/L
  • D.150g/L
  • E.160g/L
48

关于凝血因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m浆中不含纤维蛋白原
  • B.凝血因子都在肝脏中合成
  • C.人体内的凝血因子均为蛋白质
  • D.凝血因子I、V、Ⅶ均对凝血酶敏感
  • E.凝血因子Ⅱ、Ⅶ、Ⅻ和X是维生索K依赖因子
49

抗血细胞抗体检测有助于诊断

  • A.Ⅰ型超敏反应
  • B.Ⅱ型超敏反应
  • C.Ⅲ型超敏反应
  • D.Ⅳ型超敏反应
  • E.非超敏反应
50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尿中除可能出现葡萄糖尿外,还可能出现

  • A.乳糖尿
  • B.葡萄糖尿
  • C.半乳糖尿
  • D.果糖尿
  • E.戊糖尿
51

哪项不符合渗出液的实验室检查特点

  • A.积液总蛋白/血清总蛋自<0.5
  • B.低于血糖水平
  • C.蛋白质:>30g/L
  • D.黏蛋白定性试验阳性
  • E.比密>1.018
53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尿液中可能存在

  • A.Tamm-Horsfall
  • B.蛋白β<SUB>2</SUB>-微球蛋白
  • C.凝溶蛋白
  • D.活动后出现尿蛋白,平卧后消失
  • E.活动后出现尿蛋白( ),平卧后仍持续存在
54

关于反向间接凝集抑制反应,正确的是

  • A.诊断试剂为抗原致敏的载体及相应的抗体
  • B.试验时,将标本、试剂抗体和抗原混合后,37℃孵育
  • C.出现凝集现象为阳性结果
  • D.用于检测标本中的抗体
  • E.用抗体检测标本中的抗原
55

气相色谱仪鉴定厌氧菌是检测

  • A.细菌的抗原物质
  • B.细菌的酶
  • C.细菌的代谢产物
  • D.细菌的核酸
  • E.以上均不是
56

关于血肌酐和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尿素的浓度取决于机体氮的分解代谢和肾脏的排泄能力
  • B.血尿素测定比血肌酐测定更能准确地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
  • C.酶偶联法测定肌酐特异性高,但价格昂贵
  • D.Scr和尿素浓度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
  • E.尿素酶法测定尿素反应专一,特异性强
57

有关生物转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在心、肝、肾的微粒体进行
  • B.第一相反应为氧化、还原或水解,第二相反应为结合
  • C.又称为消除
  • D.使多数药物药理活性增强,并转化为极性高的水溶性代谢物
  • E.药物经生物转化后,有利于分布
58

骨髓增生减低可见予下列哪种疾病

  • A.溶血性贫血
  • B.再生障碍性贫血
  • C.巨幼细胞性贫血
  • D.缺铁性贫血
  • E.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59

