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放射医学技师报考专业知识初级职称机考训练(附答案)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与胶片γ值作用类似的是

  • A.GT
  • B.GA
  • C.GC
  • D.GS
  • E.RN
2

频率处理等级是

  • A.GT
  • B.GA
  • C.GC
  • D.GS
  • E.RN
3

X线摄影中应力求利用特性曲线的

  • A、足部
  • B、肩部
  • C、直线部
  • D、翻转部
  • E、全部
4

能改变图像的对比度的是

  • A.GT
  • B.GA
  • C.GC
  • D.GS
  • E.RN
6

X线胶片特性曲线的直线部是指

  • A、密度与照射量的变化不成比例的部分
  • B、密度与照射量的变化成比例的部分
  • C、不是摄影中力求应用的部分
  • D、密度与照射量没有联系的部分
  • E、也称为肩部
7

不属于胶片成像性能的是

  • A、清晰度
  • B、分辨率
  • C、颗粒度
  • D、乳剂熔点
  • E、调制传递函数
9

当氢质子放入静磁场后,下列情况正确的是

  • A、氢质子磁矢量都平行主磁场且方向相同
  • B、氢质子磁矢量都平行主磁场且方向相反
  • C、氢质子磁矢量都平行主磁场且低能级质子与主磁场方向相同
  • D、氢质子磁矢量都平行主磁场且高能级质子与主磁场方向相同
  • E、氢质子磁矢量不受主磁场影响
10

X线胶片本底灰雾是由( )组成

  • A.起始点密度与片基灰雾
  • B.乳剂灰雾与片基灰雾
  • C.最大密度与乳剂灰雾
  • D.片基灰雾
  • E.最大密度与最小密度
12

与解剖学水平面平行的定位线是

  • A、听眉线
  • B、听眦线
  • C、听眶线
  • D、听口线
  • E、听鼻线
13

在定影液中起坚膜作用的成分是

  • A、硼酸
  • B、钾矾
  • C、冰醋酸
  • D、亚硫酸钠
  • E、硫代硫酸钠
14

胸部正位摄影,规定体表入射剂量小于

  • A、0.3mGy
  • B、1.5mGy
  • C、5.0mGy
  • D、10.0mGy
  • E、30.0mGy
15

增感屏的作用原理,错误的是

  • A、减少X线曝光量
  • B、提高影像的对比度
  • C、可增加胶片的感光作用
  • D、提高X线照片的清晰度
  • E、减少病人和工作人员所受X线辐射量
16

MRI信号通常是指

  • A、90°脉冲序列信号
  • B、纵向恢复接收信号
  • C、自由感应衰减信号
  • D、共振吸收信号
  • E、射频信号
18

下面的组合,错误的是

  • A、前后向-A·P
  • B、背腹向-D·V
  • C、腹背向-D·V
  • D、第一斜位-RAO
  • E、第二斜位-LAO
19

关节沿冠状面运动,骨远离正中矢状面称为

  • A、旋内
  • B、旋外
  • C、内收
  • D、外展
  • E、屈伸
20

关于潜影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溴化银中的溴离子受到光量子冲击,释放出电子
  • B、电子遇到感光中心被吸附带上负电荷
  • C、许许多多感光中心就构成了被照体的潜影
  • D、银离子与感光中心的电子中和,形成中性的银原子
  • E、晶体格内的银离子在静电吸引下移向感光中心
21

将人体纵断为左右对称两部分的面称

  • A、正中矢状面
  • B、水平面
  • C、冠状面
  • D、垂直面
  • E、矢状面
22

影响X线照片密度的因素错误的是

  • A、照射量
  • B、管电压
  • C、摄影距离
  • D、被照体厚度
  • E、被照体面积
23

右肺由几段组成

  • A、3
  • B、5
  • C、8
  • D、10
  • E、12
24

目前X线特殊检查不包括

  • A、X线放大摄影
  • B、X线体层摄影
  • C、眼球异物定位
  • D、乳腺摄影
  • E、胸部高电压摄影
25

关于增感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增感屏在X线激发下产生荧光
  • B、增感屏中发光的物质为荧光体
  • C、在X线激发下具有增感作用的器件称增感屏
  • D、增感屏吸收X线能量转换为可见光并伴有物质的变化
  • E、通过增感屏负载荧光体来获取荧光现象
26

胸骨后前位摄影条件正确的选择是

  • A、低千伏、高毫安、长曝光时间
  • B、高千伏、高毫安、长曝光时间
  • C、低千伏、低毫安、短曝光时间
  • D、高千伏、高毫安、短曝光时间
  • E、低千伏、低毫安、长曝光时间
27

