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级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考试《专业知识》模拟题二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用于厌氧血平板的质控菌株是

  • A.伤寒沙门菌
  • B.霍乱弧菌
  • C.白色念珠菌
  • D.粪肠球菌
  • E.产气荚膜梭菌
2

用于TCBS平板的质控菌株是

  • A.伤寒沙门菌
  • B.霍乱弧菌
  • C.白色念珠菌
  • D.粪肠球菌
  • E.产气荚膜梭菌
3

与类风湿关节炎密切相关的抗体是

  • A.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 B.抗角蛋白抗体
  • C.抗心磷脂抗体
  • D.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 E.抗胰岛细胞抗体
4

用于中国蓝平板的质控菌株是

  • A.伤寒沙门菌
  • B.霍乱弧菌
  • C.白色念珠菌
  • D.粪肠球菌
  • E.产气荚膜梭菌
5

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密切相关的抗体是

  • A.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 B.抗角蛋白抗体
  • C.抗心磷脂抗体
  • D.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 E.抗胰岛细胞抗体
6

与韦格纳肉芽肿发生密切相关的抗体是

  • A.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 B.抗角蛋白抗体
  • C.抗心磷脂抗体
  • D.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 E.抗胰岛细胞抗体
7

抗球蛋白试验可用于检测

  • A.总补体活性
  • B.溶血性疾病的不完全抗体
  • C.红细胞的脆性
  • D.待测抗原或抗体
  • E.溶血素滴度
8

一般情况下补体结合试验只是用来检测

  • A.总补体活性
  • B.溶血性疾病的不完全抗体
  • C.红细胞的脆性
  • D.待测抗原或抗体
  • E.溶血素滴度
9

(共用备选答案)

  • A.伤寒沙门菌
  • B.霍乱弧菌
  • C.白色念珠菌
  • D.粪肠球菌
  • E.产气荚膜梭菌    1.用于中国蓝平板的质控菌株是    2.用于TCBS平板的质控菌株是    3.用于厌氧血平板的质控菌株是
10

凝血因子Ⅱ、Ⅶ、Ⅸ、X分子中共有的结构

  • A.丝氨酸蛋白酶
  • B.广羧基谷氨酸
  • C.谷氨酸
  • D.磷脂酰丝氨酸
  • E.花生四烯酸
11

(共用备选答案)

  • A.总补体活性
  • B.溶血性疾病的不完全抗体
  • C.红细胞的脆性
  • D.待测抗原或抗体
  • E.溶血素滴度    1.溶血反应主要是用来检测    2.一般情况下补体结合试验只是用来检测    3.抗球蛋白试验可用于检测
12

双缩脲法应选择的波长为

  • A.260nm
  • B.340nm
  • C.410nm
  • D.546nm
  • E.630nm
13

(共用备选答案)

  • A.腺苷脱氨酶
  • B.溶菌酶
  • C.γ-谷氨酰转移酶
  • D.透明质酸酶
  • E.乳酸脱氢酶    1.上述可作为胸水诊断间皮瘤的指标的是    2.上述可作为化脓性脑膜炎疗效观察的指标的是
14

(共用备选答案)

  • A.丝氨酸蛋白酶
  • B.广羧基谷氨酸
  • C.谷氨酸
  • D.磷脂酰丝氨酸
  • E.花生四烯酸&nbsp;&nbsp;&nbsp;&nbsp;1.凝血因子Ⅱ、Ⅶ、Ⅸ、X分子中共有的结构&nbsp;&nbsp;&nbsp;&nbsp;2.代谢产物是PGI<SUB>2</SUB>和TXA<SUB>2</SUB>
16

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时反应产生有色物质的颜色为

  • A.黄色
  • B.蓝色
  • C.绿色
  • D.棕色
  • E.紫红色
20

下列不是该疾病前列腺液的特征的是

  • A.白细胞增多,成簇分布
  • B.红细胞增多
  • C.卵磷脂小体增多,分布不均
  • D.前列腺液减少
  • E.前列腺液黄色、浑浊、黏稠
21

胎儿肺成熟可疑,若选择终止妊娠,应重点防范发生的情况是

  • A.新生儿肾功能不全
  • B.新生儿肝功能不全
  • C.新生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D.羊水栓塞
  • E.产妇糖尿病
22

如果诊断成立,关于该病以下不正确的是

  • A.起病急
  • B.是一种自限性疾病,轻者可自行缓解
  • C.脑脊液蛋白和细胞数轻度升高,糖和氯化物正常
  • D.多数患儿留有后遗症
  • E.脑脊液中可分离出病毒
23

