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黄病毒科
- B.弹状病毒科
- C.嗜肝病毒科
- D.布尼亚病毒科
- E.丝状病毒科
- A.黄病毒科
- B.弹状病毒科
- C.嗜肝病毒科
- D.布尼亚病毒科
- E.丝状病毒科
- A.黄病毒科
- B.弹状病毒科
- C.嗜肝病毒科
- D.布尼亚病毒科
- E.丝状病毒科
- A.黄病毒科
- B.弹状病毒科
- C.嗜肝病毒科
- D.布尼亚病毒科
- E.丝状病毒科
- A.灭蟑螂
- B.消毒,灭蚊
- C.隔离,消毒
- D.灭虱
- E.就地隔离病人,划分大小隔离圈,消毒,杀鼠,灭蚤
- A.灭蟑螂
- B.消毒,灭蚊
- C.隔离,消毒
- D.灭虱
- E.就地隔离病人,划分大小隔离圈,消毒,杀鼠,灭蚤
- A、GB19489-2008
- B、GB17489-1979
- C、GB/T7589-1987
- D、GB1589-1989
- E、GB/T4789-2010
- A.灭蟑螂
- B.消毒,灭蚊
- C.隔离,消毒
- D.灭虱
- E.就地隔离病人,划分大小隔离圈,消毒,杀鼠,灭蚤
- A、GB4789-2008
- B、GB4789.3-2010
- C、GB4789.3-2008
- D、GB4789.3-1994
- E、GB/T4789.3-2003
- A、GB/T4789.4-2008
- B、GB/T4789.4-2010
- C、GB/T4789.28-2010
- D、CB/T4789.28-2008
- E、GB17489-1979
- A、GB/T4789.28-2010
- B、GB/T4789.1-2010
- C、GB/T4789.2-2010
- D、GB/T4789.8-2010
- E、GB/T4789.35-2010
- A、微量凝集试验的效价达到1:40
- B、微量凝集试验的效价达到1:80
- C、微量凝集试验的效价达到1:160
- D、微量凝集试验的效价达到1:320
- E、微量凝集试验的效价达到1:100
- A、出生后3个月
- B、出生后6个月
- C、出生后1个月
- D、出生后10个月
- E、1岁
- A、白喉类毒素、百日咳类毒素和破伤风类毒素
- B、白喉活菌苗、百日咳灭活菌苗和破伤风类毒素
- C、白喉类毒素、百日咳灭活菌苗和破伤风类毒素
- D、白喉活菌苗、百日咳灭活菌苗和破伤风类毒素
- E、白喉活菌苗、百日咳类毒素和破伤风活菌苗
- 15
-
防腐是指
- A、防止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以防污染
- B、杀灭和清除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 C、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微生物
- D、防止杂菌污染
- E、用消毒剂杀灭细菌繁殖体、芽胞、真菌和病毒
- A、丛林斑疹伤寒
- B、Q热
- C、战壕热
- D、南非蜱咬热
- E、蜱斑疹伤寒
- A、麻疹病毒
- B、风疹病毒
- C、腮腺炎病毒
- D、狂犬病毒
- E、脊髓灰质炎病毒
- A、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以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 B、突发事件监测机构
- C、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
- 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 E、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
- A、α溶血素
- B、γ溶血素
- C、β溶血素
- D、ε溶血素
- E、δ溶血素
- A、4℃
- B、25℃
- C、30℃
- D、37℃
- E、42℃
- A、单纯疱疹病毒
- B、麻疹病毒
- C、脑炎病毒
- D、柯萨奇病毒
- E、流感病毒
- A、检查玻璃仪器
- B、检查试验用具和试剂
- C、检查样品的预处理
- D、检查试剂和反应条件
- E、检查操作过程
- 23
-
细菌的个体生长繁殖一般为
- A、简单的二分裂方式、无性繁殖
- B、简单的二分裂方式、有性繁殖
- C、多分裂式,有性繁殖;
- D、多分裂式,无性繁殖
- E、部分有性繁殖,部分无性繁殖
- A、按待测物种类可分为测定抗原、半抗原或抗体
- B、按酶标记物种类可分为标记测定抗原、半抗原、第一抗体等
- C、按反应性质可分为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 D、ELISA方法只能对抗体进行标记
- E、ELISA方法可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 25
-
卡介苗简称为( )。
