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细菌培养
- B.化学分析
- C.免疫学检查
- D.蛋白电泳
- E.理学及显微镜检查
- A.系统性红斑狼疮
- B.类风湿关节炎
- C.恶性贫血
- D.重症肌无力
- E.皮肌炎
- A.BT%值应大于80%
- B.游离碘应在总放射碘的15%以下
- C.少量抗原与过量抗体反应后B/(B+F)大,表示标记抗原损伤小
- D.标记抗原的比放射性越高测定越敏感
- E.比放射性的计算要根据放射性碘的利用率
- A.采用多聚电解质离子解离法原理
- B.主要与球蛋白反应
- C.滴注青霉素可致干化学法产生假阴性
- D.尿液pH≤3.0时,出现假阳性结果
- E.尿pH>9可出现假阴性
- A.发热反应
- B.溶血反应
- C.细菌污染反应
- D.变态反应
- E.肺炎
- A.碱性磷酸酶
- B.腺苷脱氨酶
- C.淀粉酶
- D.C-反应蛋白
- E.溶菌酶
- A.运动刺激试验
- B.高血糖抑制试验
- C.TRH兴奋试验
- D.高血糖素激发试验
- E.ACTH兴奋试验
- A.尿NAG测定
- B.禁饮尿渗量
- C.一次尿渗
- D.晨尿比重
- E.浓缩稀释试验
- A.2种
- B.4种
- C.6种
- D.3种
- E.5种
- A.冷凝集素试验
- B.变性珠蛋白小体生成试验
- C.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 D.抗碱血红蛋白测定
- E.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 A.创伤
- B.结核
- C.恶性肿瘤
- D.穿刺损伤
- E.类风湿病
- A.Bruton综合征
- B.选择性IgA缺陷症
- C.一过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
- D.DiGeorge综合征
- E.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正常性抗体缺陷症
- A.与CM结合
- B.与HDL结合
- C.与白蛋白结合
- D.与球蛋白结合
- E.不结合
- A.几乎所有的可溶性抗原-抗体系统均可用于检测
- B.最小检测量在μg水平
- C.步骤简单,易于自动化
- D.灵敏度低于放射免疫分析
- E.酶标记物有效期较短
- A.巨核系细胞定位异常
- B.骨髓造血组织超常增生
- C.巨核系细胞形态异常
- D.不成熟粒细胞增多
- E.未成熟前体细胞聚集成簇位于骨内膜表面
- 16
-
白细胞减低指白细胞数
- A.<15×10<sup >9</sup>/L
- B.<10×10<sup >9</sup>/L
- C.<4×10<sup >9</sup>/L
- D.<1.5×10<sup >9</sup>/L
- E.<0.5×10<sup >9</sup>/L
- A.准确度
- B.线性范围
- C.稳定性
- D.外包装完整牢固
- E.抗干扰作用
- 18
-
a1-微球蛋白
- A.无糖基(a)
- B.主要在肾脏合成
- C.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下降时,尿中含量升高
- D.尿中稳定性比β微球蛋白差
- E.血含量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改变
- A.切除胰腺
- B.切除唾液腺
- C.子宫切除术后
- D.切除乳腺
- E.切除膀胱
- A.±
- B.+
- C.++
- D.+++
- E.++++
- 21
-
下列哪项属于特异型糖尿病
- A.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 B.2型糖尿病
- C.胰岛素生物学作用有关基因缺陷所致糖尿病
- D.特发性糖尿病
- E.GDM
- 22
-
乳腺癌的标志特是
- A.CEA
- B.PSA
- C.CAl5—3
- D.NSE
- E.AFP
- A.PAS染色
- B.POX染色
- C.苏丹黑染色
- D.氯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
- E.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
- A.无特异性
- B.不需抗原预先刺激
- C.不受MHC限制
- D.不需与靶细胞直接接触
- E.可反复杀伤多个靶细胞,而自身不受损伤
- A.营养作用
- B.维持胶体渗透压作用
- C.运输作用
- D.氧化供能作用
- E.缓冲作用
- A.染色后标本应即刻镜检
- B.镜下观察时间不宜太长
- C.油镜检查时,宜用无荧光镜油
- D.在37℃时,观察效果更好
- E.检查在通过良好的暗室内进行
- A.HCG与LH的8亚基相似
- B.HCG与LH的a亚基相似
- C.HCG与LH的分子量相似
- D.试验方法的敏感度过高
- E.HCG与LH的生物活性接近
- 28
-
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 A.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 B.超敏反应
- C.肿瘤
- D.免疫缺陷病
- E.衰老
- A.类病毒
- B.卫星RNA
- C.拟病毒
- D.朊病毒
- E.腺病毒
- A.显微镜操作法
- B.有限稀释法
- C.软琼脂平板法
- D.流式细胞仪筛选法
- E.以上都不对
- A.参与辅酶I和辅酶Ⅱ的合成
- B.是DNA,RNA聚合酶的组成成分
- C.是胺氧化酶的组成成分
- D.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必需组成成分
- E.可以作为多种酶的功能成分或激活剂
- A.Ⅻ因子
- B.Ⅱ因子
- C.Ⅲ因子
- D.Ⅳ因子
- E.V因子
- A.脂代谢障碍,面部和躯干脂肪堆积为本病的特征
- B.大量皮质醇促进蛋白质分解,抑制蛋白质合成
- C.大量皮质醇促进肝糖原异生,并拮抗胰岛素作用,减少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 D.大量皮质醇有储钠、排钾作用
- E.以上均正确
- 34
-
红细胞呈正细胞不均一性时
- A.MCV正常,RDW正常
- B.MCV正常,RDW异常
- C.MCV增高,RDW异常
- D.MCV减低,RDW正常
- E.MCV减低,RDW异常
- 35
-
反映肾小管排泌功能的指标
- A.尿钠与滤过钠排泄分数(FeNa)测定
- B.酚红排泄试验(PSP)
- C.自由水清除率(C<sub >H2O</sub>)
- D.内生肌酐清除率
- E.氯化铵负荷试验
- A.产生初次免疫应答的场所
- B.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
- C.参与淋巴细胞的再循环
- D.过滤作用
- E.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进行阴性选择的场所
- 37
-
一个单克隆抗体分子
- A.只和相应的一个抗原决定簇结合
- B.能和两个抗原决定簇结合
- C.能和三个抗原决定簇结合
- D.能和三个以上抗原决定簇结合
- E.不能和任何抗原决定簇结合
- A.准确度
- B.线性范围
- C.稳定性
- D.外包装完整牢固
- E.抗干扰作用
- A.丙酮酸激酶缺陷症
- B.葡萄糖6一磷酸脱氢酶缺陷症
- C.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
- D.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 E.遗传性椭圆红细胞增多症
- 40
-
尿比密升高可见于
- A.婴幼儿
- B.尿崩症
- C.慢性肾小球肾炎
- D.心功能不全
- E.肾盂肾炎
- A.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 B.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 C.单核和中性粒细胞
- D.单核-吞噬细胞
- E.多形核白细胞
- A.束臂试验
- B.出血时间测定
- C.血块收缩试验
- D.PT测定
- E.APTT
- A.贫血
- B.粒细胞缺乏症
- C.急性化脓性感染
- D.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 E.急性红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