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放射医学技术师专业实践能力考前必做冲刺卷一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该患者最可能诊断是

  • A、心肌梗死
  • B、肺心病
  • C、脑出血
  • D、蛛网膜下腔出血
  • E、肝硬化
2

影像学检查范围是

  • A、由支气管分叉到心脏膈面
  • B、以第6胸椎为中心线X线片
  • C、从肺尖到肺底
  • D、从膈顶到肝右下角
  • E、听眦线平面到头顶
3

患者首选影像学检查为

  • A、心脏冠状动脉CTA
  • B、胸部X线片
  • C、颅脑CT
  • D、颅脑MRI
  • E、DSA
5

观察半月板采用

  • A.层厚1mm,间距1mm
  • B.层厚2~3mm,间距2~3mm
  • C.层厚2mm,间距2mm
  • D.层厚5mm,间距5mm
  • E.层厚10mm,间距10mm
6

膝关节常规采用

  • A.层厚1mm,间距1mm
  • B.层厚2~3mm,间距2~3mm
  • C.层厚2mm,间距2mm
  • D.层厚5mm,间距5mm
  • E.层厚10mm,间距10mm
7

肘关节扫描常规采用

  • A.层厚1mm,间距1mm
  • B.层厚2~3mm,间距2~3mm
  • C.层厚2mm,间距2mm
  • D.层厚5mm,间距5mm
  • E.层厚10mm,间距10mm
8

肩关节及髋关节的扫描常规采用

  • A.层厚1mm,间距1mm
  • B.层厚2~3mm,间距2~3mm
  • C.层厚2mm,间距2mm
  • D.层厚5mm,间距5mm
  • E.层厚10mm,间距10mm
9

双手及腕关节的扫描常规采用

  • A.层厚1mm,间距1mm
  • B.层厚2~3mm,间距2~3mm
  • C.层厚2mm,间距2mm
  • D.层厚5mm,间距5mm
  • E.层厚10mm,间距10mm
10

颈部血管造影造影剂注入为

  • A.对比剂总量80~100ml,流速3~4ml/s,扫描延迟时间15~20秒
  • B.对比剂总量60~100ml,流速2~2.5ml/s,扫描延迟时间30~35秒
  • C.对比剂总量60~80ml,流速5.0ml/s,然后以5.0ml/s的速度注入30ml生理盐水
  • D.对比剂总量60~80ml,流速3.0ml/s,扫描延迟时间15~18秒
  • E.对比剂总量60~100ml,流速2.5~3ml/s,扫描延迟时间20~25秒
11

腹部CT血管造影造影剂注入为

  • A.对比剂总量80~100ml,流速3~4ml/s,扫描延迟时间15~20秒
  • B.对比剂总量60~100ml,流速2~2.5ml/s,扫描延迟时间30~35秒
  • C.对比剂总量60~80ml,流速5.0ml/s,然后以5.0ml/s的速度注入30ml生理盐水
  • D.对比剂总量60~80ml,流速3.0ml/s,扫描延迟时间15~18秒
  • E.对比剂总量60~100ml,流速2.5~3ml/s,扫描延迟时间20~25秒
12

盆腔增强扫描常规造影剂注入为

  • A.对比剂总量80~100ml,流速3~4ml/s,扫描延迟时间15~20秒
  • B.对比剂总量60~100ml,流速2~2.5ml/s,扫描延迟时间30~35秒
  • C.对比剂总量60~80ml,流速5.0ml/s,然后以5.0ml/s的速度注入30ml生理盐水
  • D.对比剂总量60~80ml,流速3.0ml/s,扫描延迟时间15~18秒
  • E.对比剂总量60~100ml,流速2.5~3ml/s,扫描延迟时间20~25秒
13

