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级心理治疗师考试专业实践能力重点知识练习卷一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符合强迫型人格的描述是

  • A.在面谈时表现紧张和不适,缺少目光接触,自述在与人交往时经常感到焦虑
  • B.对医生的帮助过分讨好地表示感谢,回避作出决定,有寻求经常接触的倾向
  • C.过分关注于细节、规则、清单等,追求完美,过分小心谨慎
  • D.戏剧性和夸大的情感表达,喜欢成为大家注意的中心
  • E.不负责任,漠视他人感受,缺乏自责或懊悔
2

符合回避型人格的描述是

  • A.在面谈时表现紧张和不适,缺少目光接触,自述在与人交往时经常感到焦虑
  • B.对医生的帮助过分讨好地表示感谢,回避作出决定,有寻求经常接触的倾向
  • C.过分关注于细节、规则、清单等,追求完美,过分小心谨慎
  • D.戏剧性和夸大的情感表达,喜欢成为大家注意的中心
  • E.不负责任,漠视他人感受,缺乏自责或懊悔
3

符合依赖型人格的描述是

  • A.在面谈时表现紧张和不适,缺少目光接触,自述在与人交往时经常感到焦虑
  • B.对医生的帮助过分讨好地表示感谢,回避作出决定,有寻求经常接触的倾向
  • C.过分关注于细节、规则、清单等,追求完美,过分小心谨慎
  • D.戏剧性和夸大的情感表达,喜欢成为大家注意的中心
  • E.不负责任,漠视他人感受,缺乏自责或懊悔
4

大多以多次发作、完全缓解、历时数周或数月为特征

  • A.癔症
  • B.人格障碍
  • C.双相情感障碍
  • D.周期性精神病
  • E.心因性应激反应
5

多倾向于持续性的自然病程

  • A.癔症
  • B.人格障碍
  • C.双相情感障碍
  • D.周期性精神病
  • E.心因性应激反应
6

对其最重要、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

  • A、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 B、教育训练
  • C、行为治疗
  • D、认知治疗
  • E、人本主义治疗
7

以反复发作、完全缓解、症状雷同、病期不超过2周为特征

  • A.癔症
  • B.人格障碍
  • C.双相情感障碍
  • D.周期性精神病
  • E.心因性应激反应
8

发作性病程,但历时短暂,发作常为数小时或数天,病程较长者少见

  • A.癔症
  • B.人格障碍
  • C.双相情感障碍
  • D.周期性精神病
  • E.心因性应激反应
10

病历中未提及的症状是

  • A、语言发育障碍
  • B、感觉异常
  • C、兴趣范围狭窄、行为刻板
  • D、认知和智力受损
  • E、以上都不对
11

如果继续吸食,可能出现的障碍有

  • A、痴呆
  • B、遗忘障碍
  • C、精神病性障碍
  • D、戒断性谵妄
  • E、以上都对
13

关于该疾病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一般有明显而固定的诱因
  • B、起病时间可以预测
  • C、脑电图会出现特异性改变
  • D、症状单次持续时间一般为30分钟,一般不超过2小时
  • E、可自行缓解
15

该疾病发作时一般多久达到高峰

  • A、5分钟
  • B、10分钟
  • C、20分钟
  • D、30分钟
  • E、1小时
16

根据CCMD-3,该疾病的病程标准为

  • A、一个月内至少1次惊恐发作
  • B、半年内至少3次惊恐发作
  • C、一个月内至少3次惊恐发作
  • D、半年内至少1次惊恐发作
  • E、一周内至少1次惊恐发作
18

患者男,26岁。言语行为怪异,凭空闻声,疑人议论,称受人害1年,其最可能的诊断是

  • A、偏执型分裂症
  • B、青春型分裂症
  • C、单纯型分裂症
  • D、紧张型分裂症
  • E、偏执性精神病
19

下列关于恐怖症哪项说法正确

  • A、恐惧程度与实际危险相符
  • B、发作时有焦虑症状但一般没有自主神经症状
  • C、知道恐惧过分、不合理,有时也可以控制
  • D、有持续的回避行为
  • E、以上都不对
20

正常的睡眠效率应保持在

  • A、70%以上
  • B、75%以上
  • C、80%以上
  • D、85%以上
  • E、90%以上
21

强迫症与恐惧症的区别在于

  • A、出现焦虑反应
  • B、明知不对难以控制
  • C、是否回避
  • D、有无精神因素
  • E、有无自主神经症状
22

不属于偏执型人格的治疗原则的是

  • A、倾听和评估患者所关注的问题
  • B、建立治疗性的医患关系
  • C、使用集体治疗
  • D、设计清晰的共同目标
  • E、听取但不认同患者的信念
23

延迟性心因性反应的特点不包括

  • A、应激源往往具有异常惊恐或灾难性质
  • B、症状常有晨重晚轻的节律变化
  • C、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
  • D、持续性的警觉性增高
  • E、发病常在遭受创伤后数日至半年内出现
24

