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医学科主治医师专业知识(泌尿系统、腹膜后间隙、大血管和肾上腺)模拟试卷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

肾脏内可见肾锥体呈一致的高回声区,放射状排列,见于

  • A.肾缺如
  • B.重复肾
  • C.肾错构瘤
  • D.马蹄肾
  • E.海绵肾
3

左肾区可见两个肾脏及两个输尿管回声,两者密不可分,见于

  • A.肾缺如
  • B.重复肾
  • C.肾错构瘤
  • D.马蹄肾
  • E.海绵肾
4

两肾下极相连,横过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前方,见于

  • A.肾缺如
  • B.重复肾
  • C.肾错构瘤
  • D.马蹄肾
  • E.海绵肾
5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

  • A.肿瘤较大,内为均质低回声,可有囊性变,CDFI:点状血流信号
  • B.肿瘤较大,内回声不均,强弱不等,CDFI:丰富血流信号
  • C.多单发,仅10%多发或双侧病变,瘤体小,1CM左右
  • D.多发,仅10%单发或单侧病变,瘤体小,1CM左右
  • E.肾上腺区三角形边界清楚的强回声光团,内部呈网状回声
6

嗜铬细胞瘤

  • A.肿瘤较大,内为均质低回声,可有囊性变,CDFI:点状血流信号
  • B.肿瘤较大,内回声不均,强弱不等,CDFI:丰富血流信号
  • C.多单发,仅10%多发或双侧病变,瘤体小,1CM左右
  • D.多发,仅10%单发或单侧病变,瘤体小,1CM左右
  • E.肾上腺区三角形边界清楚的强回声光团,内部呈网状回声
7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 A.肿瘤较大,内为均质低回声,可有囊性变,CDFI:点状血流信号
  • B.肿瘤较大,内回声不均,强弱不等,CDFI:丰富血流信号
  • C.多单发,仅10%多发或双侧病变,瘤体小,1CM左右
  • D.多发,仅10%单发或单侧病变,瘤体小,1CM左右
  • E.肾上腺区三角形边界清楚的强回声光团,内部呈网状回声
8

结核性淋巴结肿大

  • A.扁平长梭形,直径<1.0CM,长/宽>2,内部结构正常
  • B.多发,不易融合,各自回声差异较大,可有液化坏死.钙化
  • C.较大,相互融合的淋巴结之间界限清晰,内部呈均匀低弱回声
  • D.单发至多发,由近及远,易融合而失去淋巴结形态特点,内部易液化坏死
  • E.直径>1.0CM,长/宽>2,皮质增厚,回声减低,但内部结构正常,不易融合
9

炎性淋巴结肿大

  • A扁平长梭形,直径<1.0CM,长/宽>2,内部结构正常
  • B.多发,不易融合,各自回声差异较大,可有液化坏死.钙化
  • C.较大,相互融合的淋巴结之间界限清晰,内部呈均匀低弱回声
  • D.单发至多发,由近及远,易融合而失去淋巴结形态特点,内部易液化坏死
  • E.直径>1.0CM,长/宽>2,皮质增厚,回声减低,但内部结构正常,不易融合
10

膀胱内凝血块

  • A.膀胱输尿管开口处无回声区,随喷尿大小发生变化
  • B.膀胱输尿管开口处实质性肿块,该处膀胱壁回声不清晰
  • C.膀胱较大扁平状实质性肿块,随体位移动而缓慢改变位置,膀胱壁回声清晰
  • D.膀胱内管状强回声,后方伴或不伴声影,随体位移动而改变位置
  • E.膀胱内强回声团,后方伴或不伴声影,随体位移动而改变位置
11

转移性淋巴结肿大

  • A.扁平长梭形,直径<1.0CM,长/宽>2,内部结构正常
  • B.多发,不易融合,各自回声差异较大,可有液化坏死.钙化
  • C.较大,相互融合的淋巴结之间界限清晰,内部呈均匀低弱回声
  • D.单发至多发,由近及远,易融合而失去淋巴结形态特点,内部易液化坏死
  • E.直径>1.0CM,长/宽>2,皮质增厚,回声减低,但内部结构正常,不易融合
12

膀胱肿瘤

  • A.膀胱输尿管开口处无回声区,随喷尿大小发生变化
  • B.膀胱输尿管开口处实质性肿块,该处膀胱壁回声不清晰
  • C.膀胱较大扁平状实质性肿块,随体位移动而缓慢改变位置,膀胱壁回声清晰
  • D.膀胱内管状强回声,后方伴或不伴声影,随体位移动而改变位置
  • E.膀胱内强回声团,后方伴或不伴声影,随体位移动而改变位置
13

输尿管第二狭窄

  • A.输尿管越过髂动脉处
  • B.输尿管膀胱开口处
  • C.输尿管膀胱壁内段
  • D.输尿管跨越髂动脉处以上
  • E.输尿管跨越髂动脉处至膀胱壁
14

输尿管盆段

  • A.输尿管越过髂动脉处
  • B.输尿管膀胱开口处
  • C.输尿管膀胱壁内段
  • D.输尿管跨越髂动脉处以上
  • E.输尿管跨越髂动脉处至膀胱壁
15

