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影像增强器
- B.高压发生装置
- C.遮线器
- D.滤线器
- E.X线管支架
- A.影像增强器
- B.高压发生装置
- C.遮线器
- D.滤线器
- E.X线管支架
- A.影像增强器
- B.高压发生装置
- C.遮线器
- D.滤线器
- E.X线管支架
- A.超声
- B.MRI平扫
- C.MRIDWI
- D.CT增强扫描
- E.fMRI
- A、控制台内
- B、球管内阳极端
- C、球管内阴极端
- D、高压发生器内
- E、管套中央部
- A、骨质破坏
- B、骨膜反应
- C、死骨
- D、软组织肿块
- E、发热
- A.脑膜瘤
- B.星形细胞瘤
- C.脑梗死
- D.脑转移瘤
- E.AVM
- A、机架可移动
- B、床可移动
- C、重量轻
- D、方便危重患者检查
- E、图像不能上网传输
- A、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 B、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 C、急性胰腺炎,假囊肿形成
- D、急性胰腺炎,脓肿形成
- E、慢性胰腺炎
- A、基本组成部分不包括医学图像管理
- B、系统的软件架构选型主要有C/S和B/S模式
- C、B/S模式常用在广域网中
- D、C/S模式常用于局域网中
- E、B/S模式信息安全性较强
- A、密度分辨率
- B、高亮度
- C、灰阶标准显示函数
- D、空间分辨率
- E、光通量
- 12
-
不是PACS的基础的是
- A、数字成像技术
- B、计算机技术
- C、网络技术
- D、数字图像显示技术
- E、数字加密技术
- A、减少轴承的磨损
- B、延长X线管的寿命
- C、在很短的时间内使转速降到很低
- D、其原理是曝光结束后给启动绕组提供一个脉动直流电
- E、缩短了X线管的空转时间
- A、腭垂
- B、软腭
- C、鼻咽
- D、硬腭
- E、蝶骨
- 15
-
关于影像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影像板形成的潜影和胶片形成的潜影相类似
- B、影像板受激光扫描时,其发光的强度依赖于第一次激发的X线量
- C、由于影像板影像的消退现象,其影像最好在第一次激发后的8小时内读出
- D、影像板对X线敏感度低于胶片,可以不用注意其屏蔽的问题
- E、影像板出现灰尘,应该需要用专用清洁液清洁
- A、断面上气管权不可见
- B、奇静脉弓位于纵隔左侧面
- C、后纵隔因奇静脉弓等而较窄
- D、此断层前经胸骨角,后经第5胸椎体
- E、主动脉降部与胸主动脉间为主动脉肺窗
- A、听眦线
- B、听眶线
- C、听鼻线
- D、听口线
- E、瞳间线
- A.圆形或椭圆形,外形光滑
- B.囊肿和肾实质分界锐利,清楚
- C.囊肿壁很薄,不能测出
- D.囊内密度均勻,接近水
- E.注射造影剂,轻度强化
- A、NEQ、DQE
- B、MTF
- C、RMS、WS
- D、ROC
- E、SNR
- 20
-
不属于颅血管压迹的是
- A、脑膜中动脉压迹
- B、板障静脉压迹
- C、静脉窦压迹
- D、脑膜中静脉压迹
- E、脑回压迹
- A、对策实施
- B、效果确认
- C、领导决策
- D、标准化制定
- E、遗留问题和今后的改善方法
- 22
-
胰头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
- A.人肝右叶
- B.脾
- C.十二指肠降部
- D.回肠
- E.肾
- A、肋骨前端呈游离状
- B、肋软骨未钙化时不显影
- C、第10肋骨后端与右侧膈顶同高
- D、钙化的肋软骨为片状或块状致密阴影
- E、第10肋骨后端相当于第8肋骨前端
- A、横向移位
- B、成角移位
- C、分离移位
- D、重叠移位
- E、旋转移位
- A.在像面的不同方位上实际焦点的投影不同
- B.实际焦点在X线管长轴垂直方向上的投影
- C.在X线管靶面下垂直方向上水平投影的大小
- D.从灯丝正面发出的电子所形成的焦点
- E.有效焦点为一矩形,大小为aXbsinα
- A.美国GE生产的DR
- B.美国柯达生产的CR
- C.日本富士生产的CR
- D.德国爱克发生产的CR
- E.日本柯尼卡生产的CR
- 27
-
肺动脉杈的横断面上不出现
- A.气管杈
- B.奇静脉
- C.心包上隐窝
- D.隆嵴下淋巴结
- E.上腔静脉
- A.便于开展介入操作
- B.便于检查中监护病人
- C.便于儿科与不合作病人检查
- D.克服了对金属器材使用的限制
- E.克服了幽闭恐俱病人应用的限制
- A、矢状窦旁
- B、脑凸面
- C、蝶骨嵴
- D、嗅沟
- E、脑室内
- A、主观评价法
- B、客观评价法
- C、综合评价法
- D、MTF法
- E、ROC法
- A.X线管窗口大小
- B.X线管滤过板厚度
- C.X线管焦点面积
- D.准直器狭缝长度
- E.准直器狭缝宽度
- A.检测效率提高
- B.节省X线管消耗
- C.可节省对比剂用量
- D.同层厚时的X线剂量高
- E.同层厚时的扫描速度提高
- A.血管前间隙
- B.气管前间隙
- C.气管后间隙
- D.主肺动脉窗
- E.隆嵴下间隙
- A、价格便宜
- B、分辨力较高
- C、增感率高
- D、不出现量子斑点
- E、影像清晰度高
- A、颈部与乙状结肠相邻
- B、膀胱前下方为耻骨联合
- C、底部朝向后下方,呈三角形
- D、膀胱分为底、顶、体、颈四部分
- E、正常成年人膀胱位于骨盆下部前方
- A、上腔静脉、气管、食管
- B、气管、上腔静脉、食管
- C、气管、食管、上腔静脉
- D、食管、气管、上腔静脉
- E、食管、上腔静脉、气管
- A.单层螺旋CT
- B.双层螺旋CT
- C.4层螺旋CT
- D.8层螺旋CT
- E.16层螺旋CT
- 38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1972年CT问世
- B.1982年螺旋CT问世
- C.1985年滑环CT问世
- D.1991年双排螺旋CT问世
- E.1998年多层螺旋CT问世
- A、关节软骨
- B、关节囊
- C、骨性关节面
- D、解剖关节间隙
- E、滑膜
- 40
-
下列利用X线检查的方法是
- A、RI
- B、NM
- C、US
- D、CT
- E、MR
- 41
-
CR的中文全称是
- A.计算机体层摄影
- B.计算机X线摄影
- C.数字摄影
- 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E.磁共振成像
- A.CT
- B.CR
- C.DR
- D.DSA
- E.MRI
- A、大脑中动脉
- B、颈内动脉
- C、大脑前动脉
- D、大脑后动脉
- E、基底动脉
- A.1921年
- B.1929年
- C.1930年
- D.1942年
- E.1948年
- A.肾囊肿
- B.肾腺瘤
- C.肾结核
- D.肾脓肿
- E.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 46
-
滤线器研制成功的年份是
- A.1895年
- B.1896年
- C.1921年
- D.1929年
- E.1942年
- A、恶性淋巴瘤
- B、骨样骨瘤
- C、滑膜瘤
- D、骨旁骨肉瘤
- E、巨细胞瘤
- A、小脑扁桃体
- B、小脑半球
- C、小脑蚓
- D、枕叶
- E、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