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原发性肝癌
- B.肝脏炎性假瘤
- C.局灶性结节增生
- D.转移性肝癌
- E.肝囊肿
- A.密度分辨率高
- B.空间分辨率高
- C.灰阶
- D.窗宽窗位
- E.噪声
- A.碘化钠
- B.碘番酸
- C.碘必乐
- D.碘酞葡胺
- E.泛影葡胺
- A.信号放大器
- B.探测器
- C.A/D转换器
- D.信号比较器
- E.后组探测器
- A.深呼气后屏气扫描
- B.深吸气后屏气扫描
- C.捏捂病人鼻口扫描
- D.平静口式呼吸扫描
- E.采用腹式呼吸扫描
- A.0~20HU
- B.30~60HU
- C.-60~-90HU
- D.1000HU
- E.-1000HU
- A.造影
- B.增强
- C.造影扫描
- D.增强扫描
- E.以上都是
- A.脂肪的CT值一般比水高
- B.CT值标尺中,骨的上限是+2000
- C.根据图像显示和诊断的需要,设置的一组数值
- D.目前,CT值的百分比标尺是2%
- E.是根据X线对人体软组织的衰减而设置的
- A.像素实际上是体素在成像时的表现
- B.体素是被按矩阵排列分隔的基本成像单位
- C.体素是一个三维概念
- D.像素越小,图像的分辨率相对越高
- E.CT图像的基本组成单元称为体素
- A.平扫
- B.定位扫描
- C.动态扫描
- D.螺旋扫描
- E.CT引导下活检穿刺
- A.听眉线
- B.听眦线
- C.听眶线
- D.听口线
- E.听鼻线
- A.适当调大窗宽
- B.适当调窄窗宽
- C.适当调高窗位
- D.窗宽窗位同时调高
- E.窗宽窗位同时调低
- A.让病人躺着更舒服
- B.减轻病人由于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
- C.使腰椎的生理弧度减小
- D.使扫描机架可以少倾斜角度
- E.避免病人的脚弄脏检查床
- A.DAS为数据收集系统
- B.图像处理机与控制计算机并行工作
- C.计算机可进行重建图像的运算
- D.原始数据存储到硬盘
- E.探测器输出的是数字信号
- A.皮肤荨麻疹
- B.呼吸困难
- C.恶心呕吐
- D.腹腔积气
- E.血压下降
- A.肝脏
- B.脑白质
- C.肺
- D.甲状腺
- E.肌肉
- A.窗位相当于显示灰阶的中心
- B.窗位规定所显示CT值的范围
- C.不同机器的窗位值
- D.窗位与所显示的组织CT值无关
- E.通常窗位选择以水的CT值为标准
- A.发现结节性病灶
- B.并大血管疾病
- C.侵犯胸膜病变
- D.严重肺气肿的病人
- E.疑有骨转移者
- A.两髂前上棘连线
- B.两髋臼凹连线
- C.耻骨联合上缘水平线
- D.耻骨联合下缘水平线
- E.两侧坐骨下缘连线
- A.采用激光机相拍照
- B.无层面外组织结构干扰
- C.X线辐射剂量较小
- D.可使用对比剂增加
- E.以上均不是
- A.150~200HU/40~60HU
- B.250~500HU/40~60HU
- C.700~1000HU/-50~0HU
- D.1000~2000HU/-500~-700HU
- E.3000~4000HU/一700~-1000HU
- A.窗宽
- B.窗位
- C.窗技术
- D.CT值标度
- E.灰阶
- A.第一代CT机
- B.第二代CT机
- C.第三代CT机
- D.第四代CT机
- E.第五代CT机
- 24
-
软组织的CT值 ( )
- A.0~20HU
- B.30~60HU
- C.-60~-90HU
- D.1000HU
- E.-1000HU
- A.X线管
- B.阵列处理器
- C.数据采集系统(DAS)
- D.硬磁盘
- E.低压滑环
- A.便于注射对比剂
- B.可避免移动
- C.减少伪影
- D.病人更舒适
- E.方便病人的呼吸