输尿管上段

  • A.输尿管越过髂动脉处
  • B.输尿管膀胱开口处
  • C.输尿管膀胱壁内段
  • D.输尿管跨越髂动脉处以上
  • E.输尿管跨越髂动脉处至膀胱壁
16

输尿管第三狭窄

  • A.输尿管越过髂动脉处
  • B.输尿管膀胱开口处
  • C.输尿管膀胱壁内段
  • D.输尿管跨越髂动脉处以上
  • E.输尿管跨越髂动脉处至膀胱壁
17

某公司员工在体检中作超声检查时发现左肾有一实性病灶,位于肾脏中1/3部偏外侧,相当于肾柱部位,呈类圆形,边界清,回声强度与肾皮质相同,且皮质相互连续,肾盂无分离。最应得出的超声提示为

  • A.左肾实性病灶,建议进一步检查
  • B.左肾实性病灶,考虑肾细胞癌,建议进一步检查
  • C.左肾局限性低回声区,考虑肾柱肥大,建议定期复查
  • D.左肾未见异常回声
  • E.左肾良性病灶
18

输尿管下段

  • A.输尿管越过髂动脉处
  • B.输尿管膀胱开口处
  • C.输尿管膀胱壁内段
  • D.输尿管跨越髂动脉处以上
  • E.输尿管跨越髂动脉处至膀胱壁
19

男性患者,64岁,因“肉眼血尿4天”为主诉人院,人院当夜突发下腹胀痛,不能排尿,插导尿管受阻。超声检查发现膀胱内一个7.1cm×4.9cm×6.5cm稍强回声包块,内部未见血流信号,膀胱壁连续性完好,最可能的超声诊断是

  • A.膀胱内实性肿物,考虑膀胱癌
  • B.膀胱内实性肿物,考虑膀胱良性肿瘤
  • C.膀胱内实性病灶,考虑血块
  • D.膀胱内实性病灶,考虑膀胱异物
  • E.膀胱内实性病灶,考虑膀胱结石
32

仰卧位下腹部探测输尿管与髂动脉的关系

  • A.从前方交叉跨过髂动脉
  • B.从后方穿过髂动脉
  • C.与髂动脉内侧平行走行
  • D.与髂动脉外侧平行走行
  • E.以上都不是
34

先天性肾发育异常包括

  • A.重复肾和异位肾
  • B.肾缺如和肾发育不良
  • C.先天性肾旋转异常
  • D.融合肾
  • E.以上均正确
37

下列关于前列腺疾病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前列腺炎多发生于20~40岁男性
  • B.前列腺炎的致病菌多为大肠埃希菌及葡萄球菌
  • C.国内统计资料表明,40岁以上男性的前列腺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生性改变
  • D.前列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减低
  • E.前列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较欧美国家低
38

正常肾脏声像图表现,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肾锥体呈放射状排列在肾窦周围
  • B.肾窦呈强回声
  • C.弓状动脉位于肾皮质与肾髓质之间
  • D.肾脏横断面在肾门部呈马蹄形
  • E.肾锥体回声高于肾皮质回声
39

引起输尿管扩张的最常见原因是

  • A.输尿管肿瘤
  • B.输尿管结核
  • C.输尿管结石
  • D.腹膜后肿瘤
  • E.输尿管畸形
40

关于自截肾,错误的是

  • A.结核性脓肾
  • B.全肾钙化
  • C.肾功能完全丧失
  • D.肾动脉栓塞
  • E.肾盂肾盏纤维化闭塞
41

左肾静脉正确的走行位置是位于

  • A.腹主动脉后方
  • B.肠系膜上动脉前方
  • C.脾静脉的前方
  • D.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
  • E.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下静脉之问
42

关于婴儿型多囊。肾的叙述,下面哪一项是正确的

  • A.胎儿期肾脏出现少数囊泡是正常的
  • B.肾脏可表现为实质性强回声
  • C.在晚孕之前总有表现
  • D.主要为大囊泡
  • E.肾脏体积较正常小
43

引起双侧输尿管积水的常见原因是

  • A.下尿路梗阻性病变
  • B.前列腺炎
  • C.精囊炎
  • D.前列腺结石
  • E.脐尿管囊肿
44

肾肿瘤CDFI特点有

  • A.丰富血流型
  • B.星点状血流型
  • C.抱球血流型
  • D.少血流型
  • E.以上均是
45

后腹膜良性肿瘤包括

  • A.脂肪瘤
  • B.平滑肌瘤
  • C.畸胎瘤
  • D.纤维瘤
  • E.横纹肌肉瘤
46

有关嗜铬细胞瘤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肿瘤体积较小,一般直径<3cm
  • B.肿瘤多呈圆形或椭圆形
  • C.边界模糊
  • D.肿瘤内多呈高回声,有时内可见液化坏死区及钙化灶
  • E.肾外嗜铬细胞瘤常位于盆腔
47

移植肾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最明显的征象是

  • A.移植肾体积迅速增大
  • B.移植肾体积可无明显变化
  • C.移植肾体积迅速缩小
  • D.移植肾出现肾积水
  • E.移植肾周围出现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