冠状动脉CTA造影剂注入为

  • A.对比剂总量80~100ml,流速3~4ml/s,扫描延迟时间15~20秒
  • B.对比剂总量60~100ml,流速2~2.5ml/s,扫描延迟时间30~35秒
  • C.对比剂总量60~80ml,流速5.0ml/s,然后以5.0ml/s的速度注入30ml生理盐水
  • D.对比剂总量60~80ml,流速3.0ml/s,扫描延迟时间15~18秒
  • E.对比剂总量60~100ml,流速2.5~3ml/s,扫描延迟时间20~25秒
14

胸部CT增强扫描造影剂注入为

  • A.对比剂总量80~100ml,流速3~4ml/s,扫描延迟时间15~20秒
  • B.对比剂总量60~100ml,流速2~2.5ml/s,扫描延迟时间30~35秒
  • C.对比剂总量60~80ml,流速5.0ml/s,然后以5.0ml/s的速度注入30ml生理盐水
  • D.对比剂总量60~80ml,流速3.0ml/s,扫描延迟时间15~18秒
  • E.对比剂总量60~100ml,流速2.5~3ml/s,扫描延迟时间20~25秒
15

MRI水成像技术不包括

  • A.MR水成像(MRH),又称液体成像
  • B.对体内所有含液体的结构成像
  • C.在重T<sub><sub>2</sub></sub>WI上,泪水等流动缓慢或相对静止的液体均呈高信号
  • D.T<sub><sub>2</sub></sub>较短的实质器官及流动血液则表现为低信号
  • E.可代替诊断性ERCP、PTC、IVP、X线椎管造影、X线涎管造影、泪道造影等
17

关于颌面部CT扫描技术,叙述错误的是

  • A.患者仰卧,头部正中矢状面与床面中线垂直
  • B.定位像为头部侧位定位像
  • C.腮腺,以听眉线为扫描基线
  • D.鼻咽部,从蝶鞍床突上扫描至硬腭上缘
  • E.腮腺,扫描层厚2-3mm,层间距2-3mm
18

对于眼及眼眶部位的疾病,CT扫描的适应证不包括

  • A.球内和眶内肿瘤
  • B.炎性假瘤
  • C.血管性疾病
  • D.结膜炎
  • E.眼外伤
19

有关放大摄影的叙述,错误的是

  • A、X线机应具备微焦点
  • B、放大摄影时一般需要专用架
  • C、必须选用滤线器
  • D、使用高分辨率增感屏
  • E、选择高对比胶片
20

水洗不充分的照片,在保存中出现黄色的物质是

  • A、银原子
  • B、银离子
  • C、硫酸银
  • D、溴化银
  • E、硫
21

关于脊柱CT扫描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颈椎椎体扫描采用5mm层厚,5mm层间距
  • B.颈椎椎间盘扫描采用2mm层厚,2mm层间距
  • C.胸椎扫描采用5-8mm层厚,5-8mm层间距
  • D.腰椎椎间盘扫描采用5mm层厚,5mm层间距
  • E.腰椎及骶尾椎椎体扫描采用8mm层厚,8mm层间距
22

鞍区CT扫描后处理技术不包括

  • A、根据不同的部位和病变灵活选用窗宽和窗位
  • B、若病变和周围组织密度接近时,可适当调窄窗宽
  • C、若伪影较多或需观察局部组织的丰富层次,可调低窗位,并适当调宽窗宽
  • D、若伪影较多或需观察局部组织的丰富层次,可调高窗位,并适当缩小窗宽
  • E、鞍区CT图像常用软组织窗和骨窗
23

一般不需做碘过敏试验的造影是

  • A、静脉法胆系造影
  • B、脑血管造影
  • C、静脉肾盂造影
  • D、肾动脉造影
  • E、口服法胆系造影
24

关于腕关节侧位摄影,以下错误的是

  • A、被检侧腕部桡侧靠近暗盒
  • B、尺骨茎突置于胶片中心
  • C、中心线对准桡骨茎突垂直射入暗盒
  • D、被检侧手呈半握拳或伸直
  • E、患者侧坐于摄影床旁
25

