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士相关专业知识考前奋力冲刺卷一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可以裂解细胞膜的物质( )。

  • A.乙醇
  • B.溴化乙啶
  • C.纤维素
  • D.溶菌酶
  • E.SDS
2

可以破坏细胞壁的物质( )。

  • A.乙醇
  • B.溴化乙啶
  • C.纤维素
  • D.溶菌酶
  • E.SDS
3

可以沉淀DNA的物质( )。

  • A.乙醇
  • B.溴化乙啶
  • C.纤维素
  • D.溶菌酶
  • E.SDS
4

可以吸附DNA的物质( )。

  • A.乙醇
  • B.溴化乙啶
  • C.纤维素
  • D.溶菌酶
  • E.SDS
5

某些细菌能产生一种仅作用于有亲缘关系的细菌的抗菌物质是

  • A.诱导剂
  • B.诱变剂
  • C.抗生素
  • D.细菌素
  • E.类毒素
6

可以染色DNA的物质( )。

  • A.乙醇
  • B.溴化乙啶
  • C.纤维素
  • D.溶菌酶
  • E.SDS
8

在何种因素作用下,细菌突变率比自发突变率高10~100 000倍

  • A.诱导剂
  • B.诱变剂
  • C.抗生素
  • D.细菌素
  • E.类毒素
10

在何种因素作用下,细菌失去细胞壁形成L型

  • A.诱导剂
  • B.诱变剂
  • C.抗生素
  • D.细菌素
  • E.类毒素
11

环状沉淀试验本质是( )。

  • A、凝集反应
  • B、沉淀反应
  • C、酶联免疫反应
  • D、中和反应
  • E、补体结合试验
12

关于DNA分子,说法错误的是( )。

  • A、DNA是具有遗传特性的物质
  • B、碱基G与C通过2对氢键配对
  • C、维持DNA二级结构的力主要是氢键和碱基堆积力
  • D、DNA中G+C含量高的区段较A+T含量高的区段稳定
  • E、DNA是极性分子
13

测定人AB0血型,最常用的试验方法是(  )。

  • A、中和试验
  • B、补体结合试验
  • C、间接凝集试验
  • D、玻片凝集试验
  • E、试管凝集试验
14

地方性斑疹伤寒主要传染源是

  • A、蚊子
  • B、人虱
  • C、蜱
  • D、家鼠
  • E、鼠蚤
15

关于佐剂,错误的叙述是( )。

  • A、可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 B、弗氏佐剂常用于人工被动免疫
  • C、可延长抗原在体内的存留时间
  • D、是一种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 E、增强机体对Ag的免疫应答
16

细菌染色体的复制方式为

  • A、反向复制
  • B、单向复制
  • C、双向复制
  • D、环状复制
  • E、多向复制
17

由仅识别一种抗原表位的B细胞克隆产生的抗体是( )。

  • A、多克隆抗体
  • B、单克隆抗体
  • C、精提纯抗体
  • D、以上都是
  • E、以上都不是
18

SS培养基属于

  • A、基础培养基
  • B、营养培养基
  • C、选择培养基
  • D、鉴别培养基
  • E、增菌培养的培养基
19

琼脂糖凝胶分离DNA片段大小范围较广,不同浓度琼脂糖凝胶可分离DNA片段长度是( )。

  • A、从200bp至50kb
  • B、从300bp至60kb
  • C、从400bp至70kb
  • D、从500bp至80kb
  • E、以上都是
20

可接受危险度水平是指(  )。

  • A、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不产生损害作用的绝对安全
  • B、当接触某种化学毒物人群发生某种损害的频率明显高于非接触人群,那么这一频率可作为该化学毒物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可接受危险度水平
  • C、大多数人能接受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不产生任何损害作用的水平
  • D、当接触某种化学毒物人群发生某种损害的频率接近或略高于非接触人群,那么这一频率可作为该化学毒物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可接受危险度水平
  • E、大多数人能接受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不产生明显损害作用的水平
21

关于外来化合物对代谢酶诱导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使某些代谢酶活力增强
  • B、酶的含量降低
  • C、生物转化速度增高
  • D、滑面内质网增生
  • E、酶的含量增加
22

检测麻疹出疹3天内的血清标本,IgM抗体为阴性,不正确的处理是( )。

  • A、据此排除麻疹感染
  • B、不能排除麻疹感染
  • C、需再次采集出疹3天后的血标本检查IgM
  • D、进行病毒分离,观察多核巨细胞病变
  • E、采集咽漱液和小便,检测病毒核酸
23

半抗原是(  )。

  • A、TI-抗原
  • B、TD-抗原
  • C、只有反应原性无免疫原性抗原
  • D、单价抗原
  • E、既无免疫原性又无反应原性抗原
24

根据生物学分类方法,细菌被划分在

  • A、原核生物界
  • B、原生生物界
  • C、真菌界
  • D、真核界
  • E、衣原体界
25

浆细胞可合成和分泌几类免疫球蛋白

  • A、两类
  • B、三类
  • C、四类
  • D、五类
  • E、六类
26

毒物排泄的主要途径是( )。

  • A、胃肠道
  • B、唾液
  • C、汗液
  • D、母乳
  • E、肾脏
29

一个理想的克隆载体应有的特性( )。

  • A、分子量小、多拷贝、松弛控制型
  • B、具有多种常用的限制性内切酶的单切点
  • C、能插入较大的外源DNA片段
  • D、具有容易操作的检测表
  • E、以上都是
30