(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37岁。妊娠32周,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需选择合适时机进行剖宫产手术,对胎儿进行成熟度评估。

羊水L/S为1.6,羊水肌酐浓度为178.μmol/L,羊水450nm处吸光度为0.015,提示

  • A.胎儿肺成熟,胎儿肾成熟,胎儿肝成熟
  • B.胎儿肺不成熟,胎儿肾不成熟,胎儿肝不成熟
  • C.胎儿肺成熟可疑,胎儿肾不成熟,胎儿肝成熟
  • D.胎儿肺不成熟,胎儿肾成熟,胎儿肝不成熟
  • E.胎儿肺成熟可疑,胎儿肾成熟,胎儿肝成熟
24

如HBeAg和HBV-DNA均为阳性,诊断为乙型肝炎,则最佳抗病毒药物应选择

  • A.干扰素
  • B.阿昔洛韦
  • C.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
  • D.聚肌胞注射剂
  • E.猪苓多糖注射液
27

有助于明确诊断的实验室检查是:

  • A.血清肥达反应
  • B.血清抗登革病毒IgM抗体测定
  • C.血清抗钩体IgM抗体测定
  • D.血液细菌培养
  • E.血清RPR测定
29

若取患者痰标本进行分枝杆菌检查,下列错误的是

  • A.做结核菌素试验
  • B.痰浓缩集菌涂片进行抗酸染色
  • C.PCR查痰中结核分枝杆菌
  • D.接种罗氏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
  • E.痰培养接种豚鼠进行动物实验
32

该患儿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最可能为

  • A.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正常
  • B.CD4细胞↓,CD8T细胞正常,CD4/CD8↓
  • C.CD4T细胞正常,CD8T细胞↓,CD4/CD8↑
  • D.CD4T细胞↑,CD8T细胞正常, CD4/CD8↑
  • E.CD4T细胞正常,CD8T细胞↑,CD4/CD8↓
33

该患者诊断应首先考虑

  • A.再生障碍性贫血
  • B.溶血性贫血
  • C.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D.缺铁性贫血
  • E.慢性失血性贫血
35

该患者贫血形态学应为

  • A.小细胞均一性贫血
  • B.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
  • C.大细胞均一性贫血
  • D.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
  • E.正常细胞性贫血
36

下列情况通常不引起低钙的是

  • A.维生素D缺乏
  • B.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 C.低白蛋白血症
  • D.慢性肾衰竭
  • E.电解质代谢紊乱
37

以下关于肾小管性蛋白尿和肾小球性蛋白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肾小管性蛋白尿β<SUB>2</SUB>-MG增高
  • B.肾小球性蛋白尿仅β<SUB>2</SUB>-MG增高
  • C.肾小管性蛋白尿以白蛋白增高为主
  • D.肾小球性蛋白尿β<SUB>2</SUB>-MG及白蛋白均增高
  • E.肾小球性蛋白尿β<SUB>2</SUB>-MG及白蛋白均不增高
38

测定内生肌酐清除率,以下不需要的是

  • A.低蛋白禁肉食3天
  • B.避免剧烈运动
  • C.准确留取24小时尿液
  • D.同时测定血和尿肌酐
  • E.大量饮水
39

肾病综合征低蛋白血症的主要原因是

  • A.肾小管重吸收不足
  • B.肝脏合成白蛋白不足
  • C.白蛋白分解代谢增强
  • D.蛋白质摄入量减少
  • E.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强
40

能激活血浆中LCAT的载脂蛋白是

  • A.ApoAⅠ
  • B.ApoAⅡ
  • C.ApoB
  • D.ApoC
  • E.ApoD
41

以下情况符合代偿型呼吸性碱中毒的改变的是

  • A.血浆pH正常,HCO<SUB>3</SUB>-升高,PCO<SUB>2</SUB>下降
  • B.血浆pH正常,HCO<SUB>3</SUB>-下降,PCO<SUB>2</SUB>下降
  • C.血浆pH下降,HCO<SUB>3</SUB>-下降,PCO<SUB>2</SUB>升高
  • D.血浆pH正常,HCO<SUB>3</SUB>-下降,PCO<SUB>2</SUB>升高
  • E.血浆pH正常,HCO<SUB>3</SUB>-升高,PCO<SUB>2</SUB>升高
42

关于血肌酐和尿素叙述错误的是

  • A.尿素的浓度取决于机体氮的分解代谢和肾脏的排泄能力
  • B.血清肌酐和尿素浓度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
  • C.血尿素测定比血肌酐测定更能准确地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
  • D.尿素酶法测定尿素反应专一,特异性强
  • E.酶偶联法测定肌酐特异性高,但价格昂贵
43