耳部CT冠状位扫描技术不包括

  • A、扫描体位选用颌顶位或顶颌位
  • B、冠状扫描,常用70°与105°断面
  • C、70°冠状位扫描,其断面平行于枕骨斜坡长轴方向,X线与听眶线夹角呈70°
  • D、105°冠状扫描,其断面平行于上颌窦后缘或垂直于蝶骨平板
  • E、105°冠状扫描平面与听眶线夹角呈150°
26

头颈部DSA检查不能将导管置于

  • A、颈动脉
  • B、椎动脉
  • C、锁骨下静脉
  • D、锁骨下动脉
  • E、右头臂动脉
27

关于冠状位CT扫描鼻窦技术,叙述错误的是

  • A.扫描体位为头部颌顶位或顶领位
  • B.扫描层面平行于上颌窦上缘或与听眦线垂直
  • C.扫描范围从蝶窦后壁起至额窦前壁止
  • D.层厚5mm,层间距5mm
  • E.用非螺旋扫描方式即可
28

口服胆系造影前的准备,错误的是

  • A、造影前一日禁服泻药
  • B、造影前应摄胆区平片
  • C、检查前1日晚吃素食
  • D、检查前1~3日禁高脂食物
  • E、检查当日晨空腹
29

关于颈部CT增强扫描技术,叙述错误的是

  • A、增强扫描协助对占位性病变的定位和定性
  • B、选择层厚3~5mm,层间距3~5mm的薄层扫描
  • C、对比剂用量60~80ml
  • D、静脉注射的流速2.5~3ml/s
  • E、延迟扫描时间50s
31

上腔静脉造影常做穿刺插管的血管是

  • A、股动脉
  • B、股静脉
  • C、肘动脉
  • D、贵要静脉
  • E、肱动脉
32

关于骶髂关节前后位摄影,以下错误的是

  • A、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床面并与床面中线重合
  • B、双下肢并拢,探测器上缘超出髂骨上缘,下缘包括耻骨联合
  • C、中心线向足侧倾斜20°~25°角,对准髂前上棘连线中点射入探测器
  • D、两侧骶髂关节影像显示清晰
  • E、双臂置于身旁或胸前
33

以下体表标志正确的是

  • A、胸骨颈静脉切迹相当于第2、3颈椎水平
  • B、甲状软骨平第6颈椎水平
  • C、颈部后方最突出的骨的部分是第6颈椎棘突
  • D、胸骨角平第4、5胸椎水平
  • E、剑胸关节平第7胸椎水平
34

下面一般不是颅脑MRI检查的适应证的是

  • A、脑白质病变
  • B、脑退行性病变
  • C、脑室与蛛网膜下腔病变
  • D、颅脑先天性发育畸形
  • E、短暂性脑血管痉挛
35

静脉团注法做CT增强扫描时常用的剂量(成人)是

  • A、10~20ml
  • B、20~40ml
  • C、40~60ml
  • D、60~100ml
  • E、100~150ml
36

眼眶的CT检查常采用听眶线作为扫描基线,其原因是

  • A、听眶线时,病人体位较舒服
  • B、显示视神经及眼外肌较好
  • C、有利于确定病变与眶底的关系
  • D、有利于需要时扩大扫描范围
  • E、有利于眼外诸肌肉的显示
37

下列对2D-TOF与3D-TOFMRA的比较,叙述错误的是

  • A.2D-TOF流入饱和效应小,对慢流、血流方向一致的血管显示好;流动-静止对比好
  • B.3D-TOF流人饱和效应明显,成像块厚受血管流速制约;信噪比好
  • C.2D-TOF层面厚,空间分辨力差;相位弥散强,弯曲血管信号有丢失
  • D.3D-TOF层厚较薄,空间分辨力高;对复杂弯曲血管的信号丢失少
  • E.相同容积2D-TOF较3D-TOF成像时间长
38

