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沙门菌
- B.葡萄球菌
- C.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 D.蜡样芽孢杆菌
- E.副溶血弧菌
- A.沙门菌
- B.葡萄球菌
- C.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 D.蜡样芽孢杆菌
- E.副溶血弧菌
- A.沙门菌
- B.葡萄球菌
- C.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 D.蜡样芽孢杆菌
- E.副溶血弧菌
- A.沙门菌
- B.葡萄球菌
- C.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 D.蜡样芽孢杆菌
- E.副溶血弧菌
- A.固体撞击式微生物采样器
- B.气旋式微生物气溶胶采样器
- C.离心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
- D.液体冲击式微生物气溶胶采样器
- E.过滤式微生物气溶胶采样器
- A.固体撞击式微生物采样器
- B.气旋式微生物气溶胶采样器
- C.离心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
- D.液体冲击式微生物气溶胶采样器
- E.过滤式微生物气溶胶采样器
- A、肉汤冻存
- B、甘油-20℃保存
- C、DMSO液氮保存
- D、DMSO-20℃保存
- E、冻干保存
- A、总余氯
- B、粪大肠菌群
- C、沙门菌
- D、志贺菌
- E、结核杆菌
- A、通常采用对角线梅花布点设置采样点
- B、采样高度一般为呼吸带高度
- C、采样点远离空调和门窗
- D、打开培养基皿盖暴露15min
- E、将采样后的平皿置36℃±1℃培养48h观察计算菌落数
- A、改良罗氏培养基
- B、卵磷脂吐温-80营养琼脂
- C、伊红亚甲蓝琼脂平板
- D、虎红培养基
- E、Baird Parker平板
- A、甘油
- B、石蜡油
- C、PEG
- D、HT
- E、HAT
- A、1天之内
- B、1~3天
- C、5~7天
- D、7~8天
- E、8天以后
- A、GNS
- B、GPS
- C、BIO
- D、NFC
- E、NHI
- 14
-
等电聚焦电泳原理
- A、凝胶介质吸附作用
- B、凝胶介质阻止作用
- C、凝胶介质的疏水性
- D、凝胶介质形成多孔网状结构
- E、以两性电解质制造凝胶不同的pH使带不同电荷的多肽在电泳条件下于等电停留
- A、需保存1周方能处理
- B、需保存3个月方能处理
- C、需保存5个月方能处理
- D、需保存6个月方能处理
- E、需保存1年方能处理
- A、脑膜炎奈瑟菌
- B、衣原体
- C、支原体
- D、军团菌
- E、志贺菌
- A、1~4μm
- B、5~6μm
- C、7~8μm
- D、9~10μm
- E、11μm以上
- A、霍乱弧菌
- B、副溶血弧菌
- C、枸橼酸杆菌
- D、产气肠杆菌
- E、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 A、亚硫酸铋琼脂
- B、HE琼脂
- C、SS琼脂
- D、DHL琼脂
- E、麦康凯或伊红美蓝琼脂
- A、是婴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
- B、主要侵犯较大儿童和成人
- C、所致疾病很像细菌性痢疾
- D、定位于结肠
- E、可使豚鼠角膜发炎
- A、荚膜多糖菌苗
- B、荚膜多糖-载体蛋白菌苗
- C、荚膜多糖-变异型白喉类毒素结合菌苗
- D、荚膜寡糖-变异型白喉类毒素结合菌苗
- E、荚膜寡糖菌苗
- A、白喉杆菌
- 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 C、军团菌
- D、支原体
- E、衣原体
- 23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百日咳由病毒引起
- B、百日咳由真菌引起
- C、百日咳由细菌引起
- D、百日咳由支原体引起
- E、百日咳由衣原体引起
- 24
-
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原属于
- A、弹状病毒科
- B、披膜病毒科
- C、冠状病毒科
- D、腺病毒科
- E、布尼亚病毒科
- A、-10℃保存
- B、O℃保存
- C、4℃保存
- D、10℃以下保存
- E、室温保存
- A、>80%
- B、>85%
- C、>90%
- D、>95%
- E、>99%
- A.巨大芽胞杆菌
- B.蜡样芽胞杆菌
- C.苏云芽胞杆菌
- D.蕈状芽胞杆菌
- E.地衣芽胞杆菌