胆固醇在体内不能转化生成

  • A.胆汁酸
  • B.肾上腺素皮质素
  • C.胆色素
  • D.性激素
  • E.维生素D<SUB>3</SUB>
44

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最早进入动脉内膜的细胞是

  • A.红细胞
  • B.淋巴细胞
  • C.脂肪细胞
  • D.中性粒细胞
  • E.巨噬细胞
45

对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诊断下列较可靠的是

  • A.单次24小时UFC测定
  • B.清晨血及唾液皮质醇水平
  • C.午夜血皮质醇
  • D.下午4点血皮质醇水平
  • E.午夜血及24小时UFC测定
46

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是

  • A.HMG CoA合成酶
  • B.HMG合成酶与裂解酶
  • C.HMG还原酶
  • D.HMG CoA还原酶
  • E.HMG合成酶与还原酶
47

利用终点法进行分析的项目因其反应时间长,特别不适合于

  • A.分立式自动分析仪
  • B.干片式自动分析仪
  • C.离心式自动分析仪
  • D.连续流动式自动分析仪
  • E.半自动分析仪
48

对诊断嗜铬细胞瘤特异性最高的试验是

  • A.尿VMA测定
  • B.高血糖素激发实验
  • C.可乐定抑制实验
  • D.血E和NE的测定
  • E.尿E和NE荧光法测定测定
49

固定时间法在自动分析仪中的应用,有助于我们解决反应的

  • A.灵敏度问题
  • B.精密度问题
  • C.重复性问题
  • D.准确度问题
  • E.特异性问题
50

关于散射光谱分析论述正确的是

  • A.测定过程与比色法类同,可完全按比色法规律进行测定
  • B.颗粒大小、形状及悬液的稳定性对比浊结果有较大影响
  • C.目前在临床生化中大多数酶类选用此类方法
  • D.采用单点或两点法定标准曲线
  • E.因反应过程较长而难于进行快速测定
51

下列方法不属于血糖检测方法的是

  • A.氧化酶法
  • B.己糖激酶法
  • C.邻甲苯胺法
  • D.比浊法
  • E.干化学法
52

一般正常成年人血清中,各肌酸激酶同工酶活力之间的关系为

  • A.CK-MM>CK-MB>CK-BB
  • B.CK-MM<CK-MB<CK-BB
  • C.CK-MM>CK-BB>CK-MB
  • D.CK-MB>CK-MM>CK-BB
  • E.CK-MB>CK-BB>CK-MM
54

在应用速率法测定乳酸脱氢酸(P→L)活性时,将NADH氧化为NAD,引起

  • A.340nm吸光度增加
  • B.340nm吸光度降低
  • C.405nm吸光度增加无改变
  • D.405nm吸光度降低
  • E.该方法设计不合理,无相应波长吸光度改变
56

下列描述为2型糖尿病的特征的是

  • A.胰岛素释放试验为低水平
  • B.空腹胰岛素可正常、稍低或稍高,服糖后呈延迟释放
  • C.空腹血糖降低,血浆胰岛素/血糖比值大于0.4
  • D.每天胰岛素分泌总量40~50U
  • E.当血糖升高时胰岛素分泌量增加
57

WHO推荐的OGTT试验给受试者口服的葡萄糖量是

  • A.75mg
  • B.150mg
  • C.75g
  • D.100g
  • E.150g
58

以2种浓度的质控物对某检验项目进行室内质控时,下列图形中箭头所指的“点”违背Westgard多规则质控方法的质控规则的是

  • A.4<SUB>1s&nbsp;</SUB>&nbsp;&nbsp;
  • B.1<SUB>3s</SUB>&nbsp;&nbsp;&nbsp;
  • C.2<SUB>2s&nbsp;</SUB>&nbsp;&nbsp;
  • D.10<SUB>Xbar</SUB>&nbsp;&nbsp;&nbsp;
  • E.R<SUB>4s</SUB>
60

关于设定Levey-Jenning质控图的中心线的原则,下列正确的是

  • A.以该实验室现行的测定体系来确定均值
  • B.使用厂家建议的数据作为均值
  • C.由参考实验室确定质控物均值
  • D.使用前一批号质控血清的均值
  • E.使用当前批号质控血清的均值
61

真菌的常量肉汤稀释法药敏试验中,二性霉素B的MIC判断标准为

  • A.80%MIC判断标准
  • B.抑制测试菌肉眼可见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 C.抑制测试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 D.杀死99.9%原始种入细菌
  • E.肉眼看不到细菌明显生长
62