- A、ABC
- B、BCA
- C、BCG
- D、BGG
- E、BGC
- A、金黄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益生葡萄球菌
- B、金黄葡萄球菌,益生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
- C、金黄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
- D、金黄葡萄球菌,致病葡萄球菌,益生葡萄球菌
- E、金黄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寄生葡萄球菌
- 27
-
流脑的病原菌是( )。
- A、肺炎球菌
- B、军团菌
- C、脑膜炎球菌
- D、支原体
- E、衣原体
- A、巴氏消毒法
- B、煮沸法
- C、流通蒸汽法
- D、间歇灭菌法
- E、高压蒸汽灭菌法
- A、微量中和试验
- B、蛋白免疫印迹
- C、病毒核酸检测
- D、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
- E、血凝抑制试验
- A、三叉神经
- B、脑神经
- C、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 D、神经肌肉接头
- E、海马回锥体细胞
- 31
-
不属于链球菌产生的酶是
- A、透明质酸酶
- B、血浆凝固酶
- C、链激酶
- D、链道酶
- E、尿素酶
- 32
-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 A、核苷酸
- B、氨基酸
- C、肽
- D、碱基
- E、二肽
- A、螺旋体
- B、放线菌
- C、病毒
- D、细菌
- E、立克次体
- A、大肠埃希菌
- B、葡萄球菌
- C、铜绿假单胞菌
- D、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 E、乳杆菌
- 35
-
迟发感染的特点是( )。
- A、潜伏期较长可达数周
- B、症状多为亚急性
- C、潜伏状态检测不到任何病毒指标
- D、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 E、病毒很快被清除
- A、蓝色
- B、红色
- C、绿色
- D、黄色
- E、粉红色
- A、转子流量计
- B、湿式流量计
- C、质量流量计
- D、孔口流量计
- E、毛细管或限流临界孔
- A、1型
- B、2型
- C、3型
- D、4型
- E、5型
- 39
-
链球菌不能产生的物质是
- A、溶血素O
- B、溶血素S
- C、致热外毒素
- D、M蛋白
- E、肠毒素
- A、LacZ、LacY、LacA
- B、LacI、LacZ、LacY
- C、LacY、Laco、LacA
- D、Laco、LacY、LacZ
- E、LacA、LacI、LacZ
- A、荚膜
- B、鞭毛
- C、多糖
- D、侧链脂肪酸
- E、质粒
- A、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和医务人员年度考核
- B、定期考核和医德考评
- C、医疗机构等级评审
- D、医务人员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 E、以上都对
- A、褐家鼠
- B、猪
- C、黑线姬鼠
- D、蛇
- E、鸡
- A、28℃~45℃,7.2~7.6
- B、35℃~37℃,5.2~8.6
- C、35℃~37℃,7.2~7.6
- D、25℃~40℃,7.2~7.6
- E、25℃~65℃,7.2~9.0
- A、辣根过氧化物酶和葡萄糖氧化酶
- B、辣根过氧化物酶和碱性磷酸酶
- C、碱性磷酸酶和葡萄糖氧化酶
- D、碱性磷酸酶和溶菌酶
- E、辣根过氧化物酶和溶菌酶
- A、甲型肝炎病毒
- B、乙型肝炎病毒
- C、戊型肝炎病毒
- D、脊髓灰质炎病毒
- E、单纯疱疹病毒
- A、20~25μm
- B、30~40μm
- C、3~4μm
- D、10~15μm
- E、7~8μm
- A、血液中产生IgG抗体
- B、血液中产生IgM抗体
- C、局部产生SIgA抗体
- D、血液中产生IgE抗体
- E、血液中产生IgD抗体
- 49
-
传染源是指( )。
- A、体内有病原体的人与动物
- B、体内有病原体生长与繁殖的人
- C、体内有病原体生长与繁殖的人与动物
- D、体内有病原体生长与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 E、体内有病原体生长与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 A、有荚膜
- B、有芽胞
- C、抗酸杆菌
- D、有鞭毛
- E、专性厌氧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