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右肩位
- B、肝位
- C、蜘蛛位
- D、长轴斜位
- E、侧位
- A、椎体骨皮质和骨小梁清晰可见
- B、椎弓根、椎间孔和邻近软组织可见
- C、椎间关节及腰骶关节及棘突可见
- D、腰椎椎体各边缘无双边显示
- E、影像细节显示指标为0.5mm
- A、第一跖骨基底部
- B、第二跖骨基底部
- C、第三跖骨基底部
- D、第四跖骨基底部
- E、第五跖骨基底部
- A、选择性左心室造影经股动脉穿刺
- B、导管分别选择性插入左、右冠状动脉口部
- C、对比剂浓度为10%~20%
- D、先行测压或试注造影证实导管在冠状动脉口内
- E、冠状动脉造影一般手推造影剂
- A、患者仰卧,头先进,侧面定位线平人体正中冠状面
- B、定位像为身体盆腔正位定位像
- C、扫描范围从髂嵴扫描至耻骨联合上缘
- D、盆腔扫描采用标准或软组织模式
- E、扫描膀胱和前列腺时采用5mm层厚,5mm间距
- A.要具备密度计和曝光仪
- B.管理用片要选择使用量最大的片种
- C.管理光楔片制作采用简易铝梯曝光取得
- D.冲洗机启动5min后,冲洗管理光楔片
- E.光楔片密度控制在D<sub>min</sub>≤0.25,D<sub>max</sub>≥3.0
- A、本底灰雾+0.03
- B、中间密度(MD)±0.10
- C、密度差(DD)±0.01
- D、MD>管理限制范围±0.15,加以纠正
- E、DD>管理限制范围±0.15,尚可冲洗照片
- A、降主动脉
- B、升主动脉
- C、肺动脉
- D、锁骨下动脉
- E、支气管动脉
- A.0°--50°
- B.30°--45°
- C.50°--60°
- D.70°--80°
- E.90°
- 10
-
肱骨摄片的要求,不包括
- A、侧位片被检者前臂须置于腹部
- B、正位摄片被检者手心须向前
- C、必须包括一侧关节
- D、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 E、中心线对准肱骨中心
- 11
-
耳部CT常用的扫描体位是
- A、横断面、矢状面
- B、横断面、冠状面
- C、矢状面、冠状面
- D、斜面、矢状面
- E、横断面、斜面
- A、适应证包括化脓性腮腺炎
- B、层厚和层间隔2~3mm
- C、螺旋扫描螺距为1
- D、窗宽350~400HU
- E、窗位40~50HU
- A、检查前应尽可能食用少渣饮食,特别不能服用含有金属的药品
- B、消化道钡剂造影
- C、患者应携带其他影像学资料及其他临床相关检查资料
- D、口服1%~2%浓度的泛影葡胺
- E、做好碘过敏试验
- A、0.88兆
- B、0.76兆
- C、0.64兆
- D、0.52兆
- E、0.40兆
- A、听骨
- B、乳突
- C、眶下裂
- D、内听道
- E、眶上裂
- A、外伤
- B、炎症
- C、肿瘤
- D、躁动
- E、骨质病变
- 17
-
定影液的配置顺序正确的是
- A、定影剂-保护剂-中和剂-坚膜剂
- B、定影剂-中和剂-保护剂-坚膜剂
- C、定影剂-保护剂-坚膜剂-中和剂
- D、定影剂-坚膜剂-保护剂-中和剂
- E、定影剂-中和剂-坚膜剂-保护剂
- A、肝占位病变
- B、肺间质病变
- C、主动脉疾患
- D、肥厚性心肌病
- E、缩窄性心包炎
- 19
-
人类学基线是指
- A、眦耳线
- B、Reid基线
- C、听鼻线
- D、连合间线
- E、听眉线
- A、髋关节正位
- B、髋关节水平侧位
- C、髋关节正位+水平侧位
- D、髋关节正位+外展侧位
- E、髋关节正位+斜位
- A、胃肠
- B、气管
- C、大血管
- D、左心房
- E、右心房
- A、常规采用横断面扫描
- B、定位光标横线与正中矢状线重合
- C、头部为标准前后位姿势
- D、1.5~2.0mm层厚、层距连续扫描
- E、采用骨算法重建图像
- A、肝脏血管瘤与囊肿的鉴别诊断
- B、肝脏占位病变的诊断
- C、肝硬化的诊断
- D、甲型肝炎的诊断
- E、脂肪肝的诊断
- A、静态采集宜选用较小矩阵
- B、显像检查前必须确定采集矩阵
- C、显像检查前确定每帧采集的时间
- D、仪器最佳工作状态获得清晰图像
- E、为提高检测灵敏度宜选用较小矩阵
- A、垂直投射,经耻骨联合上缘射入
- B、向头侧倾斜15°,经耻骨联合上缘射入
- C、向足侧倾斜15°,经耻骨联合上3cm射入
- D、向头侧倾斜15°,经耻骨联合下3cm射人
- E、向足侧倾斜15°,经耻骨联合上缘射入
- A、俯卧位
- B、冠状面扫描
- C、右侧卧位
- D、螺旋扫描
- E、重叠扫描
- A、离子型对比剂在血液内呈正、负离子形态存在