恶劣心境障碍与抑郁发作的区别在于其

  • A、有睡眠障碍,食欲减退等躯体症状
  • B、兴趣丧失,意志减退
  • C、情绪低落,思维迟缓
  • D、自知力完整,有求治欲望
  • E、精神运动性迟滞
25

下列哪项治疗对节段性回肠炎有明确的疗效

  • A、家庭心理治疗
  • B、集体心理治疗
  • C、支持性心理治疗
  • D、系统脱敏疗法
  • E、冲击疗法
26

强迫性行为不包括

  • A、强迫性表象
  • B、强迫性检查
  • C、强迫性计数
  • D、强迫性洗涤
  • E、强迫性询问
27

以下哪种疾病,不属于典型的心身疾病

  • A、神经性皮炎
  • B、风湿性关节炎
  • C、节段性回肠炎
  • D、抑郁症
  • E、高血压
28

神经性厌食症患者节食的原因在于

  • A、为了保持体形
  • B、胃肠道不适
  • C、没有食欲
  • D、对食物产生恐惧感
  • E、情绪低落
29

神经性厌食发病高峰年龄为

  • A、10~11岁
  • B、13~14岁
  • C、17~18岁
  • D、20~25岁
  • E、26~30岁
30

有自我伤害的意愿,但并不真正想死,采取的行为导致死亡的可能性很小,此为

  • A、癔症
  • B、表演型人格
  • C、自杀未遂
  • D、准自杀
  • E、自杀观念
31

某个人的认知、情绪常受他人语言、电视影响而改变,这表示此人

  • A、适应性强
  • B、暗示性高
  • C、顺应性强
  • D、自控力差
  • E、自制力强
32

某病人家属来咨询,诉病人近2周来情绪低落,闭门不出,两次出现自杀行为,治疗师可首先考虑

  • A、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 B、恶劣心境障碍
  • C、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 D、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 E、抑郁发作
34

混合发作的特点有

  • A、临床上较常见
  • B、通常是在躁狂与抑郁快速转相时发生
  • C、持续时间较长
  • D、躁狂症状与抑郁症状均很典型
  • E、以上都不是
35

下列哪项症状与PTSD有关

  • A、虚构
  • B、闪回
  • C、幻听
  • D、思维中断
  • E、似曾相识感
38

据文献报导,男性性欲低下的发病率为

  • A、12%~16%
  • B、16%~20%
  • C、20%~24%
  • D、25%~29%
  • E、30%~35%
39

关于分离性障碍,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主要特点是记忆丧失
  • B、精神分析疗法能使病人领悟内在冲突所在
  • C、分离性漫游不存在精神异常
  • D、分离性身份漫游者有强烈的自杀倾向
  • E、催眠疗法对分离性遗忘最有效
40

对分离性身份障碍最经典的心理治疗方法是

  • A、森田治疗
  • B、行为认知治疗
  • C、精神分析治疗
  • D、结构式家庭治疗
  • E、内观治疗
41

癔症中的转换障碍也可叫做

  • A、癔症性躯体障碍
  • B、癔症性身份障碍
  • C、癔症性意识障碍
  • D、癔症性精神障碍
  • E、癔症性情绪障碍
42

思维奔逸常见于

  • A、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 B、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 C、酒精中毒
  • D、躁狂发作
  • E、心因性精神病
43

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被动型)的动力性特点为

  • A、独立性很强
  • B、俄底普斯冲突为主
  • C、工作中与人合作愉快
  • D、口欲性愿望未得以满足
  • E、不容易退行
44

患神经衰弱的个体,其常见的心理生理障碍不包括

  • A、大关节疼痛
  • B、睡眠障碍
  • C、头部不适感
  • D、内脏功能不适
  • E、易疲劳
45

下列对神经衰弱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病人出现精神易兴奋和易疲劳
  • B、轻微劳力易感体力不支、衰弱、要求休息
  • C、病人情绪症状明显,表现烦恼,易激惹
  • D、病人往往伴有欲望和动机的减退
  • E、有睡眠障碍
46

自杀前最常见的心理特征或情绪反应为

  • A、泰然自若
  • B、麻木、缄默不语
  • C、烦躁、易激惹
  • D、紧张、恐惧
  • E、复杂、矛盾性
47

焦虑症与恐惧症最大的区别在于

  • A、自主神经症状
  • B、运动性不安
  • C、回避行为
  • D、无明确对象和内容
  • E、自知力完整
48

下列哪种方法对失眠治疗有效

  • A、矛盾意向法
  • B、梦的解析
  • C、自由联想
  • D、共情的回应
  • E、系统脱敏
49

对于以心血管系统症状突出的躯体形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患者,在采用认知行为治疗过程中,包括以下哪三个过程

  • A、倾听、合理解释、应对策略
  • B、复现症状、对躯体症状再归因、应对策略
  • C、复现症状、合理化、放松训练
  • D、倾听、放松训练、纠正非理性思维
  • E、对躯体症状再归因、应对策略、纠正非理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