身体直立,双臂下垂,掌心向前,头部向前,此体位应是

  • A、前后位
  • B、仰卧位
  • C、解剖位
  • D、斜位
  • E、侧卧水平前后位
28

与感光测定应用无关的是

  • A、胶片感光性能的测定
  • B、胶片感色性的测定
  • C、显影液性能的测定
  • D、冲洗机因素的测定
  • E、增感屏感度的测定
29

下列组合,错误的是

  • A、感光度-产生密度1.0所需曝光量的倒数
  • B、最大密度-最高管电压允许的最大曝光量所产生的密度
  • C、平均斜率-连续特性曲线上指定两点密度的直线与横坐标夹角正切值
  • D、本底灰雾-胶片未经曝光,而显影加工后还原的密度
  • E、最大斜率-照片影像密度差与对应的射线对比度的比值
30

MRI中图像重建的过程是

  • A、选择层面
  • B、相位编码
  • C、频率编码
  • D、A、B、C都正确
  • E、B、C正确
32

与幼儿相比,不属于老年人腹部特点的是

  • A.韧带松弛
  • B.内脏下垂
  • C.骨盆比例增大
  • D.肝比例较大
  • E.下腹明显隆凸
33

关于打印冲印一体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设备构造复杂
  • B、胶片行程长,易出故障
  • C、不受显、定影环节影响
  • D、容易污染环境
  • E、不利于图像质量保证
34

阳性对比剂的特点,错误的是

  • A、比重大
  • B、原子量低
  • C、X线不易透过
  • D、X线衰减系数大
  • E、碘制剂都是阳性对比剂
35

有关子宫输卵管造影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对比剂是经子宫颈口注入
  • B、常用碘化油作为对比剂
  • C、有使输卵管阻塞的危险
  • D、子宫恶性肿瘤者禁止造影
  • E、兼有治疗输卵管阻塞作用
36

定影液中不使用的药物是

  • A.Na<sub>2</sub>S<sub>2</sub>O<sub>3</sub>·5H<sub>2</sub>O
  • B.(NH<sub>4</sub>)<sub>2</sub>S<sub>2</sub>O3
  • C.CH<sub>3</sub>COOH
  • D.KA1(SO<sub>4</sub>)2
  • E.Na<sub>2</sub>CO3
37

下列属于射频脉冲作用的是

  • A、相位编码
  • B、频率编码
  • C、层面选择
  • D、相位聚拢
  • E、信号采集
38

关于照射野叙述错误的是

  • A、照射野大小对照片密度无影响
  • B、可用遮线器控制
  • C、照射野大可增加照片灰雾
  • D、照射野应略大于或等于被检部位
  • E、照射野边缘应限制在所用胶片大小范围内
39

体层摄影的X线管运动方式,不包括

  • A、单向
  • B、多向
  • C、弧形
  • D、直线
  • E、波动
40

关于散射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X线波长越长,产生散射线越多
  • B、X线强度越小,产生散射线越多
  • C、物体受照面越大,产生散射线越多
  • D、物体越薄,产生散射线越多
  • E、散射线使照片对比度增大
41

摄影体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俯卧位是腹部向下的卧位
  • B.半坐位是坐位姿势背部向后倾斜
  • C.前斜位是一侧向前倾斜与床面成角
  • D.立位是被检者站立矢状面与地面垂直
  • E.侧卧位中右侧向下的卧位姿势称左侧卧位
42

由Stewart-Hamilton关系式得到DSA的提示不包括

  • A、动脉内碘浓度与对比剂的碘浓度成正比
  • B、兴趣区血管内峰值碘浓度与注射对比剂的剂量有关
  • C、心功能差的病人,心输出量低,而中心血量高
  • D、IVDSA时,注射位置可行中心或外周注射对比剂
  • E、IVDSA时,动脉内碘浓度取决于所给予的碘注射速率
43

对比剂应具备的条件,错误的描述是

  • A.接近人体组织密度
  • B.副作用少
  • C.理化性能稳定
  • D.易于吸收与排泄
  • E.使用方便成本低
44

病人仰卧床面,左侧抬高45°,中心线垂直射入,此体位称

  • A、左前斜位
  • B、右前斜位
  • C、右后斜位
  • D、左后斜位
  • E、正位
45

X线影像中观察到的亮度水平随机波动称为

  • A、灰雾
  • B、密度
  • C、灰阶
  • D、噪声
  • E、伪影
46

ANA常见的荧光核型有

  • A.2种
  • B.3种
  • C.4种
  • D.8种
  • E.10种
47

属于非离子型对比剂的是

  • A、碘化钠
  • B、碘化油
  • C、优维显
  • D、泛影葡胺
  • E、胆影葡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