关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骨髓象描述,错误的是

  • A.骨髓液深红色
  • B.三系均增生
  • C.巨核细胞增多
  • D.骨髓铁增多
  • E.偶有干抽现象
60

闪光细胞主要见于

  • A.肾小球肾炎
  • B.急性肾盂肾炎
  • C.膀胱炎
  • D.尿道炎
  • E.前列腺炎
61

具有氧化酶活性的蛋白是

  • A.C-反应蛋白
  • B.白蛋白
  • C.β<SUB>2</SUB>-微球蛋白
  • D.前白蛋白
  • E.铜蓝蛋白
62

下列哪项不是红细胞破坏的原因

  • A.红细胞膜的异常
  • B.红细胞内酶的异常
  • C.血红蛋白结构异常
  • D.免疫因素,如自身抗体、异型输血
  • E.骨髓本身衰竭
63

正常胃液显微镜检查,应见到

  • A.嗜酸性粒细胞
  • B.纤毛柱状上皮细胞
  • C.抗酸杆菌
  • D.红细胞
  • E.鳞状上皮细胞
64

造血干细胞的特异性免疫标志是

  • A.CD33
  • B.CD34
  • C.CD38
  • D.CD61
  • E.HLA-DR
65

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增高见于哪种原因引起的浆膜腔积液

  • A.化脓性腹膜炎
  • B.结核性腹膜炎
  • C.心功能不全
  • D.肾病综合征
  • E.肝硬化
66

若患者新鲜血浆浑浊,4℃放置12h以上后,表面出现一奶油样层,而下层清亮,可认为病人属于

  • A.I型高脂血症
  • B.Ⅲ型高脂血症
  • C.V型高脂血症
  • D.Ⅱ型高脂血症
  • E.Ⅳ型高脂血症
67

单向琼脂扩散法最常用于

  • A.抗体定性
  • B.抗体定量
  • C.抗原定量
  • D.抗原定性
  • E.免疫复合物定量
68

导致血清总蛋白增高的原因为

  • A.营养不良
  • B.水分丢失过多
  • C.消耗性疾病导致蛋白丢失过多
  • D.消耗增加
  • E.肝功能障碍
69

血管外溶血时

  • A.血浆中出现高铁血红素白蛋白
  • B.尿中含铁血黄素试验阴性
  • C.血清结合珠蛋白下降
  • D.尿中出现游离血红蛋白
  • E.血中游离血红蛋白明显增高
70

标本的采集是分析前质量保证关键的一步,下列不正确的是

  • A.空腹采血
  • B.防止溶血,避免影响因素
  • C.标本处理及时,严防污染
  • D.选择合适的抗凝剂
  • E.边输液边采血
71

关于试纸法(硝普盐半定量法)测定酮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测乙酰乙酸的灵敏度比丙酮小
  • B.此方法完全不能测出β-羟基丁酸
  • C.酮体与硝普盐在碱性条件下可生成棕色化合物,生成量与酮体的含量成正比
  • D.当血清酮体浓度<5mmol/L时,难以测出乙酰乙酸的含量
  • E.在酮体中乙酰乙酸的含量最高
72

下列哪种原因会使血钙浓度降低

  • A.使用草酸盐抗凝剂
  • B.维生素D中毒
  • C.血液中未加抗凝剂
  • D.输入柠檬酸盐抗凝的血液
  • E.多发性骨髓瘤
73

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AT-Ⅲ活性,其显色的深浅

  • A.与AT-Ⅲ活性呈负相关
  • B.与AT-Ⅲ活性呈正相关
  • C.与剩余的凝血酶呈负相关
  • D.与剩余凝血酶的量无关
  • E.与释放出的显色基团(PNA)多少无关
74

粪便检查时与艾滋病感染有关的病原体是

  • A.钩虫
  • B.纤毛虫
  • C.鞭毛虫
  • D.隐孢子虫
  • E.阿米巴原虫
75

在ELISA定性检测时,当弱阳性室内质控为阴性时,应该如何处理当天的检测结果

  • A.阳性结果可以发出,找到失控原因后,对阴性样本重新进行检测
  • B.先将结果发出,再查找原因
  • C.报告一律不发,找到失控原因后,对所有样本重新进行检测
  • D.阴性结果可以发出,找到失控原因后,对阳性样本重新进行检测
  • E.报告发出,下次检测时更换质控品
76

哪种血清酶含量随年龄变化最为明显

  • A.ALT
  • B.GGT
  • C.AST
  • D.ALP
  • E.LD
77

下列粪便采集方法错误的是

  • A.随意挑取一块粪便送检
  • B.检查阿米巴滋养体,标本保温送检
  • C.做粪胆原定量检查,连续收集3d粪便
  • D.做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被检者试验前禁食肉类食物3d
  • E.检查蛲虫卵,应于晚12时在肛门周围皱襞处拭取
78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型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过氧化物酶染色为阴性或阳性率<3%
  • B.原始细胞>30%
  • C.大多有染色体异常和特异性核型
  • D.特异性酯酶染色呈阴性
  • E.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髓过氧化物酶阳性
79

关于EIA竞争法叙述正确的是

  • A.仅用于抗原的检测
  • B.待测管呈色比参照管浅表示被测物量少
  • C.待测管呈色比参照管浅表示被测物多
  • D.能用于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 E.仅用于抗体检测
80