散发性致死性脑炎最常见的原因是

  • A.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
  • 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
  • C.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感染
  • D.流行性脑膜炎病毒感染
  • E.狂犬病毒感染
63

下列关于培养基性能试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离培养基应每周测试一次
  • B.鉴别培养基需每批及每月测试一次
  • C.如需观察多项性能,可使用多种菌株完成
  • D.每批新购、新配的培养基,均应用已知性质的标准菌株进行预测
  • E.用于测试分离培养基性能的菌株,原则上应使用预期最容易生长的细菌菌种,并且应多量生长
64

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最常用的方法为

  • A.免疫荧光法
  • B.ELISA
  • C.中和试验
  • D.免疫印迹试验
  • E.放射免疫法
65

怀疑细菌性心内膜炎时,至少采集血培养

  • A.1次
  • B.2次
  • C.3次
  • D.4次
  • E.5次
66

导致旅游者腹泻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 A.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
  • B.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
  • C.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
  • D.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
  • E.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
67

鉴定曲霉菌常用的培养基是

  • A.沙保弱培养基
  • B.马铃薯葡萄糖琼脂
  • C.尿素琼脂
  • D.左旋多巴-枸橼酸铁和咖啡酸培养基
  • E.察氏琼脂
68

肉毒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主要损害机体的

  • A.呼吸系统
  • B.泌尿系统
  • C.消化系统
  • D.神经系统
  • E.生殖系统
69

下列细菌感染易出现内毒素血症的是

  • A.金黄色葡萄球菌
  • B.痢疾志贺菌
  • C.变形杆菌
  • D.大肠埃希菌
  • E.铜绿假单胞菌
70

下列叙述中,属于内毒素的是

  • A.细胞内作用酶类
  • B.膜作用酶类
  • C.诱导性物质
  • D.脂多糖
  • E.细胞外酶
71

细菌的结构成分中,缺少时仍可生存的是

  • A.细胞膜
  • B.细胞壁
  • C.细胞质
  • D.核质
  • E.核蛋白体
72

关于消毒灭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70%乙醇杀菌效果比100%乙醇好
  • B.高压蒸汽灭菌杀菌温度是121℃
  • C.巴氏消毒法可杀死乳品中的病原菌,但不能杀死所有细菌
  • D.碘液使细菌DNA的胸腺嘧啶(T)形成二聚体而杀菌
  • E.去污剂能破坏细菌细胞膜
73

在细菌生长曲线中菌数增加最快的是

  • A.迟缓期
  • B.对数期
  • C.稳定期
  • D.衰亡期
  • E.对数期和稳定期
74

可引起继发性免疫缺陷的原因不包括

  • A.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
  • B.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 C.大剂量抗生素的应用
  • D.严重创伤性感染
  • E.遗传因素
75

介导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细胞是

  • A.B细胞
  • B.巨噬细胞
  • C.T细胞
  • D.树突状细胞
  • E.NK细胞
76

下列有关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发病特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疾病的突出特点是血清中存在异常增多的M蛋白
  • B.细胞异常增殖
  • C.M蛋白主要来源于脾细胞的恶性增生
  • D.血清蛋白区带电泳可见特异性的M区带
  • E.尿液蛋白区带电泳可见特异性的M区带
77

关于免疫增殖性疾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仅T细胞异常增殖所致的病
  • B.仅B细胞异常增殖所致的病
  • C.仅巨噬细胞异常增殖所致的病
  • D.仅粒细胞异常增殖所致的病
  • E.免疫器官、组织或细胞异常增殖所致的病
78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所测定的特异光信号是

  • A.短寿命荧光
  • B.长寿命荧光
  • C.中寿命荧光
  • D.本底荧光
  • E.衰变荧光
79

关于荧光免疫自动化分析,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是将抗原抗体结合反应与荧光物质发光分析和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的自动化免疫分析技术
  • B.激发光和发射光的波长相同
  • C.波长的司脱克位移越大,发射光的特异性越强
  • D.最常用的有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和荧光偏振免疫测定两种类型
  • E.在发光反应中一定具有激发光使荧光物质产生发射光
80

Ⅳ型超敏反应的特点不包括

  • A.发生慢,又称迟发型超敏反应
  • B.应有抗体、补体参与
  • C.有效应T细胞及单核细胞参与
  • D.与IL-2等细胞因子及颗粒酶等细胞毒性介质有关
  • E.局部损害是以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
81

