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医学技术初级技师2020年专业知识重点强化练习卷二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CT图像重建理论来源于奥地利数学家的理论

  • A.雷登
  • B.豪斯菲尔德
  • C.曼斯菲尔德
  • D.傅立叶
  • E.爱迪生
2

CT的发明人是

  • A.雷登
  • B.豪斯菲尔德
  • C.曼斯菲尔德
  • D.傅立叶
  • E.爱迪生
3

显示器上呈现的黑白图像的各点表现的不同深度灰度称为

  • A、噪声
  • B、量化
  • C、比特
  • D、灰阶
  • E、像素
4

DR的中文全称为

  • A.数字X线摄影
  • B.直接X线摄影
  • C.计算机X线摄影
  • D.计算机断层成像
  • E.数字断层成像
5

CR的中文全称为

  • A.数字X线摄影
  • B.直接X线摄影
  • C.计算机X线摄影
  • D.计算机断层成像
  • E.数字断层成像
6

12位(bit)的成像系统能提供的灰度级数为

  • A、256
  • B、512
  • C、1024
  • D、2048
  • E、4096
7

灰度级数与图像的关系错误的是

  • A、像素位数越多灰度级数越多
  • B、像素位数越多图像细节越多
  • C、灰度级数越多图像细节越多
  • D、灰度级数越少图像质量越高
  • E、灰度级数越多图像越细腻
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像素数量少则像素尺寸小
  • B、像素越大细节越多
  • C、像素越小分辨力越高
  • D、像素越小图像越模糊
  • E、像素越大图像越清晰
11

关于光学对比度叙述错误的是

  • A、指X线照片上相邻组织影像的密度差
  • B、依存于X线对比度
  • C、双面药膜的对比度是单面药膜的2倍
  • D、主要受胶片γ值等因素影响
  • E、与被照体因素无关
14

华人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密切相关的HLA是

  • A.HLA-A5
  • B.HLA-B27
  • C.HLA-DR3
  • D.HLA-DR4
  • E.HLA-DR9
15

伊索显属于

  • A、离子单体
  • B、离子二聚体
  • C、非离子单体
  • D、非离子二聚体
  • E、阴性对比剂
16

几何学模糊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焦点面积大小
  • B、焦-片距
  • C、焦-物距
  • D、物-片距
  • E、准直器(遮线器)
17

胆蠹造影脂肪餐后首次摄片时间应为

  • A.5分钟
  • B.10分钟
  • C.15分钟
  • D.30分钟
  • E.60分钟
18

下列指标中,CT低于平片的是

  • A.最大密度
  • B.最小密度
  • C.灰度等级
  • D.密度分辨力
  • E.空间分辨力
19

人体右侧向下的卧位姿势,称为

  • A、右后斜位
  • B、左后斜位
  • C、右侧卧位
  • D、左侧卧位
  • E、俯卧位
20

与普通CT比,不属于单层螺旋CT优点的是

  • A、纵向分辨率高
  • B、检查速度提高
  • C、对比剂利用率高
  • D、可一次屏气下扫完一个器官
  • E、可在任意断面进行回顾性重建
21

放大率不变的体层机型是

  • A、直线移动型
  • B、弧线移动型
  • C、圆轨迹运行式
  • D、固定支点型
  • E、可调支点型
22

防止运动模糊最有效的方法是

  • A.应用滤线栅
  • B.应用过滤板
  • C.消除散射线
  • D.短时间曝光
  • E.应用增感屏
23

永磁型磁共振系统的优点有

  • A.信号强度大
  • B.可以进行功能磁共振
  • C.采集时间短
  • D.高空间分辨率
  • E.可设计为开放性磁体
24

多有遗传背景的超敏反应是

  • A.Ⅰ型超敏反应
  • B.Ⅱ型超敏反应
  • C.Ⅲ型超敏反应
  • D.Ⅳ型超敏反应
  • E.Ⅴ型超敏反应
25

FPD的中文全称为

  • A、影像板
  • B、平板探测器
  • C、光敏照相机
  • D、平面回波序列
  • E、直接数字X线摄影
26

X线信息影像传递过程中,作为信息源的是

  • A、X线
  • B、被照体
  • C、增感屏
  • D、胶片
  • E、照片
27

免疫缺陷病最常见的临床特点为

  • A.继发恶性肿瘤
  • B.继发自身免疫病
  • C.反复、严重、难治性感染
  • D.继发白血病
  • E.继发超敏反应
28

CT扫描时,球管连续旋转曝光,检查床不停顿单向移动并采集数据的方式是

  • A.步进扫描
  • B.螺旋扫描
  • C.间隔扫描
  • D.持续扫描
  • E.高速扫描
29

关于几何学模糊,叙述错误的是

  • A.焦点尺寸越大,影像越模糊
  • B.应使被照体靠近胶片
  • C.0.2mm是半影模糊阈值
  • D.应减小焦-肢距
  • E.使用小焦点
30

MRI成像基础是

  • A、组织间吸收系数的差别
  • B、组织间密度高低的差别
  • C、组织间形态的差别
  • D、组织间质子密度和弛豫时间的差别
  • E、组织间大小的差别
31