与脑膜炎奈瑟菌无关的性状是

  • A.革兰阴性肾形双球菌
  • B.营养要求较高
  • C.普通培养基上即可生长
  • D.触酶试验阳性
  • E.氧化酶试验阳性
81

正常男性成人红细胞占全血体积的比例约为

  • A.15%
  • B.25%
  • C.35%
  • D.45%
  • E.60%
82

乙型血友病缺乏的因子为

  • A.因子Ⅺ
  • B.因子Ⅸ
  • C.因子ⅩⅡ
  • D.因子Ⅷ
  • E.因子Ⅹ
83

较正常对照延长、具有病理意义的APTT的结果是

  • A.>25s
  • B.>20s
  • C.>10s
  • D.>5S
  • E.>3s
84

碱性浑浊尿加热加酸后产生气泡,其浑浊物可能是

  • A.无定型磷酸盐结晶
  • B.三联磷酸盐结晶
  • C.尿酸铵缩晶
  • D.碳酸盐结晶
  • E.草酸钙结晶
85

引起霍乱样水样泻的大肠埃希菌是

  • A.EIEC
  • B.ETEC
  • C.EPEC
  • D.EHEC
  • E.EAggEC
86

最适合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的荧光物质

  • A.异硫氰酸荧光素
  • B.四乙基罗丹明
  • C.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
  • D.藻红蛋白
  • E.镧系稀土元素(Eu<SUP>3</SUP>)
88

关于凝血酶时间(TT)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正常人TT为16~18s
  • B.在被检血浆中加入标准凝血酶溶液,测定其凝固时间即凝血酶时间
  • C.又称凝血酶凝固时间(TCT)
  • D.主要反映凝血过程第一阶段有无异常
  • E.患者较正常对照延长3s以上有诊断意义
89

血脂异常防治时LDL—C的最适水平是

  • A.<4.13mmol/L
  • B.<3.34mmol/L
  • C.<2.59mmol/L
  • D.<2.30mmol/L
  • E.<1.59mmol/L
90

下列哪种情况会导致病理性高血糖,除外

  • A.甲亢
  • B.皮质醇增多症
  • C.糖尿病
  • D.情绪紧张
  • E.嗜铬细胞瘤
91

下列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不能检出抗核抗体的是

  • A.系统性红斑狼疮
  • B.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C.链球菌感染后的风湿性心脏病
  • D.重症肌无力
  • E.类风湿关节炎
92

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血中下列哪项最早升高

  • A.CK
  • B.Mb
  • C.LD1/LD2
  • D.cTn
  • E.AST
93

散射比浊法的特异性好于透射比浊法,其原理是

  • A.散射比浊法的入射光波长较短
  • B.检测点接近光源
  • C.IC的体积大
  • D.IC的折射率大
  • E.避免了杂信号的影响
94

男性,20岁,头晕乏力2年。实验室检查:RBC 2.2 ×1012/L,HGB 80g/L,MCV120fl.MCH 36.4pg。行骨髓检查,不符合该患者病情的骨髓象改变是

  • A.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红系细胞增生为主
  • B.粒系细胞常见巨杆状核及巨晚幼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
  • C.幼红细胞胞体较小,胞质发育落后于胞核
  • D.铁染色示骨髓外铁增加
  • E.巨核细胞数正常,可见核分叶过多现象
95

ONPG是测定细菌的

  • A.乳糖酶
  • B.半乳糖苷酶
  • C.乳糖渗透酶
  • D.β-半乳糖苷酶
  • E.β-半乳糖苷渗透酶
96

酮尿可见于

  • A.未控制的糖尿病
  • B.寒冷
  • C.呕吐
  • D.运动
  • E.以上均可见
97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在下列哪种疾病中常呈明显降低

  • A.再生障碍性贫血
  • B.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 C.严重化脓细菌感染
  •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E.淋巴瘤
98

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造血细胞是

  • A.红系祖细胞
  • B.巨核系祖细胞
  • C.淋巴系祖细胞
  • D.粒系祖细胞
  • E.骨髓造血干细胞
99

免疫电泳(IEF)是

  • A.区带电泳与双向免疫扩散相结合的技术
  • B.电泳与单向免疫扩散相结合的技术
  • C.电泳与双向免疫扩散相结合的技术
  • D.区带电泳与免疫沉淀反应相结合的技术
  • E.电泳与环状沉淀反应相结合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