- A、狗红细胞
- B、人“O”型红细胞
- C、大鼠红细胞
- D、家兔红细胞
- E、人“A、B”型红细胞
- A、理想的免疫原
- B、有效的免疫方法
- C、理想的免疫原、免疫动物和免疫方法
- D、适宜的免疫动物
- E、操作技巧
- A、污水稀释处理→乳糖胆盐发酵试验→EMB平板分离→革兰染色鉴定→乳糖蛋白胨培养鉴定→计数,报告结果
- B、污水稀释处理→乳糖胆盐发酵试验→EMB平板分离→三糖铁生化鉴定→乳糖蛋白胨培养鉴定→计数,报告结果
- C、污水稀释处理→双倍浓度SF增菌→SS平板分离→三糖铁生化鉴定→血清学鉴定→计数,报告结果
- D、污水稀释处理→双倍浓度GN增菌→EMB平板分离→三糖铁生化鉴定→血清学鉴定→计数,报告结果
- E、污水集菌→改良罗氏培养基培养→抗酸染色初步鉴定→致病力试验检点→计数,报告结果
- A、比浊管
- B、紫外分光光度计
- C、超声波专用波长清洗器
- D、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 E、超声波细胞粉碎机
- A、危害评估工作应做在开展实验工作之前
- B、应由有工作经验的人编写危害评估
- C、要充分考虑到工作人员在实验活动中的风险
- D、应不定期进行阶段性再评估
- E、应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 A、蔗糖发酵试验
- B、乳糖发酵试验
- C、葡萄糖发酵试验
- D、甲基红反应试验
- E、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 A、脑膜炎双球菌
- B、葡萄球菌
- C、肺炎双球菌
- D、链球菌
- E、淋球菌
- A、1~4个
- B、1~6个
- C、1~3个
- D、1~5个
- E、1~8个
- A、采样应在无菌操作下进行
- B、用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进行涂抹
- C、在刀、剪刃的两侧各涂抹一次
- D、采样后的棉拭子应剪去手接触部位
- E、采用双料乳糖蛋白胨发酵管培养测定
- A、0.1%~0.2%,0.5%~0.8%
- B、0.6%~0.9%,2.5%~3.5%
- C、0.3%~0.5%,1.5%~2.5%
- D、0.5%~0.6%,1.5%~3.5%
- E、1.35~2.5%,4.5%~6.5%
- A、细菌总数
- B、粪大肠菌群
- C、大肠菌群
- D、酵母菌总数
- E、霉菌总数
- A、粉红色,周围有粉红色的晕
- B、深红色、周围无粉红色的晕
- C、微黄色、周围有粉红色的晕
- D、无色透明
- E、中心黑色、周围有粉红色的晕
- A、统称医院内感染
- B、交叉感染属于其中的一个类型
- C、内源性感染属于其中的一个类型
- D、医源性感染属于其中的一个类型
- E、以上均不是
- A、3种类型
- B、4种类型
- C、5种类型
- D、6种类型
- E、7种类型
- A、含3%盐的胨水中生长良好
- B、含10%盐的胨水中生长良好
- C、含7%盐的胨水中生长良好
- D、含5%盐的胨水中生长良好
- E、含15%盐的胨水中生长良好
- A、100ml
- B、200ml
- C、500ml
- D、800ml
- E、1000ml
- A、使用密合型面罩,在每次使用前首先应进行佩戴气密性检查
- B、手套使用前应仔细检查,观察表面是否有破损
- C、操作病原微生物时,使用的乳胶手套消毒后可反复使用
- D、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中,工作人员应坚持穿鞋套或靴套
- E、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中,工作人员应穿合适的防护服
- A、每1000ml水中不能超过100个
- B、每1ml水中不能超过100个
- C、每1ml水中不能超过10个
- D、每1000ml水中不能超过10个
- E、每1ml水中不能超过3个
- A、2小时
- B、12小时
- C、4小时
- D、8小时
- E、24小时
- A.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包括显微镜放大法和染色法
- B.在革兰染色中,G<sup>-</sup>菌被染成红色
- C.在革兰染色中,G<sup >-</sup>菌被染成紫色
- D.在革兰染色中,G<sup >+</sup>菌被染成紫色
- E.荚膜染色属于特殊染色法
- A、3个
- B、4个
- C、5个
- D、6个
- E、7个
- A、发病1周内
- B、发病第2~3周时
- C、发病1周后
- D、发病第4周及以后
- E、潜伏期内
- A、GPI
- B、GNI
- C、YBC
- D、BAC
- E、N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