下列致癌物为非遗传毒性致癌物的是( )。

  • A、免疫抑制剂,无机致癌物,促癌剂
  • B、免疫抑制剂,过氧化物酶体增生剂,促癌剂
  • C、直接致癌物,过氧化物酶体增生剂,细胞毒物
  • D、激素,固态物质,无机致癌物
  • E、直接致癌物、促癌剂,前致癌物,细胞毒物
31

按其营养组成和用途不同,培养基可分为

  • A、基础培养基,增菌培养基,选择培养基,供氧培养基,厌氧培养基
  • B、基础培养基,增菌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厌氧培养基
  • C、营养培养基,分离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厌氧培养基
  • D、营养培养基,分离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厌氧培养基
  • E、基础培养基,分离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厌氧培养基
32

下列哪种器官不属于免疫周围器官?(  )

  • A、脾
  • B、淋巴结
  • C、粘膜免疫系统
  • D、皮肤免疫系统
  • E、干细胞系统
33

细菌内毒素的主要毒性组分是

  • A、O特异性多糖
  • B、外膜蛋白
  • C、类脂A
  • D、鞭毛
  • E、核心多糖
34

关于补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存在于人与动物血液中
  • B、不耐热
  • C、具有溶细胞和促进溶菌作用
  • D、血清中C3含量最高
  • E、与炎症反应无关
35

在我国,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的主要传播环节为

  • A、蚊-猪-人
  • B、蚊-猴-人
  • C、人-蚊-猪
  • D、人-蚊-人
  • E、猴-蚊-人
36

介导Ⅰ型过敏反应的Ig是( )。

  • A、IgA
  • B、IgD
  • C、IgE
  • D、IgG
  • E、IgM
37

关于新甲型H1N1流感毒株的基因,正确的描述是( )。

  • A、仅包含人流感病毒基因
  • B、仅包含猪流感病毒基因
  • C、仅包含禽流感病毒基因
  • D、仅包含猪流感和禽流感病毒基因
  • E、包含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
38

以下属于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是

  • A、铜绿假单胞菌
  • B、葡萄球菌
  • C、分枝杆菌
  • D、淋球菌
  • E、衣原体
39

HBV主要有3种抗原:分别为HBsAg、HBeAg和HBcAg,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重要诊断指标是

  • A、抗HBsAg的IgG
  • B、抗HBsAg的IgM
  • C、抗HBcAg的IgG
  • D、抗HBcAg的IgM
  • E、抗HBeAg的IgM
40

DNA合成遵循(  )。

  • A、半保留复制
  • B、全保留复制
  • C、不保留复制
  • D、随机合成
  • E、重新合成
41

革兰染色时,革兰阴性菌被染成

  • A、紫色
  • B、黄色
  • C、红色
  • D、蓝色
  • E、无色
42

急性毒性是指(  )。

  • A、机体一次接触外源性化学物后在短期内所产生的毒性效应
  • B、机体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接触外源性化学物后在短期内所产生的毒性效应
  • C、一次染毒引起的中毒效应或死亡效应
  • D、机体连续接触外源性化学物多次后出现的严重的中毒效应
  • E、瞬间给试验动物染毒出现的中毒效应
43

一部分抗原称之为TD-Ag,是因为(  )。

  • A、在胸腺中产生
  • B、相应抗体是在胸腺中产生
  • C、在胸腺中经过加工处理
  • D、对此抗原不产生体液免疫
  • E、只有在TH细胞的辅助下才能产生针对这些抗原的抗体
44

为使细胞培养液具有较强的缓冲能力,可加入的物质是

  • A、HEPES
  • B、碳酸氢盐
  • C、pH指示剂
  • D、胎牛血清
  • E、磷酸氢盐
45

属于轮状病毒感染特点的是

  • A、哺乳动物普遍感染
  • B、感染范围广泛
  • C、主要感染幼龄动物
  • D、发病率高
  • E、主要感染成年动物
46

用于分离组织和分散细胞的常用消化液包括

  • A、HEPES和EDTA
  • B、胰蛋白酶和EDTA
  • C、内切酶和EDTA
  • D、木瓜蛋白酶和EDTA
  • E、链酶蛋白酶和EDTA
48

预示乙型肝炎病毒的繁殖减弱和疾病好转趋势的临床检验指标是

  • A、HBcAg消失
  • B、HBsAg消失
  • C、检测到HBeAg抗体,HBeAg消失
  • D、检测到抗HBcAg抗体
  • E、检测到HBeAg
50

体外扩增DNA或RNA的退火温度一般为( )。

  • A、28℃
  • B、50℃
  • C、42℃
  • D、56℃
  • E、65℃