氧化发酵管可用于鉴定的细菌是

  • A.大肠埃希菌
  • B.铜绿假单胞菌
  • C.肺炎链球菌
  • D.普通变形杆菌
  • E.腐生葡萄球菌
39

足内斜位摄影,中心线应对准

  • A、第一跖骨基底部
  • B、第二跖骨基底部
  • C、第三跖骨基底部
  • D、第四跖骨基底部
  • E、第五跖骨基底部
40

分离培养解脲脲原体的气体环境是

  • A.85%N<sub></sub><sub>2</sub>、10%O<sub>2</sub>、5%CO<sub>2</sub>
  • B.90%N<sub>2</sub>、10%O<sub>2</sub>
  • C.95%N<sub>2</sub>、5%CO<sub>2</sub>
  • D.95%N<sub>2</sub>、5%O<sub>2</sub>
  • E.90%N<sub>2</sub>、10%CO
41

额窦、蝶窦、筛窦的最佳摄影位置分别是

  • A、许氏位、瓦氏位、鼻窦侧位
  • B、鼻窦侧位、梅氏位、瓦氏位
  • C、瓦氏位、鼻窦侧位、梅氏位
  • D、瓦氏位、斯氏位、柯氏位
  • E、柯氏位、鼻窦侧位、瓦氏位
42

急性胃肠道穿孔摄影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站立,上腹部后前正位
  • B、站立位,胶片上缘齐乳头
  • C、左侧卧位,胶片头侧齐乳头
  • D、不能站立者可摄取左侧卧位
  • E、中心线水平方向经第10胸椎中点射入胶片
43

对化学位移伪影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脂肪与水的进动频率存在差异造成
  • B、在图像上表现为脂肪与水的界面上出现黑色和白色条状或月牙状阴影
  • C、在肾脏与肾周脂肪囊交界区表现突出
  • D、仅发生在相位编码方向上
  • E、严重程度与主磁场场强成正比
44

关于CT分辨力的说法,下列错误的是

  • A、对被检物体的分辨能力
  • B、包括空间分辨力、密度分辨力和时间分辨力
  • C、评价CT性能说明图像质量的重要指标
  • D、分辨物体最小空间几何尺寸的能力
  • E、CT基本概念
45

关于MRI灌注加权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叙述错误的是

  • A.用于脑梗死及肝脏病变的早期诊断、肾功能灌注
  • B.对比剂引起的T<sub>1</sub>增强效应适用于心脏的灌注分析
  • C.对比剂引起的T<sub>2</sub>增强效应适用于肝脏的灌注分析
  • D.定量研究还需获得供血动脉内的对比剂浓度变化、Gd-DTPA的组织与血液的分配系数等
  • E.目前,磁共振Gd-DTPA灌注成像是半定量分析
46

肠梗阻的首选摄影体位是

  • A、仰卧前后位
  • B、侧卧侧位
  • C、倒立前后位
  • D、站立前后位
  • E、右侧卧位水平前后位
47

膈上肋骨前后位摄影时,呼吸与屏气方式为

  • A、平静呼吸
  • B、平静呼吸下屏气
  • C、深吸气后屏气
  • D、深呼气后屏气
  • E、缓慢连续浅呼吸
48

疑有肺尖处病变,应选择的摄影位置是

  • A.胸部后前位
  • B.胸部侧位
  • C.胸部斜位
  • D.胸部前弓位
  • E.胸部点片
49

MR水成像技术(MRH)不包括

  • A.高梯度场、高切换率、相控阵线圈
  • B.以FSE序列为基础,采用RARE技术
  • C.应用多次激发采集
  • D.应用超长回波链(200左右)更好地显示静态液体
  • E.获得多层面、多方位图像
50

手洗显影液水面下降或出现疲劳时,补救的方法是

  • A、加入清水
  • B、补允陈旧显影液
  • C、追加特别配制的补充液
  • D、追加新鲜的原液
  • E、延长显影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