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焦虑性神经症常用
- A.碳酸锂
- B.氟派啶醇
- C.阿米替林
- D.阿普唑仑
- E.心理治疗
- 2
-
精神分裂症常用
- A.碳酸锂
- B.氟派啶醇
- C.阿米替林
- D.阿普唑仑
- E.心理治疗
- 3
-
躁狂症常用
- A.碳酸锂
- B.氟派啶醇
- C.阿米替林
- D.阿普唑仑
- E.心理治疗
- 4
-
抑郁症常用
- A.碳酸锂
- B.氟派啶醇
- C.阿米替林
- D.阿普唑仑
- E.心理治疗
- 5
-
急性应激反应常用
- A.碳酸锂
- B.氟派啶醇
- C.阿米替林
- D.阿普唑仑
- E.心理治疗
- A、0.16
- B、0.18
- C、0.24
- D、0.40
- E、0.66
- A、90%
- B、74%
- C、72%
- D、50%
- E、24%
- 8
-
患者可能发生了
- A、转换性感觉障碍
- B、转换性运动障碍
- C、感觉减退
- D、内感性不适
- E、体感异常
- A、催眠治疗
- B、认知治疗
- C、心理治疗加适量抗抑郁药治疗
- D、家庭治疗
- E、大量抗焦虑药治疗
- 10
-
此症状常见于
- A、精神分裂症
- B、人格障碍
- C、癔症
- D、躁狂发作
- E、心因性反应
- A、50~100mg/d
- B、100~150mg/d
- C、150~200mg/d
- D、200~250mg/d
- E、250~300mg/d
- A、标准化
- B、程序化
- C、系统化
- D、信度化
- E、效度化
- A、幻觉
- B、错觉
- C、感觉过敏
- D、注意减弱
- E、意识混浊
- A、直接性
- B、间接性
- C、相对性
- D、绝对性
- E、客观性
- A、自知力
- B、幻觉、妄想
- C、情感高涨
- D、记忆、智能障碍
- E、自杀企图及行为
- A、临床取向
- B、相关取向
- C、实验取向
- D、以上都不是
- E、以上都是
- A、被动服从
- B、主动违拗
- C、被动违拗
- D、木僵
- E、作态
- A、告知测验的时间地点、内容范围、试题类型等,使之对测验有所准备
- B、准备与测验相似的材料让被试练习,使之能适应测验方式
- C、熟悉施测程序和指导方式
- D、准备测验相关材料
- E、准备采光充足、通风良好、温度适中、安静的测验场所
- A、认知过程
- B、情绪体验
- C、外显行为和对项目的反应
- D、成长环境
- E、遗传特征
- A、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
- B、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SSRIs)
- C、四环类抗抑郁药
- D、单胺氧化酶抑制药(MAOIs)
- E、情感稳定剂
- A、罗夏墨迹测验
- B、主题统觉测验
- C、荣格自由联想测验
- D、罗森茨韦格图片挫折测验
- E、爱德华个性偏好量表
- A、晕轮效应
- B、正宽大效应
- C、趋中效应
- D、首因效应
- E、负宽大效应
- A、氟哌啶醇
- B、锂盐
- C、安定类
- D、卡马西平
- E、丙戊酸钠
- 24
-
感觉障碍不包括
- A、感觉过敏
- B、感觉减退
- C、错觉
- D、感觉缺失
- E、内感性不适
- A、癔病
- B、反应性精神病
- C、疑病性神经症
- D、疼痛
- E、心身疾病
- 26
-
幻觉的定义为
- A、人脑接受各种客观刺激所产生的知觉
- B、人脑在没有客观刺激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知觉体验
- C、客观刺激作用于各感觉器官后所产生的知觉
- D、人脑对各种客观刺激分析综合后所得出的知觉体验
- E、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和错误的知觉
- 27
-
朦胧状态属于
- A、意识内容变化
- B、意识水平下降
- C、意识范围缩小
- D、意识混浊
- E、意识不清
- A、不需要测定血锂浓度
- B、可出现中毒,但不会死亡
