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联合作用
- B.相加作用
- C.协同作用
- D.加强作用
- E.拮抗作用
- A.联合作用
- B.相加作用
- C.协同作用
- D.加强作用
- E.拮抗作用
- A.联合作用
- B.相加作用
- C.协同作用
- D.加强作用
- E.拮抗作用
- A、3:1
- B、1:3
- C、1:1
- D、2:3
- E、3:2
- A、前滞现象
- B、后滞现象
- C、反应迟钝
- D、不反应
- E、反应加快
- A、特异性提高
- B、特异性降低
- C、敏感提高
- D、敏感性降低
- E、敏感性和特异性反应不变
- A、灵敏度高
- B、特异性高
- C、快速
- D、可消除假阳性
- E、可定性或定量
- A、寻找毒作用规律,有助于通过比较,预测新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 B、预测毒性大小
- C、推测毒作用机制
- D、预测新化合物的安全限量标准范围
- E、以上都是
- A、未发现抗酸杆菌
- B、每油镜视野发现3条抗酸杆菌
- C、每油镜视野发现33条抗酸杆菌
- D、每油镜视野发现1~9条抗酸杆菌
- E、强阳性
- A、多克隆抗体
- B、单克隆抗体
- C、精提纯抗体
- D、以上都是
- E、以上都不是
- A、1 000~9 000r/min
- B、3万r/min
- C、10万r/min
- D、2万r/min
- E、5万r/min
- A、脑膜炎球菌
- B、肺炎双球菌
- C、白喉棒状杆菌
- D、嗜血流感杆菌
- E、军团菌
- A、综合分析人群流行病学和毒理学试验等方面的资料
- B、获得特定接触条件下评价人群危险性的基准值
- C、判定损害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
- D、确定可接受的危险度,为政府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卫生标准提供依据
- E、对化学毒物危险性的简单评估
- 14
-
葡萄球菌的毒力因子不包括
- A、毒素
- B、纤维蛋白溶酶
- C、透明质酸酶
- D、凝固酶
- E、尿素酶
- A、产生一条目标条带和一条对照条带
- B、产生两条目标条带和一条对照条带
- C、产生三条目标条带和一条对照条带
- D、不产生目标条带和一条对照条带
- E、以上都是
- A、痢疾志贺菌
- B、假结核耶尔森菌
- C、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 D、鼠伤寒沙门菌
- E、霍乱弧菌
- A、相应的标记方法简单
- B、价格较低,商品化酶易于获得
- C、为酶联免疫检测方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酶
- D、酶及酶标记物很不稳定,不易保存
- E、底物种类多,根据实验目的和具体条件进行选择的余地大
- A、微小DNA病毒科
- B、小RNA病毒科
- C、DNA病毒科
- D、微小RNA病毒科
- E、逆转录病毒科
- A、呼吸道
- B、蚊虫叮咬
- C、消化道
- D、分娩
- E、输血、输液
- A、凝集反应
- B、沉淀反应
- C、中和反应
- D、酶免疫测定
- E、免疫荧光
- A、效应
- B、剂量-反应关系
- C、剂量-效应关系
- D、时间-剂量-反应关系
- E、反应
- A、乳酸杆菌
- B、流感嗜血杆菌
- C、不动杆菌
- D、大肠杆菌
- E、军团菌
- A、Fa
- B、Fb
- C、Fab
- D、Fc
- E、绞链区
- A、scRNA
- B、mRNA
- C、rRNA
- D、tRNA
- E、snRNA
- A.F(ab)<sub>2</sub>段
- B.Fc段
- C.2Fab+Fc
- D.2Fab+2Fc
- E.F(ab)<sub>2</sub>+2Fc
- A、免疫复合物增多
- B、前带反应
- C、后带反应
- D、假阳性
- E、沉淀带
- A、慢性蓄积
- B、亚慢性蓄积
- C、功能蓄积
- D、物质蓄积
- E、代谢产物蓄积
- A、人工构建
- B、天然合成
- C、化学提取
- D、生物合成
- E、以上都是
- 29
-
转位因子主要有
- A、插入序列;转座子;转座噬菌体或后噬菌体
- B、插入序列;转座子;前噬菌体或后噬菌体
- C、重复序列;转座子;转座噬菌体或前噬菌体
- D、插入序列;转座子;转座噬菌体或前噬菌体
- E、重复序列;转座子;转座噬菌体或后噬菌体
- A、器官形成期
- B、胚胎形成期
- C、胎儿期
- D、围产期
- E、新生儿期
- A、IgA
- B、IgD
- C、IgE
- D、IgG
- E、IgM
- A、免疫荧光法、磁珠分离法、陶选法
- B、磁珠分离法、陶选法、密度梯度离心法
- C、流式细胞术、密度梯度离心法、磁珠分离法
- D、免疫荧光法、磁珠分离法、密度梯度离心法
- E、密度梯度离心法、流式细胞术、陶选法
- A、VL
- B、VH+VL
- C、Fc
- D、VH
- E、CH
- A、疾病诊断
- B、环境监测
- C、食品卫生
- D、药物筛选
- E、以上都是
- A、长度
- B、质量
- C、时间
- D、力
- E、电流
- A、脾
- B、淋巴结
- C、扁桃体
- D、骨髓
- E、胸腺
- A、无水酒精
- B、蛋白酶K
- C、SDS裂解液
- D、醋酸钠
- E、水
- 38
-
沙门菌的H抗原是指
- A、鞭毛素
- B、脂多糖
- C、一种外膜蛋白
- D、菌毛主要亚单位
- E、荚膜多糖
- A、DNA聚合酶活性
- B、5'-3'外切核酸酶活性
- C、3'-5'外切核酸酶活性
- D、3'-5'聚合酶活性
- E、DNA聚合酶活性和3'-5'外切核酸酶活性
- A、用RNA探针检测特异性DNA序列
- B、用DNA探针检测特异性RNA序列
- C、用DNA或RNA探针检测特异性RNA序列
- D、用DNA或RNA探针检测特异性DNA序列
- E、探针为DNA或RNA
- A、增加模板的量
- B、增加引物的量
- C、增加dNTP的量
- D、改变缓冲液
- E、适当提高退火温度
- 42
-
凝集反应的抗原是( )。
- A、可溶性抗原
- B、完全抗原
- C、半抗原
- D、超抗原
- E、可溶性抗原吸附于载体颗粒或颗粒性抗原
- A、原位杂交
- B、狭槽杂交
- C、斑点杂交
- D、Southern杂交
- E、Northern杂交
- A、IgG
- B、IgM
- C、IgA
- D、补体C3
- E、IgE
- A、属副黏病毒科
- B、只有一个血清型
- C、儿童患流行性腮腺炎后,病毒潜伏于体内,到青春期可引发男性睾丸炎、女性卵巢炎
- D、CPE主要表现细胞聚集,有时可产生细胞融合并形成嗜酸性包涵体
- E、不分节段的单负链RNA病毒
- A、室温
- B、8℃
- C、4℃
- D、37℃
- E、24℃
- A、特异性
- B、记忆性
- C、识别“自己”与“非己”
- D、属于人工被动免疫
- E、都是经抗原刺激产生的
- 48
-
抗原表位是( )。
- A、半抗原
- B、超抗原
- C、抗原决定基
- D、TI抗原
- E、TD抗原
- A、DNA聚合酶活性
- B、RNAaseH内切酶活性
- C、DNA内切酶活性
- D、解旋酶活性
- E、DNA旋转酶活性
- A、37℃
- B、25℃
- C、28℃
- D、35℃
- E、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