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A型
- B.B型
- C.O型
- D.AB型
- E.Rh型
- A.骨髓病性贫血
- B.巨幼细胞性贫血
- C.再生障碍性贫血
- D.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 E.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 A.原粒细胞
- B.早幼粒细胞
- C.幼稚单核细胞
- D.原红细胞
- E.原浆细胞
- A.EB病毒
- B.乙型肝炎病毒
- C.Ⅱ型单纯疱疹病毒
- D.HIV
- E.以上都是
- A.CM
- B.HDL
- C.LDL
- D.VTDL
- E.IUL
- A.A型
- B.B型
- C.AB型
- D.O型
- E.不分泌型
- A.65
- B.75
- C.85
- D.55
- E.95
- A.恶性贫血
- B.营养不良性贫血
- C.再生障碍性贫血
- D.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 E.缺铁性贫血
- A.可见大红细胞、嗜多色性红细胞及How—ell—Jolly小体
- B.核分裂象易见
- C.红系统增生明显,粒红比值可倒置
- D.中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其他阶段幼红细胞相应增多
- E.幼红细胞胞核发育落后于胞浆
- 10
-
血清钾的参考值为
- A.3~5mmol/L
- B.3.5~5.5mmol/L
- C.4~5.5mmol/L
- D.4.5~6mmol/L
- E.4~6mmol/L
- 11
-
脑脊液采集的第3管用于
- A.细菌检查
- B.化学检查
- C.免疫检查
- D.显微镜检查
- E.蛋白电泳
- A.波长的变动
- B.比色杯的误差
- C.辐射光的非平行性
- D.检测器本身的非线性等
- E.干扰物影响
- 13
-
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
- A.流行性出血热
- B.梅毒
- C.放疗或化疗后
- D.输卵管妊娠破裂出血
- E.肺梗死
- A.痛风
- B.肾功能损害
- C.白血病
- D.恶性肿瘤
- E.肝硬化
- A.RBC
- B.RDW
- C.RPI
- D.HCT
- E.MPV
- 16
-
pH计中的电极是属于
- A.酶电极
- B.气敏电极
- C.固体膜电极
- D.离子交换电极
- E.汞电极
- A.苯丙氨酸羟化酶
- B.苯丙氨酸转氨酶
- C.对一羟苯丙酮酸氧化酶
- D.精氨酸酶
- E.脯氨酸氧化酶
- 18
-
关于有核红细胞不正确的是
- A.外周血涂片中出现常表示红系增生活跃
- B.溶血性贫血外周血中常见
- C.属幼稚红细胞
- D.1周之内婴儿血涂片中仅可见少量
- E.正常成人外周血涂片中偶见
- A.正向间接凝集试验
- B.反向间接凝集试验
- C.正向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 D.反向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 E.凝集素吸收试验
- A.Cushing病
- B.尿崩症
- C.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 D.Addison病
- E.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 A.不能判断
- B.警告
- C.待决定
- D.在控
- E.失控
- A.大细胞未分化癌
- B.蝌蚪形癌细胞
- C.纤维形癌细胞
- D.非角化型鳞癌
- E.腺癌
- 23
-
下列哪项不符合M7
- A.分为未成熟型和成熟型
- B.未成熟型外周血有原巨核细胞
- C.成熟型的骨髓及外周血中以单圆核和多圆核病态巨核细胞为主
- D.未成熟型的骨髓中原巨核细胞>30%(非红系细胞)
- E.未成熟型的骨髓中原巨核细胞<30%(所有有核细胞)
- A.甲基红试验
- B.V—P试验
- C.枸橼酸盐试验
- D.吲哚试验
- E.硝酸盐还原试验
- A.室间质量评价是由实验室以外某个机构来进行的
- B.室间质量评价是为了评价实验室常规检测的准确度
- C.在我国室间质量评价由各级临检中心组织实施
- D.没有进行室内质控的实验室也可以参加
- E.室间质量评价不能代替室内质控
- 26
-
确诊化脓性脑膜炎的依据是
- A.CSF中白细胞数
- B.CSF中蛋白质量
- C.CSF中葡萄糖量
- D.找到细菌
- E.CSF中白细胞分类
- A.青霉素
- B.苯唑西林
- C.哌拉西林
- D.氨苄西林
- E.甲氧西林
- A.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检查
- B.细胞化学染色检查
- C.免疫表型检查
- D.骨髓组织病理检查
- E.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
- A.抗原识别阶段、感应阶段、反应阶段
- B.抗原递呈阶段、抗原识别阶段、反应阶段
- C.抗原递呈阶段、抗原识别阶段、淋巴细胞增殖活化阶段
- D.抗原递呈阶段、抗原识别阶段、抗原清除阶段
- E.抗原识别阶段、淋巴细胞增殖活化阶段、效应阶段
- A.SCr 和尿素浓度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
- B.尿素的浓度取决于机体氮的分解代谢和肾脏的排泄能力
- C.尿素酶法测定尿素反应专一、特异性强
- D.酶偶联法测定肌酐特异性高,但价格昂贵
- E.血尿素测定比血肌酐测定能更准确地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
- A.1~3周
- B.3~5周
- C.5~7周
- D.8~10周
- E.15~25周
- A.腮腺炎病毒
- B.流感病毒
- C.副流感病毒
- D.腺病毒
- E.轮状病毒
- A.七叶苷被水解为葡萄糖和七叶素
- B.七叶素与培养基中的二价铁离子形成黑色的化合物
- C.肠球菌属此试验为阳性
- D.D群链球菌此试验为阴性
- E.可用于革兰阴性杆菌及厌氧菌的鉴定
- A.最适温度时
- B.最适pH时
- C.底物浓度足够大时
- D.样品量足够大时
- E.加入酶的激动剂
- A.ALP1、ALP2、ALP3、ALP4、ALP5、ALP6
- B.ALP2、ALP1、ALP3、ALP4、ALP5、ALP6
- C.ALP1、ALP3、ALP2、ALP4、ALP5、ALP6
- D.ALP1、ALP2、ALP3、ALP4、ALP6、ALP5
- E.ALP1、ALP2、ALP4、ALP3、ALP5、ALP6
- A.动脉葡萄糖浓度低于毛细血管葡萄糖浓度
- B.分析前血液放置一段时间会使结果偏低
- C.如无特殊原因应空腹抽血测定血糖
- D.血浆是测定葡萄糖的最好样品
- E.维生素C可干扰GOD-POD法测定葡萄糖
- A.嗜酸性粒细胞具有粗大、均匀、排列紧密的橘红色颗粒
- B.嗜碱性粒细胞具有大小不均、排列不规则的紫黑色颗粒
- C.淋巴细胞中常见粗大、量多的紫红色嗜天青颗粒
- D.单核细胞具有大量、细小灰尘样紫红色嗜天青颗粒
- E.嗜中性粒细胞具有丰富、细小均匀的淡紫红色颗粒
- A.在Levey—Jennings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B.通过单值质控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显示
- C.具有低的假失控或假报警概率
- D.只能对多个批号质控值进行评价
- E.能确定产生失控的误差类型
- A.压力测定
- B.蛋白定量
- C.免疫球蛋白测定
- D.螺旋体荧光抗体吸收试验
- E.玻片试验(VDRL)
- A.免疫荧光技术(直接法)
- B.免疫荧光技术(间接法)
- C.ELISA(夹心法)
- D.ELISA(间接法)
- E.反向间接血凝反应
- A.金黄葡萄球菌
- B.肺炎链球菌
- C.化脓性链球菌
- D.粪肠球菌
- E.嗜血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