- C、一般副作用为恶心、呕吐、腹泻、共济失调
- D、从肾排泄而不重吸收
- E、对躁郁症状的复发有预防作用
- 29
-
精神病学的研究范围包括
- A、神经病学
- B、人格心理学
- C、社会心理学
- D、精神症状的形成机制
- E、儿童青少年智力开发
- 30
-
应激的现代概念是
- A、应激是一种情绪反应
- B、应激是指环境对个体的压力
- C、应激是对环境压力的生理变化
- D、应激是对环境压力的心理变化
- E、应激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
- A、最高分为9分,最低分为1分
- B、最高分为10分,最低分为1分
- C、最高分为9分,最低分为0分
- D、最高分为10分,最低分为0分
- E、最高分为10分,最低分为2分
- A、中国比奈测验
- B、斯坦福-比奈量表
- C、韦氏成人智力测验
- D、陆军甲种测验
- E、画人测验
- 33
-
模拟观察方法是
- A、通过设计再现真实现场情境中的一些关键条件后进行观察
- B、安排一种使得目标行为易于发生的测量情境后进行观察
- C、使观察者成为个体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后进行观察
- D、借助专用摄像装置对行为进行记录
- E、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关于目标行为和行为-环境相互影响的定量指标
- A、50mg
- B、50~75mg
- C、75~250mg
- D、150~300mg
- E、300~400mg
- A、在意识清晰状态下出现联想松散,思维破裂,思维中断等常指向精神分裂症
- B、在意识不清晰的状况下常出现思维结构方面的障碍
- C、慢性的脑器质性精神病常出现病理性赘述
- D、联想加速,思维奔逸主要见于躁狂症
- E、思维贫乏和思维迟缓主要见于抑郁症病人
- A、以虚无妄想和否定妄想为核心的一组综合征
- B、在幻觉基础上产生迫害、被影响等妄想的一组综合征
- C、对自身疾病过度关注,相信患了某些实际不存在的疾病
- D、又称柯萨可夫综合征
- E、以躯体和精神的虚弱和衰竭为主要表现
- A、感觉缺失
- B、错觉
- C、幻觉
- D、妄想
- E、感知觉综合征
- A、比奈-西蒙量表
- B、韦氏学龄前和学龄初期儿童智力量表
- C、中国比奈测验
- D、丹佛测验
- E、贝利量表
- A、逻辑倒错性思维
- B、思维散漫
- C、思维中断
- D、象征性思维
- E、思维破裂
- A、包括遗忘综合征、痴呆综合征等
- B、病情多是可逆的
- C、不伴有意识障碍
- D、可伴有神经系统体征
- E、多见于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 A、甲状腺素
- B、生长激素
- C、皮质激素
- D、髓质激素
- E、性腺激素
- A、错构
- B、虚构
- C、遗忘
- D、记忆减退
- E、潜隐记忆
- A、说完测验指导语后要询问被试有无疑问,确认无疑问后方开始正式测验
- B、严格按照指导语回答被试的提问,不对测验做额外的解释
- C、事先告知测验的具体时限
- D、及时清楚详细地记录被试的反应
- E、熟练掌握评分标准,及时表扬正确回答
- A、精神分裂症
- B、器质性精神障碍
- C、慢性酒精中毒
- D、神经衰弱
- E、偏执性精神障碍
- A、精神分裂症
- B、心身疾病
- C、神经症
- D、情感障碍
- E、精神疾病
- A、MMPI
- B、16PF
- C、JAS
- D、EPQ
- E、CPI
- A、躁狂状态
- B、全面痴呆
- C、心因性痴呆
- D、思维奔逸
- E、语词新作
- 48
-
谵妄状态的特征不包括
- A、意识模糊
- B、恐怖性幻觉与错觉
- C、情感高涨
- D、事后有遗忘
- E、晚间加重
- A、折中是否法
- B、强迫选择法
- C、自由联想法
- D、快速表露法
- E、以上都不是
- A、错觉、幻觉
- B、感知综合障碍
- C、人格解体
- D、被害妄想
- E、自杀及冲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