定时散射比浊分析采用的是

  • A.免疫扩散与散射比浊分析相结合的技术
  • B.免疫吸附与散射比浊分析相结合的技术
  • C.免疫沉淀与散射比浊分析相结合的技术
  • D.区带免疫分析与散射比浊相结合的技术
  • E.凝集与散射比浊分析相结合的技术
82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所测定的特异光信号来自

  • A.FITC
  • B.TRITC
  • C.RB 200
  • D.镧系元素
  • E.AMPPD
84

在溶血素滴定时,下述情况定为一个溶血单位的是

  • A.完全溶血的最高稀释度
  • B.完全不溶血的最高稀释度
  • C.部分溶血的最高稀释度
  • D.微溶血的最高稀释度
  • E.完全不溶血的最低稀释度
85

接触系统的凝血因子是指

  • A.因子Ⅱ、Ⅶ、Ⅸ、Ⅹ
  • B.因子Ⅱ、Ⅴ、Ⅶ、Ⅹ
  • C.因子Ⅷ、Ⅸ、PK、HMWK
  • D.因子Ⅻ、Ⅺ、PK、HMWK
  • E.因子PK、Ⅶ、Ⅺ、Ⅻ
86

二期止血缺陷是指

  • A.单纯凝血功能异常引起的止血功能缺陷
  • B.血管壁和血小板异常引起的止血功能缺陷
  • C.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异常引起的止血功能缺陷
  • D.凝血和纤溶异常引起的止血功能缺陷
  • E.血管壁通透性和脆性增加引起的止血功能缺陷
87

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全血细胞减少
  • B.骨髓在某些部位可见增生灶
  • C.骨髓非造血细胞增多
  • D.骨髓铁染色细胞外铁增加
  • E.巨核细胞多数增加
88

对抗凝血酶作用不敏感的因子

  • A.因子Ⅴa
  • B.因子Ⅹa
  • C.因子Ⅸa
  • D.因子Ⅺa
  • E.因子Ⅻa
89

关于Ph染色体,下列叙述是正确的是

  • A.仅出现于中性粒细胞
  • B.仅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所特有的异常染色体
  • C.大多数为t(9;22)(q34;q11)
  •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后,Ph染色体消失
  •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缓解后,Ph染色体消失
91

NAP检测在下列疾病鉴别中应用正确的是

  • A.类白血病反应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前者明显下降且常为零分,后者明显增加
  • B.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前者无明显变化,后者常增加
  • C.恶性淋巴瘤与恶性组织细胞病:前者常下降,后者常增加
  • D.细菌性感染与病毒性感染:前者明显增加(尤其是化脓性感染),后者常无明显变化
  • E.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与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前者无明显变化,后者常增加
92

巨核细胞祖细胞培养显示CFU-MK增加,常见于

  • A.再生障碍性贫血
  • 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C.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 D.骨髓纤维化
  •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94

下列关于泌尿道恶性肿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腺癌最常见
  • B.肾实质性肿瘤最常见
  • C.鳞癌最常见
  • D.95%以上来源于上皮组织
  • E.尿中易见肾癌细胞
95

对于急诊抢救病人,来不及作ABO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可输注

  • A.O型全血
  • B.O型红细胞+A型血浆
  • C.O型红细胞+AB型血浆
  • D.AB型红细胞+O型血浆
  • E.AB型红细胞+B型血浆
96

Ⅳ类关节腔积液常见于

  • A.Reiter综合征
  • B.血友病
  • C.晶体性关节炎
  • D.系统性红斑狼疮
  • E.化脓性关节炎
97

患者男性,78岁。因发烧3天前来就诊。血液细菌培养阳性,血液分析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降低,血涂片发现明显的核左移及毒性改变,说明机体

  • A.感染严重,机体反应性差
  • B.感染严重,机体反应性良好
  • C.感染较局限,机体反应性差
  • D.感染较局限,机体反应性良好
  • E.与机体反应性无关
98

消化道恶性肿瘤首选的筛检指标是

  • A.大便隐血试验
  • B.消化道内镜检查
  • C.血清CEA
  • D.血清CA199
  • E.消化道脱落细胞学检查
99

与红细胞有关的形态异常是

  • A.Howell-Jolly body
  • B.toxic granulation
  • C.Pelger-&nbsp;<IMG alt=""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87/89570350beefac460e44e88798cf33.gif" border=0>anomaly
  • D.&nbsp;<IMG alt=""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64/db1c792009ca99c908cadfe5feae4e.gif" border=0>body
  • E.nuclear shift
100

人体红细胞代谢过程中衰老红细胞的破坏部位是

  • A.骨髓
  • B.肝脏
  • C.脾脏
  • D.肾脏
  • E.淋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