- A.伪影通常无法去除
- B.伪影使图像质量下降
- C.伪影有时会引起误诊
- D.伪影是CT扫描图像中的一种异常影像
- E.由系统引起的伪影是不可避免的
- 28
-
骨骼的CT值 ( )
- A.0~20HU
- B.30~60HU
- C.-60~-90HU
- D.1000HU
- E.-1000HU
- A.听眉线
- B.听眦线(OML)
- C.听眶线
- D.听眶线10°
- E.听眶线20°
- A.副鼻窦瓦氏位
- B.副鼻窦柯氏位
- C.副鼻窦侧位
- D.副鼻窦正位体层
- E.副鼻窦横断CT扫描
- A.采用标准FOV
- B.层厚5mm
- C.层距5mm
- D.了解薄的骨壁是否破坏可改用1.5~2.0mm薄层扫描
- E.薄层扫描时要比常规扫描降低条件
- A.外耳孔与眼眶下缘的连线
- B.外耳孔与眼外眦的连线
- C.外耳孔与鼻前棘的连线
- D.外耳孔与眉弓的连线
- E.外耳孔与鼻尖的连线
- A.18℃~25℃
- B.18℃~22℃
- C.18℃~28℃
- D.16℃~24℃
- E.18℃~26℃
- 34
-
下列说法哪项不妥 ( )
- A.介入放射学以微小的创伤达到外科手术同样的效果
- B.介入放射学解决了临床无法解决的问题
- C.介入放射学没有并发症
- D.血管介入技术以DSA设备作坚强后盾
- E.以上均不是
- A.Y 形
- B.V 形
- C.八 形
- D.M 形
- E.O 形
- A.增加取样频率
- B.延长扫描时间
- C.缩小探测器的几何尺寸和间隙
- D.去除病人身体上的高密度异物
- E.减薄层厚
- A.明确分辨纵隔结构时
- B.明确大气管有无狭窄时
- C.区分纵隔肿物与大血管时
- D.肿块合并肺不张时
- E.分析复杂的大血管畸形时
- A.颅内出血
- B.脑梗死
- C.脑萎缩
- D.脑血管畸形
- E.先天性无脑
- A.曝光方式
- B.胶片类型
- C.照片冲洗
- D.灰度调节
- E.图像格式
- 40
-
脂肪的CT值 ( )
- A.0~20HU
- B.30~60HU
- C.-20~-80HU
- D.1000HU
- E.-1000HU
- 41
-
CT的发明人是 ( )
- A.考迈克
- B.莱德雷
- C.亨斯菲尔德
- D.维廉.康拉德.伦琴
- E.安博若斯
- 42
-
增强CT扫描可 ( )
- A.区别肿瘤的恶性程度
- B.区别肿瘤的良恶性
- C.将肿瘤与瘤周水肿分开
- D.区分先天和后天性肿瘤
- E.区别肿瘤和脑脓肿
- A.碘必乐
- B.碘化油
- C.碘番酸
- D.碘化钠
- E.碘苯酯
- A.横扫+矢状扫
- B.横扫+冠状扫
- C.横扫+薄层扫
- D.横扫+增强扫
- E.横扫+重叠扫
- A.像素就是体素
- B.像素是指CT图像中按矩阵排列分隔的基本组成单元
- C.像素是一个三维概念
- D.像素与体素之间没有关系
- E.像素越小图像的分辨率越低
- A.第一代CT机
- B.第二代CT机
- C.第三代CT机
- D.第四代CT机
- E.第五代CT机
- A.关节软骨
- B.骨性关节面
- C.关节骨端
- D.关节囊
- E.关节腔内中量液体
- A.空气,脂肪,肌肉骨
- B.骨,肌肉,脂肪,空气
- C.骨,脂肪,肌肉,空气
- D.骨,肌肉,空气,脂肪
- E.空气,肌肉,脂肪,骨
- A.利用窗技术,将人体组织分为的2000个分度,调整到人眼所能辨别的16个灰阶中
- B.窗位是指窗宽上限、下限CT值的平均数
- C.窗位、窗中心是指一个概念
- D.为显示不同组织影像,应在规范的范围调整
- E.窗口技术调整的目的,是为了拍摄出一张对比良好的照片
- A.影像诊断
- B.CT导向介入
- C.放疗计划制定
- D.手术路径方案
- E.骨矿物质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