- B、离子型对比剂渗透压低于非离子型对比剂
- C、非离子型对比剂不是盐类,在血液内不离解
- D、双聚体比单聚体含碘量高
- E、是三碘苯环的衍生物
- A、对躁动不安或不合作的病人,不可以给镇静剂
- B、做CT检查的病人,应当更衣、换鞋,防止灰尘带入机房
- C、CT扫描速度较快,对于胸、腹部病人,要做好呼吸训练
- D、需要作增强扫描的病人,在检查前要做碘过敏试验
- E、认真检查并除去检查部位的金属饰物和异物,以防止产生伪影
- A、正位及侧位
- B、正位及前后外斜位
- C、侧位及前后内斜位
- D、前后内、外斜位
- E、侧位及前后外斜位
- 30
-
骶骨前后位摄影的中心线
- A、垂直投射
- B、向头侧倾斜15°
- C、向足侧倾斜15°
- D、向头侧倾斜45°
- E、向足侧倾斜45°
- A、将第3掌骨近端放在照射野中心
- B、中心线对准第2掌骨远端
- C、中心线对准第3掌骨头
- D、将拇指放在照射野中心
- E、中心线对准第5掌指关节
- A、患者仰卧、头先进
- B、有时为了区别少量胸水与胸膜肥厚,可以改为俯卧位
- C、常规胸部CT扫描采用螺旋扫描,层厚5mm,间隔5mm
- D、扫描基线从肺尖开始
- E、常规扫描一个胸部前后正位像做定位像
- A、通常用于腹主动脉及其大分支的血管成像
- B、可用于诊断腹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肝血管异常及肾动脉狭窄等
- C、检查前口服对比剂
- D、采用静脉内团注法
- E、延迟扫描时间通常为15~20秒
- 34
-
对水洗效率无影响的是
- A、定影液浓度
- B、照片的密度
- C、水洗的温度
- D、水洗的流速
- E、水中的含盐
- A、暗盒上缘应超过肩部5cm左右
- B、暗盒外侧缘超出上臂3cm左右
- C、被检侧手心面向床面
- D、中心线对准喙突与暗盒垂直
- E、头部转向被检侧
- A、两侧髋关节应在一张胶片上同时摄影
- B、对生殖腺要进行保护
- C、两侧髋关节及股骨的位置一定要对称
- D、应使用锐利度较高的低速增感屏
- E、肢体左右铅号标记要正确
- A、足部
- B、胸骨
- C、肺部
- D、心脏
- E、腕部
- 38
-
关于胸部摄影,错误的是
- A、两手背置于髋部,双肘内旋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双臂投影于肺内
- B、焦-片距应为180cm
- C、应使用滤线器
- D、应使用短摄影时间
- E、常规站立后前位
- A、适应证有肿瘤及放疗后复查、炎症、外伤等
- B、平扫时,头部正中矢状面与床面中线垂直
- C、扫描范围,鼻咽部从蝶鞍床突上扫描至舌根
- D、鼻咽部,扫描基线与硬腭平行
- E、腮腺以听眦线为扫描基线
- A、5°
- B、10°
- C、15°
- D、20°
- E、30°
- A、圆轨迹
- B、弧线轨迹
- C、内圆摆线轨迹
- D、单向直线轨迹
- E、任选向直线轨迹
- 42
-
与脐同一平面的椎体是
- A、第1腰椎
- B、第1~2腰椎
- C、第2~3腰椎
- D、第3~4腰椎
- E、第4~5腰椎
- A、倾斜X线管--使胸椎投影推移
- B、采用短距离--使后肋模糊
- C、呼吸曝光--使肋骨产生运动模糊
- D、短时间曝光--增加背景的运动模糊
- E、中心线倾斜30°~40°--心脏投影于胸骨左面
- A.增强扫描协助对占位性病变的定位和定性
- B.选择层厚3-5mm,层间距3-5mm的薄层扫描
- C.对比剂用量60-80ml
- D.静脉注射的流速5-3ml/s
- E.延迟扫描时间50s
- A、先天性耳道畸形
- B、肿瘤
- C、炎症
- D、药物性失聪
- E、外伤
- A、伊索显
- B、碘必乐
- C、优维显
- D、复方泛影葡胺
- E、碘番酸
- A、齿突超出钱泊林氏线1mm
- B、齿突超出钱泊林氏线3mm
- C、齿突超出钱泊林氏线5mm
- D、齿突超出钱泊林氏线7mm
- E、齿突超出钱泊林氏线10mm
- A、患者仰卧,颈部与床面平行
- B、摄取颈部侧位定位像
- C、甲状腺扫描范围从第3颈椎下缘至第1胸椎
- D、甲状腺的扫描层厚与层间距可用5mm
- E、扫描方式:螺旋或非螺旋均可
- A、胆道结石
- B、严重阻塞性黄疸
- C、胆道先天畸形
- D、胆囊肿瘤
- E、慢性胆囊炎
- A、能进行病变组织活检
- B、能检出腔内扁平隆起或小病灶
- C、能显示黏膜及其病变本身的颜色
- D、在无创检查下,能多方位地观察病变
- E、仿真内窥镜成像可行病变的定性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