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45~55HU
- B.0~20HU
- C.75~100HU
- D.100~130HU
- E.-30~0HU
- A.连续曝光
- B.连续采集
- C.单向连续旋转
- D.床面连续移动
- E.高压发生器连续旋转
- A.输入扫描参数
- B.系统故障诊断
- C.修改病人资料
- D.改变病人体位
- E.控制扫描程序
- A.50~-50
- B.-50~-150
- C.50~150
- D.100~200
- E.150~-150
- A.前者0.5mm,后者0.25mm
- B.前者较后者大
- C.前者lmm,后者2mm
- D.相等
- E.前者较后者小
- A.图像中不正常的解剖影像
- B.被检体以外物质影像的显示
- C.被检体内不存在的假像
- D.图像中密度过高或过低的影像
- E.影片中图像的变形
- A.HRCT具有极好的空间分辨率
- B.HRCT与肺功能检查有更好的相关性
- C.HRCT扫描层多、层薄、条件大
- D.HRCT完全可替代常规CT
- E.HRCT扫描不需造影增强
- A.滤过器
- B.准直器
- C.窗口
- D.探测器
- E.定位系统
- A.-150~50
- B.-100~100
- C.100~200
- D.0~200
- E.-200~0
- A.增强扫描
- B.平扫
- C.快速CT扫描
- D.灌注扫描
- E.动态扫描
- A.3.5~5.0ml/s
- B.1.5~3.0ml/s
- C.5.0~6.0ml/s
- D.6.0~8.0ml/s
- E.0.5~1.0ml/s
- A.扫描方式
- B.有效视野
- C.重建矩阵
- D.显示矩阵
- E.探测器数目
- A.X线源→人体→准直器→检测器→A/D→重建→显示
- B.X线源→准直器→人体→准直器→检测器→A/D→重建→显示
- C.X线源→人体→准直器→A/D→检测器→重建→显示
- D.X线源→准直器→人体→检测器→重建→A/D→显示
- E.X线源→人体→准直器→检测器→A/D→显示
- A.层厚10mm,层距10mm
- B.层厚10mm,层距0mm
- C.层厚10mm,层距20mm
- D.层厚10mm,层距5mm
- E.以上都不是
- A.视神经孔扫描
- B.观察眶壁骨折
- C.观察球内细小异物
- D.眶部毛细血管瘤
- E.眶内球外肿瘤
- A.扫描中病人移动
- B.显示器故障
- C.探测器故障
- D.体内金属异物
- E.扫描层面中有高密度骨出现
- A.滤过器
- B.探测器
- C.准直器
- D.A/D转换器
- E.陈列处理机
- A.CT扫描图像重建是通过过滤函数的计算来完成的
- B.过滤函数是CT机内设定的算法,操作者不可选择
- C.根据观察不同组织的对比和诊断需选择不同的过滤函数
- D.选择适当的过滤函数可提高图像质量
- E.过滤函数影响图像空间分辨率与密度分辨率
- A.胰腺
- B.脾脏
- C.肌肉
- D.肝脏
- E.腹主动脉
- A.窗位相当于显示灰阶的中心
- B.不同机器的窗位值不同
- C.窗位规定所显示CT值的范围
- D.窗位与所显示的组织CT值无关
- E.通常窗位选择以水的CT值为标准
- A.目测
- B.仿真人体体模
- C.分辨率体模
- D.分辨率测试线对板
- E.星模卡
- A.用同一批号造影剂做过敏试验
- B.属过敏体质的患者,应用前可给以一定量的抗过敏药
- C.碘过敏试验阴性则不会发生碘过敏反应
- D.检查室应备足抢救设备和药品
- E.多见于血管内给药
- A.扫描线及扫描计划的确定,从侧位定位像上设计
- B.进行椎体扫描时,扫描线应与椎体前后方向的中轴线一致
- C.进行椎间盘扫描时,扫描线应是相邻两椎体缘联线夹角的平分线
- D.椎体与椎间盘兼扫时,应根据脊柱曲度分段确定
- E.脊柱扫描线确立后的扫描为连续扫描
- A.容易测量
- B.病灶范围比较大
- C.是病灶的实质所在
- D.减少容积效应影响
- E.此层面增强效果好
- A.层厚
- B.层间距
- C.视野(FOV)
- D.扫描架倾斜角度
- E.存储方式
- A.给病人做手式指令
- B.捏捂病人鼻口
- C.令患者口式呼吸
- D.令患者腹式呼吸
- E.增大mA,缩短曝光时间
- A.大孔径CT
- B.全身螺旋CT
- C.多层螺旋CT
- D.双层螺旋CT
- E.平板探测器CT
- A.摘掉头上金属饰物
- B.利用头颅固定设备
- C.做好碘过敏试验
- D.采用药物镇静
- E.解除患者扫描恐惧心理
- A.激光相机中激光束的调制
- B.探测器将接收到的参考信号和衰减信号比较
- C.阵列处理器作图像的卷积处理
- D.模拟和数字图像的转换
- E.数据采集系统将二进制数据送往计算机
- A.检查费用低廉
- B.显示平片不能显示的微小病变
- C.观察长管状骨全貌
- D.观察人工植入物结构、位置
- E.显示轻微骨膜反应
- A.X射线剂量(mGy或rad)
- B.线对/cm(Lp/cm)或线经/mm(mm/mm)
- C.百分数(%)
- D.调制传递函数(MTF)
- E.以上都不是
- A.计算机控制扫描数据采集图像重建显示和存储各个环节
- B.探测器接受的信号须放大并经过模/数转换
- C.模/数转换后的数据为显示数据
- D.Ap(阵列处理机)处理后的数据为显示数据
- E.图像存储
- A.躯干
- B.头颅
- C.肺部
- D.心脏
- E.手
- A.肿瘤化疗栓塞术
- B.冠脉动脉内置支撑架术
- C.良性前列腺增生球囊扩张术
- D.大咯血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 E.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 A.动态扫描
- B.体积扫描
- C.快速扫描
- D.同层扫描
- E.以上都不是
- A.空气
- B.骨
- C.水
- D.脑组织
- E.以上都不是
- A.-170~130
- B.-150~150
- C.-130~170
- D.0~300
- E.-300~0
- A.软组织
- B.骨骼
- C.脑白质
- D.肾上腺
- E.血液
- A.扫描系统
- B.图像处理系统
- C.视频显示系统
- D.电视组件系统
- E.硬盘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