监测紫外线杀菌效果的标准菌株是

  • A.嗜热脂肪芽胞杆菌ATCC7953
  • B.大肠埃希菌ATCC25922
  • C.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 D.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ATCC9372
  • E.肺炎链球菌ATCC4961
32

直接平板探测器的线性度范围是

  • A.1:10
  • B.1:100
  • C.1:1000
  • D.1:10000
  • E.1:100000
33

不属于湿式激光胶片乳剂层的是

  • A、非感光银盐
  • B、还原剂
  • C、少量卤化银
  • D、黏合剂
  • E、防反射层
34

将凝胶电泳的高分辨率与免疫化学方法的高灵敏度结合起来的电泳技术为

  • A.SDS-PAGE
  • B.免疫固定电泳
  • C.等电聚集电泳
  • D.琼脂糖凝胶电泳
  • E.乙酸纤维薄膜电泳
35

主要改变图像的对比度调节密度的处理方法是

  • A.滤波处理
  • B.均衡处理
  • C.灰度处理
  • D.频率处理
  • E.强化处理
36

增加下列哪项因素不会加大增感屏光扩散

  • A.荧光体颗粒
  • B.荧光体涂布厚度
  • C.保护层厚度
  • D.反射层的反射效率
  • E.显影液的浓度
37

能量减影成像是使用两种什么进行成像

  • A、不同能量造影剂
  • B、不同能量X线
  • C、不同能量的电流
  • D、不同能量的机械波
  • E、不同能量的机器
38

恙蛾幼虫传播恙虫病是由于

  • A.叮刺宿主时,病原体随唾液被注人
  • B.体表携带的病原体污染叮刺伤口
  • C.病原体随粪便排出后污染伤口
  • D.虫体被挤碎后病原体污染伤口
  • E.病原体污染食物,经口感染
39

数字图像形成的过程不包括

  • A、信息采集
  • B、重建
  • C、量化
  • D、转换
  • E、分割
40

在半知菌类的鉴定中有诊断意义的是

  • A.大分生孢子
  • B.小分生孢子
  • C.有性孢子
  • D.无性孢子
  • E.单纯菌丝
41

组化染色前,应对标本进行固定,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 A.保存组织细胞的抗原性
  • B.防止细胞脱落
  • C.防止细胞自溶
  • D.终止胞内酶的活性
  • E.使细胞内蛋白质凝固
42

对宽短型胸部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胸围较大
  • B、胸骨较宽
  • C、胸骨下角较小
  • D、肋骨近于水平
  • E、胸骨上凹不明显
43

关于康普顿效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康普顿效应也称散射效应
  • B、与X线能量无关
  • C、物质作用的一种主要形式
  • D、光电吸收与康普顿吸收各占一定的百分比
  • E、与原子序数几乎无关
44

能改变整幅图像密度的处理参数是

  • A、GT
  • B、GA
  • C、GC
  • D、GS
  • E、RN
45

能量减影成像是使用以下哪项进行成像

  • A.两种不同能量造影剂
  • B.两种不同能量X线
  • C.两种不同能量的电流
  • D.两种不同能量的机械波
  • E.两种不同能量的机器
46

使用CT增强扫描主要目的是

  • A、可以减少扫描时毫安秒的用量
  • B、帮助确定病变的位置
  • C、提高病变组织的空间分辨率
  • D、增强物体的对比度和观察病变组织的血供
  • E、提高CT机的密度分辨率
47

氦氖激光片(HN型)的吸收光谱峰值为

  • A、533nm
  • B、633nm
  • C、733nm
  • D、833nm
  • E、933nm
48

Ⅲ型超敏反应又称为

  • A.血管炎型超敏反应
  • B.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
  • C.速发型超敏反应
  • D.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
  • E.迟发型超敏反应
49

CT的发明地是

  • A、美国
  • B、英国
  • C、德国
  • D、法国
  • E、意大利
50

颅脑CT扫描中的特殊扫描方法是

  • A.听神经瘤增强扫描
  • B.蛛网膜下腔扫描
  • C.脑灌注CT
  • D.脑池扫描
  • E.脑动脉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